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59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制冷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的循环冷却装置,其中,带有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制冷循环回路被安装在壳体中;所述蒸发器被配置成与水循环回路呈热交换式的接触;水循环回路具有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水箱和安装在该壳体中且与水箱相配用的泵。
这样的循环冷却装置被用来对开关柜或机床进行气温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由制冷循环回路产生的冷量传给水循环回路。然后,将被冷却的水用作冷却剂。
循环冷却装置多半置于如机床那样的待冷却单元附近的密封空间结构中。在那里,由于所需空间的原因,人们常常感到这种装置有些妨碍。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本说明书开始部分所提到的循环冷却装置,该装置以结构特别紧凑为特点,且在所需空间小的前提下可设置在便于维修的部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将壳体的后壁放置在例如开关柜、机器外壳或墙的垂直侧护板上,且将该壳体固定在那里;借助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成两个分腔室,其中一分腔室位于侧护板和隔板之间,第二分腔室位于隔板和壳体的前侧之间;将冷凝器和空气调节器(Ventilator)安置在属于壳体前侧的分腔室中,而将水箱和泵安置在后侧分腔室中;而且两分腔室从壳体的相应侧都很容易接近。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由于该装置结构紧凑,因而不再象迄今的实际情况那样必需将其放置在地面上,而可以将其挂在垂直侧护板或墙上。
这样,对循环冷却装置的安装可节省场地。维修时技术人员很容易接近它。若需维修制冷循环回路中与周围环境相连的外循环回路,可方便地从前侧接近壳体的前侧分腔室。如果要对水循环回路进行维修,可以将该装置从墙壁/侧护板上取下,通过有开口的后侧接近第二分腔室。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结构变化形式,可将蒸发器安装在壳体的后侧分腔室中。蒸发器被安装在能保护其免受外循环回路(前侧分腔室)中有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的第二后侧分腔室中。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维修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变化形式的特征是水循环回路的回流管道通往蒸发器,该回流管道在蒸发器之后通向水箱;离开泵的进水管道从水箱中引出;该进水管道和回流管道两者都通往壳体的顶壁区,且至少通过水循环回路的管接头从顶壁区伸出。借助于这种管道连接方式可以方便地从循环冷却装置的顶侧实现对水循环回路的注水。
通过用管接头将进水管道和回流管道固定在壳体的顶壁上可简便地完成一冷却系统或多组冷却系统的连接。可对这些管接头进行稳定且有保护作用的安装。
还可通过下述方式提高循环冷却装置的维修方便性,即,在壳体的侧面安装区设置装置控制单元,维修人员经单独的维修盖板可接近壳体中的侧壁区域。
本发明的优选变化形式为前侧分腔室经至少一个开口与周围环境相连通;这些开口被设置在壳体的前壁上,其中风机(Lüfter)和冷凝器经过这些开口与周围环境相通;这些开口由盖板形成或由盖板覆盖,这些盖板借助导向件使通过开口送往冷凝器或风机的空气流转向为不同方向。在这种结构中,外循环回路的空气导送仅仅通过该装置的前侧与环境相通,因而,可将该循环冷却装置按节省空间的方式以侧面直接安装在相邻的机壳或类似物上。
为了能保持较小的结构深度(Bautiefe)可作如下设计可将风机选择为径向风机;而将泵选择为可浸入比其结构深度高的水箱中的潜水泵。
本发明另一种结构变化形式是将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设置在跨接于两分腔室的安装区内,且可通过壳体的前侧接触。维修时可通过装置的前侧接近压缩机。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循环冷却装置的后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循环冷却装置的右视图;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循环冷却装置的正视图,且装上了盖板;图4是图3所示情况的左视图。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该循环冷却装置具有壳体10,该壳体具有后壁12和与后壁平行的前壁11。在后壁12和前壁11之间延伸有底板13、顶壁14和侧壁16。
与后壁12和前壁11平行且间隔地设置了隔板15。该隔板将由壳体10所包围的安装腔室分成两个分腔室。
在属于该装置前侧的分腔室中安装有冷凝器32和制冷循环回路的风机31。风机31被设计成径向风机。它经过有开口的前壁11沿其轴向从外界抽吸空气,且将空气沿径向吹出。然后导送空气流过冷凝器32,使空气复热后由有开口的前壁11排到周围环境中。
制冷循环回路的蒸发器22被安装在壳体10的第二后侧分腔室中。在壳体10的底板13的区域安装有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34。该压缩机被设置在跨接所述两个分腔室的连接区内。在这种情况下,将压缩机34设置成可通过前壁11接近该压缩机的连接侧和电气保险构件。制冷循环回路的各结构单元借助制冷剂管道33彼此连接。在后侧分腔室中还安装了水循环回路20的部件。为便于维修,后壁12设有开口。后侧分腔室容纳有水箱24,在水箱中浸入泵23。将泵23设计成潜水泵。水箱24经回流管道25与蒸发器22相连接。通过蒸发器22连通回流管道25。紧接在蒸发器22之后,回流管道25被引向顶壁14。借助于管接头21将回流管道固定在顶壁上。
进水管道26同样通过管接头21被固定在顶壁14上且通往泵23。
如从图3和图4中看到的那样,设有开口的前壁11由盖板41、42封闭。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了两块上盖板和两块下盖板41、42。两块盖板41以及两块盖板42是相同的,但旋转了180°。它们形成覆盖有成形片状栅格的两个开口。这些片状栅格具有倾斜的栅片,这些栅片作为导向件将空气流朝顶壁14和底壁13方向导引。于是,可避免出现流入空气和排出空气短路的现象。盖板41、42和中间盖板43可以拆卸。这样前壁11就可暴露出来,且通过前壁的开口可在前侧分腔室内进行维修工作。
循环冷却装置的后壁12被安装在垂直墙上。若需对水循环回路20进行维修,只需将壳体10从垂直墙壁上拆下。然后,可通过有开口的后壁12在后侧分腔室内进行维修。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其中带有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制冷循环回路被安装在壳体中,且所述蒸发器被配置成与所述水循环回路呈热交换式接触,该水循环回路具有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水箱和被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水箱相配用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后壁被设置在例如开关柜、机器外壳或壁的垂直侧护板上,并将该壳体(10)固定在那里;该壳体(10)的内腔借助隔板被分隔成两个分腔室,其中一分腔室位于所述侧护板和该隔板之间,第二个分腔室位于该隔板和所述壳体(10)的前侧之间;所述冷凝器(32)和空气调节器被设置在属于所述壳体前侧的所述分腔室中,所述水箱(24)及泵(23)被设置在所述后侧分腔室中;可分别从所述壳体(10)的相应侧接近所述两个分腔室。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2)被安装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后侧分腔室中。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回路(20)的回流管道(25)通往所述蒸发器(22),该回流管道(25)在所述蒸发器(22)之后通向所述水箱(24);离开所述泵(23)的进水管道(26)从所述水箱(24)中引出;所述进水管道(26)和所述回流管道(25)两者都通往所述壳体(10)的顶壁区,且至少借助所述水循环回路的管接头(21)从所述顶壁区伸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26)和所述回流管道(25)通过所述管接头(21)固定在所述壳体(10)的顶壁(14)上。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0)的侧面安装区安装有装置控制单元(27),且经单独的维修盖板可接近该壳体(10)的侧壁(16)的区域。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分腔室经至少一个开口与周围环境相连通;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前壁(11)上,其中所述风机(31)和冷凝器(32)经所述开口与周围环境相通;所述开口由盖板形成或由盖板覆盖,这些盖板借助导向件使通过所述开口送往冷凝器(32)或风机(31)的空气流转向为不同方向。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1)是径向风机。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23)是浸入比其结构深度高的水箱(24)中的潜水泵。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所述压缩机(34)被设置在跨接于所述两分腔室的安装区内,且可通过所述壳体(10)的前侧接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和带有水箱和泵的水循环回路,其中制冷循环回路的蒸发器被配置成与水循环回路呈热交换式接触。所有部件被安装在壳体中。若将壳体的后壁设置在例如开关柜、机器外壳或墙的垂直侧护板上且将壳体固定在那里,并借助于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成两个分腔室,其中一分腔室位于侧护板和隔板之间,第二分腔室位于隔板和壳体的前侧之间,再将冷凝器和空气调节器设置在属于壳体前侧的分腔室中,而将水箱和泵设置在后侧分腔室中,而且两分腔室可分别从壳体的相应侧接近,则循环冷却装置可以特别节省空间和设置在便于维修的部位。
文档编号F25D31/00GK1764808SQ200480008286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7日
发明者亨诺·欣德, 安德烈亚斯·米勒 申请人:利塔尔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