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3144发布日期:2020-05-26 18:0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分体落地式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有壳体、蒸发器、进出风口、风道、风机部件等,是靠风机运转,将室内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并经过换热器使其达到一定温度,而后经过风道、出风口吹出,大多均只有一个出风口,并且一般都布置在室内柜机上半部分。这种结构的空调器主要有以下不足:

1:制热时,因热空气的密度比常温空气的密度小,热空气向上飘,出风口又位于室内柜机的上半部分,吹出的热空气很难沉到地面,靠导风板也很难将其压下,这样一来,虽然室内的平均温度比外界高,但在接近地面的高度上,气温要比接近天花板的地方低,房内温度呈现分层分布状态。而人的脚在最下部,所以空调器在开启时,脚依然感觉冷,舒适性差;

2:制热、制冷时,出风口位于室内柜机的上半部分,当导风板上下摆动时,空气经风机后,会有一定的动能,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吹向人的脸部,极其影响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实现空调器制冷时仅上出风口出风而制热时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的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主机体,其前侧板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于主机体的前侧板或后侧板上还开设有进风口,主机体的内部安装有蒸发器,并由蒸发器将主机体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且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分别连通上腔体,进风口连通下腔体,并于上腔体中,形成有连通下出风口与上出风口的连接通道;

风机组件,安装于下腔体中,用以将由进风口进入下腔体的风流经由蒸发器送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

风道切换机构,设置于上腔体中,用以封闭下出风口并导通连接通道或开启下出风口并封闭连接通道。

较佳的,风道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门,滑动门可纵向升降的设置于下出风口的正上方位置,用以封闭或开启下出风口。

较佳的,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滑块,滑块可纵向升降的设置于上腔体中,且滑块的下部与连接通道的形状相配,用以封闭或开启连接通道。

较佳的,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传动构件,活动安装于主机体内部,并分别与滑动门、滑块传动相连,用以同步的带动滑动门及滑块异向升降;

驱动机构,固装于主机体内部,且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构件,用以驱动传动构件运动。

较佳的,风道切换机构包括两个固装于主机体内部的驱动构件,两驱动构件的输出端分别传动连接滑动门和滑块。

较佳的,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一支架板;支架板固装于主机体的内侧壁上或为主机体的前侧壳体的一部分,滑动门及滑块均可纵向升降的安装于支架板上,驱动机构固装于支架板上;

传动构件为可周向转动的安装于支架板上的至少一个齿轮,滑动门与滑块相向设置且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直齿条结构。

较佳的,蒸发器倾斜设置,下腔体内部还水平固装有一个翻转电机,且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上铰接有一块隔板,隔板上端可面向蒸发器翻转至与蒸发器的下侧面相抵,并将下腔体分隔为前后布置的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隔板的下端与风机组件的上边沿相抵靠。

较佳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离心风机和第二离心风机,且第二离心风机位于第一离心风机下方位置的前侧方向,进风口设置于主机体的后侧板上,两个离心风机的进风端均正对于进风口。

较佳的,风机组件包括水平固装于下腔体内部且背向设置的两个电机,每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套设有风叶;

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风口分别开设于主机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且两个风叶的进风端分别正对于两个进风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体、风机组件、风道切换机构,能够实现空调器制冷时仅上出风口出风,而下出风口不出风,制热时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且多个出风口使得室内温度场更加均匀,风道切换机构能够有效切换在制冷及制热状态下的出风通道,且在制热工况下有效保证下出风口4的出风量,制冷、制热效率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空调器带给用户的舒适性。

(2)两个离心风机呈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位置布置于下腔体内,使得两个离心风机运转时都能吸到足够的风量且互不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一中风道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一中风道切换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一中风道切换结构另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一制冷工况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一制热工况下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二中主机体内各部件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机体;2、蒸发器;3、上出风口;4、下出风口;5、进风口;6、风道切换机构;7、隔板;8、上腔体;9、下腔体;10、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第一离心风机;13、第二离心风机;14、支架板;15、滑动门;16、滑块;17、传动构件;18、驱动机构;19、纵向导轨;20、翻转电机;21、风机组件;22、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至9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6,其中图5和图6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指示各工况下的气流方向,并定义如图1中纸面所示的由左向右的方向为本实施例中由后向前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主机体1,其前侧板开设有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于主机体1的前侧板或后侧板上还开设有进风口5,主机体1的内部安装有蒸发器2,并由蒸发器2将主机体1内部分隔为上腔体8和下腔体9,且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分别连通上腔体8,进风口5连通下腔体9,并于上腔体8中,形成有连通下出风口4与上出风口3的连接通道22;

风机组件21,安装于主机体1内的下腔体9中,用以将由进风口5进入下腔体9的风流经由蒸发器2送出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

风道切换机构6,设置于上腔体8中,用以封闭下出风口4并导通连接通道22,或开启下出风口4并切断连接通道22。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体1、风机组件21、风道切换机构6,能够实现空调器制冷时仅上出风口3出风,而下出风口4不出风,制热时上下出风口同时出风,且多个出风口使得室内温度场更加均匀,风道切换机构能够有效切换在制冷及制热状态下的出风通道,且在制热工况下有效保证下出风口4的出风量,制冷、制热效率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空调器带给用户的舒适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2至图4中所示,风道切换机构包括滑动门15,滑动门15可纵向升降的设置于下出风口4的正上方位置,用以封闭或开启下出风口4。进一步的,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滑块16,滑块16可纵向升降的设置于上腔体8中,且滑块16的下部与连接通道22的形状相配,用以封闭或开启连接通道22。进一步的,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传动构件17,活动安装于主机体1内部,并分别与滑动门15、滑块16传动相连,用以同步的带动滑动门15及滑块16异向升降;驱动机构18,固装于主机体1内部,且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构件17,用以驱动传动构件17运动。或者,风道切换机构包括两个固装于主机体1内部的驱动构件,两驱动构件的输出端分别传动连接滑动门15和滑块16,用以分别驱动其运行。具体的,驱动机构18与驱动构件均可采用电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风道切换机构还包括一支架板14,支架板14固装于主机体1的内侧壁上或为主机体1的前侧壳体的一部分,滑动门15及滑块16均可纵向升降的安装于支架板14上,驱动机构18固装于支架板14上;传动构件17为可周向转动的安装于支架板14上的至少一个齿轮,滑动门15与滑块16相向设置且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直齿条结构。使得在驱动机构18带动传动构件17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门15及滑块16同步并异向的升降,有效实现冷热工况切换时向下出风口4方向的风流流向快速切换的目的。

显然,除了滑动门15与滑块16之外,传动构件17及驱动机构18的数量均不局限于一个,例如,可以是如上所述的两套驱动构件分别带动滑动门15与滑块16,通过电控的方式同样能够实现同步异向运动的效果,再如,传动构件17也可以是支架板14上方设置滚轮并绕设铰链的方式,也能够实现同步异向的目的。进一步的,支架板14整体呈中空的框型板结构,滑动门15由下而上的滑动安装于支架板14的中空通道内,其滑动安装可通过轨槽结构实现,这里省略赘述,于支架板14面向蒸发器2的一侧还设置有纵向导轨19,滑块16面向支架板14的一侧设置有与纵向导轨19结构相配的滑槽,以实现纵向升降的目的。此外,本实施例中,齿轮的数量为两个,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上述的中空通道中,且支架板14的后侧还开设有允许齿轮向后突出以配合滑块16前侧的直齿条的槽口,且至少其中一个齿轮套设于作为驱动机构18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对应的,滑块16及滑动门15相向一侧设置的直齿条均为两道。另外,驱动机构18的选择并不局限于电机,例如,对应于上述的两套驱动机构18及传动构件17控制滑块16及滑动门15的结构,驱动机构18可采用电动推杆亦或气缸等同类电器件,再如,对应于上述的传动构件17为铰链及滚轮的结构,驱动机构18也可选择为电动推杆或气缸,故并不局限于此。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如图1、图5及图6中所示,蒸发器2倾斜设置,下腔体9内部还水平固装有一个翻转电机20,且翻转电机20的输出轴上铰接有一块隔板7,隔板7上端可面向蒸发器2翻转至与蒸发器2的下侧面相抵,并将下腔体9分隔为前后布置的第二风道11和第一风道10。进一步的,隔板7抵接蒸发器2的位置与蒸发器2面向连接通道22的位置分立于蒸发器2上相对的两侧。进一步的,隔板7的下端与风机组件21的上边沿相抵靠。

具体使用中,结合图5和图6中所示,通过风道切换机构,使得在制冷工况下:滑动门15下降至封闭下出风口4,滑块16对应向上移动,使连接通道22处于导通状态,且隔板7翻转至竖直状态(至少是脱离与蒸发器2相抵的位置),风流在风机组件21作用下能够由下腔体9经由蒸发器2进入上腔体8并由上出风口3流出;而在制热工况下:滑动门15抬升以开启下出风口4,滑块16对应下移,使连接通道22处于切断状态,且隔板7翻转至与蒸发器2相抵并将下腔体分隔为第二风道11和第一风道10,使得风流一方面能够由第二风道11经由蒸发器2向上出风口3方向流出,而另一方面,风流由第一风道10经由蒸发器2进入接近于下出风口4的区域并从下出风口4流出。这使得在制热工况下保证下出风口4的出风量,从而空调制热效率更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风机组件21包括第一离心风机12和第二离心风机13,且两个离心风机呈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位置布置于下腔体9内。具体的,第二离心风机13位于第一离心风机12下方位置的前侧方向,且进风口5设置于主机体1的后侧板上,两个离心风机的进风端均正对于进风口5,使得两个离心风机运转时都能吸到足够的风量且互不干涉。

此外,上述风机组件21、驱动电机、翻转电机20、蒸发器2分别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主机体1内的中央控制器,以统一控制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显然,上述的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是呈上下方向的布置的。

实施例二,

参阅图7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内容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1仅包括一个大直径的离心风机。具体的,在如实施例一中关于翻转电机20及隔板7的设置方式基础上,隔板7的下端还与离心风机的上端边缘相抵,具体由翻转电机20的输出轴带动隔板7相对于其下端翻转;或者,隔板7的下端也可通过销轴结构枢轴连接于离心风机的上端边缘,并由翻转电机20带动其翻转动作。并不局限于此,均能实现上述目的。

实施例三,

参阅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内容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1包括水平固装于主机体1的下腔体9内部且背向设置的两个电机(图中未示出),每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套设有风叶;进风口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风口5分别开设于主机体1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显然,两个进风口5都是连通至下腔体9内部的,且两个风叶的进风端分别正对于两个进风口5。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二或实施例三提供的多出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方法,包括制热工况流程和制冷工况流程,其中,制热工况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a,由主机体1内的中央控制器控制空调室内机进入制热工况;

步骤b,驱动电机带动滑动门15及滑块16同步异向升降,滑动门15上移至开启下出风口4,滑块16下移至切断连接通道22;

步骤c,翻转电机20驱动隔板7翻转至与蒸发器2的下侧面相抵;

步骤d,风机组件21和蒸发器2运行,并由进风口5进风而由上出风口3和下出风口4同时送出热风;

制冷工况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一,由主机体1内的中央控制器控制空调室内机进入制冷工况;

步骤二,驱动机构18带动滑动门15及滑块16同步异向升降,滑动门15下移至封闭下出风口4,滑块16上移至导通连接通道22;

步骤三,翻转电机20驱动隔板7翻转至竖直状态;

步骤四,风机组件21和蒸发器2运行,并由进风口5进风而由上出风口3送出冷风。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