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多用燃烧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36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多用燃烧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家庭高效节能多用燃烧炉灶。
现有的家用柴火炉和煤炉,主要用于供热和取暖,其燃烧效率低,热能损耗大,能源未加以充分利用。特别是柴火炉,往往由于燃烧不充分,冒烟很厉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那些缺电少油而不能使用电灯和油灯的地区(如山区),要是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柴草或煤来发光照明,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然而现有柴火炉和煤炉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因此不能作为发光照明的最佳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是提供一种用柴草和煤为燃料的燃烧发热效率极高的节能多用燃烧炉灶,使得其既可用来供热和取暖,又可用作发光照明。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具有一个圆筒状的燃烧炉壳体,燃烧炉壳体后端固连有后端盖,后端盖中心固连有与燃烧炉壳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燃烧炉壳体左、右两侧均开有与轴向平行的操作槽孔,燃烧炉壳体前下侧和后下侧分别开有排碴孔和点火孔,在燃烧炉壳体内滑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连成一体的聚热筒,聚热筒底侧开有与燃烧炉壳体上的排碴孔相对正的出碴孔,聚热筒左、右两侧均开有与燃烧炉壳体上的操作槽孔相对正的操作孔;在聚热筒内紧套有一个点火器外套,点火器外套内部中心具有共轴的点火器内套,点火器内套与点火器外套的端部用支撑筋相连,在点火器内套中紧套有与燃烧炉壳体后方的进料管相通的中心分料管,中心分料管和点火器内套上开有对正相通的分料孔,在点火器内套之外的点火器外套的内部空间,装有四根平行于轴向的燃烧管,燃烧管上均开有进料孔,燃烧管之间的点火器外套的内部空间置有平行于轴向的金属发热丝;点火器内套的前端管口置有球状的起火头和盖住起火头的火光通道控制器,火光通道控制器的前方具有盖住聚热筒前端口的端盖板和紧压套在端盖板与聚热筒外而又滑套在燃烧炉壳体内部的前端压盖,一根火光通道控制杆穿过前端压盖与端盖板上的开孔而与聚热筒内的火光通道控制器相连;火光通道控制杆的前端通过铰链与一根传动杆的顶端相接,传动杆下部和底端分别通过铰链连有排碴接斗座杆和调节杆,排碴接斗座杆的另一端与燃烧炉壳体底部相固连,在燃烧炉壳体的排碴孔下方具有一个依靠底部的开孔滑套座落在排碴接斗座杆上的排碴接斗,调节杆的后部带有螺纹且穿过一个与后端盖相固连的冂形定位架上的开孔而在垂直方向定位,冂形定位架内的调节杆上旋接有调节轮;一个呈矩形的被加热器具灶座架,其两侧边分别滑穿过燃烧炉壳体前端两侧和后端盖两侧上的灶座架穿孔而可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移动,前述进料管的上方具有一个底端与进料管内部相连通的进料斗,进料斗下部开有一横向孔且在孔中滑插有控制进料量的进料开关片,进料管的后端部具有螺纹且旋接有进料管螺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一个气箱,气箱上装有进气阀,一根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箱内部和进料斗底部内部相连通,在供气管上装有出气阀。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先将木柴(或再加入草杆等)和煤分别粉粹成粉,然后将柴粉和煤粉按合适的比例混合均匀后作为燃料粉加入进料斗,打开进料开关片,使燃料粉进入进料管;用打气筒或气泵从进气阀给气箱贮足空气,打开出气阀,让空气从气箱通过供气管、进料斗下部而进入进料管,在空气的压力作用下,燃料粉从进料管进入炉内的中心分料管和燃烧管内部,此为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便可点火生炉。先用两根拨棍分别插入燃烧炉壳体两侧的操作槽孔和聚热筒两侧的操作孔,然后平行向前推动两根拨杆,在拨杆沿操作槽孔向前移动一个距离的同时,还带动聚热筒和筒内外部件沿轴向相对于燃烧炉壳体向前移动一个距离,从而使得聚热筒后端与燃烧炉壳体的后端盖之间形成一个空间,此时便可从燃烧炉壳体后下侧的点火孔伸进点火用的火把进行点火,火把将加热器外套后端部内的金属发热丝加热并引起温度迅速升高,当中心分料管和燃烧管后端内部的燃料粉的温度升到燃点时开始燃烧。点火完成后抽出火把,同时将拨杆带动聚热筒和筒内外部件向后移动至原来的位置,本装置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气箱不断供给空气的作用下,炉内燃料粉的燃烧迅速扩大到整个点火器外套的内部。手动调节处在调节杆上的调节轮,可带动调节杆前后移动,再通过传动杆带动火光通道控制杆前后移动,从而调节火光通道控制器压住点火头的松紧程度。在中心分料管内部获得充分燃烧的燃料粉所生成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火焰,冲开点火头和火光通道控制器而从端盖板和前端压盖的中心开孔向着燃烧炉壳体外的前上方喷出,同时四根燃烧管内获得充分燃烧的燃料粉所生成的火焰,也一起从端盖板和前端压盖的中心开孔向着燃烧炉壳体外的前上方喷出,此时若在燃烧炉壳体前方的被加热器具灶座架上放置高压锅、炒菜锅、开水壶之类的被加热炊具,便可利用喷出火焰的热量来作炊事加热。而且,此火焰还可用作取暖和照明。手动调节调节轮,便可调节控制火焰的大小。中心分料管和燃烧管内燃料粉燃烧后的灰烬,在进入炉内的空气的压力下会从前端管口排出,经聚热筒底侧的出碴孔和燃烧炉壳体底侧的排碴孔排入排碴接斗,排碴接斗可沿排碴接斗座杆作平行于轴向的移动,以方便地取走燃料碴。中心分料管和燃料管中的燃料粉燃烧完之后,从进料斗进入进料管的燃料粉又在空气的压力下流过来补充,使燃烧炉始终保持充足的火焰。关闭进料斗底部的进料开关片和供气管上的出气阀,便可使本燃烧炉停止工作。旋开进料管后端的进料管螺盖,可观察掌握炉体内燃烧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炉灶有效地开发利用各地丰富的木柴(包括细树枝、锯木屑、刨花及废旧木料等)、草类(包括稻草、麦杆及茅草等)和煤的自然资源,将它们粉碎并混合成燃料粉后在炉灶中充分燃烧,燃烧效率比起直接将柴草和煤在空气中燃烧时大大提高,并有由于保温结构设计好,燃烧时热能损耗小,从而从整体上大大节省了能源;燃料充分燃烧,火焰不冒烟,不呛人和不污染环境,文明卫生;其用途广泛,不仅可做饭、烧水和取暖,而且很适合缺电少油地区的夜间照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
图1中燃烧炉壳体内部所装部件的解体结构图;图3为
图1中燃烧炉壳体及其内部所装部件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聚热筒的横向剖视图;图5和图6分别为图2中的点火器外套及其内部所装部件的剖视图和端部视图。
参见
图1、图2及图4,圆筒状的燃烧炉壳体(1)的后端焊连有后端盖(2),后端盖(2)中心焊连有与燃烧炉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3),燃烧炉壳体(1)左、右两侧开有与轴向平行的操作槽孔(4),前下侧和后下侧分别开有排碴孔(5)和点火孔(6),在燃烧炉壳体(1)内滑套有两个套连成一体的聚热筒(7),聚热筒(7)底侧开有出碴孔(8),左、右两侧均开有操作孔(9)。用两根拨棍分别插入燃烧炉壳体(1)两侧的操作槽孔(4)和聚热筒(7)两侧的操作孔(9),然后平行向前推动两根拨杆,可带动聚热筒(7)和筒内外部件沿轴向相对于燃烧炉壳体(1)向前移动一个距离。
参见图2、图5及图6,在聚热筒(7)内紧套有点火器外套(10),点火器外套(10)内部中心具有点火器内套(11),内套(11)与外套(10)的端部用支撑筋(12)相连,在点火器内套(11)中紧套有与进料管(3)相通的中心分料管(13),中心分料管(13)和点火器内套(11)上开有对正相通的分料孔(14),在点火器内套(11)之外的点火器外套(10)的内部空间,装有四根平行于轴向的燃烧管(15),燃烧管(15)上均开有进料孔(16),燃烧管(15)之间置有金属发热丝(17)。
参见
图1及图3,点火器内套(11)的前端管口置有球状的起火头(18)和盖住起火头(18)的火光通道控制器(19),火光通道控制器(19)的前方具有盖住聚热筒(7)前端口的端盖板(20)和紧压套在端盖板(20)与聚热筒(7)外而又滑套在燃烧炉壳体(1)内部的前端压盖(21),火光通道控制杆(22)穿过前端压盖(21)与端盖板(20)上的开孔而与聚热筒(7)内的火光通道控制器(19)相焊连;火光通道控制杆(22)前端通过铰链(23)与传动杆(24)的顶端相接,传动杆(24)下部和底端分别通过铰链(25)连有排碴接斗座杆(26)和调节杆(27),排碴接斗座杆(26)的另一端与燃烧炉壳体(1)底部相连,在燃烧炉壳体(1)的排碴孔(5)下方具有滑套座落在排碴接斗座杆(26)上的排碴接斗(28);调节杆(27)的后部带有螺纹且穿过与后端盖(2)相固连的冂形定位架(29)上的开孔而在垂直方向定位,冂形定位架(29)内的调节杆(27)上旋接有调节轮(30)。手动调节调节轮(30),可带动调节杆(27)前后移动,再通过传动杆(24)带动火光通道控制杆(22)前后移动,从而调节火光通道控制器(19)压住起火头(18)的松紧程度。排碴接斗(28)可沿排碴接斗座杆(26)作平行轴向的移动,以方便地取走燃料碴。
参见
图1,呈矩形的被加热器具灶座架(31)的两侧边分别滑穿过燃烧炉壳体(1)前端两侧和后端盖(2)两侧上的灶座架穿孔(32)而可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移动,进料管(3)的上方具有底端与进料管(3)内部相连通的进料斗(33),进料斗(33)下部开有横向孔且在孔中滑插有进料开关片(34),进料管(3)的后端部具有螺纹且旋接有进料管螺盖(35)。旋开进料管螺盖(35),可观察炉体内燃烧的状况。气箱(36)上装有进气阀(37),供气管(38)的两端分别与气箱(36)内部和进料斗(33)底部内部相连通,在供气管(38)上装有出气阀(39)。
参见图2与图3,燃烧炉壳体(1)及其内装部件,除聚热筒(7)、中心分料管(13)、燃烧管(15)、起火头(18)及端盖板(20)采用耐火材料制造外,其余部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制造。
本炉灶所用的煤为无烟煤或有烟煤均可。经试验,若用无烟煤,则燃料粉中柴(草)粉含70%以上,而无烟煤粉含30%之内为佳;若用有烟煤,则燃料粉中含30%以上的柴(草)粉和含70%之内的有烟煤粉为佳。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多用燃烧炉灶,其特征在于A)具有圆筒状的燃烧炉壳体(1),其后端固连有后端盖(2),后端盖(2)中心固连有与燃烧炉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3),燃烧炉壳体(1)左、右两侧均开有与轴向平行的操作槽孔(4),前下侧和后下侧分别开有排碴孔(5)和点火孔(6),在燃烧炉壳体(1)内滑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套连成一体的聚热筒(7),聚热筒(7)底侧开有出碴孔(8),左、右两侧均开有操作孔(9);B)在聚热筒(7)内紧套有一个点火器外套(10),点火器外套(10)内部中心具有共轴的点火器内套(11),点火器内套(11)与点火器外套(10)的端部用支撑筋(12)相连,在点火器内套(10)中紧套有与进料管(3)相通的中心分料管(13),中心分料管(13)和点火器内套(11)上开有对正相通的分料孔(14),在点火器内套(11)之外的点火器外套(10)的内部空间,装有四根平行于轴向的燃烧管(15),燃烧管(15)上均开有进料孔(16),燃烧管(15)之间的点火器外套(10)的内部空间置有平行于轴向的金属发热丝(17);C)点火器内套(11)的前端管口置有球状的起火头(18)和盖住起火头(18)的火光通道控制器(19),火光通道控制器(19)的前方具有盖住聚热筒(7)前端口的端盖板(20)和紧压套在端盖板(20)与聚热筒(7)外而又滑套在燃烧炉壳体(1)内部的前端压盖(21),一根火光通道控制杆(22)穿过前端压盖(21)与端盖板(20)上的开孔而与聚热筒(7)内的火光通道控制器(19)相连;D)火光通道控制杆(22)的前端通过铰链(23)与一根传动杆(24)的顶端相接,传动杆(24)下部和底端分别通过铰链(25)连有排碴接斗座杆(26)和调节杆(27),排碴接斗座杆(26)的另一端与燃烧炉壳体(1)底部相固连,在燃烧炉壳体(1)的排碴孔(5)下方具有一个依靠底部的开孔滑套座落在排碴接斗座杆(26)上的排碴接斗(28),调节杆(27)的后部带有螺纹且穿过一个与后端盖(2)相固连的冂形定位架(29)上的开孔而在垂直方向定位,冂形定位架(29)内的调节杆(27)上旋接有调节轮(30);E)一个呈矩形的被加热器具灶座架(31),其两侧边分别滑穿过燃烧炉壳体(1)前端两侧和后端盖(2)两侧上的灶座架穿孔(32)而可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移动,进料管(3)的上方具有一个底端与进料管(3)内部相连通的进料斗(33),进料斗(33)下部开有一横向孔且在孔中滑插有进料开关片(34),进料管(3)的后端部具有螺纹且旋接有进料管螺盖(35);F)具有一个气箱(36),气箱(36)上装有进气阀(37),一根供气管(38)的两端分别与气箱(36)内部和进料斗(33)底部内部相连通,在供气管(38)上装有出气阀(39)。
专利摘要高效节能多用燃烧炉灶包括由燃烧炉壳体、聚热筒、点火器内外套、中心分料管、燃烧管、起火头等构成的炉体,由火光通道控制器与控制杆、传动杆、调节杆等构成的火光通道调节机构,由进料管、进料斗等构成的进料机构,由气箱、供气管等构成的供气机构,还包括有排渣接斗和被加热器具灶座架。它采用柴(草)粉和煤粉混合而成的固体燃料燃烧而喷出火焰,不冒烟,无污染,可用于做饭、烧水、取暖和夜间照明等,燃料燃烧效率高,热能损耗小。
文档编号F24B1/00GK2176495SQ93234059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31日
发明者段头生 申请人:段头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