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6033发布日期:2019-08-16 22:2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



背景技术:

现今制造的冷凝器大多是单管单管板结构,也有一部分采用单管双管板和双管双管板结构。对于单管结构如果冷却管破裂,将导致冷、热介质混合,这种混合介质进入设备后将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严重的将会烧毁设备。另外有的介质属高压、有毒流体,一旦渗漏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伤及人身安全。现今双冷却管双管板结构冷凝器中的双冷却管,其外管均采用普通的螺纹管,虽然增大了换热面积,但这种螺旋形外齿,易使冷凝液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不易破裂的冷凝膜,大大降低制冷剂的放热系数,并且还不利于冷凝液的排出;另外内、外管之间是通过装入导热铜片形成泄漏通道,不但增加了导热热阻,降低了冷凝元件的传热系数,而且制造工艺复杂,不易控制铜片与内、外管的贴合,换热可靠性差,影响换热效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3148251 U中公开了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通过其外管外壁上的片形螺旋齿上加工有锯齿,易于冷凝膜破裂和冷凝液析出,内表面上的梯形螺旋槽,易于渗漏的介质流出;内管为光管,取消了内外管之间的铜片,减小了热阻。导热热阻小,换热效率高,工作可靠,取消了导热铜片,降低了制造成本;然而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泄漏问题,然而内管破裂后的冷凝液泄漏流入泄漏通道后,由泄漏通道的底部排出,无法得到及时的警报,长时间的泄漏再加上冷、热介质混合,这种混合介质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坏,严重的将会烧毁设备,影响冷凝器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解决了内管泄漏无法及时处理,容易对设备造成破坏,影响冷凝器工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包括壳体、进液管、排放管、蒸汽进气管和冷凝液排放管,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装有双管板,双管板包括内管板和外管板,且内管板和外管板之间设有预留腔,预留腔的底部安装有延伸至壳体外部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液管,两个双管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双冷却管,双冷却管包括依次贯穿内管板和外管板的内冷却管和两端分别与两个外管板相对面固定连接的外冷却管,且外冷却管的内壁开设有螺旋状圆形通道,圆形通道内壁的顶部与内冷却管的表面均设有与圆形通道相适配的梯形倒流条,且外冷却管的底部焊接有导流管,导流管的顶端与圆形通道的一端相连通,使圆形通道内的液体可以外排,且导流管的底端与导液管道相连通,导液管道的两端均贯穿外管板并延伸至预留腔内,且导液管道的内部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减缓流速的过滤网,并且两个过滤网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导液管道内壁底部的传感器,所述壳体左侧内壁的中上部设置有隔板,且隔板的右侧面与内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分隔两个双冷却管并将壳体内腔的左侧上下分隔为出液腔和进液腔,且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排放管和蒸汽进气管,并且排放管和蒸汽进气管分别位于出液腔和双冷却管的上方,所述进液管和冷凝液排放管均安装在壳体的底部,且进液管和冷凝液排放管分别位于进液腔内和导液管道的下方,所述壳体内腔的右侧与内管板配合形成回流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安装有警报器,且警报器为蜂鸣器,所述警报器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且传感器为氟利昂检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导流杆,导流杆的横截面为梯形,且导流杆的底端延伸至导液管道内。

优选的,所述外冷却管的底部焊接有多个引流柱,且多个引流柱等距离排设在外冷却管的底部,所述引流柱为倒置的圆台状。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网眼为六边形网眼,且网眼的宽度为3-5毫米。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流管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外冷却管相连通,并且两个导流管的底端分别与导液管道的两端相连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通过设置梯形倒流条、圆形通道、导流管和导流杆,易于将冷凝的液体导出,同时内冷却管为光管,取消了内外管之间的铜片,减小了热阻,换热效率高,同时导流管将液体以及内冷却管破裂泄漏的液体导入至导液管道内,并通过预留腔和排液管,同时传感器可以感应液体情况,并发出警报,从而可以防止液体对设备造成损害,影响冷凝器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冷却管部分结构正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液管道结构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管结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进液管;3、排放管;4、蒸汽进气管;5、冷凝液排放管;6、双管板;61、内管板;62、外管板;7、预留腔;8、排液管;9、双冷却管;91、内冷却管;92、外冷却管;10、圆形通道;11、梯形倒流条; 12、导流管;13、导液管道;14、过滤网;15、传感器;16、隔板;17、出液腔;18、进液腔;19、警报器;20、导流杆;21、引流柱;22、回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包括壳体1、进液管2、排放管3、蒸汽进气管4和冷凝液排放管5,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装有双管板6,双管板6包括内管板61和外管板62,且内管板61和外管板62之间设有预留腔7,预留腔7的底部安装有延伸至壳体 1外部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液管8,两个双管板6之间设置有两个双冷却管9,双冷却管9包括依次贯穿内管板61和外管板62的内冷却管91和两端分别与两个外管板62相对面固定连接的外冷却管92,内冷却管91为光管,外冷却管92的底部焊接有多个引流柱21,且多个引流柱21等距离排设在外冷却管 92的底部,引流柱21为倒置的圆台状,外冷却管92的内壁开设有螺旋状圆形通道10,圆形通道10内壁的顶部与内冷却管91的表面均设有与圆形通道 10相适配的梯形倒流条11,且外冷却管92的底部焊接有导流管12,导流管 12的顶端与圆形通道10的一端相连通,使圆形通道10内的液体可以外排,且导流管12的底端与导液管道13相连通,导液管道13的两端均贯穿外管板 62并延伸至预留腔7内,导流管12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导流杆20,导流杆 20的横截面为梯形,且导流杆20的底端延伸至导液管道13内,导流管1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流管1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外冷却管92相连通,并且两个导流管12的底端分别与导液管道13的两端相连通,导液管道13的内部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减缓流速的过滤网14,过滤网14的网眼为六边形网眼,且网眼的宽度为3-5毫米,且两个过滤网14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导液管道13内壁底部的传感器15,壳体1的左侧面安装有警报器19,且警报器19 为蜂鸣器,警报器19的输入端与传感器15的输出端电连接,且传感器15为氟利昂检测传感器,壳体1左侧内壁的中上部设置有隔板16,且隔板16的右侧面与内管板6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隔板16分隔两个双冷却管9并将壳体1 内腔的左侧上下分隔为出液腔17和进液腔18,且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排放管 3和蒸汽进气管4,并且排放管3和蒸汽进气管4分别位于出液腔17和双冷却管9的上方,进液管2和冷凝液排放管5均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且进液管2和冷凝液排放管5分别位于进液腔18内和导液管道13的下方,壳体1 内腔的右侧与内管板61配合形成回流腔22。

综上所述,该高效双冷却管双管板冷凝器,通过设置梯形倒流条11、圆形通道10、导流管12和导流杆20,易于将冷凝的液体导出,同时内冷却管 91为光管,取消了内外管之间的铜片,减小了热阻,换热效率高,同时导流管12将液体以及内冷却管91破裂泄漏的液体导入至导液管道13内,并通过预留腔7和排液管8,同时传感器15可以感应液体情况,并发出警报,从而可以防止液体对设备造成损害,影响冷凝器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