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2182发布日期:2020-09-23 01:3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属于滚筒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滚筒炉是周期作业式的热处理炉,主要供钢球、滚柱及其它小型标准件的气体渗碳、碳氮和光洁淬火等热处理加热之用。

滚筒炉的最基本结构是:炉体,以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装配于炉体内的滚筒。待热处理的产品的放入滚筒内,也可以从滚筒内取出,滚筒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炉体内布置有用于热处理时加热的加热元件(如电阻丝)。现有技术中,滚筒炉进行热处理作业时,不能够实时的监测炉温(即炉体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包括炉体,以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装配于炉体内的滚筒;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炉温的测温机构,所述测温机构至少包括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时,使测温机构电连接用于显示炉温的显示器(未图示),滚筒炉的滚筒是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由于实用新型特别的设计了用于实时监测炉温的测温机构,在进行热处理作业时,通过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能够实时的检测出炉体内的温度,便于直观的看出炉温是否处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产品(如钢球)的热处理质量。

进一步的,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有多对;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中,两第一测温元件相毗邻,且其中一个第一测温元件的测温端插入至炉体的炉膛的上部位置,另一个第一测温元件的测温端插入至炉体的炉膛的下部位置。得益于本设计,每对第一测温元件都能够检测炉体的炉膛的上部、下部位置的炉温,便于直观的看出炉温是否均匀。

进一步的,在多对第一测温元件中,位于炉体的炉膛的上部位置的测温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炉体的炉膛的下部位置的测温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从炉体的顶部插入炉体内。通常,炉体的炉膛顶部是没有布置有加热元件(如电阻丝)的,因此,从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从炉体的顶部插入炉体内是最佳选择,以便于对已有的滚筒炉进行改造,以及,便于对新生产的滚筒炉的制造。当然,也可以是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从炉体的底部或端部、侧部部插入炉体内;这就需要避开加热元件,这就增加了现有的滚筒炉进行改造难度,以及,新生产的滚筒炉的制造。

可供选择的,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中,两第一测温元件通过同一个第一插入孔插入炉体内,所述第一插入孔是开设于炉体上的。

可供选择的,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中,两第一测温元件分别通过2个相毗邻的第二插入孔插入炉体内,所述第二插入孔是开设于炉体上的。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机构还包括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优选的,第二测温元件的测温端插入至滚筒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测温元件、第二测温元件为热电偶。

进一步的,在炉体内,滚筒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叶片。当滚筒转动时,叶片能够搅动炉体内的热气,用以提高炉温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确保产品的热处理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均布于滚筒外周面上。有利于提高炉温的均匀性。

可供选择的,叶片的轴线与滚筒的轴线平行。

可供选择的,叶片的轴线与滚筒的轴线具有空间角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特别的设计了用于实时监测炉温的测温机构,测温机构至少包括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优选的,测温机构还包括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能够实时的检测出炉体内的温度,便于直观的看出炉温是否处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产品(如钢球)的热处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从炉体的顶部看,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中,两第一测温元件通过同一个第一插入孔插入炉体内时,炉体上的第一插入孔的示意图;

图3是从炉体的顶部看,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中,两第一测温元件分别通过2个相毗邻的第二插入孔插入炉体内时,炉体上的第二插入孔的示意图;

图4是叶片均布于滚筒外周面上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炉体,11-第一插入孔,12-第二插入孔,13-炉膛,2-滚筒,21-叶片,3-驱动装置,41-第一测温元件,42-第二测温元件,51-前端盖,52-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包括炉体1,以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装配于炉体内的滚筒2;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炉温的测温机构,所述测温机构至少包括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41。

采用本实用新型时,使测温机构电连接用于显示炉温的显示器(未图示),滚筒炉的滚筒2是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3的,由于实用新型特别的设计了用于实时监测炉温的测温机构,在进行热处理作业时,通过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41,能够实时的检测出炉体内的温度,便于直观的看出炉温是否处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产品(如钢球)的热处理质量。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41有多对;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中,两第一测温元件41相毗邻,且其中一个第一测温元件41的测温端插入至炉体的炉膛13的上部位置,另一个第一测温元件41的测温端插入至炉体的炉膛13的下部位置。很明显,炉体1是具有炉膛13的,得益于本设计,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都能够检测炉体的炉膛13的上部、下部位置的炉温,便于直观的看出炉温是否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多对第一测温元件41中,位于炉体的炉膛13的上部位置的测温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位于炉体的炉膛13的下部位置的测温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检测的炉温更加科学合理。优选的,多对第一测温元件41呈规律性的分布于滚筒2的四周,滚筒2的轴向竖直中分面两侧的第一测温元件41是呈对称关系的。优选的,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41的测温端连线大致呈长方体状。

优选的,如图1所示,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从炉体1的顶部插入炉体内。通常,炉体的炉膛13顶部是没有布置有加热元件(如电阻丝)的,因此,从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从炉体1的顶部插入炉体内是最佳选择,以便于对已有的滚筒炉进行改造,以及,便于对新生产的滚筒炉的制造。当然,也可以是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从炉体1的底部、端部或侧部位置插入炉体内;这就需要避开加热元件,这就增加了现有的滚筒炉进行改造难度,以及,新生产的滚筒炉的制造。

可供选择的,如图2所示,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中,两第一测温元件41通过同一个第一插入孔11插入炉体内,所述第一插入孔11是开设于炉体1上的。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入孔11是开设于炉体1的顶部的。

可供选择的,如图3所示,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中,两第一测温元件41分别通过2个相毗邻的第二插入孔12插入炉体内,所述第二插入孔12是开设于炉体1上的。优选的,所述第二插入孔12是开设于炉体1的顶部的。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测温机构还包括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42。优选的,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42只有1个,该第二测温元件42的测温端插入至滚筒2的中部位置。当然,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42也可以有多个。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42是在滚筒内的,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41是在滚筒外的,如图1所示。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温元件41、第二测温元件42为热电偶。当然也可以常用其他类型的测温元件。

进一步的,如图1、图4所示,在炉体1内,滚筒2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叶片21。当滚筒转动时,叶片能够搅动炉体内的热气,用以提高炉温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确保产品的热处理质量。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叶片21均布于滚筒2外周面上。有利于提高炉温的均匀性。可供选择的,在炉体1内,滚筒2的截面呈八角形状。

可供选择的,叶片21的轴线与滚筒2的轴线平行。

可供选择的,叶片21的轴线与滚筒2的轴线具有空间角度。优选的,该空间角度不大于30°。当然,该空间角度大于30°时也是也是可行的,只是提高炉温的均匀性的效果会变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组合设计,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具体的举例说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的滚筒炉的改进,一种典型的现有的滚筒炉包括炉体1,以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装配于炉体内的滚筒2;具体的,滚筒后端穿出炉体后端,滚筒后端与炉体后端通过轴承相连,滚筒前端穿出炉体前端,滚筒前端与炉体前端通过轴承相连,以使的滚筒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滚筒后端连接有可驱动滚筒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装置3(优选的,驱动装置3为电机,电机通过链条与滚筒后端相连,电机与炉体固定连接),炉体后端装配有封挡滚筒后端的后端盖52,后端盖52与炉体1固定连接;炉体前端可拆卸装配有封挡滚筒前端的前端盖51,滚筒前端为产品进出口,打开前端盖51时,能够将产品放入滚筒内或从滚筒内取出;炉体内布置有用于热处理时加热的加热元件(如电阻丝);炉体1安装于机架上,机架上装配有可使炉体倾斜的摆线针轮减速机,以便于产品的放入/取出。在炉体1内,滚筒2的外周面上均布设有多个叶片21。从炉体1的顶部插入炉体内有4对第一测温元件41(当然,需要时,第一测温元件41也可以是6对、8对或更多对)。在每对第一测温元件41中,两第一测温元件41通过同一个第一插入孔11插入炉体内(当然也可以是,两第一测温元件41分别通过2个相毗邻的第二插入孔12插入炉体内)。8个第一测温元件41的测温端位于炉膛13的八个角的位置,连线大致呈长方体状。穿过后端盖52从滚筒后端插入1个第二测温元件42(当然也可以是,穿过前端盖51从滚筒前端插入1个第二测温元件42,但时由于前端盖51需要打开放入/取出产品,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第二测温元件42的测温端插入至滚筒2的中部位置。(当然也可以是,插入滚筒2内的第二测温元件42也可以有多个,比如有3个,此时,第1个第二测温元件42的测温端插入至靠近滚筒2前端的位置,第2个第二测温元件42的测温端插入至滚筒2的中部位置,第3个第二测温元件42的测温端插入至靠近滚筒2前端的位置,这些第二测温元件42位于炉膛13内的)。然后,所有的第一测温元件41、42电连接用于显示炉温的显示器,第一测温元件41、第二测温元件42为热电偶。该实施例能够实现9点测温的,布置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炉温监测功能的新型滚筒炉,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特别的设计了用于实时监测炉温的测温机构,测温机构至少包括从炉体外插入炉体内的第一测温元件,测温机构还包括从滚筒末端插入滚筒内的第二测温元件,能够实时的检测出炉体内的温度,便于直观的看出炉温是否处于热处理工艺要求的范围内,有利于确保产品(如钢球)的热处理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