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212发布日期:2018-10-12 20:3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



背景技术:

热水罐广泛使用在工业领域,用于对包括酸、碱、提取液等不同液体进行加热,如专利申请书cn201420455028.x中一种高安全性热水罐,包括罐体,在罐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罐体的底部还设置有裙座筒体,对罐体底部以及底部封头和引出管能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并对罐体内泄漏的液体或气体起到盛接作用,顶部封头上开设有氮气入口、放空口、安全阀口、远传压力计口和现场压力表口,罐体的罐壁上开设有现场液位口、远传液位计口、工业水入口、热水返回口、回流口、远传温度计口和现场温度表口,能对罐体内的情况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并能在罐体出现超温超压的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对罐体起到保护措施。本热水罐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以及上述专利中的热水罐在使用时常常存在由于内部热水蒸汽量过大,而导致罐体内压力急剧上升,从而不得不快速泄压,造成既不敢向罐体内加注过多的热水,又难以保持罐体内热水温度的尴尬局面,并且热水缓和的过程中给予罐体造成的冲击也会使得罐体支护架体寿命耗损。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以解决现有热水罐在使用时由于内部热水蒸汽量过大,而导致罐体内压力急剧上升,从而不得不快速泄压,造成既不敢向罐体内加注过多的热水,又难以保持罐体内热水温度的尴尬局面,并且热水缓和的过程中给予罐体造成的冲击也会使得罐体支护架体寿命耗损的问题。

本发明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包括底盘座,控制器,罐体,侧护板,立板,减震簧,盘管,冷凝水排放口,排水口,集雾器,顶封盖,安全阀,进水口,转动电机,盘管固定板,注水头,涡流轴,缓冲鳍,引气管,吸气口,安装卡槽,注水口,分流环管,涡流桨和除泡器,所述底盘座顶部通过九根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圆柱状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底盘座的右侧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罐体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顶部的减速机穿过罐体与设置在罐体内部的涡流轴转动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底部的底盘上环绕设置有分流环管,且分流环管的左端平行向外设置有连接有进水口的管道,而分流环管顶部向上环形阵列连接有三根立管与上方罐体内的注水头上的注水口相连通;所述罐体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集雾器,且集雾器顶部固定封盖有顶封盖;所述顶封盖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与罐体内部相连通的安全阀;所述罐体外部盘绕有盘管,且盘管顶部通过三根引气管与集雾器上开设的吸气口相连接,而盘管底部的单管末端向外垂直连接有冷凝水排放口;所述盘管上竖直设置有四根环形阵列的盘管固定板,且盘管固定板内端侧壁固定镶嵌在罐体中;所述盘管的底部外端固定包套有环状的侧护板,且侧护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罐体的底部;所述排水口水平设置在罐体的中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侧护板顶部平面上固定设置有九根呈环形阵列的立板,且立板的顶端内侧垂直固定设置有减震簧,并且减震簧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罐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盘管固定板相适应的安装卡槽,且安装卡槽的高度与罐体等高,而盘管固定板的长度小于罐体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盘管整体为顺时针向下螺旋设置,而盘管顶端环管为水平管和螺旋管相融合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集雾器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六棱截锥体结构,而吸气口均开设在集雾器的侧壁中央。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中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共环形阵列有八组缓冲鳍,且缓冲鳍为中间向下弯折的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注水头为上窄下宽的棱截锥体结构,而注水口设置在注水头的倾斜面上,并且注水头中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涡流轴。

进一步的,所述涡流轴整体为截锥体结构,且涡流轴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六个倾斜的涡流桨,而涡流轴顶部则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截锥体状的除泡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集雾器的设置,通过集雾器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六棱截锥体结构,而吸气口均开设在集雾器的侧壁中央,从而使得集雾器中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蒸气,并且在水蒸气储存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回流到罐体中,而蒸汽则能够顺利的从吸气口向引气管中移动。

减震簧和侧护板的设置,通过侧护板顶部平面上固定设置有九根呈环形阵列的立板,且立板的顶端内侧垂直固定设置有减震簧,并且减震簧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罐体的外侧壁上,从而使得减震簧与立板能够减少热水罐在注水时产生的晃动,进而降低对热水罐架体的伤害,延长热水罐的使用寿命。

盘管的设置,通过盘管整体为顺时针向下螺旋设置,而盘管顶端环管为水平管和螺旋管相融合的结构,从而使得盘管顶端可以与引气管相连通,进而实现同时出蒸汽的目的,能够避免罐体内因蒸汽而压力过高,对于多余的蒸汽能够进行余热回收,对罐体外壁进行加热,同时冷凝的水流能够引流会外部加热装置。

缓冲鳍的设置,通过罐体中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共环形阵列有八组缓冲鳍,且缓冲鳍为中间向下弯折的块状结构,从而使得罐体中的热水在涡旋混合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层流的撞击,增加对罐体支架的保护。

除泡器和涡流桨的设置,通过涡流轴整体为截锥体结构,且涡流轴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六个倾斜的涡流桨,而涡流轴顶部则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截锥体状的除泡器,从而使得经过涡流轴和涡流桨涡旋的热水在混合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除泡器进行泡沫消除。

本发明通过上述各种结构相互配合,综合实现了一种在中药加工生产中能够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并且操作安全的热水罐结构,而且上述热水罐能够进行快速的热水混合,并且在热水混合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热水罐架体的损害,增加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右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a-a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无顶封盖部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无顶封盖和集雾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侧护板部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无顶封盖和集雾器部分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盘座,2-控制器,3-罐体,4-侧护板,5-立板,6-减震簧,7-盘管,8-冷凝水排放口,9-排水口,10-集雾器,11-顶封盖,12-安全阀,13-进水口,14-转动电机,15-盘管固定板,16-注水头,17-涡流轴,18-缓冲鳍,701-引气管,1001-吸气口,1501-安装卡槽,1601-注水口,1602-分流环管,1701-涡流桨,1702-除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中药加工生产线的热水罐结构,包括底盘座1,控制器2,罐体3,侧护板4,立板5,减震簧6,盘管7,冷凝水排放口8,排水口9,集雾器10,顶封盖11,安全阀12,进水口13,转动电机14,盘管固定板15,注水头16,涡流轴17,缓冲鳍18,引气管701,吸气口1001,安装卡槽1501,注水口1601,分流环管1602,涡流桨1701和除泡器1702,所述底盘座1顶部通过九根支撑柱固定连接在圆柱状所述罐体3的底部;所述底盘座1的右侧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2;所述罐体3底部中央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14,且转动电机14顶部的减速机穿过罐体3与设置在罐体3内部的涡流轴17转动相连接;所述转动电机14底部的底盘上环绕设置有分流环管1602,且分流环管1602的左端平行向外设置有连接有进水口13的管道,而分流环管1602顶部向上环形阵列连接有三根立管与上方罐体3内的注水头16上的注水口1601相连通;所述罐体3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集雾器10,且集雾器10顶部固定封盖有顶封盖11;所述顶封盖11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与罐体3内部相连通的安全阀12;所述罐体3外部盘绕有盘管7,且盘管7顶部通过三根引气管701与集雾器10上开设的吸气口1001相连接,而盘管7底部的单管末端向外垂直连接有冷凝水排放口8;所述盘管7上竖直设置有四根环形阵列的盘管固定板15,且盘管固定板15内端侧壁固定镶嵌在罐体3中;所述盘管7的底部外端固定包套有环状的侧护板4,且侧护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罐体3的底部;所述排水口9水平设置在罐体3的中下部;所述控制器2型号为ipc。

其中,所述侧护板4顶部平面上固定设置有九根呈环形阵列的立板5,且立板5的顶端内侧垂直固定设置有减震簧6,并且减震簧6的内端固定连接在罐体3的外侧壁上,如图7所示,从而使得减震簧6与立板5能够减少热水罐在注水时产生的晃动,进而降低对热水罐架体的伤害,延长热水罐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罐体3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盘管固定板15相适应的安装卡槽1501,且安装卡槽1501的高度与罐体3等高,而盘管固定板15的长度小于罐体3的高度,从而使得罐体3能够在盘管固定板15所形成的结构中进行小范围的上下移动,减少遇热膨胀应力的破坏。

其中,所述盘管7整体为顺时针向下螺旋设置,而盘管7顶端环管为水平管和螺旋管相融合的结构,从而使得盘管7顶端可以与引气管701相连通,进而实现同时出蒸汽的目的。

其中,所述集雾器10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六棱截锥体结构,而吸气口1001均开设在集雾器10的侧壁中央,从而使得集雾器10中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蒸气,并且在水蒸气储存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回流到罐体3中,而蒸汽则能够顺利的从吸气口1001向引气管701中移动。

其中,所述罐体3中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共环形阵列有八组缓冲鳍18,且缓冲鳍18为中间向下弯折的块状结构,从而使得罐体3中的热水在涡旋混合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层流的撞击,增加对罐体3支架的保护。

其中,所述注水头16为上窄下宽的棱截锥体结构,而注水口1601设置在注水头16的倾斜面上,并且注水头16中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涡流轴17,从而使得由注水口1601排出的热水能够呈斜上方30度倾斜喷出,进而更加有助于热水的混合。

其中,所述涡流轴17整体为截锥体结构,且涡流轴17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六个倾斜的涡流桨1701,而涡流轴17顶部则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截锥体状的除泡器1702,从而使得经过涡流轴17和涡流桨1701涡旋的热水在混合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除泡器1702进行泡沫消除。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通过将控制器2与外部电源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控制器2控制转动电机14进行工作,热水从外部加热装置中从进水口13中进入罐体1中,转动电机14底部的底盘上环绕设置有分流环管1602,且分流环管1602的左端平行向外设置有连接有进水口13的管道,而分流环管1602顶部向上环形阵列连接有三根立管与上方罐体3内的注水头16上的注水口1601相连通,并且转动电机14底部的底盘上环绕设置有分流环管1602,且分流环管1602的左端平行向外设置有连接有进水口13的管道,而分流环管1602顶部向上环形阵列连接有三根立管与上方罐体3内的注水头16上的注水口1601相连通,而涡流轴17整体为截锥体结构,且涡流轴17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六个倾斜的涡流桨1701,而涡流轴17顶部则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截锥体状的除泡器1702,从而使得经过涡流轴17和涡流桨1701涡旋的热水在混合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除泡器1702进行泡沫消除,并且罐体3中的侧壁上从上到下共环形阵列有八组缓冲鳍18,且缓冲鳍18为中间向下弯折的块状结构,从而使得罐体3中的热水在涡旋混合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层流的撞击,增加对罐体3支架的保护,而罐体3顶部固定设置的集雾器10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六棱截锥体结构,而吸气口1001均开设在集雾器10的侧壁中央,从而使得集雾器10中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蒸气,并且在水蒸气储存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回流到罐体3中,而蒸汽则能够顺利的从吸气口1001向引气管701中移动,由集雾器10中排出的蒸汽经过引气管701进入盘管7中,盘管7整体为顺时针向下螺旋设置,而盘管7顶端环管为水平管和螺旋管相融合的结构,从而使得盘管7顶端可以与引气管701相连通,进而实现同时出蒸汽的目的,能够避免罐体3内因蒸汽而压力过高,对于多余的蒸汽能够进行余热回收,对罐体3外壁进行加热,同时冷凝的水流能够引流会外部加热装置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