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烟气中排放热的回收利用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8805发布日期:2018-07-10 22:4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烟气中排放热的回收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类能耗生产中,燃烧燃料的工艺过程普遍存在,在燃料热烧的过程中的伴随过程就是烟气的排放,一般烟气的排放在180-80℃之间。尤其在火力发电领域,烟气的排放量是巨大的,同时带走的热量也是锅炉热损失的主要部分,使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同时较高温度的烟气排入大气中,带来的环境热污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本发明提出技术可利用排放烟气中的热量来实施供热和发电,供热的作用可满足热用户热需求;发电的作用可回用以节省锅炉自身的动力消耗,是一种深化的锅炉烟气节能技术,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烟气的排放热量,实现热/动转化的效果。如果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可形成新型的节能型锅炉技术产品,其节能减排的意义是明显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项目提出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循环载体为一种有机介质。循环介质在烟道换热器中吸收烟气热量实现相变蒸发,随即产生较高压力和温度的气态流体。利用此种热压流体的膨胀特性,既可在膨胀机实现机械能的转换,完成动力输出或实施发电, 之后再将更低温度的余热排放到大气中;又可在换热器中直接冷凝,释放出冷能热后,经工质泵输送回烟道换热器中,而释放出的冷凝热则可向热用户提供热量。由此可实现更充分利用燃料动力机资源,同时实现节省矿物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功效。

所述的定位柱内设有第一螺丝。

所述的定位杆内设有第二螺丝、第三螺丝和第四螺丝,所述的第四螺丝连接螺母。

所述的底座内设有第五螺丝。

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热烟气中排放热的回收利用技术,通过设置橡胶吸盘、气管和齿型活塞,实现了吸附玻璃作用,吸附牢靠,玻璃固定不动,方便对玻璃进行加工,通过设置定位杆、转动装置和定位柱,实现了对玻璃进行定位,定位精准,代替了人工定位,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实现了吸盘装置整体的密封,不漏气,提高了吸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热烟气进口1;烟道换热器2;热烟气出口3;烟道换热器出口4;功能转换阀5;热量置换器进口6;热量置换器7;热量置换器出口8,工质泵9;烟道换热器进口10;热量置换器出口11;热量置换器进口12;膨胀机13;发电机14;电力输出15,冷却塔16。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供热利用方法:如图1所示,经热烟气进口1进入烟道换热器2中,释放出热量后穿出烟道换热器,自身实现放热降温后,经热烟气出口3排出;烟道换热器2中的有机介质经换热后蒸发成为高压气态,并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烟道换热器出口4流出,在功能转换阀5开启的状态下,高温高压有机介质经过热量置换器进口6,进入热量置换器7,并在其中放出高温冷凝热量,冷凝成为液态后经过热量置换器出口8进入工质泵9,提高压力后经烟道换热器进口10进入烟道换热器2中继续加热气化;供热流体在热量置换器6中被加热后,经热量置换器出口11流出,提供外部热用户用热,返回的供热流体经热量置换器进口12回到热量置换器6中继续被加热。如此循环将烟气中的热量不断地提取出来,达到供热利用的效果。

发电利用方法:如图1所示,经热烟气进口1进入烟道换热器2中,释放出热量后穿出烟道换热器,自身实现放热降温后,经热烟气出口3排出;烟道换热器2中的有机介质经换热后蒸发成为高压气态,并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烟道换热器出口4流出,在功能转换阀5关闭的状态下,高温高压有机介质进入膨胀机13,并带动发电机14实现电力输出15;进入膨胀机13的高温高压有机介质完成做功后,成为低温低压气态,经过热量置换器进口6进入热量置换器7,并在其中放出低温冷凝热量,冷凝成为液态后经过热量置换器出口8进入工质泵9,提高压力后经烟道换热器进口10进入烟道换热器2中继续加热气化;冷流体在热量置换器6中冷却有机介质,经热量置换器出口11流出,在外部冷却塔16放热后,返回的冷流体经热量置换器进口12回到热量置换器6中继续冷却有机介质。如此循环将烟气中的热量不断地提取出来,达到发电利用的效果。

通常工业烟气的排放温度在150℃,假设烟气的排放量为10000立方/时,经烟道换热器取热后的烟气温度下降到80℃,系统选用的有机介质为R123,则从烟气中提取的热量约计:

Q=G*(i2-i1)=200kWh

考虑换热器及管道的热损失为5%,则该系统在供热功能运行时,实际可提供的热量应该为:

Q1=Q*0.95=190kWh

如果系统转变为发电功能,按照热效率8%考虑,则发电功率为:

W=Q1*0.08=15kW

如果系统每年工作小时为8000,则年产电量为:

Wn=15*8000=120000度/年

年供热量为:Qn=190-8000=1520000kWh。

最后说明的是,选取上述实施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并不是想要局限于所示的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的,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