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163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通常都设有导风板结构,可绕某一轴心旋转,用于导引出风的方向。在制冷模式下,导风板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导引冷风吹到房间的上方;而在制热模式下,导风板尽量旋转至竖直方向,将热风导引吹至地面,来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然而现有导风板机构中,有的因导风板轴心固定,其导风角度范围受限,无法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时的导风要求;也有的导风板机构,其导风板旋转轴心可动,可以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要求,但是其结构复杂,一般至少需要3个电机驱动;而如果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则需要较高的制作成本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导风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容置盒、导风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容置盒上,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安装于容置盒内,且能够伸出容置盒,第一连杆的一端具有第一回转中心,第二连杆的一端具有第二回转中心,第一回转中心与第二回转中心间隔设置,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回转中心连接,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回转中心连接,第一连杆远离第一回转中心的一端与导风门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能够相对于导风门滑动,第二连杆远离第二回转中心的一端与导风门的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容置盒设置有第一传动孔和第二传动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传动孔,且与第一回转中心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二传动孔,且与第二回转中心连接。

进一步地,容置盒包括容置盒体和容置盒盖,容置盒体与容置盒盖可拆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容置盒体上。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在第一驱动电机向第一方向转动时静止或者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电机还用于在第一驱动电机向第二方向转动时静止或者向第二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当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同时转动时,第二驱动电机的转速大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速。

进一步地,导风门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导风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均与导风部连接,第一铰接部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二铰接部与第二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部、连接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端部连接,第一回转中心设置于第一端部上,连接部呈弧形设置,第二端部与第一铰接部铰接。

进一步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一铰接柱,第一铰接柱垂直于连接部所在的平面设置,第一铰接柱与第一铰接部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设置有腰型孔,第一铰接柱滑动设置于腰型孔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安装于容置盒内,且能够伸出容置盒,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连杆绕第一回转中心转动,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连杆绕第二回转中心转动,第一连杆远离第一回转中心的一端与导风门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能够相对于导风门滑动,第二连杆远离第二回转中心的一端与导风门的另一端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由于采用了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的导风门,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用户体验感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上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外壳设置有出风口,导风门用于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导风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零件少,经久耐用,舒适性高,用户体验感好。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空调导风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空调导风装置;110-第一驱动电机;120-第二驱动电机;130-容置盒;131-第一传动孔;132-第二传动孔;133-容置盒体;134-容置盒盖;140-导风门;141-第一铰接部;142-第二铰接部;143-导风部;144-腰型孔;145-圆孔;150-第一连杆;151-第一端部;152-连接部;153-第二端部;154-第一铰接柱;155-第一回转中心;160-第二连杆;161-第三端部;162-联结部;163-第四端部;164-第二铰接柱;165-第二回转中心;200-风扇;300-外壳;310-出风口;40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对房间内的气温进行调控。其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该空调器10包括风扇200、空调导风装置100、外壳300和换热器400。空调导风装置100、风扇200和换热器400均安装于外壳300内,换热器400用于将内部冷媒气化吸热或者液化放热,从而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外壳300设置有出风口310,风扇200用于通过换热器400向出风口310吹出气流,以对房间内吹出冷风或者热风,实现房间内温度的调控。

请参照图2,空调导风装置1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10、第二驱动电机120、容置盒130、导风门140、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其中,第一连杆150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160的长度。第一驱动电机110和第二驱动电机120均安装于容置盒130上,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均安装于容置盒130内,且能够伸出容置盒130。导风门140用于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310,本实施例中,导风门140具有三个截止状态,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40将出风口310封闭,此时空调器10不工作;另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热,导风门140导引热风吹向地面,尽量使暖气下沉,温暖用户的腿脚,以此来提高空调器10的舒适性,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再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冷,导风门140导引冷风吹向空中,使冷气逐渐下沉,均匀降低室内温度。

第一连杆150的一端具有第一回转中心155,第二连杆160的一端具有第二回转中心165,第一回转中心155与第二回转中心165间隔设置,第一连杆150可绕第一回转中心155发生转动,第二连杆160可绕第二回转中心165发生转动。第一驱动电机110与第一回转中心155连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50绕第一回转中心155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20与第二回转中心165连接,以带动第二连杆160绕第二回转中心165转动。第一连杆150远离第一回转中心155的一端与导风门140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50能够相对于导风门140滑动,即第一连杆150与连接件转动连接且滑动连接。第二连杆160远离第二回转中心165的一端与导风门140的另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共同作用,带动导风门140进行转动,进而调整导风角度。

容置盒130间隔设置有第一传动孔131和第二传动孔132。第一驱动电机110的输出轴穿过第一传动孔131,且与第一回转中心155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20的输出轴穿过第二传动孔132,且与第二回转中心165连接。

本实施例中,容置盒130包括容置盒体133和容置盒盖134,容置盒体133与容置盒盖134可拆卸连接,第一传动孔131和第二传动孔132均开设于容置盒体133上,第一驱动电机110和第二驱动电机120均安装于容置盒体133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一驱动电机110有且仅有这两个转动方向,第二驱动电机120同样有且仅有这两个转动方向。

在第一驱动电机110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驱动电机120静止或者向第一方向转动。若第二驱动电机120静止,第二连杆160同样静止,第一连杆150在第一驱动电机110的作用下继续向第一方向转动;若第二驱动电机120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二连杆160和第一连杆150均向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第二驱动电机120的转速大于第一驱动电机110的转速。

在第一驱动电机110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驱动电机120静止或者向第二方向转动。若第二驱动电机120静止,第二连杆160同样静止,第一连杆150在第一驱动电机110的作用下继续向第二方向转动;若第二驱动电机120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二连杆160和第一连杆150均向第二方向转动,此时第二驱动电机120的转速大于第一驱动电机110的转速。

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导风门140包括第一铰接部141、第二铰接部142和导风部143。第一铰接部141和第二铰接部142均与导风部143连接。第一铰接部141与第一连杆150铰接,以在第一连杆150的带动下发生运动。第二铰接部142与第二连杆160铰接,以在第二连杆160的带动下发生运动。第一铰接部141和第二铰接部142的运动带动导风部143发生转向,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导向。

第一连杆150包括第一端部151、连接部152和第二端部153。第一端部151通过连接部152与第二端部153连接,第一回转中心155设置于第一端部151上。连接部152呈弧形设置。第二端部153与第一铰接部141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部153上设置有第一铰接柱154,第一铰接柱154垂直于连接部152所在的平面设置,第一铰接部141设置有腰型孔144,第一铰接柱154滑动设置于腰型孔144内,以实现导风门140相对于第一连杆150发生位移和转动,从而完成对导风门140的转向。

第二连杆160包括第三端部161、联结部162和第四端部163。第三端部161通过联结部162与第四端部163联结,第二回转中心165设置于第三端部161上。联结部162呈弧形设置。第四端部163与第二铰接部142铰接,本实施例中,第四端部163上设置有第二铰接柱164,第二铰接柱164垂直于联结部162所在的平面设置,第二铰接部142设置有圆孔145,第二铰接柱164与圆孔145转动连接,以实现导风门140相对于第二连杆160发生转动,从而完成对导风门140的转向。

在空调器10处于关闭状态时,导风门140封闭出风口310。在空调器10处于制热模式时,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在空调器10处于制冷模式时,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关闭状态切换到制热模式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110和第二驱动电机120均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160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导风门140在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转动,直到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110向第一方向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50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20静止,带动第二连杆160静止,导风门140在第一连杆150的作用下以第四端部163为圆心发生转动,直到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冷模式切换到制热模式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110向第二方向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50反向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20静止,带动第二连杆160静止,导风门140在第一连杆150的作用下以第四端部163为圆心发生回转,直到导风门14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热模式切换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110和第二驱动电机120均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均反向转动,第二连杆160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导风门140在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回转,直到导风门140封闭出风口310。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100,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均安装于容置盒130内,且能够伸出容置盒130,第一驱动电机110带动第一连杆150绕第一回转中心155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20带动第二连杆160绕第二回转中心165转动,第一连杆150远离第一回转中心155的一端与导风门140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150能够相对于导风门140滑动,第二连杆160远离第二回转中心165的一端与导风门140的另一端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100由于采用了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150和第二连杆160铰接的导风门140,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使得空调器10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好,用户体验感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