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1213发布日期:2020-05-29 14:1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以埋入至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或者吊挂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的方式进设置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风向调节单元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存在以埋入至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或者吊挂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的方式设置的室内机。作为这样设置的以往的室内机,例如公知有以下室内机,即:该室内机具备在壳体的下表面部的大致中央部开口的吸入口、和在下表面部以包围该吸入口的四周的方式开口的4个排出口,并能够将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四周排出。并且,在这样设置的以往的室内机中也提出有以下室内机,即:该室内机与4个排出口分别对应地具备调节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横向的角度的左右风向调节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详细而言,在排出口分别连通有将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排出口输送的排出流路。而且,左右风向调节部具备: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在排出流路内以在横向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和驱动马达,使这些上述个左右风向调节板摆动。通过使上述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摆动来变更上述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调节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横向的角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4389号公报

在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配置于与排出流路连通的部位。即,在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配置于与热交换器及热交换后的空气接触的环境下。因此,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因在热交换器中冷却的空气与发热的驱动马达的温度差而导致在驱动马达产生结露。另外,例如在制热运转时,在热交换器中加热的空气使得驱动马达被加热。由此,导致驱动马达的温度上升。这样,以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存在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受到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由此导致驱动马达的耐久性恶化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确保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耐久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吸入口和排出口在该壳体的下表面部开口;送风机,其收纳于上述壳体,将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从上述吸入口向上述壳体内吸入,并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热交换器,其收纳于上述壳体,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被吸入至上述壳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左右风向调节部,其调节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横向的角度,在上述壳体形成有使上述吸入口与上述热交换器连通的吸入流路、和使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排出口连通的排出流路,所述左右风向调节部具备: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它们在上述排出流路内以在横向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以及驱动装置,其具有驱动马达,通过该驱动马达的动力使上述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摆动,上述壳体具有与上述排出流路隔开并与上述吸入流路连通的收纳室,上述驱动马达收纳于上述收纳室。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能够防止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受到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确保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整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

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

图12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

图13是图9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整体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整体的纵向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以埋入至房间等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或者吊挂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的方式设置。该室内机100具备壳体1,吸入口2和排出口3在壳体1的下表面部开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形成有4个排出口3的例子。壳体1例如是内部为空腔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吸入口2例如在壳体1的下表面部的大致中央部开口。4个排出口3以包围吸入口2的四周的方式开口。这些排出口3例如呈长方形,配置为长边沿着壳体1的下表面部的各边。另外,在吸入口2设置有吸入格栅2a和过滤器9。

另外,在壳体1的内部,在与吸入口2对置的位置,例如设置有作为涡轮风扇等离心风扇的送风机6。例如,送风机6的中心轴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与吸入口2的中心大致相同的位置。送风机6将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从吸入口2向壳体1内吸入,并从排出口3排出。另外,在壳体1的内部,以包围送风机6的方式设置有例如翅片管式的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使在该热交换器7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送风机6被吸入至壳体1内的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该热交换器7在俯视观察时位于吸入口2的外周侧,配置于排出口3的内周侧的位置。即,在壳体1形成有使吸入口2与热交换器7连通的吸入流路4、和使热交换器7与排出口3连通的排出流路5。因此,在图2中,作为吸入空气101和排出空气102,如用箭头表示的那样,构成为:通过送风机6旋转,从而将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从吸入口2向壳体1内吸入,通过吸入流路4向热交换器7流入。另外,构成为:流入至热交换器7的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7时与在该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流路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变为空调空气,并通过排出流路5,从排出口3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形成有4个排出口3,因此也形成有4个排出流路5。另外,排出流路5的剖面形状与排出口3相同,例如呈长方形,成为长边沿着壳体1的下表面部的各边的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在吸入口2与送风机6之间具备喇叭口8,上述喇叭口8将从吸入口2吸入至吸入流路4内的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向送风机6引导。

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在排出流路5摆动自如地设置有调节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角度的上下风向调节板51和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

上下风向调节板51调节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上下方向的角度。该上下风向调节板51是在排出流路5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另外,上下风向调节板51构成为:以在排出流路5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上下风向调节板51的上下方向的摆动通过作为驱动马达等的驱动装置52而进行。因此,形成为上下风向调节板51的外周侧端部的位置越向上方,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越以与水平方向接近的角度排出。另外,形成为上下风向调节板51的外周侧端部的位置越向下方,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越向下方向排出。

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是后述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构成部件。左右风向调节部40调节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横向的角度。左右风向调节部40设置于每个排出口3。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在排出流路5内在排出流路5的长边方向(横向)上以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左右风向调节板41分别摆动自如地配置于排出流路5内。例如,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下端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而且,形成为在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下端部移动的方向上,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被弯曲地排出。通过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后述的驱动马达45的动力进行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摆动。此外,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详细内容进行后述。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室内机主体10、左右风向窗20以及装饰面板30构成壳体1。

室内机主体10例如是在俯视观察时在角部具有倒角形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在室内机主体10收纳有送风机6、热交换器7以及喇叭口8。另外,在室内机主体10形成有构成吸入流路4的一部分的第1吸入流路14、和构成排出流路5的一部分的第1排出流路15。第1吸入流路14中的与热交换器7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例如在室内机主体10的下表面部的大致中央部开口。第1排出流路15中的与热交换器7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室内机主体10的下表面部以包围第1吸入流路14的开口部的四周的方式开口。另外,在室内机主体10的外周部设置有在将室内机主体10吊挂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时使用的安装配件11。

左右风向窗20安装于室内机主体10的下部。左右风向窗20在俯视观察时呈与室内机主体10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左右风向窗20在俯视观察时呈在角部具有倒角形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该左右风向窗20形成有第2吸入流路24和第2排出流路25。第2吸入流路24构成吸入流路4的一部分,并与第1吸入流路14连通。第2吸入流路24是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于左右风向窗20的大致中央部的贯通孔。第2排出流路25构成排出流路5的一部分,并与第1排出流路15连通。第2排出流路25是以在俯视观察时包围第2吸入流路24的四周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

另外,在左右风向窗20的上表面部设置有密封材料91。在将左右风向窗20固定于室内机主体10后,密封材料91将吸入流路4(第1吸入流路14和第2吸入流路24)与排出流路5(第1排出流路15和第2排出流路25)隔开。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1中,后述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设置于左右风向窗20。即,上述的左右风向调节板41摆动自如地配置于第2排出流路25。

装饰面板30安装于左右风向窗20的下部,例如是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体。即,装饰面板30构成壳体1的下表面部。在该装饰面板30形成有吸入口2、第3吸入流路34、第3排出流路35以及排出口3。第3吸入流路34构成吸入流路4的一部分,并与第2吸入流路24及吸入口2连通。第3吸入流路34是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于装饰面板30的大致中央部的贯通孔。第3排出流路35构成排出流路5的一部分,并与第2排出流路25及排出口3连通。第3排出流路35是以在俯视观察时包围第3吸入流路34的四周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

另外,在装饰面板30的上表面部设置有密封材料92。在将装饰面板30固定于左右风向窗20后,密封材料92将吸入流路4(第2吸入流路24和第3吸入流路34)与排出流路5(第2排出流路25和第3排出流路35)隔开。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1中,上述的上下风向调节板51摆动自如地配置于第3排出流路35。另外,使上下风向调节板51摆动的驱动装置52设置于装饰面板30。

在以埋入至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或吊挂在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天花板的方式设置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从成本降低等观点出发,存在要求不设置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具备左右风向调节部的室内机中,从室内机取下该左右风向调节部。由此,这是因为无论是否需要左右风向调节部,都能够兼作壳体。因此,形成为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不需要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室内机100取下该左右风向调节部40。

这里,在将室内机主体10与左右风向窗20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即,在延长室内机主体10的下部并将该延长的部位作为左右风向窗20的情况下,左右风向调节部40设置于室内机主体10。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从室内机100取下左右风向调节部40,则在室内机主体10存在设置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空间。因此,在不需要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情况下,一体形成有左右风向窗20的室内机主体10过度地大型化。即,在一体形成有室内机主体10与左右风向窗20的情况下,在不需要左右风向调节部40时,室内机100过度地大型化。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如上述那样,独立地构成室内机主体10和左右风向窗20,并将左右风向调节部40设置于左右风向窗2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不需要左右风向调节部40时,可以取下左右风向窗20,并将装饰面板30安装在室内机主体10的下部即可。由此,能够防止在不需要左右风向调节部40时室内机100过度地大型化。

接着,对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仰视图。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另外,图7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此外,图4示出了未安装设置于左右风向窗20的4个左右风向调节部40中的两个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状态。另外,在图5中,以不是剖面的状态示出了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驱动装置44。

左右风向调节部40具备上述的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支承台42、连结部件43以及驱动装置44。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台42的侧面部。该支承台42以沿着第2排出流路25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安装于左右风向窗20。通过将支承台42安装于左右风向窗20,从而将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配置于第2排出流路25内。此时,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在第2排出流路25内配置于比支承台42靠左右风向窗20的外周面侧的位置。换言之,在第2排出流路25内,支承台42配置于比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靠左右风向窗20的内周侧的位置,即配置于比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靠第2吸入流路24侧的位置。

另外,左右风向调节板41分别通过连结部件43连结。连结部件43也与驱动装置44连接。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结部件43由将左右风向调节板41分别连结起来的第1连结部件43a、和将该第1连结部件43a与驱动装置44连结起来的第2连结部件43b构成。

驱动装置44具备驱动马达45、和将该驱动马达45与第2连结部件43b连接起来的动力传递机构46。动力传递机构46由齿轮等构成,并将驱动马达45的动力向第2连结部件43b传递。即,通过驱动马达45旋转,从而将该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46和连结部件43向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传导。详细而言,在驱动马达45向某个旋转方向旋转时,各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下端部向某个方向移动。另外,在驱动马达45向与上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各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下端部向与上述一=某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样构成的驱动装置44安装于支承台42。

另外,在将驱动装置44安装于支承台42的状态下,在俯视观察时,驱动马达45向比动力传递机构46靠左右风向窗20的内周侧的位置突出。换言之,在将支承台42中的支承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部位视为基准的情况下,驱动马达45向比该部位靠左右风向窗20的内周侧的位置突出。另外,在驱动装置44的下部设置有盖47。

左右风向窗20在各第2排出流路25的侧方具有收纳室21。换言之,收纳室21在从下方观察左右风向窗20的状态下配置于左右风向窗20的角部。进一步换言之,收纳室21在从下表面部侧观察壳体1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1的角部。收纳室21是在将左右风向调节部40安装于左右风向窗20时收纳驱动装置44的室。收纳室21是下部开口的凹部。另外,当在收纳室21没有收纳驱动装置44的状态下,收纳室21与第2排出流路25的侧端部连通。

另一方面,当在收纳室21收纳有驱动装置44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收纳室21通过支承台42中的包围驱动马达45的壁部42a、动力传递机构46以及盖47而被分隔为第2收纳室21b、和配置有驱动马达45的第1收纳室21a。由此,将配置有驱动马达45的第1收纳室21a与同第2排出流路25连通的第2收纳室21b隔开。即,将第1收纳室21a与排出流路5隔开。此外,在支承台42,在该支承台42的壁部42a与收纳室21的内周壁之间等欲确保气密性的部位设置有密封材料42b。另外,在盖47的该盖47与收纳室21的开口部周边等欲确保气密性的部位也设置有密封材料47a。此外,壁部42a也参照图7。

此时,盖47以空出成为流路22的部分的方式覆盖收纳室21的下部开口。这里,设置于左右风向窗20的下表面部与装饰面板30的上表面部之间的密封材料92如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为配置范围92a那样设置为包围第2排出流路25的外周。因此,流路22未被密封材料92覆盖。因此,配置有驱动马达45的第1收纳室21a与吸入流路4连通。即,作为壳体1的一部分的左右风向窗20具有与排出流路5隔开并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第1收纳室21a。而且,驱动马达45收纳于该第1收纳室21a。

这里,第1收纳室21a相当于本发明的收纳室。

此外,将第1收纳室21a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流路并不限定于流路22。例如,也可以将连通第1收纳室21a与吸入流路4的贯通孔或者槽部等形成于左右风向窗20和装饰面板30的至少一方,并作为将第1收纳室21a与吸入流路4连通起来的流路。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中,首先,将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支承台42、连结部件43以及驱动装置44组装为一体部件。其后,例如通过螺纹固定等将支承台42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左右风向窗20。即,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作为一体部件形成为能够从左右风向窗20自由地装卸的结构。例如,在因粉尘等使得排出流路5内受到了污染时,存在必须装卸左右风向调节部40来清扫排出流路5内的情况。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能够作为一体部件从左右风向窗20装卸左右风向调节部40,因此清扫性提高。另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左右风向调节板41等受到了损伤时,能够作为一体部件从左右风向窗20取下左右风向调节部40来进行左右风向调节板41等的更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能够作为一体部件从左右风向窗20装卸左右风向调节部40,因此维护性提高。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中,作为吸入空气101和排出空气102,如用箭头表示的那样,通过送风机6旋转,从而将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从吸入口2向壳体1内吸入,通过吸入流路4流入至热交换器7。而且,流入至热交换器7的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7时与在该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流路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成为空调空气,通过排出流路5并从排出口3向空气调节对象空间排出。

此时,通过调节上下风向调节板51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调节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上下方向的角度。另外,通过调节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调节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横向的角度。即,通过调节上下风向调节板51和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将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角度调节为上下左右任意的角度。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固定上下风向调节板51和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倾斜角度,从而固定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调空气的角度。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上下风向调节板51和左右风向调节板41持续运动,从而使上下风向调节板51和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倾斜角度连续地变化。另外,上下风向调节板51可以在每个排出流路5中分别独立地动作,也可以联动地动作。每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或者每个设置于排出流路5的左右风向调节板41可以独立地动作,也可以联动地动作。

这里,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与排出流路5隔开并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第1收纳室21a配置有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驱动马达45。因此,在制冷运转时,驱动马达45不会直接暴露于通过热交换器7冷却后的空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防止因在热交换器7中冷却后的空气与发热的驱动马达45的温度差而在该驱动马达45产生结露的情况。另外,在制热运转时,驱动马达45不会直接暴露于通过热交换器7加热后的空气。另外,在制热运转时,驱动马达45被吸入至吸入流路4的空气冷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制热运转时,能够防止因在热交换器7中加热后的空气而导致驱动马达45的温度上升。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能够防止驱动马达45受到与热交换器7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能够确保驱动马达45的耐久性。此外,该效果并不限定于由室内机主体10、左右风向窗20以及装饰面板30构成壳体1的情况。例如,对于一体形成室内机主体10和左右风向窗20的壳体1,也能够获得该效果。即,在壳体1设置有与排出流路5隔开并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第1收纳室21a即可。而且,若在该第1收纳室21a收纳有驱动马达45,则也能够获得该效果。

以上,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具备壳体1,在壳体1的下表面部吸入口2和排出口3开口。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具备送风机6、热交换器7以及左右风向调节部40。送风机6收纳于壳体1,将空气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从吸入口2向壳体1吸入,并从排出口3排出。热交换器7收纳于壳体1,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吸入至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左右风向调节部40调节从排出口3排出的空气的横向的角度。即,在壳体1形成有使吸入口2与热交换器7连通的吸入流路4、和使热交换器7与排出口3连通的排出流路5。另外,左右风向调节部40具备在排出流路5内以在横向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和具有驱动马达45并通过该驱动马达45的动力使多个左右风向调节板41摆动的驱动装置44。另外,壳体1具有与排出流路5隔开并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第1收纳室21a。而且,驱动马达45收纳于第1收纳室21a。

在这样构成的室内机100中,能够防止驱动马达45受到与热交换器7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能够确保驱动马达45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第1收纳室21a在从下表面部侧观察壳体1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1的角部。壳体1的角部是难以配置室内机100的结构元件的部位。因此,通过将第1收纳室21a配置于壳体1的角部,并在该第1收纳室21a收纳驱动马达45,从而能够有效利用壳体1的角部。

此外,例如如图8所示,左右风向调节部40也可以在配置于与排出流路5连通的部位的部件、与配置于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部位的部件之间具有隔热件9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位放大图。该图8表示在与图5相同的位置处的剖面。

图8所示的室内机100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在动力传递机构46与驱动马达45之间具有隔热件93。隔热件93例如由聚氨酯泡沫构成。

如上述那样,第2收纳室21b与构成排出流路5的一部分的第2排出流路25连通。而且,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动力传递机构46收纳于第2收纳室21b。因此,动力传递机构46在制冷运转时被在热交换器7中冷却后的空气冷却。另外,动力传递机构46在制热运转时被在热交换器7中加热后的空气加热。这里,在图5中示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将动力传递机构46与驱动马达45直接连接。因此,通过动力传递机构46与驱动马达45之间的热交换,驱动马达45稍微会受到与热交换器7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能够通过隔热件93防止动力传递机构46与驱动马达45之间的热交换。因此,通过如图8那样构成左右风向调节部40,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驱动马达45受到与热交换器7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因此,通过如图8那样构成左右风向调节部40,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驱动马达45的耐久性。

实施方式2

收纳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驱动马达45的收纳室21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将收纳室21设置于在本实施方式2中示出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于没有特别描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相同的功能和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叙述。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图12是从斜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取下了装饰面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左右风向调节部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周边的图。另外,图13是图9的b-b剖视图。此外,图10表示未安装设置于左右风向窗20的4个左右风向调节部40中的两个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在从下方观察左右风向窗20的状态下,收纳室21配置于第2排出流路25与第2吸入流路24之间。换言之,在从下表面部侧观察壳体1的状态下,收纳室21配置于排出流路5与吸入流路4之间。当未在收纳室21收纳驱动装置44的状态下,收纳室21的外周侧的侧面部与第2排出流路25的内周侧的侧面部连通。另外,收纳室21的内周侧的侧面部与第2吸入流路24连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与收纳室21的内周侧的侧面部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板部件28。该板部件28是用于防止操作人员等触摸到收纳于收纳室21的驱动马达45的部件,而不是用于封堵收纳室21与第2吸入流路24之间的部件。因此,如图11和图13所示,能够确保使收纳室21与第2吸入流路24之间连通的流路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在将支承台42中的支承左右风向调节板41的部位视为基准的情况下,构成驱动装置44的驱动马达45和动力传递机构46配置于比该部位靠左右风向窗20的内周侧的位置。

这里,在支承台42形成有向第2吸入流路24侧突出的壁部42c。该壁部42c的外周面为与收纳室21中的第2排出流路25侧的开口部的内周面21c对应的形状。另外,在动力传递机构46形成有向第2排出流路25侧突出的壁部46a。该壁部42c的外周面与壁部42c相同,为与收纳室21中的第2排出流路25侧的开口部的内周面21c对应的形状。另外,收纳室21的壁部42c的前端与动力传递机构46的壁部46a的前端抵接。而且,当在收纳室21收纳有驱动装置44的状态下,支承台42的壁部42c及动力传递机构46的壁部46a与收纳室21中的第2排出流路25侧的开口部的内周面21c接触。由此,将第2排出流路25与收纳室21隔开。即,将收纳室21与排出流路5隔开。因此,驱动装置44的驱动马达45与第2排出流路25即排出流路5隔开,并收纳于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收纳室21。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收纳室21相当于本发明的收纳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为了使支承台42的壁部42c及动力传递机构46的壁部46a与收纳室21的内周面21c之间的气密性提高,在壁部42c及壁部46a与内周面21c之间,设置有密封材料4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为了使第2排出流路25的内周侧的面与支承台42之间的气密性提高,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材料42d。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驱动马达45与第2排出流路25即排出流路5隔开,并收纳于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收纳室2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能够防止驱动马达45受到与热交换器7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能够确保驱动马达45的耐久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与实施方式1相比,收纳室21配置于与吸入流路4接近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的收纳室21与实施方式1的第1收纳室21a相比,在送风机6旋转时,易于通过送风机6吸入内部的空气。因此,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的收纳室21与实施方式1的第1收纳室21a相比,驱动马达45发出的热难以滞留在内部,从而能够抑制驱动马达45的温度上升。因此,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与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室内机100相比,也能够使驱动马达45的效率提高。

另外,如图12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在配置于与排出流路5连通的部位的部件、与配置于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部位的部件之间具有隔热件93。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左右风向调节部40的支承台42将收纳室21与排出流路5隔开。即,支承台42为配置于与排出流路5连通的部位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左右风向调节部40,驱动马达45和动力传递机构46收纳于收纳室21。即,驱动马达45和动力传递机构46为配置于与吸入流路4连通的部位的部件。而且,隔热件93设置于支承台42与动力传递机构46之间。更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隔热件93设置于被支承台42的壁部42c和动力传递机构46的壁部46a包围的空间的内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能够进一步防止驱动马达45受到与热交换器7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温度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内机100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能够进一步确保驱动马达45的耐久性。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吸入口;2a…吸入格栅;3...排出口;4...吸入流路;5...排出流路;6...送风机;7...热交换器;8...喇叭口;9...过滤器;10...室内机主体;11...安装配件;14...第1吸入流路;15...第1排出流路;20...左右风向窗;21...收纳室;21a...第1收纳室;21b...第2收纳室;21c...内周面;22...流路;24...第2吸入流路;25...第2排出流路;28...板部件;30...装饰面板;34...第3吸入流路;35...第3排出流路;40...左右风向调节部;41...左右风向调节板;42...支承台;42a...壁部;42b...密封材料;42c...壁部;42d...密封材料;43...连结部件;43a...第1连结部件;43b...第2连结部件;44...驱动装置;45...驱动马达;46...动力传递机构;46a...壁部;47...盖;47a...密封材料;48...密封材料;51...上下风向调节板;52...驱动装置;91...密封材料;92...密封材料;92a...配置范围;93...隔热件;100...室内机;101...吸入空气;102...排出空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