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6886发布日期:2020-12-04 14:0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汽车作为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汽车内有大量的内饰布,内饰布用于保护车内人员或者物品,内饰布在生产加工时,需要经过除味,将内饰布上的化学药品进行清洗除味,传统地清洗装置为多个生产线来分批次处理,且清洗效率很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本发明为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将一系列的设备进行组装配合,可以在车饰布输送时进行除味和烘干,效率十分高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所述:

导向架,用于车饰布输送时导向作用,导向架上放置有待加工的车饰布;

清洗架,用于车饰布输送时清洗,清洗架位于导向架一侧;

输送架,用于车饰布清洗后的挤压输送,输送架位于清洗架一侧;

过渡架,用于布料的张紧输送,过渡架位于输送架一侧;

张紧架,用于车饰布拉伸张紧后固定,位于过渡架一侧;

烘干装置,用于车饰布的烘干,位于张紧架一侧;

车饰布依次穿过上述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向架设有放置车饰布布卷的运输车,车饰布缠绕在导向架的导向轴上,导向轴上的车饰布输送到清洗架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清洗架用于车饰布输送时清洗,清洗架顶部设有用于输送的杆体,清洗架中间还设有“品”字型排列的扩张轴,扩张轴下方设有用于车饰布过渡的若干个输送杆,清洗架底部设有用于除味的清洗池,清洗池内的清洗轴没入到清洗池内,车饰布经过清洗池的清洗轴后输送到输送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架上设有两个辊轴,辊轴通过安装座安装在输送架上,辊轴与安装座活动连接,下方的安装座安装在可以调节位置的调节座上,车饰布通过输送架输送到过渡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辊轴表面设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架设有若干个用于缠绕输送车饰布的输送轴。

作为优选,所述的张紧架两侧设有压紧架,张紧架中间设有针板,针板上的针压紧输送的车饰布,压紧架上安装有压紧杆,压紧杆压紧车饰布,张紧架还设有滚压架,滚压架由底座、支撑杆、调节杆以及滚压轴组成,底座固定安装在张紧架上,底座活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中间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支撑杆端部通过连接杆活动安装有滚压轴,滚压轴放置在针板上的车饰布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杆端部固定有球体,当球体放置在张紧架上时,滚压轴与针板上的车饰布接触,滚压轴的外缘设有钢丝。

作为优选,所述的张紧架上的车饰布输送到烘干装置内,烘干装置由若干个烘干箱组成,烘干箱连通设置,烘干箱设有用于进风和出风的出口。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1、待处理的车饰布通过导向架输送到清洗架上,通过清洗池进行除味,除味之后的车饰布通过输送架将水分挤压出去;

2、车饰布水分部分挤压出去之后,需要通过过渡架进行过渡输送,输送到张紧架上,张紧架对车饰布进行扩张出气,将车饰布微微展开,便于后续的烘干;

3、车饰布进入到烘干箱内进行烘干,烘干箱持续输出暖风对车饰布进行烘干,车饰布在烘干箱内输送即可完成烘干。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将一系列的设备进行组装配合,可以在车饰布输送时进行除味和烘干,效率十分高效,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导向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清洗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输送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过渡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紧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滚压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向架;2、清洗架;3、输送架;4、过渡架;5、张紧架;6、烘干装置;7、车饰布;11、运输车;12、导向轴;21、杆体;22、扩张轴;23、输送杆;24、清洗池;25、清洗轴;31、辊轴;32、安装座;33、调节座;34、防滑纹;41、输送轴;51、压紧架;52、针板;53、针;54、压紧杆;55、滚压架;551、底座;552、支撑杆;553、调节杆;554、滚压轴;555、球体;556;61、烘干箱;6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汽车饰布除味装置,包括导向架1、清洗架2、输送架3、张紧架5、过渡架4以及烘干装置6,所述:

导向架1,用于车饰布7输送时导向作用,导向架1上放置有待加工的车饰布7;

清洗架2,用于车饰布7输送时清洗,清洗架2位于导向架1一侧;

输送架3,用于车饰布7清洗后的挤压输送,输送架3位于清洗架2一侧;

过渡架4,用于布料的张紧输送,过渡架4位于输送架3一侧;

张紧架5,用于车饰布7拉伸张紧后固定,位于过渡架4一侧;

烘干装置6,用于车饰布7的烘干,位于张紧架5一侧;

车饰布7依次穿过上述结构,车饰布7通过上述设备进行输送和除味,不仅可以有效地清楚车饰布7上的异味,一条生产线设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的导向架1设有放置车饰布7布卷的运输车11,车饰布7缠绕在导向架1的导向轴12上,导向轴12上的车饰布7输送到清洗架2顶部,运输车11搬运车饰布7的布卷到导向架1一侧上,输送车上的车饰布7拉出并缠绕在导向轴12上,经过导向轴12将车饰布7输送出去;

所述的清洗架2用于车饰布7输送时清洗,清洗架2顶部设有用于输送的杆体21,清洗架2中间还设有“品”字型排列的扩张轴22,扩张轴22下方设有用于车饰布7过渡的若干个输送杆23,清洗架2底部设有用于除味的清洗池24,清洗池24内的清洗轴25没入到清洗池24内,车饰布7经过清洗池24的清洗轴25后输送到输送架3上,清洗架2顶部设有杆体21,杆体21用于车饰布7输送和导向作用,车饰布7经过扩张轴22进行输送时,扩张轴22两端上的螺纹向外螺旋,可以将车饰布7向扩张轴22两端拉伸,这样车饰布7可以在更加彻底清洗,除味更加彻底,清洗池24内放置有车饰布7除味药剂,车饰布7清洗完成后经过清洗轴25输送到输送架3上;

所述的输送架3上设有两个辊轴31,辊轴31通过安装座32安装在输送架3上,辊轴31与安装座32活动连接,下方的安装座32安装在可以调节位置的调节座33上,车饰布7通过输送架3输送到过渡架4,输送架3上设有辊轴31,辊轴31用于将潮湿的车饰布7进行挤压输送,两个辊轴31倾斜设置,可以将车饰布7内的水分挤压出去,辊轴31安装在安装座32上,且底部的安装座32安装在可以调节位置的调节座33上,调节座33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输送架33的长圆槽内,可以调整调节座33的位置来调节辊轴31之间的距离,方便挤压输送车饰布7;

所述的辊轴31表面设有防滑纹34,防滑纹34有助于车饰布7的输送,防止输送时打滑;

所述的过渡架4设有若干个用于缠绕输送车饰布7的输送轴41,过渡架4用于车饰布7输送时过渡,用于将车饰布7输送到张紧架5上;

所述的张紧架5两侧设有压紧架51,张紧架5中间设有针板52,针板52上的针53压紧输送的车饰布7,压紧架51上安装有压紧杆54,压紧杆54压紧车饰布7,张紧架5还设有滚压架55,滚压架55由底座551、支撑杆552、调节杆553以及滚压轴554组成,底座551固定安装在张紧架5上,底座551活动安装有支撑杆552,支撑杆552中间螺纹连接有调节杆553,支撑杆552端部通过连接杆活动安装有滚压轴554,滚压轴554放置在针板52上的车饰布7上方,张紧架5两侧均设有压紧架51,压紧架51用于将车饰布7压紧,将车饰布7按压到针板52的针53上,这样可以将车饰布7两端进行扩张,而滚压机上的滚压轴554可以在车饰布7输送时持续对车饰布7进行按压,保持车饰布7输送时的紧绷度,滚压架55上的滚压轴554边缘设有钢丝,钢丝可以可以更好地对车饰布7进行按压,调节杆553与支撑杆552螺纹连接可以调整调节杆553的位置,进而调整滚压轴554的位置,调整滚压轴554按压的力度;

所述的调节杆553端部固定有球体555,当球体555放置在张紧架5上时,滚压轴554与针板52上的车饰布7接触,滚压轴554的外缘设有钢丝;调节杆553端部的球体555放置在张紧架5上,会使滚压轴554压紧车饰布7,而滚压轴554外缘的钢丝压紧车饰布7更加具有力度,而不会打滑;

所述的张紧架5上的车饰布7输送到烘干装置6内,烘干装置6由若干个烘干箱61组成,烘干箱61连通设置,烘干箱61设有用于进风和出风的出口62,烘干装置6可以对输送的车饰布进行烘干,烘干装置6设有若干个烘干箱61,对车饰布7逐渐进行烘干,烘干箱61设有进风和出风的出口62,出口62用于暖风的进出,有助于车饰布7的烘干;

包括以下步骤:

1、待处理的车饰布7通过导向架1输送到清洗架2上,通过清洗池24进行除味,除味之后的车饰布7通过输送架3将水分挤压出去;

2、车饰布7水分部分挤压出去之后,需要通过过渡架4进行过渡输送,输送到张紧架5上,张紧架5对车饰布7进行扩张出气,将车饰布7微微展开,便于后续的烘干;

3、车饰布7进入到烘干箱61内进行烘干,烘干箱61持续输出暖风对车饰布7进行烘干,车饰布7在烘干箱61内输送即可完成烘干,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车饰布7的烘干,可以提高车饰布7的除味和烘干的工作效率,本公司采用上述工艺车饰布7从导向架1到烘干接触用时十分钟,即可,持续输送烘干比传统的工艺效率显著提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