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3244发布日期:2019-11-08 23:0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及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器及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窗式空调器或者穿墙式空调器中,通过底盘安装蒸发器。底盘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交连接的翻边,蒸发器的一端设于底板上且与翻边固定连接,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泡沫配合。但是,泡沫强度差,无法与蒸发器形成稳固的固定关系,因此蒸发器的最终安装位置由底盘决定。

一般地,底盘通过钣金模具拉伸制造,底盘中的翻边可能会相对底板向外倾斜,整个底盘呈碗状。所以,将蒸发器的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后,倾斜的翻边会带动蒸发器同步向外倾斜,会与内部的蜗壳之间产生间隙,并与外部的零件(滤网、面板)发生干涉,无法保证蒸发器处于正确的安装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保证蒸发器处于正确安装位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保证蒸发器处于正确安装位置的换热器组件。

一种换热器组件,包括:

外壳,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底板和环绕所述底板外周并与所述底板相交连接的翻边;

支撑板,固定装配于所述外壳;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底板,并装配于所述翻边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以始终保持于预定的装配位置。

上述换热器组件中,通过固定装配于外壳上的支撑板,对换热器始终施加拉力,避免换热器随着与其连接的翻边同步倾斜,使换热器始终保持于翻边与支撑板之间预定的装配位置处,可以避免换热器与内部的蜗壳产生间隙,且避免换热器干涉外部部件(滤网、面板),使空调器中的各个部件可靠装配,防止产生装配误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间隔装配于所述外壳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侧板以及后板,两个所述侧板间隔装配于所述外壳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端,所述后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并面向所述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边之间的两个第二边,两个所述第一边中的一者设于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二边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二边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向靠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凸出所述换热器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蜗壳,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蜗壳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支撑板外,并与所述底盘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罩体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包括上边沿,所述上边沿与所述罩体面向所述底板的表面贴合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包括下边沿,所述下边沿与所述底板贴合并连接。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换热器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热器组件中支撑板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换热器组件罩设有罩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换热器组件中支撑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四通阀等,通过压缩机将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流体,并通过四通阀分配入冷凝器进行冷凝放热后成为低温流体,然后再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后回到压缩机,准备下一次冷媒循环。如此,利用冷媒的冷凝和蒸发,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调节室内温度。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可称为换热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为一体设置的穿墙式空调器或窗式空调器。穿墙式空调器贯穿于建筑物墙体上,且一端面向室外,另一端面向室内;窗式空调器贯穿于窗户上,且一端面向室外,另一端面向室内。一般地,空调器的外壳内在面向室内的一端设置有蒸发器,空调外壳内面向室外的一端设置有冷凝器。

如图1-2所示,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组件100,通过换热器组件100对冷媒进行蒸发或冷凝。换热器组件100包括外壳10、换热器30及支撑板50,外壳10包括底盘11,底盘11用于为换热器30等空调器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具体地,底盘11包括底板12和环绕底板12外周并与底板12相交连接的翻边14,换热器30设于底板12上并与翻边14固定连接,通过底盘11安装换热器30,并通过翻边14连接换热器30与底盘11。可选地,换热器30为蒸发器。

进一步地,支撑板50固定装配于外壳10,换热器30设置于底板12并装配于翻边14与支撑板50之间,以始终保持于预定的装配位置。如此,通过固定装配于外壳10上的支撑板50,对换热器30始终施加拉力,避免换热器30随着与其连接的翻边14同步倾斜,使换热器30始终保持于翻边14与支撑板50之间预定的装配位置处,可以避免换热器30与内部的蜗壳70产生间隙,且避免换热器30干涉外部部件(滤网、面板),使空调器中的各个部件可靠装配,防止产生装配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0包括两个侧板52,两个侧板52间隔装配于外壳10上,并分别连接于换热器30相对的两端,以对换热器30的两端施加拉力,从多个点提供拉力,使换热器30通过支撑板50更加可靠地保持于预定的装配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0包括两个侧板52及后板54,两个侧板52间隔装配于外壳10上,并分别连接于换热器30相对的两端,后板54连接于两个侧板52之间并面向换热器30,通过后板54将两个独立的侧板52进行连接,使两个侧板52及后板54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与换热器30连接后向换热器30施加拉力,更加可靠地固定换热器30,防止换热器30倾斜。

具体地,换热器3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32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边32之间的两个第二边34,两个第一边32中的一者设于底板12上,以支撑换热器30;并且,两个第二边34分别与两个侧板52连接,两个侧板52通过两个第二边34对换热器30施力,换热器30两端受力均匀,可始终保持于预定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40,两个第二边34上均设置有连接件40,连接件40向靠近支撑板50的方向凸出换热器30并与支撑板50固定连接。即,连接件40一端与换热器30连接,连接件40另一端向靠近支撑板50的方向凸出换热器30,以方便连接件40与支撑板50装配,如此通过连接件40方便地连接支撑板50与换热器30。

换热器组件100还包括蜗壳70,蜗壳70设于底盘11上,且蜗壳70位于换热器30的出风侧,并具有连通出风侧与外界的出风通道72,气流经过换热器30与换热器30内的冷媒换热后,从蜗壳70的出风通道72吹出。支撑板50与换热器30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20,蜗壳70设于收容空间20内,支撑板50与换热器30连接的同时,为蜗壳70让位,不影响蜗壳70与换热器30的配合。也就是说,支撑板50环绕蜗壳70的外侧壁连接于换热器30相对的两端之间,支撑板50环绕蜗壳70的外侧壁弯折,即向远离换热器30的方向弯折,一方面为换热器30提供远离第一翻边141的拉力,另一方面为蜗壳70让位,防止支撑板50影响蜗壳70的安装。

可以理解地,支撑板50环绕蜗壳70的外侧壁设置,支撑板50的形状与蜗壳70外侧壁的形状相匹配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换热器组件100还包括罩体13,罩体13罩设于换热器30和支撑板50外,且罩体13与底盘11固定连接。相当于,罩体13与底盘11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收容腔,在该收容腔内容置换热器30、蜗壳70及支撑板50等部件,通过罩体13保护空调器内部元件。其中,支撑板50与底板12和/或罩体13固定连接,通过底板12和/或罩体13固定支撑板50,进而通过固定的支撑板50固定换热器30,防止换热器30倾斜。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0与底板12固定连接,使支撑板50相对底板12固定,进而通过支撑板50向换热器30提供拉力,防止换热器30向外倾斜。具体地,支撑板50包括下边沿51,下边沿51与至少部分底板12贴合并固定连接,通过下边沿51固定支撑板50与底板12,以固定支撑板50。

如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0与罩体13固定连接,通过罩体13固定支撑板50,使支撑板50相对底板12固定,以通过固定的支撑板50为换热器30提供拉力,防止换热器30倾斜。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50与底板12和罩体13均固定连接,通过多个位置固定支撑板50,形成一个与换热器30连接的立体结构,为换热器30提供更加稳固的拉力。具体地,支撑板50包括上边沿53,上边沿53与罩体13面向底板12的表面贴合并固定连接,通过上边沿53固定连接支撑板50和罩体13。并且,当支撑板50与底板12和罩体13均固定连接时,支撑板50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边沿53和下边沿51,从支撑板50相对两端固定支撑板50,支撑板50受力均匀,进而对换热器30施加的拉力也较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换热器组件100。换热器组件100包括外壳10、换热器30及支撑板50,外壳10包括底盘11,底盘11用于为换热器30等空调器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具体地,底盘11包括底板12和环绕底板12外周并与底板12相交连接的翻边14,支撑板50固定装配于外壳10,换热器30设置于底板12并装配于翻边14与支撑板50之间,以始终保持于预定的装配位置。如此,通过固定装配于外壳10上的支撑板50,对换热器30始终施加拉力,避免换热器30随着与其连接的翻边14同步倾斜,使换热器30始终保持于翻边14与支撑板50之间预定的装配位置处,可以避免换热器30与内部的蜗壳70产生间隙,且避免换热器30干涉外部部件(滤网、面板),使空调器中的各个部件可靠装配,防止产生装配误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