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4210发布日期:2020-11-27 10:1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磁芯是指由各种氧化铁混合物组成的一种烧结磁性金属氧化物,目前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类的电子产品中。磁芯生产成型后,在磁芯上印制作为导电区域的端银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该工序在移印机中进行,移印机中的活动胶头在银浆盒中沾取银浆后移动至磁芯上进行印制,最后再对磁芯进行烘干即可。

目前的移印机烘干装置中,采用的是对直通槽施加振动力的方式来驱使磁芯制品从装置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这种方式中制品一直处于抖动的位置不稳定状态因此极易导致制品粘连在一起而成为不良品。另外目前的移印机烘干装置中治具受不同制品种类以及移印中心距变更的影响需要经常更换,导致成本的增加与资源的浪费,并且停机更换治具的时间也对生产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制品粘连且无需更换治具的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制品粘连且无需更换治具的烘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机构、位于烘干机构前方的前推料机构与前升降机构以及位于烘干机构后方的后推料机构与后升降机构,烘干机构包括上载板、位于上载板之下的下载板以及位于上载板之上的加热件,上载板与下载板上均承载有沿前后方向并排的多个表面平滑的治具,前升降机构包括上下移动以将向前退出下载板的治具顶升到上载板的前侧的升料件,前推料机构包括前后移动以将升料件上的治具推到上载板上的前推料件,后升降机构包括上下移动以将向后退出上载板的治具降低到下载板的后侧的降料件,后推料机构包括前后移动以将降料件上的治具推到下载板上的后推料件。

升料件将治具顶升到上载板前侧,磁芯制品被放置到治具上后前推料件将治具推送到上载板上,而位于上载板上最后的一个治具则被推出到降料件上。将制品从治具上移除下料后降料件下降,由后推料件将该治具推送到下载板上,同时位于下载板最前的一个治具则被推出到下降复位的升料件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将现有技术中抖动移料的方式改进为制品随治具逐个前进的方式,在烘干过程中制品始终处于位置稳定的状态,可避免制品粘连的情况出现,从而大大降低不良品率。另外,制品只承载于治具上而与治具没有对应关系,治具不受制品种类以及移印中心距的限制,可在烘干装置的上载板与下载板之间往复循环,无需频繁进行更换。

较佳地,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遮盖于所述上载板两侧与上方的顶罩,所述加热件固定于所述顶罩中。

较佳地,所述升料件具有定位所述治具的定位槽,且所述升料件远离所述烘干机构的一端开设供所述前推料件插入所述定位槽的缺口。

较佳地,所述前升降机构还包括竖置的前升降气缸,所述升料件固定于所述前升降气缸的活塞杆。

较佳地,所述前推料机构还包括平置的前推料气缸,所述前推料件固定于所述前推料气缸的活塞杆。

较佳地,还包括前后移动地设于所述前推料机构上方的移料件,所述移料件后移时将磁芯推送到由所述升料件顶升的所述治具上。

具体地,所述前推料机构上固定一平置的移料气缸,所述移料件固定于所述移料气缸的活塞杆。

具体地,所述移料件呈扁平板状结构并贴近所述治具表面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的部分爆炸图。

图3是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中升料件与治具的立体图。

图4是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隐藏顶罩与加热件后的侧视图。

图5是本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与配套的下料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治具循环式烘干装置,包括烘干机构1、位于烘干机构1前方的前推料机构2、前升降机构3以及位于烘干机构1后方的后推料机构4与后升降机构5。

烘干机构1包括上载板11、位于上载板11之下的下载板12、位于上载板11之上的顶罩13以及固定在顶罩13中的加热件14,上载板11与下载板12上均承载有沿前后方向并排的多个表面平滑的治具a,治具a为长方体结构,上载板11与下载板12之间的距离以及顶罩13与上载板11之间的距离均略大于治具a的高度,使治具a能够在上载板11、下载板12上自由滑动。烘干机构1可通过在侧面设置支撑架来定位上载板11、下载板12以及顶罩13的位置。加热件14为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ptc发热体,通过两个固定压条15固定在顶罩13中,顶罩13遮盖于上载板11两侧与上方,留出前端与后端的开口以供治具a进出,顶罩13能够将加热件14的热量保持于其中,从而对治具a上的磁芯制品进行烘干。较佳的,上载板11与下载板12的横截面可以为“凹”形,从而可将治具a进行限位,使治具a仅能沿前后方向滑动而不会左右移位。

前升降机构3位于烘干机构1与前推料机构2之间。前升降机构3包括竖置的前升降气缸31以及固定于前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的升料件32,在前升降气缸31的驱使下升料件32可在上载板11与下载板12之间上下移动,且升料件32的位置贴近于上载板11与下载板12的前端面。升料件32长方形的槽体状结构,其上具有供治具a定位的定位槽33,且升料件32远离烘干机构1的一端,即前端,开设有一缺口35。

前推料机构2包括前固定架21、固定在前固定架21上的平置的前推料气缸22以及固定于前推料气缸22的活塞杆的前推料件24。前推料件24的位置对齐上载板11上的治具a,其大小能够穿过缺口35伸入到定位槽33中。

后升降机构5位于烘干机构1与后推料机构4之间。后升降机构5包括竖直的后升降气缸51以及固定于后升降气缸51的活塞杆的降料件52,降料件52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与升料件32相同。后推料机构4包括后固定架41、固定在后固定架41上的平置的后推料气缸42以及固定于后推料气缸42的活塞杆的后推料件44。

如图4所示,进行烘干时,前升降气缸31将升料件32推高到上载板11的前侧,磁芯制品被放置到升料件32上的治具a上。前推料件24往后移动将该治具a推入到上载板11上。由于上载板11上密集排列治具a,因此前端进入一个治具a会同时使最后端的一个治具a退出到降料件52上,该退出的治具a上的磁芯制品已经烘干完毕,由其他机构将制品下料。然后降料件52下降到下载板12后侧,后推料件44前移将治具a推入到下载板12上,与此同时下载板12上最前端的一个治具a则会被推出到已经下降了的升料件32上。持续以上过程,可实现治具a的不断往复循环。假设上载板11与下载板12的总长度可容纳n个治具a,则本装置中治具a的总数为n+1个,始终有一个治具a是位于升料件32上或降料件52上。

参照图5,在前推料气缸22上固定有移料气缸61以及由移料气缸61驱使而前后移动的移料件62,移料件62呈扁平板状结构。移料件62位于前推料件24上方,因此其可以贴近于治具a的顶面移动。在移印机中,制品会被送到前升降机构3与前推料机构2之间,由移料件62后移而将制品推送转移到升料件32上的治具a上。

继续参照图5,本装置与收料机构配套使用,收料机构包括下收料气缸71、驱使下收料气缸71升降的上收料气缸72以及由上收料气缸72驱使而前后移动的收料件73。收料件73位于顶罩13后方并呈长条状。收料机构还包括位于后推料机构4后方的直振74以及安装在直振74上的前高后低的收料盘75,收料盘75的前端固定一同样倾斜的过渡板76,过渡板76伸向上载板11的后方。当降料件52升起且治具a被推入降料件52中后,过渡板76能够邻接于治具a的后方,此时下收料气缸71带动收料件73下降到非常贴近治具a顶面的位置,然后上收料气缸72推动收料件73前移将制品推到过渡板76上,制品随着振动被收入到收料盘75中完成下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将现有技术中抖动移料的方式改进为制品随治具逐个前进的方式,在烘干过程中制品始终处于位置稳定的状态,可避免制品粘连的情况出现,从而大大降低不良品率。另外,制品只承载于治具上而与治具没有对应关系,治具不受制品种类以及移印中心距的限制,可在烘干装置的上载板与下载板之间往复循环,无需频繁进行更换。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