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及防震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27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膨胀阀及防震弹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膨胀阀,尤其涉及适合膨胀阀的工作部的防震的防震弹簧的构造。
背景技术
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中一般设有:压缩机,压缩循环的冷媒;冷凝器,凝结已被压缩的冷媒;贮液器,将已凝结的冷媒分离为气体和液体;膨胀阀,使被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节流膨胀成为雾状并送出;以及蒸发器,使该雾状冷媒蒸发,通过该蒸发潜热来冷却车室内的空气。作为膨胀阀,采用为使从蒸发器导出的冷媒具有预定的过热度而感测蒸发器的出口侧的冷媒的温度及压力地开闭阀部,控制送出到蒸发器的冷媒的流量的温度式膨胀阀。膨胀阀的主体中形成有使从贮液器流向蒸发器的冷媒通过的第I通道和使从蒸发器流回来的冷媒通过并导出到压缩机的第2通道。第I通道的中间部形成有阀孔,并配设有装拆于该阀孔、调整向蒸发器流动的冷媒的流量的阀芯。在主体的端部设置感测在第2通道中流动的冷媒的温度及压力来控制阀的开度的动力元件。动力元件的驱动力介由长条状的轴传动到阀芯。轴横穿第2通道、到达第I通道地延伸,在主体中,被可滑动地支承于划分第I通道和第2通道的划分部所设的通孔。但在这样的膨胀阀中,有时会在被导入高温冷媒的阀部的上游产生压力变动,若放置不管,则有时会导致阀芯震动、产生噪声。因此,很多时候采用通过从侧方对轴给与弹簧势能,使阀芯不灵敏地响应于该压力变动,稳定阀芯的动作的手法。例如,有从支承环的环状部的多个地方的内侧切出板状体作为防震弹簧的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此外,还有卷曲弹簧用线材来形成防震弹簧的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还有通过冲压(press)加工将被冲切为放射状的板材卷曲来形成防震弹簧的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 293779号公报(图2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145505号公报(图6等)〔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4628号公报(图3、4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支承环由于是从环状部切出板状体的结构,故不得不使该环状部的宽度大于板状体的宽度。因此,若为增加给与轴的滑动负荷而增加板状体的宽度,则支承环整体变大,可能会产生空间上的问题。此外,专利文献2所述的防震弹簧由于通过弯曲线材而形成,故刚性弱,容易在轴的轴线方向上弯曲。因此,难以向轴给予足够的滑动负荷。此外,专利文献3所述的防震弹簧由于成为防震弹簧的原料的板材被形成为放射状,故存在将其从更大的板材切出时的材料利用率低、材料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简单地、低成本地提供一种适合膨胀阀的工作部的防震的防震弹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在通过使从制冷循环的上游侧导入的冷媒通过主体内的阀部而节流膨胀,并导出到下游侧的膨胀阀中,包括:冷媒通道,贯穿主体地形成,其一端侧设有冷媒的导入口,另一端侧设有冷媒的导出口;阀孔,被设于冷媒通道的中间部;阀芯,通过接合和分离于阀孔而开闭上述阀部;驱动部,产生用于使阀芯开闭的驱动力;工作杆,被主体支承,将驱动部的驱动力传动到阀芯;以及防震弹簧,被装于主体和工作杆之间,通过对工作杆赋予势能而给与滑动抵抗力。防震弹簧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一块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弯曲加工而形成。通过该方案,由防震弹簧给予工作杆适度的滑动抵抗力,从而能够抑制连结于该工作杆的阀芯的震动。并且,特别是以对在一张带状板材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地方进行弯曲加工这样的简易的工序来实现防震弹簧。即,由于不是弯曲线材,而是弯曲板材来形成它,故能够具有足够的刚性和适度的弹性,能够向工作杆给与足够的滑动负荷。此外,由于采用带状板材作为防震弹簧的原料,故即使从更大的板材切出地构成该板材,也能够保持高度的材料利用率,能够抑制材料成本。此外,由于以整体板宽构成弹簧,故作为防震弹簧整体,能够在板宽方向上紧凑地构成。即,能够简单地、低成本地提供适合膨胀阀的工作部的防震的防震弹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是防震弹簧。该防震弹簧如下这样构成: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一块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弯曲加工,使板材的两端部被对称地翻卷,由此使侧部一侧开放;在其一对翻卷部分中,位于内侧的部分分别构成第I弹簧部分,位于外侧的部分分别构成第2弹簧部分,通过部分地改变与延伸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板宽,来调整第I弹簧部分及第2弹簧部分的至少一者的势能。通过该方案,该防震弹簧以将一块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进行弯曲加工这样的简易的工序来实现。此外,由于不是将线材,而是将板材弯曲地形成,故能够具有足够的刚性和适度的弹性。此外,由于采用带状的板材作为防震弹簧的原料,故即使从比该板材大的板材切出来构成它,也能够高度保持材料的材料利用率,能够抑制材料成本。此夕卜,通过沿延伸方向部分地改变使板材的板宽,而能够适度地调整内侧的第I弹簧部分和外侧的第2弹簧部分各自的弹簧负荷。其结果,能够配合防震对象地调整滑动负荷,成为通用性高的防震弹簧。此外,由于虽然板宽部分地变化,但以该板宽整体构成弹簧,故能够在防震弹簧整体上在板宽方向上紧凑地构成。并且,通过将该防震弹簧适用于已叙述的膨胀阀,而能够良好地实现其工作部的防震。〔发明效果〕通过本发明,能够简单地、低成本地提供适合膨胀阀的工作部的防震的防震弹簧。


图1是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图1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有时会以图示的状态为基准来表现各构造的位置关系。此外,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及该变形例,对几乎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同一标号,有时会适当省略其说明。[第I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膨胀阀具体化为适用于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的温度式膨胀阀。虽然该制冷循环设有压缩循环的冷媒的压缩机、凝结所压缩的冷媒的冷凝器、将所凝结的冷媒分离为气体与液体的贮液器、使所分离的液态冷媒节流膨胀成为雾状并送出的膨胀阀、以及使该雾状冷媒蒸发,通过该蒸发潜热来冷却车室内的空气的蒸发器,但省略针对膨胀阀以外的构成的详细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剖面图。膨胀阀I具有对将由铝合金构成的原料挤压成形而得到的构件施以预定的切削加工而形成的主体2。该主体2呈棱柱状,其内部设有使冷媒节流膨胀的阀部。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作为感温部发挥作用的动力元件3。主体2的侧部设有从贮液器侧(冷凝器侧)导入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的导入口 6、将在膨胀阀I中被节流膨胀的低温低压冷媒向蒸发器导出的导出口 7、导入在蒸发器中蒸发的冷媒的导入口 8、将通过膨胀阀I的冷媒导出到压缩机侧的导出口 9。在导入口 6和导出口 9之间,形成有用于能植设未图示的配管安装用的双端螺柱的螺纹孔10。在膨胀阀I中,由导入口 6、导出口 7及连接它们的冷媒通道构成第I通道13。第I通道13的中间部设有阀部,使从导入口 6导入的冷媒在该阀部节流膨胀,成为雾状,从导出口 7向蒸发器导出。另一方面,由导入口 8、导出口 9及连接它们的冷媒通道构成第2通道14 (相当于“返回通道”)。第2通道14直接延伸,从导入口 8导入冷媒并从导出口 9向压缩机导出。S卩,主体2中的第I通道13的中间部设有阀孔16,由该阀孔16的导入口 6侧的开口端边缘形成阀座17。阀芯18被配置为从导入口 6侧对置于阀座17。阀芯18是将装拆于阀座17、开闭阀部的球状的球阀芯和从下方支承球阀芯的阀芯座接合而构成的。在主体2的下端部,与第I通道13正交地形成有使内外连通的连通孔19,并由其上半部形成收容阀芯18的阀箱40。阀箱40的上端部与阀孔16连通,侧部介由小孔42与导入口 6连通,构成第I通道13的一部分。小孔42是将第I通道13的通道剖面局部地狭小化而形成的,开口于阀箱40。在连通孔19的下半部,从外部密封该连通孔19地螺装有调整螺钉20(相当于“调整构件”)。阀芯18 (准确来讲是阀芯座)和调整螺钉20之间装有将阀芯18向闭阀方向赋予势能的弹簧23。通过调整调整螺钉20的对主体2的螺入量,能够调整弹簧23的负荷。调整螺钉20和主体2之间装有用于防止冷媒的漏泄的O环24。另一方面,在主体2的上端部,与第2通道14正交地形成有连通内外的连通孔25,密封该连通孔25地螺装有动力元件3 (相当于“感温部”)。动力元件3被夹着由金属薄板构成的薄膜28地安装于上壳26和下壳27之间,在该下壳27侧配置盘(disc) 29地构成。被上壳26和薄膜28包围的密闭空间中封入有感温用气体。动力元件3和主体2之间装有用于防止冷媒漏泄的O环30。通过第2通道14的冷媒的压力及温度被连通孔25和盘29所设的沟部传送到薄膜28下面。在主体2的中央部设有连通第I通道13和第2通道14的阶梯孔34,长条状的轴33 (作为“工作杆”发挥作用)可滑动地穿插于该阶梯孔34的小径部44中。轴33装于盘29和阀芯18之间。由此,薄膜28的变位的驱动力被介由盘29及轴33传动到阀芯18,阀部被开闭。轴33的上半部横穿第2通道14,下半部可滑动地贯穿于阶梯孔34的小径部44。阶梯孔34的大径部46 (对应于“孔部”)中配设有用于给与轴33与轴线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势能、即横向负荷(滑动负荷)的防震弹簧50。通过轴33接受该防震弹簧50的横向负荷,因冷媒压力的变动导致的轴33和阀芯18的震动被抑制。此外,针对防震弹簧50的详细构造,将在后面叙述。在以上那样构成的膨胀阀I中,由动力元件3感测从蒸发器介由导入口 8返回的冷媒的压力及温度,其薄膜28变位。该薄膜28的变位成为驱动力,介由盘29及轴33传动到阀芯18,使阀部开闭。另一方面,从贮液器提供的液态冷媒被从导入口 6导入,流过阀部而被节流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冷媒。该冷媒被从导出口 7向蒸发器导出。接着说明防震弹簧50的具体构造。图2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插进阶梯孔的状态的平面图,(C)是表示防震弹簧的空载状态的平面图。如图2的(A)及(B)所示的那样,防震弹簧50通过将由弹性度高的金属、例如不锈钢构成的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具体来讲,通过所谓成形加工,使长条状矩形板材的中间具有圆弧状弯度而成为环状,并以相对于该中间部52的二等分线(参照点划线)对称的方式将两端部向内侧翻卷而形成。S卩,如图2的(B)及(C)所示的那样,防震弹簧50包括:具有与阶梯孔34的大径部46几乎相同的曲率的中间部52 ;分别向该中间部52的两侧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外侧弹簧部54 ;以及外侧弹簧部54的前端被向其内侧翻卷的翻卷部56。翻卷部56上连设有直线状的内侧弹簧部58。防震弹簧50在被插入大径部46前的空载状态下,如图2的(C)所示的那样,外侧弹簧部54几乎是直线。将防震弹簧50插入大径部46时,例如将镊子那样的工具60的前端插入一对翻卷部56的内侧,使两翻卷部56互相靠近地施加负荷(参照图中的箭头),使成为图中的虚线那样的接近环状的状态之后再插入。即,一对翻卷部56作为将防震弹簧50插入大径部46时的夹紧部来发挥作用。此时,由于工具60的前端被配置于防震弹簧50的外接圆的内侧,即不需要从防震弹簧50的外侧夹紧它,故在插入时工具不会卡在大径部46的边缘处,作业非常容易。此外,此时,一对内侧弹簧部58几乎互相平行。由于防震弹簧50被以从空载状态进行了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大径部46,故如图2的(B)所示的那样,一对内侧弹簧部58生成夹着轴33的方向的横向负荷。另一方面,外侧弹簧部54成为略微弯曲的状态,生成向大径部46的内面推挤翻卷部56的部分负荷。防震弹簧50像这样与轴33两点接触,给与其滑动负荷,另一方面,通过其弹性反作用力而牢牢地固定于大径部46 (即主体2)。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I中,能够通过防震弹簧50给与轴33适度的滑动抵抗力,其结果,能够抑制伴随冷媒的压力变化的轴33和阀芯18的震动。此夕卜,特别是,由于能够以将一块带状板材沿延伸方向进行弯曲加工这样的简易的工序得到该防震弹簧50,故即使从更大的板材切割得到该板材,也不易使材料浪费,能够抑制制造成本。此外,由于以防震弹簧50的板宽整体构成外侧弹簧部54及内侧弹簧部58,故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紧凑地构成。此外,由于设置了一对翻卷部56,使工具60的前端能够配置于防震弹簧50的内侧,故将其安装于主体2的作业非常容易。特别是当将膨胀阀I小型化时,虽然大径部46及防震弹簧50都变小,但由于容易夹紧防震弹簧50,且能够节约空间地进行作业,故作业效率显著提升。[变形例I]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进阶梯孔时的状态的平面图。但是,省略了阶梯孔及轴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一对内侧弹簧部158的内侧面(正对面)的中央处分别设有半球状的凸出部70。本变形例的防震弹簧被插入大径部46时,一对凸出部70点接触于轴33。通过这样的构成,即使轴33多少有些倾斜,也总是能确保凸出部70与轴33的点接触状态,防震弹簧的灵活的支承状态被保持。此外,在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凸出部70的详细情况。[变形例2]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时的状态的平面图。在本变形例中,防震弹簧的与大径部46接触的部分的边缘处形成有爪部72(对应于“卡定部”)。即,爪部72通过将一对翻卷部156的上端边缘部分地切出,向外方弯曲而形成。通过这样的构成,将防震弹簧插入大径部46时,该爪部72成为卡在大径部46的内壁上的形状,能够防止防震弹簧的脱落。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虽然将爪部72设在了翻卷部156的上端边缘,但也可以设于翻卷部156的下端边缘。或者,也可以设于其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两者。此外,还可以在中间部52的上端边缘及下端边缘的其中一者或两者上设置爪部72。[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除在防震弹簧上被部分地调整负荷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的状态的平面图。(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凸出部附近的构成的展开图,(D)是其变形例。如图5的(A)及(B)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250通过部分改变与其延伸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板宽,来调整给与轴33的势能。即,使从翻卷部256的中间到内侧弹簧部258的前端的板宽小于外侧弹簧部54的板宽。在一对内侧弹簧部258上,与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同样地、在其内侧面的中央处分别设有半球状凸出部70。因此,防震弹簧250被插入大径部46时,一对凸出部70点接触于轴33。如图5的(C)的左段所示的那样,防震弹簧250在切出带状板材的阶段使其两端部的板宽小。并且,如在该图的右段表示的其小宽度部的侧面图那样,从该板材的一侧面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半球状凸出部70。这样使板材成形后,通过成形加工,使在该板材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地方弯曲成形而得到防震弹簧250。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内侧弹簧部258及其附近的板宽变小,使施加到轴33的负荷小于第I实施方式时的负荷,由轴33给与适度的滑动负荷。通过这样的构成,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抑制轴33及阀芯18的震动,另一方面,确保阀芯18的工作响应性。此外,凸出部70不限定于图5的(C)所示的半球状的构件,例如也可以像图5的(D)所示的凸出部270那样使其成为拱形等,能够适当选择。[变形例I]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时的状态的平面图。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在一对外侧弹簧部154各自的中央处形成矩形孔160,来使该外侧弹簧部154的板宽实质地减小。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在将该防震弹簧插入大径部46时产生的对主体2的反作用力小于第I实施方式时的反作用力,适度地调整主体2中的该防震弹簧的支承强度。[变形例2]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进阶梯孔时的状态的平面图。在本变形例中,翻卷部262和内侧弹簧部58的边界部还设有孔162。由此,能够使施加于轴33的负荷小于第I实施方式时的负荷,由轴33给与适度的滑动负荷。这样,可以通过在防震弹簧的延伸方向上设置适当数量的孔,来调整给与轴33的势能及对主体2的反作用力。[变形例3]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时的状态的平面图。在本变形例中,不在外侧弹簧部254设置孔地使该板宽减小。具体来讲,以对外侧弹簧部254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进行切口那样的形状来使板宽减小。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变形例1、2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在其它变形例中,在图6和图8所示的防震弹簧中,例如可以使内侧弹簧部258的板宽和中间部52的板宽几乎相同。此外,也可以在图7所示的防震弹簧中不设置孔160地对外侧弹簧部154的上端边缘及下端边缘的至少一者进行切口等,来使其板宽减小。
[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防震弹簧的负荷调整的构造与第2实施方式有些不同。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插于阶梯孔的状态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350的中间部352和一对外侧弹簧部354被连设为圆环状。并且,中间部352形成有孔360。另一方面,使翻卷部356和内侧弹簧部358的板宽比外侧弹簧部354的小。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调整中间部352的弹簧负荷。[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防震弹簧的构造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的状态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450的中间部452被连设一对内侧弹簧部458。并且,该一对内侧弹簧部458的前端侧向外方翻卷而形成翻卷部456,该前端连设有外侧弹簧部454。这样,虽然与第I实施方式的翻卷部的方式不同,但是一对翻卷部456作为将防震弹簧450插入大径部46时的夹紧部而发挥作用。此外,通过在一对内侧弹簧部458各自的中央处形成矩形孔460,来使该内侧弹簧部458的板宽实质上减小。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调整在将该防震弹簧插入大径部46时产生的对轴33的势能。此外,使一对外侧弹簧部454的板宽减小。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将该防震弹簧插入大径部46时产生的对主体2的反作用力小于第I实施方式时的反作用力,适度地调整主体2中的该防震弹簧的支承强度。[变形例I]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防震弹簧的构造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时的状态的平面图。省略了针对阶梯孔及轴的图示。在本变形例中,一对内侧弹簧部459以将其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切口那样的形状而使板宽减小。另一方面,通过在一对外侧弹簧部455各自的中央处形成矩形状孔461,实质地使该外侧弹簧部455的板宽减小。通过这样的构成,调整将该防震弹簧插入大径部46时产生的对轴33的势能及对主体2的反作用力。此外,在其它变形例中,在图10所示的防震弹簧450中,例如可以不设置孔460。此外,也可以使外侧弹簧部454的板宽与内侧弹簧部458的板宽一样。[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防震弹簧的构造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图1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的构造的图。(A)是表示防震弹簧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B)是表示防震弹簧被插于阶梯孔的状态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的防震弹簧550通过对带状板材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2个地方进行弯曲加工,而具有三角形剖面。防震弹簧550的形成该三角形状的3个侧面构成第I弹簧部551、第2弹簧部552、第3弹簧部553。在各弹簧部的内面形成有凸出部70。S卩,防震弹簧550三点支承轴33。板材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即在第I弹簧部551的前端部和第3弹簧部553的前端部形成可相交的互补形切口 560,增加了防震弹簧550的组装的自由度。此夕卜,在其它变形例中,可以不设定切口 560。以上,针对本发明的适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显然本发明不限定于该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能有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可以组合一部分构成要素,也可以从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排除一部分构成要素。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叙述,但可以在图1所示的阶梯孔34与轴33之间设置O环等密封构件,来防止或抑制从第I通道13向第2通道14的冷媒漏泄。具体来讲,可以将阶梯孔34的大径部46的深度加深,在大径部46的底部侧配置O环,在其上方配置防震弹簧。此时,能够使防震弹簧作为由其翻卷部分的底面从上方卡定O环的固定器来发挥作用。虽然上述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优选适用于使用氟利昂替代物(HFC - 134a)作为冷媒等的制冷循环,但本发明的膨胀阀能够适用于使用二氧化碳那样的工作压力高的冷媒的制冷循环。此时,制冷循环中配置气体冷却器等外部热交换器来代替冷凝器。此时,为补充构成动力元件3的薄膜的强度,例如可以重叠地配置金属制碟形弹簧等。或者也可以配置碟形弹簧来置换薄膜等。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采用温度式膨胀阀作为膨胀阀的例子,但也能够采用不感测温度的膨胀阀。例如,可以采用使用电磁元件作为驱动部的电磁式膨胀阀。或者,也可以采用使用步进电机等电动机作为驱动部的电动膨胀阀。〔标号说明〕I膨胀阀、2主体、3动力元件、13第I通道、14第2通道、16阀孔、17阀座、18阀芯、33轴、34阶梯孔、46大径部、52中间部、54外侧弹簧部、56翻卷部、58内侧弹簧部、70凸出部、72爪部、154外侧弹簧部、156翻卷部、158内侧弹簧部、160,162孔、254外侧弹簧部、256翻卷部、258内侧弹簧部、260孔、262翻卷部、270凸出部、352中间部、354外侧弹簧部、356翻卷部、358内侧弹簧部、452中间部、454,455外侧弹簧部、456翻卷部、458,459内侧弹簧部、460,461孔、551第I弹簧部、552第2弹簧部、553第3弹簧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使从制冷循环的上游侧导入的冷媒通过主体内的阀部而节流膨胀,并导出到下游侧的膨胀阀中,包括: 冷媒通道,贯穿上述主体地形成,其一端侧设有冷媒的导入口,另一端侧设有冷媒的导出口, 阀孔,被设于上述冷媒通道的中间部, 阀芯,通过接合和分离于上述阀孔而开闭上述阀部, 驱动部,产生用于使上述阀芯开闭的驱动力, 工作杆,被上述主体支承,将上述驱动部的驱动力传动到上述阀芯,以及防震弹簧,被装于上述主体和上述工作杆之间,通过对上述工作杆赋予势能而给与滑动抵抗力; 上述防震弹簧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一块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弯曲加工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与上述工作杆的外周面以2点以上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以相对于上述工作杆的轴线对称的2点接触于上述工作杆。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通过部分地改变与上述延伸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板宽,来调整赋予上述工作杆的势能及对上述主体的反作用力的至少一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是通过在上述板材的预定地方开孔来部分地改变上述板宽的。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 通过插入在上述主体上与上述工作杆同心状地形成的孔部,而被相对于上述工作杆定位, 在未被插进上述孔部的空载状态下,其外形被形成得大于上述孔部, 以受到使其外形缩小的方向的负荷而弹性变形了的状态插进上述孔部,因其弹性反作用力而推挤上述孔部的内周面,由此固定于上述主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具有卡在上述孔部的内周面的卡定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震弹簧是通过对称地翻卷上述板材的两端部、使得侧部一侧开放而形成的,通过将预定的工具插入该一对翻卷部分的内侧,向缩窄该开放部的方向给与负荷,而能够缩小其外径。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作为温度式膨胀阀而构成,将通过上述阀部而被节流膨胀了的冷媒从上述导出口导出,提供到蒸发器,感测从上述蒸发器返回的冷媒的压力和温度,控制上述阀部的开度,该膨胀阀包括:返回通道,与上述冷媒通道不同地贯穿上述主体地形成,使从上述蒸发器返回的冷媒通过,和 动力元件,作为上述驱动部而设,感测流过上述返回通道的冷媒的温度及压力地动作,并介由上述工作杆将其驱动力传动到上述阀芯,改变上述阀部的开度,控制提供到上述蒸发器的冷媒的流量。
10.一种防震弹簧,其特征在于,如下这样构成: 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一块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弯曲加工,使上述板材的两端部被对称地翻卷,由此使侧部一侧开放; 在其一对翻卷部分中,位于内侧的部分分别构成第I弹簧部分,位于外侧的部分分别构成第2弹簧部分,通过部分地改变与上述延伸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板宽,来调整上述第I弹簧部分及上述第2弹簧 部分的至少一者的势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易且低成本地提供适合膨胀阀的工作部的防震的防震弹簧。在一个方案的膨胀阀(1)中,包括第1通道(13),贯穿主体(2)地形成,其一端侧设有冷媒的导入口,另一端侧设有冷媒的导出口;阀孔(16),设于第1通道(13)的中间部;阀芯(18),通过接合及离开阀孔(16)来开闭阀部;动力元件(3),用于产生开闭阀芯(18)的驱动力;轴(33),被主体(2)支承,将动力元件(3)的驱动力传动于阀芯(18);以及防震弹簧(50),被装于主体(2)和轴(33)之间,对轴(33)赋予势能而给与滑动抵抗力。防震弹簧(50)是通过将具有弹性的一块带状板材在沿其延伸方向的多个地方弯曲加工而形成的。
文档编号F25B41/06GK103206816SQ2012105856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佐竹良辅, 渡边刚, 金子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 Tg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