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添煤式型煤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425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向添煤式型煤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用型煤的炉灶,尤其是一种侧向添煤的型煤灶。
在现有侧封闭式燃烧室的型煤灶中,一般需将锅端离炉灶,从炉灶上方添煤。将锅端离炉灶添煤不但耽误时间、操作不便,而且对于食堂、餐馆的大型炉灶来说,这种添煤方式往往是不可行的。因此,这类型煤灶的加煤结构合理与否,是关系到其能否适用于大型炉灶的关键。多年来,许多技术人员都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87204138号公开了一种侧向加煤的型煤灶,该型煤灶在燃烧室上部的侧壁设置了一个活动耐火砖,在燃烧室的下部设置有活动炉桥。加煤时,用火钳夹下活动耐火砖,将煤放入燃烧室,再用活动耐火砖封闭加煤口。出渣时,操纵活动炉桥控制机构,活动炉桥张开,使燃尽的块状煤渣落入灰渣斗,再操纵控制机构使炉桥复位,拉出灰渣斗倒渣。由于该型煤灶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型煤灶不动锅加煤和出渣的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该型煤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加煤过程中需取下燃烧室侧壁烧烫的耐火砖,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并且增加了热量消耗。此外,该型煤灶还存在着现有煤灶普遍存在的加煤后一段时间内火力不旺、煤块燃烧不完全、冒黑烟的弊病,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加煤方便、加煤后新煤着火迅速、燃烧完全、节约能源的型煤灶。
本实用新型的型煤灶在现有上述侧向加煤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活动耐火砖构成的侧向加煤口改为一与燃烧室上部相连通的横向通道,在横向通道的外部出口处设置有加煤道封闭门。为尽量减少热量散失,加煤道封闭门可做成带隔热夹层的复合材料封闭门。将加煤口设置成具有封闭门的横向通道,不但可以方便、安全地添加型煤,还可以将加煤通道作为预热待烧型煤的预热室。在加煤道封闭门呈关闭状态时,加煤通道内的待烧煤因缺氧而不会燃烧,仅会因受燃烧室火力烘烤而预热。这样,当需要添煤时,只需把封闭门打开,将已预热的型煤推入燃烧室燃烧即可。由于新添加的型煤经高温预热后才进入燃烧室,所以着火极快,既不会因添加新煤而降低火力,也不会因燃烧不完全而冒黑烟,浪费能源,本实用新型的灶体内炉桥采用活动炉桥,以便排出整块煤渣,减少粉尘污染。排渣口位于燃烧室的下部,兼作进风口,有利于利用煤渣余热提高进风温度,提高热效率。为进一步降低热量损耗,在本实用新型的灶体外围设置了利用灶体散热加温的热水室,在烟道内交错设置了横向挡烟板。在烟道内设置横向挡烟板不但可以延长热烟气在灶体内的滞留时间,更有效地利用烟气余热,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留飞灰的作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本实用新型的型煤灶可以做成固定式的,也可装上行走轮而成为移动灶。
本实用新型的型煤灶与现有同类炉灶相比,具有方便、安全、节能的特点,尤其适宜于单位食堂、餐馆等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
如下。
图1是实施例中型煤灶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型煤灶由燃烧室1、插条式活动炉排2、下进风口4、横向加煤通道5、烟道7、耐火隔热层8和预热水室9构成。插条式活动炉排2置于燃烧室1的下部,炉排2上设置有延伸至灶体之外的炉排拉手3。灶体进风口4位于燃烧室1的下方,并兼作出渣口。出渣口内设置有便于排渣的灰渣斗10。横向加煤通道5位于燃烧室1的上部,与燃烧室1相连通,其外部进口处设置有加煤道封闭门6。烟道7位于燃烧室1的侧上方,烟道7内交错设置有横向挡烟板11。耐火隔热层8位于燃烧室1的侧壁,其外呈环状设置热水室9。在加煤之前,可先将型煤放入横向加煤通道5内预热。需加煤时,将封闭门6打开,将煤推入燃烧室燃烧。在此之后,拉动炉排拉手3,使插条式炉排2退入燃烧室侧壁,燃烧后残留的块状煤渣落入灰渣斗10。此后,再将插条式炉排2插入块状煤渣与位于块状煤渣之上的燃烧煤块间的缝隙,使块状煤渣与燃烧煤块分离,炉排2复位。在本实用新型中,灰渣斗10的底部到炉排2所在平面的距离为所燃用型煤高度的整数倍,以利于插条式炉排的插入。本实施例中灰渣斗10到炉排2所在平面的距离为一个型煤的高度。另外,本实施例的型煤灶封火可利用设置在烟道上的风阀12来实现。为便于对齐型煤的火眼,在加煤通道5内还设置有型煤定位标记。
权利要求1.侧向添煤式型煤灶,具有侧封闭式燃烧室(1)、活动炉排(2)、下进风口(4)、上加煤口(5)和烟道(7),其特征是上加煤口(5)为一与燃烧室(1)上部相连通的横向通道,在横向通道的外部进口处设置有隔热的加煤道封闭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灶,其特征是在烟道(7)内设置有横向挡烟板(11)。
专利摘要侧向添煤式型煤灶,具有侧封闭式燃烧室、活动炉排、下进风口和烟道,在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带封闭门的横向加煤通道,可实现不动锅添煤,具有方便、安全、节能的特点,尤其适宜于单位食堂、餐馆等使用。
文档编号F24B1/00GK2053295SQ89213218
公开日1990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28日
发明者李水生 申请人:李水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