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06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使用的壳管式冷凝换热器,尤其涉及该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图1A、图IB可见壳管式冷凝换热器由壳体组2、换热管芯组4、端板11、端盖8 和进出水管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换热管芯组,管芯两端胀接固定在端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载冷剂由载冷剂进口 7在管内流动,另一种高温的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 1以气体形态流入壳体组2内,经分散板3分散后至换热管芯组4在管外流动。 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重力原因在壳体底部聚集,由制冷剂出液口 6流出;两路制冷剂经由不带分隔板的端盖9混合后流入上半部分的若干换热管内部进行吸热,最后由载冷剂出口 10流出。目前的技术手段通常为在外部增加另一个冷凝换热器来提高效率。冷热两种流体分别为制冷剂和载冷剂。在制冷剂侧,高温的制冷剂由进口以气体形态流入壳体内,经分散板分散后至换热管位置,在换热管外部自上而下放热后冷却成液态制冷剂,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重力原因在壳体底部聚集,并从制冷剂出液口流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受制冷剂分散不均勻、载冷剂流速低、污垢热阻等影响,导致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未能充分冷凝,过冷度很小,冷凝温度偏大于设计温度。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严重影响整体设备的能力发挥。而在载冷剂侧,载冷剂由进口进入带有中隔板的端盖,经过下半部分的若干换热管内部进行吸热,再经由不带分隔板的端盖流入上半部分的若干换热管内部进行吸热,最后由出载冷剂管流出。现有的载冷剂流程由于受到制冷剂侧的冷凝温度升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出水温度随之升高,外部负荷增大,同时污垢热阻系数将继续增大,继而循环影响制冷剂侧的换热效率。现有的壳管式冷凝换热器制冷剂冷却后无法充分冷凝,内部冷凝温度提高,载冷剂的负荷不断加大,不利因素循环增加,使得单位体积的传热系数不断减小,传热效率不断降低,难以满足生产要求。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是节约能源、降低工程投资的关键,因此改善壳管式冷凝换热器的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组;在所述的壳体组内固定安置换热管芯组;所述的换热管芯组的二端胀接固定在端板上;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上方是分散板;所述壳体组的顶端安置制冷剂进口、其底端安置制冷剂出液口 ;所述壳体组的一侧安置端盖,在其下部安置载冷剂进口,在其上部安置载冷剂出口 ;所述壳体组的另一侧安置不带分隔板的端盖;还包括过冷管芯组;所述的过冷管芯组固定安置壳体组内、并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的下部。[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换热器内部加入过冷管芯组,使得制冷剂的冷凝过冷度提高,冷凝温度降低,冷凝换热效率提高,载冷剂负荷减小、总体循环性不利因素减小。

图IA是现有技术中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IB是图IA的侧面视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2A、图2B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组2 ;在所述的壳体组2内固定安置换热管芯组4 ;所述的换热管芯组4的二端胀接固定在端板11上;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4上方是分散板3 ;所述壳体组2的顶端安置制冷剂进口 1、其底端安置制冷剂出液口 6 ;所述壳体组2的一侧安置端盖8,在其下部安置载冷剂进口 7,在其上部安置载冷剂出口 10 ;所述壳体组2的另一侧安置不带分隔板的端盖9 ;还包括过冷管芯组5 ;所述的过冷管芯组固定安置壳体组2内、并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4的下部。所述过冷管芯组5的二端胀接固定在端板11上。所述过冷管芯组5中心点距所述壳体组2下部最低点直线距离为30mm。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作为制冷中的“干式单冷冷凝器”为例,如图2A、图2B所示,整个壳管式冷凝换热器系统分为两种工质行程制冷剂行程和载冷剂行程。在制冷剂行程中高温的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 1以气体形态流入壳体组2内,经分散板3分散后至换热管芯组4位置,在换热管外部自上而下换热后冷却成液态制冷剂,冷却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重力原因在壳体底部聚集,在此与过冷管芯组5进行二次换热,将过冷度提高、冷凝温度降低后由制冷剂出液口 6流出。在载冷剂行程中载冷剂由载冷剂进口 7进入带有中隔板的端盖8,在此分为两路载冷剂,其中一路经过若干换热管芯组4内部进行吸热,另外一路经过过冷管芯组5内部进行增大过冷度的吸热,两路制冷剂再经由不带分隔板的端盖9混合后流入上半部分的若干换热管内部进行吸热,最后由载冷剂出口 10流出。通过上述两个行程可完成两种工质之间的原定的热量交换,同时又可以完成增大过冷度,提高能效的热量交换。本实施例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作为热泵运用。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包括壳体组;在所述的壳体组内固定安置换热管芯组;所述的换热管芯组的二端胀接固定在端板上;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上方是分散板;所述壳体组的顶端安置制冷剂进口、其底端安置制冷剂出液口 ;所述壳体组的一侧安置端盖,在其下部安置载冷剂进口,在其上部安置载冷剂出口 ;所述壳体组的另一侧安置不带分隔板的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冷管芯组;所述的过冷管芯组固定安置壳体组内、并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芯组的二端胀接固定在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管芯组中心点距所述壳体组下部最低点直线距离为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过冷管的高能效干式壳管冷凝换热器,包括壳体组;在所述的壳体组内固定安置换热管芯组;所述的换热管芯组的二端胀接固定在端板上;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上方是分散板;所述壳体组的顶端安置制冷剂进口、其底端安置制冷剂出液口;所述壳体组的一侧安置端盖,在其下部安置载冷剂进口,在其上部安置载冷剂出口;所述壳体组的另一侧安置不带分隔板的端盖;还包括过冷管芯组;所述的过冷管芯组固定安置壳体组内、并在所述的换热管芯组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换热器内部加入过冷管芯组,使得制冷剂的冷凝过冷度提高,冷凝温度降低,冷凝换热效率提高,载冷剂负荷减小、总体循环性不利因素减小。
文档编号F25B40/02GK202328931SQ20112043131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卢大民 申请人:上海瀚艺冷冻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