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1025发布日期:2019-06-22 00:0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树脂材料的合成生产过程中,冷凝器是一个必备部件。冷凝器是一个可以将气态物质凝结成液态的设备,一般会利用冷却的方式使物质凝结。

传统树脂生产用的冷凝器采用冷凝箱结构,通过在箱体内设置蛇形的冷凝管,热气通过箱体内的冷凝管实现热交换,冷凝后的液体收集在箱体底部,这一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气体未经过与冷凝管的接触即排出,造成浪费;

2、部分冷凝后的物料,由于箱体内温度较高而在此蒸发排出,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冷凝效率、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本冷凝器包括一隔热体,所述隔热体内开设有锥体状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端直径使出气端的直径5倍以上,所述隔热体内沿气流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螺旋状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开口贯穿气流通道的内壁面;所述收集槽内穿设有冷凝管,本冷凝器还包括一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收集槽之间连接有若干支管,各支管连接在收集槽的不同位置,所述支管向下倾斜能够使收集槽内的液体排入收集管内。

热气从气流通道的进气端进入,从出气端排出,由于气流通道呈锥体状,气流通过时,通道逐渐减小,气流被迫进入收集槽内与冷凝管接触,从而被收集在收集槽内,通过支管连接收集管,液体被快速的收集在收集管内,设置多根支管的目的在于减小液体在收集槽内存留的时间,避免二次挥发;

由于气流通道逐渐减小,气压增大,气流在螺旋状的收集槽内形成涡流,使气流快速的与冷凝管接触;

气流排出的口径较小,能够使几乎所有的气流均与冷凝管接触,尔后才排出不可冷凝的气体,提高冷凝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中,所述隔热体为两个半体可拆卸连接而形成的柱体状结构。

该结构是为了方便玻璃材质的冷凝管的拆装。

在上述的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中,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与一压缩机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水性树脂合成用的冷凝器中,所述收集槽的横截面呈具有缺口的圆形。

圆形的收集管,能够减少液体在收集管内的积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冷凝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热体;2、气流通道;3、收集槽;4、冷凝管;5、收集管;6、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冷凝器包括一隔热体1,隔热体1内开设有锥体状的气流通道2,气流通道2的进气端直径使出气端的直径5倍以上,隔热体1内沿气流通道2的内壁开设有螺旋状的收集槽3,收集槽3的开口贯穿气流通道2的内壁面;收集槽3内穿设有冷凝管4,本冷凝器还包括一收集管5,收集管5与收集槽3之间连接有若干支管6,各支管6连接在收集槽3的不同位置,支管6向下倾斜能够使收集槽3内的液体排入收集管5内。

热气从气流通道2的进气端进入,从出气端排出,由于气流通道2呈锥体状,气流通过时,通道逐渐减小,气流被迫进入收集槽3内与冷凝管4接触,从而被收集在收集槽3内,通过支管6连接收集管5,液体被快速的收集在收集管5内,设置多根支管6的目的在于减小液体在收集槽3内存留的时间,避免二次挥发;

由于气流通道2逐渐减小,气压增大,气流在螺旋状的收集槽3内形成涡流,使气流快速的与冷凝管4接触;

气流排出的口径较小,能够使几乎所有的气流均与冷凝管4接触,尔后才排出不可冷凝的气体,提高冷凝效率。

隔热体1为两个半体可拆卸连接而形成的柱体状结构。该结构是为了方便玻璃材质的冷凝管4的拆装。

冷凝管4的两端均与一压缩机相连。

收集槽3的横截面呈具有缺口的圆形。圆形的收集管5,能够减少液体在收集管5内的积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