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62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与制冷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空调制冷系 统用的汽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空调的汽液分离器主要设置在压缩机的吸入口,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同时 还需保证润滑油返回压缩机。现有这种汽液分离器体积大、成本高;冷库的冷冻系统用的汽 液分离器可用于节流后的汽液分离,但其装置原理和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汽液分离 效果差,难以配置空调器中使用。并且对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各种工况的变化,难以有效地应 对,因而造成空调器的综合性能指标和能效比偏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及空调器,它可以解决现有 技术存在的体积大、成本高,汽液分离效果差等问题。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制冷系 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汽液两相流进口管,所述分离器主体下端为低干度冷 媒出口管,所述汽液两相流进口管设在所述分离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主体内 设有浮子定位管,所述浮子定位管的管体上有多个气相孔,管内具有浮子,所述浮子定位管 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主体腔内连通,上端与气相出口管连通,所述气相出口管内径小于所 述浮子直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浮子定位管插装在所述分离器主体腔内的中部、中下部或下部。所述分离器主体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所述浮子定位管插装在所述分离器 主体中的圆锥形腔内。多个所述气相孔为条形孔,或椭圆形孔。多个所述气相孔沿浮子定位管的管体的圆周和上下间距排列设置。多个所述气相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沿浮子定位管的管体的圆周和上下交替设置。所述浮子定位管与所述气相出口管连接为一体,或为一体式。所述汽液两相流进口管的进口切向设在所述分离器主体的内壁。所述浮子定位管下端口内有一圈限位面。一种空调器,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在分离器主体内设有浮子定位管,管体从上至下和圆周方向开有多个条形孔, 并且管内设有浮子,汽液两相的冷媒经进口管切向进入分离器主体,由于流体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液相流体贴分离器主体内壁向下流动,与少部分气态冷媒混合形成低干度 冷媒,经出口管流出至换热器。气相流体则流向分离器中心,通过浮子定位管进入浮子以上 的条形气相孔,再经气相出口管流出至压缩机。由此可以看出,汽液分离效果好,从而使蒸 发器的能力得以保证。2、由于浮子可随液态冷媒液位调整高度,从而调节气态冷媒的流量,至少可以有 效地应对以下变化A、由于工况的变化,导致节流后汽液含量差异;B、由于压缩机频率的变化,导致系统质量流量变化;C、由于室内外机安装距离不同,导致联机管内流动阻力不同。在上述工况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完全可以有效地应对,使空调器始终 处于稳定和效率高的运行状态,提高了空调器的综合性能指标,特别是能效比。3、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及功能和效果好,完全可以配置在各类家 用和商用分体空调器以及冷冻装置中。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1、汽液两相流进口管;2、气相出口管;3、浮子定位管;3-1、气相孔;4、浮子;5、分 离器主体;6、低干度冷媒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分离器主体5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这样通过上、下容积变化,以 使汽液具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分离。分离器主体5下端为低干度冷媒出口管6。汽液两相流 进口管1的进口切向设在所述分离器主体的内壁,进口切向设置是为了在汽液两相流进入 时能够贴分离器主体5内壁向下流动,以使汽液两相充分分离。分离器主体5内设有浮子定位管3,浮子定位管3的下端插装分离器主体5的圆锥 腔内并连通。浮子定位管3的管体上从上至下和圆周方向间距排列有多个条形气相孔3-1, 气相孔3-1的形状为条形孔可以保证在管体上具有更大的气孔面积,以达到气体分离迅速 和充分有效的作用。浮子定位管3管内具有浮子4,浮子定位管3的上端与气相出口管2连 通,气相出口管2内径小于浮子4直径,小于范围一般为0. 5-3. Omm,小于值一般根据机型、 功率和配置对象等因素加以确定。这样的结构使浮子定位管3与气相出口管2形成粗、细 管,浮子4不能进入到气相出口管2,即浮子定位管3与气相出口管2之间的结合面为浮子 4的限位面。在本实施例中,浮子定位管3与气相出口管2是两根管组装后焊接为一体。为了防止浮子4从浮子定位管3下端脱出,在浮子定位管3下端口内有一圈限位 面,所述限位面可以为一圈窄挡边。作为变化方式,多个气相孔3-1也可以为圆形孔,但排列方式尽可能使多个气相 孔3-1面积之和最大化,可以沿浮子定位管3的管体的圆周和上下交替设置,交替设置就是 使孔与孔之间的间距部位减小,从而获得多个气相孔面积之和最大化。制冷状态时,汽液两相的冷媒经汽液两相流进口管1沿切向方向进入分离器主体5,由于流体惯性、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液相流体贴附分离器主体5内壁向下流动,与少部 分气态冷媒混合形成低干度冷媒,经低干度冷媒出口管6流出至蒸发器。此时,浮子定位管 3中的浮子4的位置处于液位面,浮子4下部管体上的气相孔3-1被液体挡住,使气相流体 不能进入浮子定位管3内,气相流体则流向分离器主体5中心,通过浮子定位管3进入浮子 4以上的条形气相孔3-1,再经气相出口管2流出至压缩机,从而实现了充分有效的汽液分 罔。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家用和商用分体空调器以及冷冻装置的设计 和生产中。用于降低空调和冷冻系统的能力衰减,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汽液两相流进口管,所述分离器主体下端为低干度冷媒出口管,所述汽液两相流进口管设在所述分离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主体内设有浮子定位管,所述浮子定位管的管体上有多个气相孔,管内具有浮子,所述浮子定位管的下端与所述分离器主体腔内连通,上端与气相出口管连通,所述气相出口管内径小于所述浮子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 定位管插装在所述分离器主体腔内的中部、中下部或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 器主体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所述浮子定位管插装在所述分离器主体中的圆锥形腔 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 气相孔为条形孔,或椭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 气相孔沿浮子定位管的管体的圆周和上下方向间距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 气相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沿浮子定位管的管体的圆周和上下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 定位管与所述气相出口管连接为一体,或为一体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液 两相流进口管的进口切向设在所述分离器主体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 定位管下端口内有一圈限位面。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制冷系统用 的汽液分离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及空调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大、成本高,汽液分离效果差等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分离器主体、汽液两相流进口管,分离器主体下端为低干度冷媒出口管,汽液两相流进口管设在分离器主体上,分离器主体内设有浮子定位管,浮子定位管的管体上有多个气相孔,管内具有浮子,浮子定位管的下端与分离器主体腔内连通,上端与气相出口管连通,气相出口管内径小于浮子直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家用和商用分体空调器以及冷冻装置的设计和生产中,用于降低空调和冷冻系统的能力衰减,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比。
文档编号F25B43/00GK201666701SQ20102016767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刘金涛, 赵宇开 申请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