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同时出风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4600发布日期:2020-04-07 15:5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冷热同时出风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热同时出风的空调。



背景技术:

在一些高湿度的车间,例如:海产品加工车间,由于湿度较高,车间顶棚壁面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即会发生凝露,凝露滴水一方面会对车间内电气设备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会干扰用户的正常工作开展。而常规防凝露做法一种是被动式,即加大风量,提升出风温度,避免围护结构温度过低,但是由于需要提升车间整体温度,因此,能耗较大,另一种是主动式,采用电热风机,对顶棚进行贴附射流调节温度,同样耗能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同时出风的空调,解决了现有顶棚防凝露耗能大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热风出口和冷风出口;所述壳体整体位于使用空间内,所述热风出口的出风和所述冷风出口的出风分别吹向不同的目标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设置在车间内,所述热风出口对应车间顶棚设置且向车间顶棚区域吹出热风。

进一步地,所述冷风出口向车间地面吹出冷风。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出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冷风出口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所述热风出口位于所述冷风出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导风装置用于引导出风吹向目标区域;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目标区域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目标区域温度,控制所述导风装置移动,以调整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装置和第二导风装置;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热风出口处,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引导所述热风出口的热风向屋顶方向吹出;所述第二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冷风出口处,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引导所述冷风出口的冷风向地面方向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球形喷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百叶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为多个,所述导风装置为多个,每个所述出风口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导风装置,多个所述导风装置之间同步调节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成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在靠近车间顶棚位置处,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引导热风在屋顶形成贴附射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风管,所述冷风出口与排风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排风管的第二端与室外连通。

本发明的空调通过将壳体整体设置在使用空间内,并设置热风出口和冷风出口,使用时,热风出口将热风吹向形成凝露的区域,使该区域的温度升高,超过露点温度,从而避免凝露的形成,并且,由于热风出口的出风和冷风出口的出风分别吹向不同的目标区域,因此,不会相互干扰,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0、壳体;11、出风口;12、热风出口;13、冷风出口;20、导风装置;21、第一导风装置;22、第二导风装置;30、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包括热风出口12和冷风出口13;壳体10整体位于使用空间内,热风出口12的出风和冷风出口13的出风分别吹向不同的目标区域。本发明的空调通过将壳体10整体设置在使用空间内,并设置热风出口12和冷风出口13,使用时,热风出口12将热风吹向形成凝露的区域,使该区域的温度升高,超过露点温度,从而避免凝露的形成,并且,由于热风出口12的出风和冷风出口13的出风分别吹向不同的目标区域,因此,不会相互干扰,节省能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设置在车间内,热风出口12对应车间顶棚设置且向车间顶棚区域吹出热风。本发明通过将空调设置在车间内,并将热风出口12对应车间顶棚设置且向车间顶棚区域吹出热风,使顶棚对应区域的温度升高,超过露点温度,从而避免凝露的形成,避免使用电能直接制热,而且直接作用与顶棚,更加节省能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风出口13向车间地面吹出冷风。本发明的空调,通过将冷风出口13向车间地面吹出冷风,可以在防止车间顶棚形成凝露的同时,对车间地面附近制冷,并且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冷风和热风不会相互干扰,更加节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热风出口12的出风方向与冷风出口13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热风出口12位于冷风出口13的上方,热风出口12与冷风出口13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本发明的空调,由于热风出口12的出风方向与冷风出口13的出风方向形成夹角,并且热风出口12位于冷风出口13的上方,且热风出口12与冷风出口13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从而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并且冷风和热风不会相互干扰,更加节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装置20、检测装置30和控制装置,导风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位置处,导风装置20用于引导出风吹向目标区域;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目标区域温度;控制装置与检测装置30、导风装置20分别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目标区域温度,控制导风装置20移动,以调整出风方向。本发明的空调,通过设置导风装置20和检测装置30,使空调可以据目标区域温度,控制导风装置20移动,以调整出风方向,从而提高制冷和制热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0包括:第一导风装置21和第二导风装置22;第一导风装置21设置在热风出口12处,第一导风装置21引导热风出口12的热风向屋顶方向吹出;第二导风装置22设置在冷风出口13处,第二导风装置22引导冷风出口13的冷风向地面方向吹出。其中,第一导风装置21包括球形喷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风装置22包括百叶风口。本发明的空调,通过设置球形喷口和百叶风口,以调节送风角度,让送风射流到顶棚区域,尤其是易发生凝露的钢结构上,还可以将冷风和热风分别引导至不同方向,从而避免互相干扰,球形喷口可以使电动球形喷口,百叶风口也可以是电动百叶风口,从而方便调节。另外,采用电动百叶风口,可以调节制冷风的角度,更好的而控制冷风不会与热风掺混。当角度调节为0°~-45°上下摆动,可以更广泛覆盖更大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出风口11为多个,导风装置20为多个,每个出风口11上均设置有一个导风装置20,多个导风装置20之间同步调节移动。检测装置30设置在壳体10上,检测装置30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成像传感器。壳体10设置在靠近车间顶棚位置处,第一导风装置21引导热风在屋顶形成贴附射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冷媒压缩循环,所述冷媒压缩循环还包括制冷用的蒸发器和制热用的散热器,蒸发器用于制造冷风,散热器用于制造热风,蒸发器和散热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不用区域,从而防止相互干扰。

本发明的空调通过设置多个导风装置20以及温度传感器和/或热成像传感器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多用工作模式,具体控制方案如下:

贴附射流长距离温度调节:

当车间顶棚有用于支撑的钢结构,且与喷口方向平行,可将喷口角度与钢构呈15°~60°,实现单一方向,不同区域的贴附射流送风,实现长距离温度调节

局部温度调节:

当热成像反馈温度较低,且已逼近室内露点温度的区域,可以将喷口对准该区域,进行送风调温,当区域面积过大,可使喷口在该方向以上下左右各呈-5°~5°进行调节。

广域温度调节

当顶棚温度需大范围升温,可利用多个喷口送风口,进行多角度,大范围送风升温,实现更广区域的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排风管,冷风出口13与排风管的第一端连通,排风管的第二端与室外连通。通过设置排风管,在只有制冷季有凝露风险的车间,如果冬季有凝露风险,则可以对冷风出口13加装排风管,排出室外。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