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风道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9658发布日期:2020-11-19 19:1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风道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空调器风道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业的发展,人们对空调的要求提高,对空调送风舒适性、外观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通常空调器具有单一出风口,后发展成为左右独立的送风系统,具有两个风道系统的空调器对应相应的出风口。但是该空调器的单一风道系统中只固定装配一种电机,由于不同电机的规格不同,现有的空调器中固定式的风道结构不能满足不同规格电机的安装需求,不能兼容价格较低的交流电机或者性能较高的直流电机等多种不同型号的电机。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生产物料的通用化程度低,在某一物料短缺的情况下无法进行生产,进行等待物料装配的过程中影响装配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道及空调器,旨在通过在第一电机壳体与风道本体之间开设电机安装腔,在电机安装腔内可安装不同的电机或与不同电机相配套的电机壳体,从而使不同规格的电机均能应用在空调风道中,提高物料通用化,提高装配效率,一种风道本体适配多种电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器风道,包括风道本体,开设在风道本体下部的前电机腔体;设置在所述风道本体下部的第一电机壳体,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内开设有后电机腔体,所述后电机腔体与所述前电机腔体装配形成电机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腔内用于设置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壳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后电机腔体底部开设有第一后卡圈,所述风道本体的前电机腔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前卡圈,所述第一后卡圈与所述第一后卡圈装配形成第一卡圈,所述第一卡圈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下凸筋,所述第一卡圈用于卡嵌固定第一电机尾部或第二电机壳体。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电机本体,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本体下部的第一下齿圈,所述第一下齿圈的两齿之间卡嵌第一下凸筋。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二电机壳体,所述第二电机壳体包括有上表面开口的第二电机卡圈,所述第二电机卡圈位于所述电机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电机卡圈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凸筋,所述第二电机卡圈的下部设置有卡圈底座,所述卡圈底座外侧壁卡嵌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卡圈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机壳上且位于第二电机卡圈的外壁上设置有翻筋,所述翻筋底面抵靠所述电机安装腔的底面。

进一步,所述卡圈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壳体定位柱,所述第一卡圈内壁上开设有卡圈定位孔,所述第二电机壳体定位柱卡嵌在所述卡圈定位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机壳体轴对称拆分为前电机壳体和后电机壳体,所述前电机壳体和后电机壳体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开设有螺钉孔。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电机本体,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本体下部的第二下齿圈,所述第二下齿圈的两齿之间卡嵌第二下凸筋。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壳上且位于所述后电机腔体顶部开设有第二后卡圈,所述风道本体的前电机腔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前卡圈,所述第二后卡圈与所述第二后卡圈装配形成第二卡圈,所述第二卡圈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上凸筋,所述第二卡圈用于卡嵌固定第一电机上部或第二电机上部;

还包括有用于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转动轴或第二电机转动轴的风叶组件,固定设置在风叶组件上部的轴承,卡嵌所述轴承并固定连接在所述风道本体上部的轴承盖。

一种空调器,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出风格栅组件,上下扫风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空调器风道。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风道及空调器,其中通过在第一电机壳体与风道本体之间开设电机安装腔,在电机安装腔内可安装不同的电机或与不同电机相配套的电机壳体,从而使不同规格的电机均能应用在空调风道中,提高物料通用化,提高装配效率,一种风道本体适配多种电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实施例的风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实施例的第一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一的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二的第二电机壳体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二的第二电机壳体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二的第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器风道的实施例二的第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风道本体;110、前电机腔体;111、第一前卡圈;112、第二前卡圈;200、第一电机壳体;210、后电机腔体;211、第一后卡圈;212、第二后卡圈;220、第一卡圈;221、第一下凸筋;223、卡圈定位孔;230、第二卡圈;231、第一上凸筋;300、电机安装腔;400、第一电机;410、第一电机本体;420、第一下齿圈;430、第一上齿圈;500、第二电机壳体;510、第二电机卡圈;511、第二下凸筋;512、第二限位槽;520、卡圈底座;521、第二电机壳体定位柱;530、前电机壳体;540、后电机壳体;550、连接台;560、螺钉连接孔;570、翻筋;600、第二电机;610、第二电机本体;620、第二下齿圈;630、第二上齿圈;640、第二限位台;700、风叶组件;710、轴承;720、轴承盖;800、出风格栅组件;900、上下扫风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风道,包括风道本体100,风道本体100竖直设置,如图3所示,在风道本体100下部的开设有前电机腔体110,如图4所示,在所述风道本体100下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壳体200,所述第一电机壳体200内开设有后电机腔体210,前电机腔体110和后电机腔体210均是半圆柱形内腔,如图2所示,所述后电机腔体210与所述前电机腔体110装配形成电机安装腔300,电机安装腔300为完整的圆柱形内腔,所述电机安装腔300内用于设置第一电机400或第二电机壳体500。为便于第一电机壳体200装配,在所述风道本体100上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和定位柱,在所述第一电机壳体200上开设有与定位销和定位柱相配的定位孔,在风道本体100上设置有螺钉柱,在所述第一电机壳体200上开设有与所述螺钉柱位置相对应的螺钉孔,定位销、定位柱、定位孔、螺钉柱、螺钉孔为注塑件中常用结构,不作具体描述。当安装第一电机壳体200时,第一电机壳体200上的定位孔与定位销和定位柱配合进行定位,通过螺钉柱与螺钉孔进行打螺钉固定,使第一电机壳体200安装在风道本体100上。

本方案在第一电机壳体200与风道本体100之间开设电机安装腔300,在电机安装腔300内可安装不同的电机或与不同电机相配套的电机壳体,从而使不同规格的电机均能应用在空调风道中,提高物料通用化,提高装配效率,一种风道本体100适配多种电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电机壳体200上且位于所述后电机腔体210底部开设有第一后卡圈211,所述风道本体100的前电机腔体110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前卡圈111,第一后卡圈211与第一前卡圈111均为半边沉孔结构,所述第一后卡圈211与所述第一前卡圈111装配形成第一卡圈220,第一卡圈220为完整的沉孔结构,所述第一卡圈220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下凸筋221,第一下凸筋22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均匀分布在第一卡圈22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卡圈220用于卡嵌固定第一电机400尾部或第二电机壳体500。通过在电机安装腔300内设置第一卡圈220,可固定位于电机安装腔300内的第一电机400,以及安装其他电机的壳体件。

所述第一电机壳体200上且位于所述后电机腔体210顶部开设有第二后卡圈212,所述风道本体100的前电机腔体110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前卡圈112,第二后卡圈212与第二前卡圈112均为半边沉孔结构,且第二前卡圈112与前电机腔体110相贯通,第二后卡圈212与后电机腔体210相贯通,所述第二后卡圈212与所述第二后卡圈212装配形成第二卡圈230,所述第二卡圈23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上凸筋231,第一上凸筋23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均匀分布在第二卡圈230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卡圈230用于卡嵌固定位于电机安装腔300内的不同规格电机的上部。通过第一卡圈220与第二卡圈230,实现对电机安装腔300内各种电机的固定。

本方案中,如图5、图9所示,提供两种电机的实施例,分别为第一电机400和第二电机600,两种规格电机区别在于本体厚度不同,两种规格电机具有相同的上下齿圈安装结构。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在电机安装腔300内设置有第一电机400,所述第一电机400包括第一电机本体410,固定设置在第一电机本体410下部的第一下齿圈420,第一下齿圈420为胶齿圈,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下齿圈420安装在所述第一卡圈220中,所述第一下齿圈420的两齿之间卡嵌第一下凸筋221,使第一电机400的下部固定不动,第一电机400的本体位于电机安装腔300内,在第一电机400的上部设置有第一上齿圈430,第一上齿圈430为胶齿圈,所述第一上齿圈430安装在所述第二卡圈230中,所述第一上齿圈430的两齿之间卡嵌第一上凸筋231,使第一电机400的上部固定不动,实现对第一电机400的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6、图7、图8所示,在电机安装腔300内设置有第二电机壳体500,所述第二电机壳体500包括有上表面开口的第二电机卡圈510,所述第二电机卡圈510位于所述电机安装腔300内,所述第二电机卡圈510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凸筋511,第二下凸筋51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均匀分布在第二电机卡圈510的内壁上,如图6、图9、图10所示,在第二电机卡圈510内安装有第二电机600,所述第二电机600厚度与第一电机400不同。第二电机600包括第二电机本体610,在第二电机本体610下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下齿圈620,所述第二下齿圈620的两齿之间卡嵌第二下凸筋511,从而使第二下齿圈620固定在第二电机卡圈510中,第二电机本体610固定在电机安装腔300中,第二电机本体610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上齿圈630,第二上齿圈630的两齿之间卡嵌第一上凸筋231,使第二电机600的上部固定不动,实现对第二电机600的安装。为使第二电机600固定更稳定,在第二下齿圈620上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台640,在第二电机卡圈510侧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限位槽512,所述第二限位台640卡嵌在所述第二限位槽512中,防止第二电机600松动。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二电机卡圈510的下部一体成型有卡圈底座520,所述卡圈底座520外侧壁卡嵌在所述第一电机壳体200的第一卡圈220内;这样使卡圈底座520固定在第一电机壳体200上,进而使第二电机壳体500固定在第一电机壳体200上。卡圈底座520外侧壁卡嵌在第一卡圈220中的形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卡圈底座5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壳体定位柱521,所述第一卡圈220内壁上开设有卡圈定位孔223,所述第二电机壳体定位柱521卡嵌在所述卡圈定位孔223内中,实现安装。所述第二电机壳体500上且位于第二电机卡圈510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翻筋570,翻筋57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翻筋570底面抵靠所述电机安装腔300的底面。翻筋570底面抵靠电机安装腔300的底面,实现对第二电机卡圈510的定位,便于第二电机壳体500的安装。

为便于第二电机600能准确的安装到第二电机壳体中,所述第二电机壳体500轴对称拆分为前电机壳体530和后电机壳体540,所述前电机壳体530和后电机壳体540上对称设置有连接台550,所述连接台550上开设有螺钉连接孔560。第二电机壳体500在安装时,前电机壳体530先通过螺钉连接孔560打螺钉安装在风道本体100的前电机腔体110中,后电机壳体540通过螺钉孔打螺钉安装在第一电机壳体200的后电机腔体210中,再分别从前后两边卡嵌第二电机600,从而方便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道本体下部的前电机腔体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壳体200上对应的后电机腔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空调器风道还包括有风叶组件700,风叶组件700位于第一电机壳体200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风叶组件700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风叶组件700的下部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400的转动轴或第二电机600的转动轴,固定设置在风叶组件700上部的轴承710,卡嵌所述轴承710并固定连接在所述风道本体100上部的轴承盖720,风道本体100的上部一体成型有若干定位销和定位柱,在所述轴承盖720上开设有与定位销和定位柱相配的定位孔,在风道本体100上设置有螺钉柱,在所述轴承盖720上开设有与所述螺钉柱位置相对应的螺钉孔。当安装轴承盖720时,轴承盖720上的定位孔与风道本体100上的定位销和定位柱配合进行定位,通过螺钉柱与螺钉孔进行打螺钉固定,使轴承盖720安装在风道本体100上,定位销、定位柱、定位孔、螺钉柱、螺钉孔为注塑件中常用结构,不作具体描述。

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出风格栅组件800,上下扫风组件900,以及上所述的空调器风道,所述出风格栅组件镜像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上下扫风组件镜像对称设置有两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器风道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器风道在第一电机壳体与风道本体之间开设电机安装腔,在电机安装腔内可安装一种规格的电机或安装能与不同电机相配套的电机壳体,从而使不同规格的电机均能应用在空调风道中,提高物料通用化,提高装配效率,一种风道本体适配多种电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