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0183发布日期:2020-11-13 12:2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转热交换器由换热轮芯和框架壳体,密封系统,驱动系统、传动系统等组成,其中转轮框架壳体用于将换热轮芯、密封单元和驱动单元固定。

目前转轮外壳结构尺寸的宽度和高度最小为比轮芯直径大100毫米。当根据轮芯换热效率等设计选定了所需轮芯直径时,外壳尺寸就固定了。但因设计改造或已规划好的建筑物空间受限时常常出现选定的旋转式热交换器因尺寸过大无法安装在一定的空气处理单元内。如果选用更小型号的旋转式热交换器则不能满足换热需求或因压力损失增大需要更大规格的风机,而更大规格的风机会导致成本增加。如果增大空气处理单元的箱体尺寸则成本也同样会提高,且设计条件不一定允许增大箱体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转轮外壳结构尺寸的宽度和高度最小为比轮芯直径大100毫米,当根据轮芯换热效率等设计选定了所需轮芯直径时,外壳尺寸就固定了,但因设计改造或已规划好的建筑物空间受限时常常出现选定的旋转式热交换器因尺寸过大无法安装在一定的空气处理单元内,如果选用更小型号的旋转式热交换器则不能满足换热需求或因压力损失增大需要更大规格的风机,而更大规格的风机会导致成本增加,如果增大空气处理单元的箱体尺寸则成本也同样会提高,且设计条件不一定允许增大箱体尺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包括:上围板和下围板,所述的上围板和下围板各设置有两个,上围板和下围板之间通过第一框架连接板相连接,上围板和下围板之间形成圆形空腔,上围板与下围板连接处还设置有横梁,横梁中间通过竖梁与下围板相连接,横梁上端面及轮芯外圈设置有密封系统。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上围板和下围板通过第一框架连接板相连接形成框架,框架内部有圆形空腔,转轮轮芯安装在框架内部的圆形空腔中,通过横梁和竖梁对转轮轮芯进行支撑,横梁上及轮芯外圈的密封系统对转轮框架与转轮轮芯相接触的部分进行密封。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上围板内部四角处还设有加固斜撑,加固斜撑前后侧与两个上围板内壁之间分别通过框架板连接,两个下围板内部四角处也设有加固斜撑,加固斜撑前后侧与两个下围板内壁之间分别通过框架板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固斜撑,提高上围板和下围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框架的结构强度,使得框架能够承受更大的风压。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转轮轮芯,所述的转轮轮芯通过横梁和竖梁及轮芯上安装的轴固定在上围板和下围板内部。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转轮轮芯中间的安装轴两端分别于横梁和竖梁连接处相连接,从而将转轮轮芯固定在框架内部,并且转轮轮芯能够绕轴自由转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围板和下围板的其中一角设置有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机通过支架与上围板或下围板内壁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驱动系统设置在框架内部,驱动系统中的电机固定安装在框架内,避免电机在框架内部产生移动,通过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与转轮轮芯相连接,电机转动通过传动皮带带动转轮轮芯转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框架连接板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框架连接板,第二框架连接板连接上围板和下围板。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框架连接板两侧设置第二框架连接板,提高上围板和下围板连接的结构强度,增强整个框架的结构强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系统采用密封条的形式进行密封。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横梁由两个u型钣通过铆钉连接而成。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采用u型钣作为横梁,提高横梁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横梁能够支撑转轮轮芯的重量,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u型板铆接成矩形作为横梁和竖梁,改进后使得横梁和竖梁刚性更好,转轮壳体框架能够承受更大的风压,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新设计的转轮壳体框架,减少了框架对转轮轮芯的遮挡,使空气进去换热轮芯流动更加顺畅,提高转轮轮芯的换热效率,采用新的框架外壳结构设计转轮外形尺寸仅比轮芯直径大50mm,所以ahu立体空间中换热芯体占用面积最高可达75.5%,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轮壳体框架结构更加简单,制造简便,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竖梁;2、驱动系统;3、下围板;4、横梁;5、第一框架连接板;6、第二框架连接板;7、密封系统;8、上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旋转式热交换器框架外壳结构包括:上围板8和下围板3,所述的上围板8和下围板3各设置有两个,上围板8和下围板3之间通过第一框架连接板5相连接,上围板8和下围板3之间形成圆形空腔,上围板8与下围板3连接处还设置有横梁4,横梁4中间通过竖梁1与下围板3相连接,横梁4上端面设置有密封系统7。

所述的两个上围板8内部四角处还设有加固斜撑,加固斜撑前后侧与两个上围板8内壁之间分别通过框架板连接,两个下围板3内部四角处也设有加固斜撑,加固斜撑前后侧与两个下围板3内壁之间分别通过框架板连接。

还包括转轮轮芯,所述的转轮轮芯通过横梁4和竖梁1及轮芯上安装的轴固定在上围板8和下围板3内部。

所述的上围板8和下围板3的其中一角设置有驱动系统2,驱动系统2包括电机、皮带轮以及皮带,电机通过支架与上围板8和下围板3内壁连接。

所述的第一框架连接板5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框架连接板6,第二框架连接板6连接上围板8和下围板3。

所述的密封系统7采用密封条的形式进行密封。

所述的横梁4由两个u型钣通过铆钉连接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u型钣作为横梁,改进后使得横梁和竖梁刚性更好,转轮壳体框架能够承受更大的风压,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围板和下围板组装成转轮壳体框架,减少了框架对转轮轮芯的遮挡,空气流动更加顺畅,提高转轮轮芯的换热效率,采用新的框架外壳结构设计转轮外形尺寸仅比轮芯直径大50mm,所以ahu立体空间中换热芯体占用面积最高可达75.5%,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轮壳体框架结构更加简单,制造简便,降低了使用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