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462发布日期:2018-12-14 22: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壁挂式室内机对室内环境进行制热或者制冷时,空气在壁挂式室内机内部和室内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以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为避免冷量或热量向室外环境泄露,用户通常会将门体及窗体等关闭。因此,长期使用空调室内机一段时间后,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或微生物等污染物质逐渐增加,使得空气的洁净度下降,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构件沉积的污染物亦逐渐增加,从而导致该空调室内机内部吹出的空气质量较差,极不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常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接水盘、第一水洗装置及第二水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水洗装置用于水洗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构件;所述第二水洗装置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的进风风路和/或出风风路上,以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和/或出风风路的空气;并且,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和第二水洗装置均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过滤网;所述第一水洗装置邻近所述过滤网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所述第一水洗装置邻近所述蒸发器设置,以水洗所述蒸发器。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及/或风道;所述第一水洗装置邻近所述风轮或风道设置,以水洗所述风轮及风道。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出风风路上的导风结构;所述第一水洗装置邻近所述导风结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洗装置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蒸发器之间,以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的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洗装置邻近所述蒸发器设置,且所述水洗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前侧和所述壳体的前面板之间;或,所述水洗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后侧和所述壳体的背板之间;或,所述水洗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顶部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洗装置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和蒸发器之间,以过滤流经所述出风风路的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蜗壳内。

优选地,所述水源和所述接水盘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水洗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水洗装置和所述水源的第一管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和所述接水盘的第二管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水泵;或者,第二管路设置有第二水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第二水泵。

优选地,所述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出水阀口与所述第一水洗装置连接;所述三通阀的两进水阀口分别和所述接水盘和水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连接所述第一水洗装置和所述三通阀的出水阀口。

优选地,所述水源和所述接水盘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水洗装置连接,且所述接水盘与所述水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水源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水阀,以通过所述水阀将接水盘中的水排放至所述水源。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水源的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水泵,以通过所述第四水泵将接水盘中的水吸取至所述水洗装置。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还与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洗装置与所述第一水洗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源和所述接水盘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水洗装置和所述水源的第五管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水洗装置和所述接水盘的第六管路。

优选地,所述第五管路设置有第五水泵;或者,第六管路设置有第六水泵。

优选地,所述第五管路设置有第五水泵,及所述第六管路设有第六水泵。

优选地,所述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出水阀口与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连接;所述三通阀的两进水阀口分别和所述接水盘和水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第七水泵,所述第七水泵连接所述第二水洗装置和所述三通阀的出水阀口。

优选地,所述接水盘通过管路与所述水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水源的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上设置有水阀,以通过所述水阀将接水盘中的水排放至所述水源。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接水盘和所述水洗装置的第八管路,所述第八管路上设置有第八水泵,以通过所述第八水泵将接水盘中的水吸取至所述水洗装置。

优选地,所述水源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储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可沿上下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储水箱上的撑杆,以及与所述撑杆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撑杆向下伸出至所述储水箱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水源的开口对接的安装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邻近所述安装口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水洗装置连接,用于在所述水源安装于所述安装口时,触发所述水洗装置抽吸所述水源中的水。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水源是否安装到所述安装口的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水洗装置包括与所述水源连接的进水管;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卷绕所述进水管的卷管器。

优选地,所述卷管器包括可转动的卷管盘及与所述卷管盘连接的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用以在所述卷管盘旋转时积蓄弹性势能,并通过释放该弹性势能以推动所述卷管盘逆向旋转;所述进水管卷绕在所述卷管盘上,且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供用户手持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向所述壳体外侧伸出。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座上、用于升降所述水源的升降机构;所述壳体的底座设有供所述升降机构通过的升降口。

优选地,所述水洗装置的进水端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进水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水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设置第一水洗装置和第二水洗装置,其中,第一水洗装置用于水洗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构件,有效去除该内部构件上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改善空调室内机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防止内部构件上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混入到空气中;第二水洗装置设置在壳体内的进风风路和/或出风风路上,以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和/或所述出风风路上的空气,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不但能够水洗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构件,改善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同时还能够过滤流过所述进风风路和出风风路的空气,两者配合大大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的出风空气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调室内机过滤空气或水洗内部构件的过程中,第一水洗装置和第二水洗装置还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尤其在第一水洗装置的水滴落到蒸发器时,这部分水与蒸发器换热而产生水蒸气,该水蒸气混入空气中,亦起到加湿空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两水洗装置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水洗装置、接水盘及水源的管路连接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水洗装置、接水盘及水源的管路连接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水洗装置、接水盘及水源的管路连接方式三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储水装置的撑杆向下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四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五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六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卷管器一结构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卷管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图12中卷管器的收回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图12中卷管器的释放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中卷管器另一结构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图15中卷管器的收回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为图15中卷管器的释放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1中卷管器又一结构设计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卷管器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卷绕有进水管的卷盘与卡爪配合的原理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七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中实线箭头指示的是槽、孔或空间;虚线箭头指示的是空间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以安装于壳体100内的蒸发器120和接水盘(参见图1中第一接水盘150a和第二接水盘150b)。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装在所述壳体110内的第一水洗装置200a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其中,第一水洗装置200a用于水洗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可以是蒸发器120、风轮130、蜗壳140、过滤网、导风结构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第二水洗装置200b安装在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风路和/或出风风路上,以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和/ 或出风风路的空气。第一水洗装置200a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均通过管路与水源300连接。

具体而言,壳体110设有进风口111、出风口112,以及连通进风口111 和出风口112的风路,所述风路内依次设置有蒸发器120和风轮130,且在进风口111和蒸发器120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风路;在出风口112和蒸发器120 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风路。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空气在风轮130的驱动下自进风口111进入,这部分空气经所述进风风路通过后与蒸发器120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出风口112吹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环境制冷或制热。

第一水洗装置200a用于水洗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该内部构件可以是蒸发器120、风轮130、蜗壳140、过滤网、导风结构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且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在壳体110内设置多个第一水洗装置200a时,可将多个第一水洗装置200a分设在沿壳体110内部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上,以对位于空调室内机100内不同位置的内部构件进行水洗。当空气自壳体110内部通过时,开启该第一水洗装置200a,以利用该第一水洗装置200a对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进行水洗过滤,有效冲洗这些内部构件上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至于第一水洗装置200a的类型则有多种,在此不设限定,例如,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包括滚刷组件、超声波组件、喷淋组件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可依据水洗对象(如蒸发器120、风轮130、蜗壳140、过滤网、导风结构、风道)的不同进行相应设计即可。

第二水洗装置200b用于水洗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和/或出风风路的空气。鉴于空气必经过所述进风风路和出风风路,故可将第二水洗装置200b设置在所述进风风路上或者所述出风风路上,亦或者在所述进风风路和所述出风风路均设置第二水洗装置200b。当空气自壳体110内的风路通过时,开启该第二水洗装置200b,以利用该第二水洗装置200b对空气进行水洗过滤,有效沉降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从而提高空气的洁净度。至于第二水洗装置200b的类型则有多种,在此不设具体限定。第二水洗装置200b包括湿膜、水帘或者喷淋组件、超声波组件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亦或者是其他具有过滤/喷淋/水洗等功能的结构均可。

应说明的是,水源300可以是安装在壳体110上的水箱或水瓶等外部水源,或者是用户给空调室内机100提供的水箱或者水瓶等外部水源300。为便于用户查看水源300的水位,同样地,水源300的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使水源300的外壳呈透明状;或者,水源300的外壳设有透视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壳体110内设置第一水洗装置200a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其中,第一水洗装置200a用于水洗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有效去除该内部构件上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改善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防止内部构件上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混入到空气中;第二水洗装置200b设置在壳体110内的进风风路和/或出风风路上,以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和/或所述出风风路上的空气,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等杂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不但能够水洗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改善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同时还能够过滤流过所述进风风路和出风风路的空气,两者配合大大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空气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调室内机100过滤空气或水洗内部构件的过程中,第一水洗装置200a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还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尤其在第一水洗装置200a的水滴落到蒸发器120时,这部分水与蒸发器120换热而产生水蒸气,该水蒸气混入空气中,亦起到加湿空气的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2,基于上述实施例,依据第一水洗装置200a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水洗的对象不同,此两者在壳体110内的安装位置亦不尽相同。首先,对于第一水洗装置200a,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依据水洗内部结构(如蒸发器120、风轮130、蜗壳140、过滤网、导风结构、风道)的不同,可相应调整器安装位置。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用于水洗过滤网170。优选地,第一水洗装置200a邻近过滤网120设置(如图2中位置1a),第一水洗装置 200a可以设置在该过滤网170的一端或者两端。第一水洗装置200a包括滚刷组件、超声波组件或喷淋组件中的任意一种,以对过滤网170进行水洗。尤其是第一水洗装置200a采用喷淋组件时,除了可以水洗过滤网170之外,还起到过滤进风空气的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用于水洗蒸发器120。优选地,第一水洗装置200a邻近蒸发器120设置(如图2中位置2a),用于水洗蒸发器120。相应地,在蒸发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接水盘150b,第二接水盘150b 用于盛放了冷凝水及由水洗过程中产生的水。该第一水洗装置200a优选采用喷淋组件,以通过喷淋组件喷淋所述蒸发器120,喷淋组件喷射出的水自上向下流动而带走蒸发器120上的灰尘或微生物等污染物。

具体而言,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位于蒸发器120前侧和壳体110的前面板之间(如图2中位置2a);或者,第一水洗装置200a位于蒸发器120后侧和壳体110的后背板之间;或,第一水洗装置200a位于蒸发器120顶部和进风口111之间。考虑到蒸发器120前侧的进风面(换热面)较大,较多的空气会经该述蒸发器120前侧的进风面进入,故优选地,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位于蒸发器120前侧和壳体110的前面板之间,以充分水洗空气,并增大水洗的空气量。此外,第一水洗装置200a还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水洗装置200a 环绕在蒸发器120周向,以加大水洗蒸发器120的面积,提高水洗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用于水洗风轮130及/或风道。优选地,第一水洗装置200a设置在风轮130和蒸发器120之间(如图2中位置3a),用于水洗所述风轮130及/或风道。相应地,该蜗壳14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50a,第一接水盘150a用于盛放该第一水洗装置200a水洗风轮130及/或风道所产生的水。

当第一水洗装置200a进行水洗时,开启风轮130,风轮130在高速旋转时,将第一水洗装置200a的水甩到周围的蒸发器120、风轮130和蜗壳140 上,高速甩出的清洗水将风轮130及蜗壳140上的顽固污垢一起甩出,如此一方面增强风轮130及蜗壳140等风道组件的清洗效果,另一方便还可对蒸发器120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清洗水,将顺沿蒸发器120、风轮130、蜗壳160 的内壁向下流动,并汇集于接水盘中。另一方面,自所述进风口112进入的空气,均通过所述风路流向所述出风口,因此,该流动的空气经过所述风路时,被水洗装置20的水润洗,达到清洗及加湿空气的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用于水洗蜗壳140。优选地,第一水洗装置200a设置在蜗壳140内(图2中位置4a或5a),以直接对蜗壳 140进行水洗。由于蜗壳140主要形成出风风路,故在第一水洗装置200a还可以润洗出风空气,改善出风空气的洁净度及湿度。常规空调室内机均不具有水洗蜗壳140的功能,因此,相较于常规空调室内机而言,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即可实现水洗蜗壳140功能,该能达到改善出风空气的洁净度及湿度的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水洗装置200a可用于水洗导风结构180。优选地,该导风结构180设置在壳体110的出风风路上;第一水洗装置200a邻近导风结构180设置(图2中位置5a),用于水洗导风结构180。导风结构180 可以为安装于所述出风风路上的导风叶或导风板160,鉴于该导风结构180位于出风风路上,亦容易沉积有灰尘或微生物等不健康物质,故将第一水洗装置200a邻近导风结构180,以通过水洗装置水洗该导风结构180,改善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的出风风路的洁净度。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洗装置200b可用于水洗进风空气。优选地,第二水洗装置200b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口和蒸发器120 之间(图2中位置1a或位置2a),以过滤流经所述进风风路的空气,以及水洗蒸发器120和/或位于蒸发器120上方的内部构件,该蒸发器120上方的内部构件可以为安装于所述进风口的过滤网170或进风格栅。第二水洗装置200b 可以选用喷淋组件或湿膜、水帘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均可,至要求第二水洗装置200b的水能够与空气充分接触即可。

具体而言,第二水洗装置200b可位于蒸发器120前侧和壳体110的前面板之间(如图2中位置2a);或者,第二水洗装置200b位于蒸发器120后侧和壳体110的后背板之间;或,第二水洗装置200b位于蒸发器120顶部和进风口111之间。考虑到蒸发器120前侧的进风面(换热面)较大,较多的空气会经该述蒸发器120前侧的进风面进入,故优选地,第二水洗装置200b可位于蒸发器120前侧和壳体110的前面板之间,以充分水洗空气,并增大水洗的空气量。此外,第二水洗装置200b还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二水洗装置200b 环绕在蒸发器120周向,以加大水洗蒸发器120的面积,提高水洗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二水洗装置200b可用于水洗出风空气。优选地,水洗装置200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12和蒸发器120之间(图2中位置3a、位置4a、位置5a中任意一个位置),以过滤流经所述出风风路的空气;且由于所述出风风路的上端较为狭窄,当第二水洗装置水洗出风空气时,滴落在出风风路周向的内部结构(如蜗壳140、导风结构180)上,还可以起到水洗内部结构的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此外,鉴于蜗壳140主要形成出风风路,故可将第二水洗装置200b还可设置在蜗壳140内(图2中位置4a),不仅可用于过滤出风空气,还可以水洗蜗壳140及风道。相应地,蜗壳14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50a,用于盛放该水洗装置200水洗过程所流下的水。或者,第二水洗装置200b邻近出风口设置,该邻近出风口的位置较为宽敞,通过的空气量较大,从而使得第二水洗装置200b能够快速过滤空气,提高过滤效果。

结合上述多个实施例,可将第一水洗装置200a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分设在空调室内机100风路的出风方向上,以同时水洗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构件及空气进行水洗,有效提高水洗效率。

请参阅图1和图3,考虑到接水盘中盛接有冷凝水,且两水洗装置200(第一水洗装置200a、第二水洗装置200b)水洗空气时,产生的清洗水部分滴落在接水盘中。因此,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将接水盘与两水洗装置200中任意一者或两者连接,以使得用户可任意选择接水盘或水源300为水洗装置 200供水。至于接水盘、水源300及任意一水洗装置三者的管路连接方式有多种,在此不没有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以接水盘、水源300及其中一水洗装置200(第一水洗装置200a或者第二水洗装置200b)为例,进行解释说明此三者的管路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的管路连接方式一中,所述管路上设置有三通阀20,所述三通阀20的出水阀口与水洗装置200连接;所述三通阀20 的两进水阀口分别和接水盘和水源300连接。因此,通过切换所述三通阀20 的两个进水阀口的开启及关闭,即可切换接水盘或水源300中任意一者给水洗装置200供水。

在此,还可在所述管路上设置有水泵10,水泵10连接水洗装置200和所述三通阀20的出水阀口,以通过水泵10吸取水源300中的水,并供应给水洗装置200。当然,该水泵也可以是水洗装置200自身的组成部分,该水泵与三通阀20的出水阀口连接。此外,该水泵还可以是用户自行提供的外部水泵,以该外部水泵用于将水源300中的水供应给水洗装置200中。

请参阅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的管路连接方式二中,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水洗装置200和水源300的第一管路,以及连接水洗装置200和接水盘的第二管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可将水源300中的水供应给水洗装置200;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可将接水盘中的水供应给水洗装置200。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独立互不干涉,可避免两管路水质污染。

在此,还可在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水泵10a,水洗装置200通过所述第一水泵10a吸取水源300中水。显然,该第一水泵10a并不是必须的,该第一供水泵10可由用户提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第二水泵10b,水洗装置200通过所述第二水泵10b吸取接水盘中水。

请参阅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的管路连接方式三中,接水盘通过管路与水洗装置200和水源300均连接。由于接水盘和水洗装置200连接,从而水洗装置200可吸取接水盘中的水,以实现对接水盘的水循环使用;且由于接水盘和水源300连接,则可将接水盘中的水排放到水源300中,经水源300 排放到室外,或者经水源300供应给水洗装置200。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接水盘(接水盘150和第二接水盘150b) 和水源300的第三管路,以及连接水源300和水洗装置200的第四管路。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水阀30,打开水阀30,可将所述接水盘中的水排放到水源300中。此外,还可在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水泵10,以通过水泵10将水源300的中水吸取到水洗装置200中。此外,还可以是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水洗装置200和水源300的第三管路,所述接水盘与该第三管路连接。或者是,所述管路包括连接所述接水盘和水源300的第四管路,水洗装置与该第四管路连接。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水源300和接水盘(第一接水盘150a及/或第二接水盘150b)可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水洗装置连接。至于所述第二水洗装置的具体管路连接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水洗装置与接水盘、水源三者的管路连接方式进行相应设计,亦可以直接将第一水洗装置和第二水洗装置连接后,第一水洗装置和第二水洗装置其中任意一者与接水盘、水源连接。

请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水源300可拆卸安装在壳体110上,至于水源300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则没有限定。可是两水洗装置200(水洗装置200和第二水洗装置200b)共用同一水源300,或者对应每一水洗装置设置一水源300均可,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水源300对应与水洗装置200连接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二水洗装置与水源连接的方式可照此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的表面开设有与水源300的开口对接的安装口。所述对接可以是插接、螺纹连接,亦或者是扣接,在此不设具体限定。在此,考虑到该空调室内机100通常安装在较高的墙壁上,用户需要借助梯子或椅子等工具登高,以将水源300安装到该安装口,此时用户不方便开启水洗装置200吸水源300中的水。故优选地,壳体110内设有邻近所述安装口的微动开关400,所述微动开关400与水洗装置200连接,用于在水源300安装于所述安装口时,触发水洗装置200抽吸水源300中的水。

请参阅图6,微动开关400在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微动开关400是通过传动元件(按销、按钮、杠杆、滚轮等)将力作用于动作簧片上,当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当传动元件上的作用力移去后,动作簧片产生反向动作力,当传动元件反向行程达到簧片的动作临界点后,瞬时完成反向动作。因此,当水瓶500自所述安装口伸入壳体110内时,水瓶500触动微动开关400,使得微动开关400触发水洗装置200吸取水源300中的水。当水瓶500自所述安装口移出壳体110时,水瓶500对微动开关400的作用力解除,微动开关400 复位,水洗装置200停止抽吸水源300中的水。

请参阅图6,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壳体110内设有用于检测水源300是否安装到所述安装口的检测装置(未图示)。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指示器及与所述检测器和指示器均连接的控制器,在该检测器检测到水源300安装到所述安装口时,将检测信号发射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检测信号,并依据该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指示器发出指示信息。当所述指示器发出指示信息后,用户可通过开关按钮或者遥控器控制水洗装置200吸取水源300中的水。所述指示器可以是指示灯或者语音提示器、或者报警器,在此不设限定。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水源300为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10的储水装置。在此考虑到该空调室内机100通常安装在较高的墙壁上,用户需要借助梯子或椅子等工具登高,才能拆装所述储水装置才能为其加水,加水操作难度较大。为便于用户拆装所述储水装置,优选地,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310、可沿上下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储水箱310上的撑杆320,以及与所述撑杆320连接的驱动装置330,所述驱动装置330用于驱动所述撑杆320向下伸出至所述储水箱310的下方。

请参阅图7和图8,具体而言,所述储水装置可安装于壳体110底部或者端部,为减小储水装置占用室内下方的空间,优选将所述储水装置安装在壳体110的端部。撑杆320可通过槽轨配合结构与储水箱310连接。当需要给储水箱310加水时,通过驱动装置330驱动撑杆320向下伸出,用户无需借助梯子、椅子等工具登高,仅需手持撑杆320将储水箱310取下,即可对储水箱310加水。加水完成后,用户通过手持撑杆320,将储水箱310装回壳体 110,再通过驱动装置330驱动撑杆320向上收回即可。

至于驱动装置330的结构则不设限定,只要求驱动装置330能够驱动撑杆320沿上下向直线运动即可。例如,驱动装置330包括两个齿轮及两电机,撑杆320的两相对侧均设有齿条,所述两个齿轮分设于撑杆320两侧、并与撑杆320上的齿条啮合,所述两个电机分别与所述两个齿轮连接,所述电机驱动两齿轮转动,而夹持并带动撑杆320沿上下向直线运动。

请参阅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10的底座上、用于升降水源300 的升降机构800;壳体110的底座设有供所述升降机构800通过的升降口。在此应说明的是,水源300可以是固设或可拆卸地安装于升降结构500上的水箱、水瓶等,亦可以是由用户自行提供的水箱或水瓶。

请参阅图9,当需要为水洗装置200供水时,用户通过控制升降机构800 自所述升降口下降至空调室内机100的下方,用户将水源300放置于升降机构800上;再将升降机构800上升收回至空调室内机100内部。如此,用户无需借助借助梯子、椅子等工具登高,即可实现为水洗装置200供水。至于升降机构800的具体结构则没有具体限定,例如,升降机构800可以是包括转盘、牵引线、升降电机,以及供水源300放置的升降架,所述升降电机与转线连接,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绕设在转盘上,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架连接,所述升降电机驱动转盘转动,而释放或收卷所述牵引线,从而实现所述升降架升降。

请参阅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与上述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为便于用户为水洗装置200供水,水洗装置200的进水端口220设置在壳体110上,进水端口220通过管路与水源300连接。由于该进水端口 220设置在壳体110上,从而用户可通过具有手柄40的管路连接进水端口220 和水源300,从而使得用户无需借助梯子或椅子等登高工具,即可将放置在地面上的水源300与水洗装置200连通。

请参阅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水洗装置200包括用于与水源300连接的进水管210;空调室内机 100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10内、用于卷绕所述进水管210的卷管器700。

具体地,所述卷管器700可安装于壳体110内的任意位置,如壳体110 的端部或者底部,只需壳体110设有对应供所述进水管210出入的出管口。在此优选,所述卷管器700安装于壳体110的底部,且壳体110的底部设有对应供所述进水管210出入的出管口。当卷管器700释放所述进水管210,所述进水管210自所述出管口向下伸出,通过调节所述进水管210向下伸出的长度,即可将放置在任意位置(如地上)的水源300和水洗装置200连接。当供水结束后,通过所述卷管器700收回所述进水管210即可,无需用户借助梯子、椅子等工具登高。

至于所述卷管器700有多种结构类型。例如,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卷管器700的一结构设计方式中,该卷管器700包括盒体710、安装于盒体710 内主动轮720、从动轮730及卷管电机(未图示);其中,盒体710设有朝下开放的开口;主动轮720和从动轮710分设于所述开口的两相对侧,用于配合夹持进水管210;所述卷管电机与主动轮720连接,以驱动主动轮720带动从动轮730转动,进而主动轮720和从动轮730夹持进水管210向下移动伸出所述开口,或向上移动而收容回盒体710内。请参阅图14-A和图14-B,所述卷管电机驱动主动轮720带动从动轮730旋转,以使得进水管210向下伸出,以确保进水管210伸入至水瓶500的水面下;并在供水结束后,所述卷管电机驱动主动轮720带动从动轮730反向旋转,进水管210向上移动而自所述开口收回,以防止灰尘进入进水管210,减少污染。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卷管器700的另一结构设计方式中,卷管器700 包括盒体710及安装于盒体710内的卷管轴740和卷管电机,其中,盒体710 设有朝下开放的开口;卷管轴740转动安装于盒体710内,用于供进水管210 卷绕;所述卷管电机与卷管轴740连接,以驱动卷管轴740旋转而带动进水管210卷绕在卷管轴740上或自卷管轴740释放。如图16-A和图16-B所示,该卷管器700工作时,所述卷管电机驱动卷管轴740旋转,以使得进水管210 自旋转轴740释放而自所述开口向下伸出;并在供水结束后,卷管轴740反向旋转以使得进水管210绕旋转轴740卷绕而自所述开口收回。

请参阅图17至图19,在卷管器700的又一结构设计方式中,在卷管器 700的又一结构设计方式中,所述卷管器700包括可转动的卷管盘750及与所述卷管盘750连接的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用以在所述卷管盘750 旋转时积蓄弹性势能,并通过释放该弹性势能以推动所述卷管盘750逆向旋转;所述进水管210卷绕在所述卷管盘750上,且所述进水管210的进水端设有供用户手持的手持结构,所述手持结构向壳体110外侧伸出。

当用户需要向水洗装置200加水时,通过手持结构600拉动进水管210,进水管210带动带动卷管盘750旋转,而使得所述弹性复位组件积蓄弹性势能,此时进水管210伸出壳体110外侧,该进水管210可与位置较低的外部水源300连接;当所述弹性复位组件释放该弹性势能时,则推动卷管盘750 逆向旋转,使得进水管210回卷至卷管盘750上,从而收容回壳体110内侧。

值得说明的是,手持结构600(参阅图17)可以进水管210自身的一部分,即进水管210的下端形成手持结构600。或者,手持结构600为与进水管 210下端连接的拉绳、拉杆及挂件中的任意一者均可,此使该手持结构600自所述出管口向下延伸出,还可起到挂件装饰的效果。

请参阅图17至图19,基于上述实施例,卷管器700还包括盒体710,卷管盘750转动安装于盒体710内,且卷管盘750的一端设有棘轮760,所述棘轮760的周缘设有与所述卡爪790对接的制动棘齿762及复位沉槽761。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卡爪790、回卷弹簧780及复位弹簧770;其中,所述卡爪 790枢接于盒体710内壁,用于与所述制动棘齿762及复位沉槽761对接;回卷弹簧780的一端连接卷管盘750,回卷弹簧780的另一端固定于盒体710内;所述复位弹簧770一端与所述卡爪790连接,所述复位弹簧770的另一端固定于盒体710内。

为便于解释说明该手动卷管器700的工作原理,在此定义两制动棘齿762 分别为第一制动棘齿762a和第二制动棘齿762b,两复位沉槽761分别为第一复位沉槽761a和第二复位沉槽761b。该手动卷管器700工作时,用户将进水管210向下拉动,进水管210带动转盘750转动(如图19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复位弹簧770和回卷弹簧780均积聚有弹性势能,卡爪790从第一复位沉槽761a相对转动至第一制动棘齿762a上,此时松开进水管210,卡爪790 卡在第一制动棘齿762a或第二制动棘齿762b上,转盘750不能反转,用户可将进水管210于位于或邻近地面的外部水源300连接。当供水结束后,用户再次将进水管210向下拉动,进水管210带动转盘750继续转动,直至卡爪790进入第一复位沉槽761a或第二复位沉槽761b时,松开进水管210,复位弹簧770和回卷弹簧780释放弹性势能,而使得卡爪790卡挣脱所述制动第一制动棘齿762a或第二制动棘齿762b的束缚,而回卷至原始状态,进水管210收回至盒体710内。

当然,所述复位弹性组件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一种。请参阅图17至图 19,所述复位弹性组件包括回卷弹簧780,回卷弹簧780的一端连接卷管盘 750,回卷弹簧780的另一端固定于盒体710内。当需要向水洗装置200加水时,用户可向下拉进水管210,进水管210带动卷管盘750旋转,使得进水管 210向壳体110下方伸出,进水管210能够与外部水源300连通后,用户保持拉住进水管210不动,此时回卷弹簧780积蓄弹性势能。当加水结束后,释放进水管210,回卷弹簧780自动释放弹性势能而推动卷管盘750逆向旋转,从而将进水管210卷绕回卷管盘750上,使得进水管210收回壳体110内侧。这种卷管器700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作。

在上述卷管器700的三种结构设计方式中,前两种结构设计方式均可通过开关按钮开启卷管电机;或者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等遥控终端遥控所述控制器,以便于用户遥控卷管器700的开启或关闭。后一种结构设计方式则需要用户手动拉动卷管器700的卷管盘750。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成本相应选取,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卷管器700的三种结构设计方式中,前两种结构设计方式均可通过开关按钮开启卷管电机;或者通过遥控器或手机等遥控终端遥控所述控制器,以便于用户遥控卷管器700的开启或关闭。后一种结构设计方式则需要用户手动拉动卷管器700的卷管盘。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成本相应选取,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在此还考虑到水洗装置200中的水经过多次清洗之后会变脏,不便继续使用,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排水组件800,所述排水组件800连接所述水洗装置200和所述接水盘150。所述排水组件800包括连接水洗装置200和接水盘150的排水管,以及设置在该排水管上的排水阀。当水洗装置200中的水变脏后,将所述排水阀打开,以将水洗装置200中的脏水排到接水盘150的排水槽中,再经所述排水槽的排水孔向外排出。

请参阅图2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便于用户查看水源300的水位,同样地,水源300的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使水源300的外壳呈透明状;或者,水源300的外壳设有透视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