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蓄热器及其充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30491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蒸汽蓄热器及其充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的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蓄热器的充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蒸汽蓄热器是一种蒸汽热能的储存容器,具有平衡供汽峰谷负荷的作用。可用于负荷波动的供汽系统,使锅炉负荷稳定;用在余热利用系统,能有效的回收热量。蒸汽蓄热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设备,合理使用蒸汽蓄热器后,一般能节约燃料3%—20%。采用合理有效的充热装置进行汽液平衡热交换对提高蓄热器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蒸汽蓄热器汽液热交换过程中容易存在热交换不均匀,热交换速度慢,效率低下的问题,现有的常用汽液热交换过程为放散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冷热流体循环热交换,存在热量交换不均匀,其结构参见图1,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结构使得设备的热效率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蓄热器及其充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换不均匀,热交换速度慢,效率低下,以及充热装置不易拆卸维护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蓄热器的充热装置,包括:循环导流筒,呈两端贯通的筒状;喷嘴构件,设在所述循环导流筒中,所述喷嘴构件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并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多个喷嘴;以及,蒸汽分配管,与所述喷嘴构件的内腔连通,以通过该蒸汽分配管与外部的蒸汽源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 ;所述上开口与所述蒸汽分配管连接,所述下开口位置设有密封盖。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的下开口位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多个子壳体组成,且相邻的两个子壳体为可拆卸连接,每个子壳体上均环设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呈圈形分布。
[0008]进一步地,所述子壳体由上下两个主体构成,且上主体和下主体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均呈碗状,所述上主体的碗口位置与所述下主体的碗口位置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热装置还包括用以将所述蒸汽分配管固定在所述循环导流筒中的固定组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导流筒上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通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螺固在所述循环导流筒的通孔位置的螺栓,所述螺栓向内伸入循环导流筒中并抵靠固定所述蒸汽分配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各螺栓的靠近所述蒸汽分配管的一端的定位片。
[0013]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沿壳体向外突出的柱状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倾斜向上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蒸汽蓄热器,包括罐体以及上述多个充热装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充热装置通过多个支撑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
[00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8]本实用新型蒸汽蓄热器的充热装置通过设置在循环导流筒中的喷嘴构件喷出水蒸气利用蒸汽的压力转换成动能,在循环导流筒的作用下,低温水由循环导流筒的下部进入,被加热的水从循环导流筒的上部流出,从而搅动水空间,使水均匀加热,提高了蒸汽蓄热器的热效率。进一步的,喷嘴构件的壳体下开口设置的密封盖,每个子壳体之间,以及用于固定蒸汽分配管的固定组件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了设备的清洗和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蒸汽蓄热器汽液热交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汽蓄热器的充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循环导流筒中间部分透视)。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嘴构件及蒸汽分配管的结构示意图(右半部分为剖视)。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循环导流筒圆周方向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循环导流筒;3、喷嘴构件;4、蒸汽分配管;5、固定组件;6、支撑件;7、罐体内壁;21、通孔;31、壳体;32、喷嘴;33、上开口 ;34、下开口 ;35、密封盖;311、第一子壳体;312、第二子壳体;313、上主体;314、下主体;51、螺栓;52、螺母;53、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5]以下结合一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蒸汽蓄热器的充热装置的结构、功能和原理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6]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蓄热器的充热装置,包括循环导流筒2、喷嘴构件3、蒸汽分配管4和固定组件5。
[0027]循环导流筒2呈两端贯通的筒状,沿循环导流筒2周向均匀设置三个通孔21。
[0028]喷嘴构件3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31和设置在壳体31上并与该内腔连通的多个喷嘴32。壳体31上设有上开口 33和下开口 34,下开口 34位置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35。壳体31由多个子壳体组成,且相邻的两个子壳体为可拆卸连接。
[002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壳体31由第一子壳体311和第二子壳体312连接组成,且二者可拆卸连接,第一子壳体311和第二子壳体312均由上主体313和下主体314构成,上主体313和下主体314均呈碗状,上主体313的碗口位置与下主体314的碗口位置可拆卸连接。子壳体及子壳体间的连接结构,使在喷嘴从循环导流筒中取出后便于对其各个部件进行拆卸,维护过程更加方便,降低了维护费用。同时,子壳体的形状使其内腔具有足够的容积将蒸汽聚集在每个子壳体的内腔中,为蒸汽提供缓冲空间,利于蒸汽从喷嘴32喷出。
[0030]每个子壳体上均环设有多个喷嘴32,喷嘴32呈圈形分布。更优地,第一子壳体311和第二子壳体312的上主体313上均环设有多个呈圈形分布喷嘴32,且倾斜向上设置;喷嘴32为沿上主体3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