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448发布日期:2020-05-22 21:4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市场上具有各种类型的空调器,然而其出风形式较为单一。以落地式空调为例,其通常在面板上开设常规出风口,但落地式空调开设常规出风口的送风范围有限,送风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送风形式单一、送风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顶出风框、风机组件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安装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所述顶出风框的侧壁面设有定位轴;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用以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吹向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所述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件及运动转换件,所述运动转换件连接所述顶出风框,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运动转换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顶出风框沿上下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风道壳,所述安装口设于所述风道壳的顶面,所述风道壳内部形成所述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风道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框具有伸出所述安装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隐藏于所述风道壳的第二位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顶出风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框的侧壁面设有定位轴,所述运动转换件上开设有导向斜槽,所述定位轴穿设所述导向斜槽设置,以在所述运动转换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定位轴沿所述导向斜槽移动,以带动所述顶出风框上下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的侧壁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风道壳的外侧,所述导向斜槽与所述导向滑槽对应设置,所述定位轴穿设所述导向滑槽与所述导向斜槽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设于所述顶出风框的后侧壁面,所述风道壳对应所述顶出风框的后侧壁面的位置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运动转换件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风道壳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导向斜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上下方向均呈夹角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连接于所述壳体,且盖合所述滑动槽设置,以使所述运动转换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所述导向斜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上下方向均呈夹角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及所述导向斜槽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所述定位轴穿设于一所述导向斜槽,两所述导向斜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并列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转换件上还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设于所述导向斜槽的下端,且与所述导向斜槽相连通,所述缓冲槽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导向斜槽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以在所述驱动件刚启动时,带动所述定位轴由所述缓冲槽移动至所述导向斜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运动转换件上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以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运动转换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转换件包括连接板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齿框,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所述导向斜槽,所述齿框设有相对设置的两所述齿条,所述传动齿轮与两所述齿条相啮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所述驱动电机与一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两所述驱动电机同步转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框与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结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轨结构配合的滑槽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前侧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口下方的出风口,所述风道壳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过风口,所述风机组件还用以驱动气流吹向所述过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顶出风框、风机组件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安装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处,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所述顶出风框的侧壁面设有定位轴;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用以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吹向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所述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件及运动转换件,所述运动转换件连接所述顶出风框,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运动转换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顶出风框沿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开口向上的安装口,使得顶出风框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安装口处,且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风机组件用以将气流由进风口吹向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顶出风的模式,且顶出风框能够上下移动,则便于调节顶出风框的前端口的出风高度,或者可在不需要使用顶出风框时将其下降至壳体内。从而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形式多样,送风范围更广。同时,通过设置运动转换件连接顶出风框,驱动件用以驱动运动转换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顶出风框沿上下移动。从而在驱动件驱动运动转换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运动转换件能够将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顶出风框的上下移动。此种驱动结构能够将上下方向的移动部分转移至第一方向,从而减少顶出风框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空间,则使得整体结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降低整机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风道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顶出风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滑轨结构及滑槽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160滑轨结构421导向斜槽110进风口200顶出风框422缓冲槽120安装口210定位轴423齿条130风道220下端口424连接板141出风口230前端口425齿框150风道壳240滑槽结构430压板151导向滑槽400驱动装置440传动齿轮152滑动槽410驱动件153过风口420运动转换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顶出风框200、风机组件(未图示)及驱动装置400。壳体100具有进风口110,壳体100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安装口120,进风口110与安装口120之间形成有风道130。顶出风框20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安装口120处,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和前端敞口,顶出风框200的侧壁面设有定位轴210。风机组件(未图示)安装于风道130内,用以将气流由进风口110吹向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20,并由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吹出。驱动装置400安装于壳体100,驱动装置400包括传动连接的驱动件410及运动转换件420,运动转换件420连接顶出风框200,驱动件410用以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顶出风框200沿上下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的整体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及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设定。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整体通常呈上下延伸设置。其中,壳体100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矩形、异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顶出风框2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异形等。进风口1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椭圆形、异形等,还可以为多个微孔。该进风口110可以为室内进风口110和\或新风进风口110。安装口120的大小应设置为能够供顶出风框200通过。为了使得防漏风效果及顶出风框200的移动效果更好,可以使得安装口120的形状和大小与顶出风框200的顶板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安装口1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顶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需使得安装口120的开口朝上,能够供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即可。风道130内可以设置换热器,以能够吹出经过换热后的冷风或热风。顶出风框200可以安装在壳体100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00内部的其他结构上,只需使得顶出风框200对应安装在安装口120处即可。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上下移动顶出风框200,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400驱动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顶出风框200可以通过槽轨结构实现上下滑动,也可以通过螺丝调节结构、丝杆结构、齿轮齿条423结构等实现上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顶出风框200为薄壁的空腔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顶出风框200的前端指的是,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到位后,面向用户的一端即为前端。下端口220指的是顶出风框200下端的敞口,前端口230指的是顶出风框200前端的敞口。通过使得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和前端呈敞口设置,则气流从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20流入顶出风框200的腔体内,并能够从前端口230流出。壳体100可以为单层的壳状结构,仅由单层的壳体100内形成风道130,则开口朝上的安装口120设置在该单层壳体100上,此时,顶出风框200可伸出壳体100设置。顶出风框200可以全部伸出壳体100设置,即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均使得顶出风框200伸出壳体100设置。如此,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始终与室内相通,上下移动顶出风框200即能够调节顶出风框200的出风高度和出风范围。还可以使得顶出风框200具有移动至伸出壳体100的位置和移动至容纳于安装口120下方的位置。如此,在需要实现顶出风的时候,通过将顶出风框200移动至伸出壳体100的位置,则能够从前端口230吹出气流。而在不需要顶出风模式时,可以通过将顶出风移动至容纳在安装口120下方的位置,则壳体100封堵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使得气流不会从前端口230吹出。如此,使得送风模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在不需要使用顶出风模式的时候,能够将顶出风框200下降至壳体100内,进而降低整机的高度,使得整机的占用空间小。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图4、图6及图8,壳体100包括外壳(未标示)和安装于外壳(未标示)内的风道壳150,安装口120位于风道壳150的顶面,风道壳150内部形成风道130,顶出风框200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风道壳150。进风口110可以设置在风道壳150上,也可以设置在外壳(未标示)上。风道130内进入的风可以为换热风、室内风、新风、或其他经过净化后的气流。也可以在该风道130内设置换热器等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外壳(未标示)与风道壳150的形状相适配。风道壳15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两个子壳体拼接形成。外壳(未标示)的顶板与风道壳150的顶板之间可以留有足够的移动空间,也可以贴合设置,或具有较小的间隙。则当外壳(未标示)的顶板与风道壳150的顶板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使得顶出风框200在外壳(未标示)内上下移动,此时,可以通过在外壳(未标示)上开设出风口141,该出风口141对应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设置,且该出风口141的延伸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顶出风框200的移动行程,则通过调节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位置即能够调节前端口230的出风高度。当然,还可以通过在外壳(未标示)的顶板对应风道壳150的安装口120设置伸出口,以供顶出风框200伸出。如此,气流能够直接从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吹向室内,且降低了外壳(未标示)的高度,使得整机的体积更小。此时,顶出风框200可以一直伸出外壳(未标示)设置,则通过调节顶出风框200的伸出高度,即能够调节出风的高度,进而增大了送风范围,满足用户的不同送风需求。在一实施例中,顶出风框200具有伸出安装口120的第一位置,以及隐藏于风道壳150的第二位置,驱动装置400用以驱动顶出风框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此,在不需要使用顶出风模式的时候,能够将顶出风框200隐藏隐藏至风道壳150内。从而降低整机高度,减小整机的占用空间。风机组件(未图示)可以仅包括一个风机,该风机可以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进风口110的开设位置可以根据使用的风机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包括风轮和电机,由电机驱动风轮转动,进而驱动足够的气流由进风口110进入风道130,然后吹向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20,进入到顶出风框200的空腔内,再由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吹出。运动转换件420与顶出风框20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只需能够将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顶出风框200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即可。在一实施例中,顶出风框200的侧壁面设有定位轴210,所述运动转换件420上开设有导向斜槽421,所述定位轴210穿设所述导向斜槽421设置,以在所述运动转换件42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定位轴210沿所述导向斜槽421移动,以带动所述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定位轴210可以设置在顶出风框200的左右两侧壁面,也可以设置在顶出风框200的后侧壁面。驱动件410具体可以为驱动电机或其他能够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件410。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可以呈垂直设置,也可以呈其他夹角设置。则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即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与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向。则导向斜槽421的延伸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与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均呈一定夹角。定位轴210可以伸出导向斜槽421设置,也可以仅适配安装于导向斜槽421内。可以理解的是,定位轴210的直径大小应与导向斜槽421的槽宽相适配。通过在运动转换件420上开设导向斜槽421,使得定位轴210穿设导向斜槽421设置。则能够使得定位轴210可沿导向斜槽421的延伸方向移动。如此,在驱动件410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时候,使得定位轴210在导向斜槽421内移动,进而带动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通过定位轴210加运动转换件420的结构,仅在顶出风框200上设置定位轴210即能够实现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则使得顶出风框200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顶出风框200的整体重量,进而驱动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的所需驱动力更小。同时驱动方式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所需移动空间小,使得整体结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降低整机体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顶出风框200上设置导向斜槽421,在运动转换件420上设置定位轴210,以实现将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顶出风框200沿上下方向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开口向上的安装口120,使得顶出风框200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安装口120处,且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风机组件(未图示)用以将气流由进风口110吹向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20,并由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吹出。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顶出风的模式,且顶出风框200能够上下移动,则便于调节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30的出风高度,或者可在不需要使用顶出风框200时将其下降至壳体100内。从而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形式多样,送风范围更广。同时,通过设置运动转换件420连接顶出风框200,驱动件410用以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顶出风框200沿上下移动,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交。从而在驱动件410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运动转换件420能够将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顶出风框200的上下运动。此种驱动结构将上下方向的移动部分转移至第一方向,从而减少顶出风框200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降低整机体积,且整个驱动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请参照图4、图5、图7及图9,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所述导向斜槽421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上下方向均呈夹角设置。通过使得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呈垂直设置,则第一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当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时,定位轴210设置在顶出风框200的左右两侧壁面;当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时,定位轴210设置在顶出风框200的后侧壁面上。导向斜槽4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均呈夹角设置。如此,定位轴210在导向斜槽421内移动时,能够将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转换为上下移动。导向斜槽421与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优选为30度~60度。则导向斜槽421与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等。如此,使得导向斜槽421能够更佳的将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转换为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6、图8及图10,风道壳150的侧壁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151,驱动装置400设于风道壳150的外侧,导向斜槽421与导向滑槽151对应设置,定位轴210穿设导向滑槽151与导向斜槽4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风道壳150的侧壁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151,则导向滑槽151能够对定位轴210起到导向及限位的作用。由于顶出风框200安装在风道壳150的内侧,使得驱动装置400设置在风道壳150的外侧,则驱动装置400不会对定位轴210的移动产生干涉。使得定位轴210先穿设导向滑槽151,再连接至导向斜槽421内。在驱动件410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时候,定位轴210顺着导向斜槽421的延伸方向移动,且由于导向滑槽151的限位作用,使得定位轴210仅能够在导向滑槽151内沿上下移动,进而能够防止定位轴210出现偏摆、晃动、偏离轨迹等现象出现。则使得顶出风框200沿上下移动的过程更加顺畅、且更加准确。具体而言,如图4、图5及图11所示,定位轴210设于顶出风框200的后侧壁面,风道壳150对应顶出风框200的后侧壁面的位置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52,运动转换件420可滑动安装于滑动槽152,第一方向与风道壳15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导向斜槽421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上下方向均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风道壳150的高度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一致,则风道壳150的长度方向与其顶板的板长方向相一致。第一方向与风道壳15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则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通过使得定位轴210设置在顶出风框200的后侧壁面,且第一方向与风道壳150的长度方向一致,则相对于定位轴210设置在顶出风框200的左右侧壁面,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路径更长,进而能够使得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行程更长。通过在顶出风框200的后侧壁面设置沿第一方向的滑动槽152,使得运动转换件420可滑动安装在滑动槽152内,滑动槽152为运动转换件420提供滑动空间,则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更加顺畅。同时,运动转换件420仅需要较小的移动空间就可以实现带动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整个驱动装置400的占用空间小、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结合上述具有滑动槽152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如图3、图7及图9所示,驱动装置400还包括压板430,压板430连接于壳体100,且盖合滑动槽152设置,以使运动转换件420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地安装于滑动槽152内。在本实施例中,压板430可以通过螺钉、卡接、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在壳体100上。使得压板430盖合滑动槽152设置,则压板430与滑动槽15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滑动空间,对运动转换件420起到限位作用。如此,运动转换件420能够稳定地在滑动槽152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至图11,定位轴210及导向斜槽421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定位轴210穿设于一导向斜槽421,两导向斜槽421在第一方向上呈并列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定位轴210及两个导向斜槽421,使得两个导向斜槽421在第一方向上呈并列设置。则使得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更加平稳,且能够降低单个定位轴210的受力,提高定位轴210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7及图9所示,运动转换件420上还设有缓冲槽422,缓冲槽设于导向斜槽421的下端,且与导向斜槽421相连通,所述缓冲槽42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导向斜槽42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以在所述驱动件410刚启动时,带动所述定位轴210由所述缓冲槽422移动至所述导向斜槽421。可以理解的是,水平面指的是相对于地面的水平面。当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相一致时。导向斜槽42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90度,则此时只需使得缓冲槽42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90度,即可对定位轴210起到缓冲导向的作用。当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呈夹角设置时,导向斜槽421的延伸方向应与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均呈夹角设置。此时,应使得缓冲槽422与导向斜槽421大致朝同一侧延伸,且缓冲槽42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导向斜槽42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此时的倾斜角度均应为小于90的夹角。缓冲槽422可以为直线槽,也可以为弧形槽,当缓冲槽422为弧形槽时,其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为缓冲槽422的切线的倾斜角度,或使得缓冲槽422的曲率小于导向斜槽421的倾斜角度。为了更加使得定位轴210从缓冲槽422移动到导向斜槽421中更加顺畅,优选地使得导向斜槽421与缓冲槽422缓冲槽422平滑过渡连接。通过使得缓冲槽422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导向斜槽42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则使得缓冲槽422相对于导向斜槽421而言更加平缓。在驱动件410刚启动时,由于驱动力不足,若直接将定位轴210设置在导向斜槽421的时候,由于导向斜槽421相对水平面的斜度太大,造成定位轴210不易沿导向斜槽421滑动。通过设置缓冲槽422,其更加平缓,则在电机刚启动时,定位轴210在缓冲槽422内进行缓冲移动一段时间,待电机正常运动时,驱动定位轴210由缓冲槽422平滑移动至导向斜槽421,进而顺利的在导向斜槽421内移动。具体地,请参照图4至图9,驱动装置400还包括传动齿轮440,驱动件410包括驱动电机,运动转换件420上设有与传动齿轮440相配合的齿条423,齿条42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驱动电机连接于传动齿轮440,以驱动传动齿轮440带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齿轮440转动,其驱动结构简单、驱动力足、体积小。驱动电机、齿轮及齿条423传动连接的方式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运动转换件420包括连接板424及与连接板424连接的齿框425,连接板424上开设有导向斜槽421,齿框425设有相对设置的两齿条423,传动齿轮440与两齿条423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齿框425整体可以为一个框结构,连接在连接板424的端部或一端。导向斜槽421可以延伸至齿框425的位置,此时齿框425设有齿条423的部分应与连接板424具有一定的间隙,进而防止定位轴210与齿框425之间发生干涉。当然,导向斜槽421也可以避免延伸至齿框425的位置。在齿框425内设置两相对的齿条423,则使得齿轮与齿条423的啮合面积更大,进而使得齿轮更加易于驱动齿条423移动。结合具有驱动电机及传动齿轮440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4至图9,驱动电机及传动齿轮440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驱动电机与一传动齿轮440固定连接,两驱动电机同步转动。两个传动齿轮440均与齿条423啮合,两个驱动电机同时驱动两个传动齿轮440同步转动,进而带动齿条423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两个驱动电机驱动运动转换件420沿第一方向移动,则具有足够的驱动力,及充足的余量,进而满足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的需求。还可以通过在两个驱动电机外侧增加电机保护盖,以保护驱动电机。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图6图8及图12,顶出风框200与壳体100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轨结构160,另一者上设有与滑轨结构160配合的滑槽结构240。具体地,滑轨结构160可以与顶出风框200或风道壳150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即滑轨结构160为一个单独的结构。滑槽结构240可以为顶出风框200或风道壳150上开设的滑槽,也可以是由具有滑槽的单独结构形成,则该滑槽结构240与风道壳150或顶出风框200分体成型。顶出风框200与风道壳150体100通过滑槽和滑轨的形式实现滑动连接,一方面能够使得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更加顺畅,另一方面为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提供限位和导向的作用,进而使得顶出风框200的移动更加准确,不易发生偏摆。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外壳(未标示)的前侧设有位于所述安装口120下方的出风口141,风道壳150对应出风口141的位置开设有过风口153,风机组件(未图示)还用以驱动气流吹向过风口153,并由出风口141吹出。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4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长条形,多个微孔等。出风口141处可设置格栅,以防止灰尘进入外壳内。风机组件(未图示)能够驱动气流进入风道130,并吹向过风口153,随后从出风口141吹出。可以理解的是,顶出风框200设置在风道壳150对应过风口153的上方。通过在外壳(未标示)的前侧设置出风口141,则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常规出风模式和顶出风模式,进而使得送风形式多样化,大大增加了整机送风范围。且通过顶出风框200加外壳(未标示)的出风口141,显著增加了整机在高度上的送风范围,从而能够在整机高度较小,占用空间小的同时,实现大范围送风。在冬日需要暖足时,可以通过关闭顶出风框200的出风,或者降低顶出风框200的出风高度,尽量使得暖气流朝下吹出,进而满足暖足的使用需求。在夏日需要大范围制冷时,通过顶出风框200送风,能够使得冷风吹出的高度更高,进而送风距离更远,辐射范围更广,满足大范围制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