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6546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特别是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磁炉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磁场对四周有较大辐射,如不能很好的进行磁屏蔽,将对使用者的身体产生损害。为了克服上述弊端,通常会在电磁炉内部或外部设置金属屏蔽装置来解决,但由于电磁炉的内部空间有限,金属屏蔽装置通常与线路板靠的比较近,而线路板上设有有大量的高压元器件,而且由于制造工艺的差异,线路板底部的高压元器件引脚可能较长,如果因某些意外引起隔离盒壳体变形或电路板变形,使电路板和金属屏蔽装置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够甚至两者接触,就将导致金属屏蔽装置带电而产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线盘、线路板、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屏蔽盒,线盘与线路板电连接并共同固定在盒体内,屏蔽盒包括金属制成的屏蔽盒上盖和金属制成的屏蔽盒本体,所述的屏蔽盒上盖设有与线盘相适应的通孔,线盘正对所述的通孔,所述线路板的上表面位于线盘上表面以下,线路板底面与屏蔽盒本体之间设置有下绝缘板。
[0006]所述的线路板和屏蔽盒上盖之间还设置有上绝缘板。
[0007]所述的线路板包括PCB板及安装在PCB板上的电子器件,所述绝缘板的面积大于等于PCB板的面积。
[0008]所述的线路板侧部与屏蔽盒之间设置有侧绝缘板,侧绝缘板与上、下绝缘板共同将线路板包围起来。
[0009]所述的PCB板上设有散热片,所述的侧绝缘板设置在散热片的侧面与屏蔽盒之间。
[0010]所述的上绝缘板、下绝缘板、侧绝缘板是一体成型的。
[0011]所述的绝缘板的厚度为0.3mm~2mm。
[0012]所述的壳体内底面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屏蔽盒本体的底面与下绝缘板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固定柱依次穿过屏蔽盒本体底面的通孔、下绝缘板上的通孔,线路板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柱上并将屏蔽盒与下绝缘板压紧固定在壳体上。
[0013]所述的上绝缘板通过胶粘或者卡装固定在屏蔽盒上盖内侧。
[0014]所述的屏蔽盒是双层金属结构的,内层是铝质的,外层是铁质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路板上表面位于线盘上表面以下,不仅能够提高线盘与锅具的耦合距离,还能减少线路板受到锅具高温辐射的影响,并且使线路板与线盘在散热方向上错开,减少重叠,从而提高散热的效果。其次,在极易导致电接触的线路板底部、上部、侧部与屏蔽盒之间设置绝缘板,将线路板底部的引脚、线路板上部的带电/不带电的电子元件与金属屏蔽盒之间隔开,不仅使线路板与屏蔽盒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增加,而且还能够作为线路板受外部冲击惯性力的缓冲,此外,绝缘板可以是一体材质成型,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屏蔽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上、下、侧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 图4为整机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局部剖面A的放大图;
[0023]图6为一体式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如图1、2所示,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线盘1、线路板2、壳体3以及置于壳体内的屏蔽盒4,线盘I与线路板2电连接并共同固定在盒体内,屏蔽盒4包括金属制成的屏蔽盒上盖41和金属制成的屏蔽盒本体42,通过金属制屏蔽盒4对线盘工作时产生的磁泄露进行屏蔽吸收,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所述的屏蔽盒上盖41设有与线盘相适应的通孔411,线盘正对所述的通孔411,以防止线盘I对屏蔽盒上盖进行加热。
[0026]结合图1、4、5所示,所述线路板2的上表面位于线盘I上表面以下,这里所述的线路板2的“上表面”指的是线路板上最高的电子元器件的顶部所在的平面,为保证较高的加热效率,需要线盘与锅具保持较小的耦合距离,同时,为了减少锅具向下的热辐射对线路板上的电子器件造成损害,需要线路板与锅具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此外,采用上述方式布置后,线路板2与线盘I在散热方向上错开,减少重叠,从而提高散热的效果。由于线路板上设有大量的电子元件,可能因为加工工艺偏差或者其他异常情况的影响,容易导致线路板底部的电子元件引脚残留过长,使得线路板与屏蔽盒主体之间减小太小而导电,因此,所述的线路板底面与屏蔽盒本体42之间设置有下绝缘板5。同时,为防止因某些意外隔离盒壳体变形或电路板变形,使电路板和金属屏蔽装置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够甚至两者接触,所述的线路板和屏蔽盒上盖之间还设置有上绝缘板6。
[0027]线路板2包括PCB板21及安装在PCB板上的电子器件,为保证线路板上的带电电子器件能够被绝缘板完全隔离开,上、下绝缘板的面积分别大于等于PCB板的面积,若绝缘板的面积小于PCB板的面积,可能导致部分带电电子器件的引脚或者表面露出而导致与金属屏蔽盒接触或者靠的太近影响安全。
[0028]结合图3、4、5所示,在线路板2的侧部与屏蔽盒之间还设置有侧绝缘板7,侧绝缘板7与上述的上、下绝缘板共同将线路板2包围起来,以保证安全。所述的PCB板上设有IGBT、整流桥等大功率电子器件(图中未显示)以及与其相应设置的散热片22,他们通常都设置在线路板的边缘位置,因此所述的侧绝缘板7设置在散热片22的侧面与屏蔽盒4之间。所述的上、下、侧绝缘板的厚度为0.3mm~2mm,绝缘板太薄,容易在异常情况下受力穿破,绝缘板太厚则会导致成本升高,而且减少了散热空间,影响屏蔽盒内部的散热效果。所述的绝缘板可以是云母材质的,也可以是塑料材质的。
[0029]结合图2、3、4、5所示,壳体3内底面上设有固定柱31,所述屏蔽盒本体42的底面与下绝缘板5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固定柱依次穿过屏蔽盒本体底面的通孔421、下绝缘板上的通孔51,线路板通过螺钉8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柱上,并将屏蔽盒与下绝缘板5压紧固定在壳体上,这样就保证了绝缘板能够相对线路板固定,实现预定的阻隔线路板底部与屏蔽盒之间的效果。
[0030]所述的上绝缘板可以通过胶粘或者卡装方式固定在屏蔽盒上盖内侧,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保证其余线路板相对固定。另外,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加工以及安装,所述的上绝缘板6、下绝缘板5、侧绝缘板7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绝缘板只需通过壳体内底面上的固定柱固定。
[0031]同时,所述的金属制屏蔽盒是双层金属结构的,内层是铝质的,外层是铁质的。内层是铝制的,它可以将泄露部分的高频电磁波屏蔽在盒体装置内,并使其反射衰减,减少其泄露的危险,外层是铁质的,它可以吸收泄露部分的低频电磁波,防止电磁波的泄露。
[0032]此外,说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方位“上”、“下”、“侧部”等均是参照电磁加热器具正常使用时的位置关系来说明的,不包含非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位置关系。
[0033]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线盘、线路板、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屏蔽盒,线盘与线路板电连接并共同固定在盒体内,屏蔽盒包括金属制成的屏蔽盒上盖和金属制成的屏蔽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盒上盖设有与线盘相适应的通孔,线盘正对所述的通孔,所述线路板的上表面位于线盘上表面以下,线路板底面与屏蔽盒本体之间设置有下绝缘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路板和屏蔽盒上盖之间还设置有上绝缘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路板包括PCB板及安装在PCB板上的电子器件,所述绝缘板的面积大于等于PCB板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路板侧部与屏蔽盒之间设置有侧绝缘板,侧绝缘板与上、下绝缘板共同将线路板包围起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上设有散热片,所述的侧绝缘板设置在散热片的侧面与屏蔽盒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绝缘板、下绝缘板、侧绝缘板是一体成型的。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板的厚度为0.3mm ?2mm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底面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屏蔽盒本体的底面与下绝缘板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固定柱依次穿过屏蔽盒本体底面的通孔、下绝缘板上的通孔,线路板安装在所述的固定柱上并将屏蔽盒与下绝缘板压紧固定在壳体上。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绝缘板通过胶粘或者卡装固定在屏蔽盒上盖内侧。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盒是双层金属结构的,内层是铝质的,外层是铁质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线盘、线路板、壳体以及置于壳体内的屏蔽盒,线盘与线路板电连接并共同固定在盒体内,屏蔽盒包括金属制成的屏蔽盒上盖和金属制成的屏蔽盒本体,所述的屏蔽盒上盖设有与线盘相适应的通孔,线盘正对所述的通孔,所述线路板的上表面位于线盘上表面以下,线路板底面与屏蔽盒本体之间设置有下绝缘板,所述的线路板和屏蔽盒上盖之间还设置有上绝缘板,将线路板与金属制屏蔽盒隔离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可能因意外引起线路板板和金属屏蔽装置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够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IPC分类】F24C15/00, F24C15/36, F24C7/06, F24C7/08
【公开号】CN204717777
【申请号】CN201520181433
【发明人】朱泽春, 刘海亮, 王洪坤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