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63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制冷系统用的油分离器,具体是涉及一种车用空调系统用的 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油分离器采用浮球调节回油机构,在动态和小型制冷系统中占 空间体积大、浮球调节动作精确度低、工作不稳定等缺点,同时结构较复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油分离器体积大、浮动调节动作精度地、回油效果差等缺点,本使用 新型提供的是一种通过等量回油机构,回油效果好、工作稳定的车用油分离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使用新型包括筒体、圆柱形过滤网、侧板、滤网、 多孔挡液板、毛细管。筒体的上部分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压缩机排气口和冷凝器; 筒体的下部分设置一回油孔,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圆柱形过滤网内置于筒体上部分,与进 口接触。侧板与圆柱形过滤网连接内置于筒体上部分。在筒体中间设置多孔挡液板,在多 孔挡液板上放置滤网。毛细管的一端与回油孔连接,另一端与筒体下部分底部保持一小距 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油分离器采用浮球调节回油机构相比较,由于 在车用油分离器采用毛细管等量回油机构,提高了在振动大、空间小的工作环境中的工作 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压缩机供油稳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1、圆柱形过滤网2、侧板3、滤网4、多孔挡液板 5、毛细管6。筒体1上部分设置进口 A和出口 B,分别与压缩机排气口和冷凝器连接;筒体 1下部分设置回油孔C,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圆柱形过滤网2内置于筒体1上部分,与进 口 A接触。侧板3与圆柱形过滤网2侧面连接,内置于筒体1上部分。在筒体1中间设置 多孔挡液板5,滤网4放置在多孔挡液板5上。毛细管6 —端与回油孔C连接,另一端螺旋 盘绕后与筒体1底部保持一小距离。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圆柱形过滤网、侧板、滤网、多孔挡液板、毛细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车用油分离器采用毛细管等量回油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细管一端与回油孔连 接,另一端螺旋盘绕后与筒体底部保持一小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中间设置多孔挡液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过滤网连接有侧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制冷系统用的油分离器,具体是涉及一种车用空调系统用的油分离器。它包括筒体、圆柱形过滤网、侧板、滤网、多孔挡液板、毛细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车用油分离器采用毛细管等量回油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在车用油分离器设有毛细管,通过压缩机排气口和吸气口之间的压力差,使得压缩机供油稳定,克服了传统油分离器采用浮球调节回油机构,在动态和小型制冷系统中占空间体积大、浮球调节动作精确度低、工作不稳定等缺点。
文档编号F25B43/02GK201787777SQ20102016886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赵梅春, 陈伟锋, 陈林君 申请人:新昌县方圆制冷配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青岛开拓隆海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