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装置及辊棒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399发布日期:2019-02-10 22:3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翻转装置及辊棒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辊棒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辊道窑是通过多个辊棒不停地向同一个方向转动来运输瓷砖、玻璃等制品的窑炉。由于金属辊棒的熔点较低,无法承受辊道窑炉本身高温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辊道窑炉高温区一般采用陶瓷来制造辊棒。

现有技术中,辊棒一般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挤出机连接有第一承载台,从挤出机生产出来的辊棒可以直接进入第一承载台上,辊棒上加工有通孔,为了方便后续的扩孔操作,需要将辊棒从第一承载台转移到第二承载台上,然后将第二承载台运输至扩孔工位进行加工。

但是,现有技术的辊棒需要依靠人力将辊棒从第一承载台搬运到第二承载台上,浪费人力,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及辊棒生产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辊棒转移操作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包括:驱动器、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以及与所述第一承载台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台。

所述第一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台包括有用于承载所述辊棒的第二承载部。

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承载台绕一旋转轴线转动,以使承载在所述第一承载部上的辊棒翻转至所述第二承载部上,所述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还包括:机架以及支撑组件;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上的滑动部以及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导向部,当所述第一承载台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时,所述滑动部相对所述导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其中,所述滑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上的凸起,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第一承载台的端面包括以所述旋转轴线为轴线的弧形面;所述导向部包括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轴线方向重合,且所述第一导向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导向轮的环形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导向轮的环形侧面上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弧形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面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台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承载台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承载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承载台的一端铰接。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机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机架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其中,所述转动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转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承载台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为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中心角小于180度。

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辊棒生产设备,包括机座以及如上所述的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固定在所述机座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装置及辊棒生产设备,通过设置驱动器、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以及与第一承载台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台;第一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台包括有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二承载部;传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驱动器用于驱动传动组件,以带动第一承载台绕平行于第一方向的一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部上的辊棒翻转至第二承载部上,无需依靠人力实现辊棒的转移,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向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的C向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的D向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翻转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翻转中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翻转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器; 2:传动组件;

21:第一齿轮; 22:第二齿轮;

3:第一承载台; 31:第一承载部;

4:第二承载台; 41:第二承载部;

5:机架; 51:限位件;

6:支撑组件; 61:滑动部;

62:导向部; 621:第一导向轮;

622:第二导向轮; 7:转动组件;

71:第一连接件; 72:第二连接件;

8:辊棒。

具体实施方式

辊道窑是通过多个辊棒不停地向同一个方向转动来运输瓷砖、玻璃等制品的窑炉。由于金属辊棒的熔点较低,无法承受辊道窑炉本身高温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辊道窑炉高温区一般采用陶瓷来制造辊棒。

现有技术中,辊棒一般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挤出机连接有第一承载台,从挤出机生产出来的辊棒可以直接进入第一承载台上,辊棒上加工有通孔,为了方便后续的扩孔操作,需要将辊棒从第一承载台转移到第二承载台上,然后将第二承载台运输至扩孔工位进行加工。

但是,现有技术的辊棒需要依靠人力将辊棒从第一承载台搬运到第二承载台上,浪费人力,自动化程度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及辊棒生产设备,以实现辊棒转移的自动化。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A向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的B向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的C向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1的D向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翻转前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翻转中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翻转装置翻转后的示意图。

请结合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包括:驱动器1、传动组件2、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3以及与第一承载台3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台4。第一承载台3包括用于承载辊棒8的第一承载部31;第二承载台4包括有用于承载辊棒8的第二承载部41。传动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承载台3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1的输出轴连接。驱动器1用于驱动传动组件2带动第一承载台3绕一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部31上的辊棒8翻转至第二承载部41上,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

具体地,翻转装置可以用于将辊棒8从第一承载台3转移到第二承载台4上,其中,辊棒8可以具有圆柱状外表面。可以理解,翻转装置除了可以用于转移辊棒8,还可以用于转移具有圆柱状外表面的其他零部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承载台3可以位于挤出机的出口处,使得挤出成型后的辊棒8可以直接进入第一承载台3中。第一承载台3可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可以与辊棒8的轴线方向平行或重合。第一承载台3的长度可以大于辊棒8的长度,从而起到完整支撑辊棒8的作用。第一承载台3上可以形成有第一承载部31,第一承载台3用于承载翻转前的辊棒8。第一承载部3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为设置在第一承载台3上表面的支架,支架可以具有与辊棒8的外表面相配合的弧形面。又或者,第一承载部31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V”字形,从而减小辊棒8与第一凹槽的接触面积,避免辊棒8变形。

第二承载台4可以与第一承载台3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承载台4可以设置在第一承载台3的一侧,第二承载台4与第一承载台3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使得辊棒8翻转后可以直接落入第二承载台4中。第二承载台4上可以形成有第二承载部41,第二承载部41可以用于承载翻转后的辊棒8,第二承载部4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为设置在第二承载台4上表面的支架,支架可以具有与辊棒8的外表面相配合的弧形面。又或者,第二承载部41可以包括沿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优选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V”字形,从而减小辊棒8与第二凹槽的接触面积,避免辊棒8变形。

驱动器1可以具有输出轴,其可以输出转矩或位移,使得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台3上的辊棒8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二承载台4中。旋转轴线可以是平行于第一方向的轴线。优选地,旋转轴线与第一方向重合。驱动器1的种类可以有多种,例如电机、液压缸、气缸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传动组件2连接在驱动器1和第一承载台3之间,其可将驱动器1的输出轴的作用力传动到第一承载台3,传动组件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其可以适应于不同的驱动器1,例如,当驱动器1为输出转矩的结构时,传动组件2可以包括传动带、链条机构或连杆机构等。当驱动器1的输出为位移时,传动组件2可以包括蜗轮蜗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构等。

翻转装置工作时,驱动器1动作,从而带动传动组件2动作,将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承载台3上,进而带动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位于第一承载部31上的辊棒8可以跟随第一承载台3转动,当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辊棒8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承载台3上滚落,进而落入第二承载台4中,实现辊棒8的翻转。

本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通过设置驱动器、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以及与第一承载台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台;第一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台包括有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二承载部;传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驱动器用于驱动传动组件,以带动第一承载台绕平行于第一方向的一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部上的辊棒翻转至第二承载部上,无需依靠人力实现辊棒的转移,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翻转装置,还包括:机架5以及支撑组件6;驱动器1固定在机架5上,支撑组件6包括:固定在第一承载台3上的滑动部61以及固定在机架5上的导向部62,当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时,滑动部61相对导向部62绕旋转轴线转动。

具体地,翻转装置可以具有机架5,驱动器1可以固定在机架5上,机架5也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承载台3和第二承载台4都可以为设置在机架5上方。机架5可以由多个支撑杆和多个支撑板焊接而成。

当辊棒8的长度较长时,相应地,第一承载台3的长度也比较长,为了防止第一承载台3在转动时弯曲,机架5和第一承载台3之间设置支撑组件6,支撑组件6可以包括滑动部61和导向部62,滑动部61可以设置在第一承载台3上,导向部62可以固定在机架5上,当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时,滑动部61也可以绕旋转轴线相对导向部62转动。滑动部61和导向部6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滑动部61可以为滑块,导向部62可以为以旋转轴线为轴线的圆弧形的滑轨。

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方式,滑动部61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台3上的凸起,凸起远离第一承载台3的端面包括以旋转轴线为轴线的弧形面。导向部62包括可转动连接在机架5上的第一导向轮621和第二导向轮622,第一导向轮62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导向轮622的轴线方向重合,且第一导向轮62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导向轮621的环形侧面上形成有第一环形槽;第二导向轮622的环形侧面上形成有第二环形槽,弧形面分别与第一环形槽的底面和第二环形槽的底面接触。

具体地,滑动部61可以为弧形板,该弧形板可以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其远离第一承载台3的端面可以为弧形面,弧形面可为以旋转轴线为轴线的圆弧形面。

导向部62可以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轮621和第二导向轮622,第一导向轮62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导向轮622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导向轮621的环形侧面上可以形成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导向轮621的轴线重合。第二导向轮622的环形侧面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导向轮622的轴线重合。

弧形面可以与第一环形槽的底面和第二环形槽的底面接触,底面可以为环形槽背离开口的表面。当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时,弧形面可以相对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转动,由于第一导向轮621和第二导向轮622为滚动摩擦,可以减轻摩擦力,提高驱动器1的有用功比例。

优选地,支撑组件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组件6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从而起到均匀承载的作用,避免第一承载台3弯曲。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翻转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7,转动组件7可以包括与第一承载台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71、以及与第二承载台4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靠近第二承载台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72靠近第一承载台3的一端铰接。机架5上还设置有限位件51,限位件51远离机架5的一端抵靠在第二连接件72朝向机架5的底面。

具体地,第一承载台3和第二承载台4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7,转动组件7包括固定在第一承载台3上的第一连接件71和固定在第二承载台4上的第二连接件72。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2铰接,机架5上还设置有沿垂直于机架5的限位件51,限位件51背离机架5的一端可以抵靠在第二连接件72远离铰接位置的底面。底面可以为第二连接件72朝向机架5的表面。

请参考图8到图10,当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第一连接件71跟随第一承载台3同时转动,带动第一连接件71的铰接位置转动,由于限位件51抵顶在第二连接件72上,使得第二连接件72可以沿与第三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台3和第二承载台4可以相互靠近,减少辊棒8的移动距离,降低辊棒8受到的冲击,减小变形量。

优选地,转动组件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转动组件7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二承载台4的转动更平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传动组件2包括:第一齿轮21以及与第一齿轮21配合的第二齿轮22;第一齿轮21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2与第一承载台3固定连接。驱动器1可以为电机,从而可以将电机的输出转化为第一承载台3的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第二齿轮22为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中心角小于180度。第二齿轮22的轴线可以与辊棒8的轴线重合,从而减少翻转的距离,提高效率。扇形齿轮的中心角可以小于180度,从而减轻传动组件2及整个装置的重量,优选地,扇形齿轮的中心角可以为90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辊棒生产设备,包括机座以及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驱动器1、传动组件2、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3以及与第一承载台3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台4。第一承载台3包括用于承载辊棒8的第一承载部31;第二承载台4包括有用于承载辊棒8的第二承载部41。传动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承载台3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1的输出轴连接。驱动器1用于驱动传动组件2带动第一承载台3沿一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部31上的辊棒8翻转至第二承载部41上,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翻转装置固定在机座上。

具体地,机座可以为生产设备的底座或工作台面,翻转装置可以固定在机座上,其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辊棒生产设备还包括挤出机、扩孔装置等,挤出机挤出辊棒后,利用第一承载台3进行支撑,翻移装置将第一承载台3上的辊棒转移至扩孔装置处,进行扩孔,然后放置到存储辊棒的架子上,最后进窑炉焙烧,形成陶瓷辊棒。

翻转装置工作时,驱动器1动作,从而带动传动组件2动作,将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承载台3上,进而带动第一承载台3绕旋转轴线转动,位于第一承载部31上的辊棒8可以跟随第一承载台3转动,当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辊棒8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承载台3上滚落,进而落入第二承载台4中,实现辊棒8的翻转。

本实施例提供的辊棒生产设备,通过设置驱动器、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以及与第一承载台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台;第一承载台包括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台包括有用于承载辊棒的第二承载部;传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驱动器用于驱动传动组件,以带动第一承载台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一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承载部上的辊棒翻转至第二承载部上,无需依靠人力实现辊棒的转移,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