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和方法

文档序号:47842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设备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1)和方法,所述设备(1)包括:发生器(3),该发生器(3)接收来自第一电气部件(6)的热负荷;蒸发器(10),该蒸发器(10)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电气部件(14)的热负荷;密封壳体(2);以及吸收器-冷凝器(20),该吸收器-冷凝器(20)布置在密封壳体(2)的外部。为了使该设备获得高效的冷却,将发生器(3)、蒸发器(10)和吸收器-冷凝器(2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完全地或部分地由铝制造,惰性物质和制冷剂被选择为使得R134a用作惰性物质并且丁烷用作制冷剂流体,或者R32用作惰性物质并且环丙烷用作制冷剂,以及吸收剂被选择为包括烷基乙酰胺、碳酸酯或乙二醇酯。
【专利说明】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电气设备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0002]常规制冷系统是通过系统压力差产生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饱和温度差的双压力循环。这需要机械输入来驱动压缩机或泵用于产生压力变化。
[0003]这样的现有技术系统的缺陷是需要机械输入来驱动压缩机或泵。
[0004]以前也存在利用发生器、蒸发器和由钢制成的吸收器-冷凝器,并且循环三种不同的工作流体而无需机械输入、压缩机或泵的技术方案。这种已知技术方案的问题是效率低且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提及的缺陷并且提供为电气部件提供更高效的冷却的新设备以及用于选择冷却系统的工作流体的方法。该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而实现。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冷凝器;所述设备循环吸收剂、惰性物质和制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布置成接收来自第一电气部件的热负荷,所述发生器包括用于接收包括所述吸收剂与所述惰性物质的混合物的流体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发生器布置成使用来自所述第一电气部件的热负荷来蒸发所接收的流体的一部分,所述蒸发器布置成接收来自第二电气部件的热负荷,所述蒸发器包括具有所述惰性物质和所述制冷剂的混合物的流体通道,用于将从所述第二电气部件接收的热传递到所述流体通道中的流体,所述吸收器-冷凝器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发生器的经加热的吸收剂和来自所述蒸发器的经加热的惰性物质和制冷剂,并且布置成将来自所接收的流体的热传递至环境,以及所述发生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吸收器-冷凝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完全地或部分地由铝制造。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用于冷却系统的包括吸收剂、惰性物质和制冷剂的三种不同工作流体的组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物质和所述制冷剂被选择为使得R134a用作所述惰性物质并且丁烷用作所述制冷剂流体,或者R32用作所述惰性物质并且环丙烷用作所述制冷剂,以及所述吸收剂被选择为包括烷基乙酰胺、碳酸酯或乙二醇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在下文中,将通过示例的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
[0009]图1至图7示出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
[0010]图8示出设备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下文中,吸收剂流体用字母A表示,制冷剂用字母R表示,惰性流体(或均压流体)用字母I表示。液态用字母I表示并且气态用字母g(应理解的是,“气”用来区别于液态并且包括汽态,即刚经历了相变的液体)表示。因此,例如A-1代表液体吸收剂,(R+I)-g代表处于气态的制冷剂和惰性流体的混合物。实际上,设备中所有的流都是低浓度或高浓度的两种流体的混合物,但是为了简化描述,只有高浓度混合物被如此明确地提及。因此,应理解的是,A-1是可具有低浓度的被吸收惰性物质的液体吸收剂,而(A+I)-l是可具有高浓度的被吸收惰性物质的液体吸收剂。
[0012]图1至图7示出了设备I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设备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发生器的细节,图3和图4示出了蒸发器的细节,图5示出了吸收器-冷凝器的细节以及图6和图7示出了溶液热交换器。
[0013]设备I包括对电气装置进行封闭的密封壳体2,例如电气柜或部件空间(component space)。在本文中,密封是指限制空气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动的壳体2,尽管在实际实施中也可能发生一些泄漏。如下所述将该密封壳体2内的电气部件冷却。然而,应当观察到密封壳体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并不是必要的。例如,代替具有密封壳体的一个选择是具有不混合在一起的两个分离的气流。例如,第一个气流可向蒸发器传递热,而例如另一个分离的气流使热传递离开冷凝器-吸收器。
[0014]以下部位于壳体2内并且上部位于壳体外的方式来布置被称为发生器3的冷却兀件。发生器3包括通过纵向内壁而分为多个通道的多个管4。一个选择是制造多端口挤压管(MPE管)的发生器的管。例如,这样的管可通过挤压铝来制造。
[0015]在图2中更详细地示出的发生器3的下端设置有基板5。例如,这样的基板5可由铝制造。在使用期间产生大量热的电气部件6附接至基板5并且热连接至基板5,以经由基板5将来自电气部件6的热传导至管4中的流体。例如,电气部件6可以是用于为电动机供电的电机驱动器的高功率电子部件。
[0016]基板5设置有管4部分地穿入的平行凹槽。MPE管的一些纵向通道因而嵌入至基板5中。
[0017]在发生器3的上端,管4连接至第一歧管7。可将这个歧管实施为在管4中的每个通道之间提供流体通路的管。将储存器8设置为第二管,其与所述歧管7流体连通并且定位低于歧管7。因此,在管上端离开管4的通道的液体和气体通过重力而分离。液体因重力向下流动并且累积至储存器8中而气体保留于歧管7中。
[0018]从图1和图2可以观察到管4是弯曲的。这个弯曲的原因是为了确保液体将通过重力累积至液体储存器8中。因此,图1和图2中的由弯曲的多端口挤压管制造的发生器3实现了三种不同的功能:
[0019]-蒸汽发生器:由于由电气部件6(例如电源模块)消散的热,所以气体在管4的穿入基板5的区段内部产生。
[0020]-气泡泵:管4的内部纵向通道是毛细管尺寸的通道。在本文中,“毛细管尺寸”是指通道具有足够小的尺寸以使气泡在纵向方向(换言之,与径向方向相对的通道纵向方向)上唯一地生长并由此通过向上推动液体而产生所谓的气泡上升效果。被认为是毛细管的通道或管的直径取决于在内部使用(沸腾)的流体或制冷剂。例如,如下公式可用于估算合适的直径:D = (sigma/ (g* (rhol-rhov))) ~0.5,其中,sigma是表面张力,g是重力加速度,rhov是气体密度以及rhol是液体密度。通常,这样的毛细管通道的内径为大约1.5_。因此,气泡将仅沿着通道方向朝向最低压力点生长并由此推动液体到达管4的顶部进入歧管7中。
[0021]-分离器储存器:歧管7和储存器8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流体连接,因此由于重力以及歧管和储存器的相互位置而充当气-液分离器和储存器。
[0022]图1的设备I还包括在图3和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的蒸发器10。蒸发器10包括具有附接至底部歧管12 (实施为管)和顶部歧管13 (实施为管)的管11的空气热交换器。
[0023]在所示出的示例中,管11是具有将管分为多个通道的纵向中间壁的MPE管。在平行的管11之间钎焊有空气翅片16。
[0024]例如,用插入底部歧管12中的扩散管将惰性气体I_g注入至液体制冷剂R-1中。将制冷剂和惰性物质的蒸发混合物收集到顶部歧管13中。蒸发器10可由MPE管制成,但这不是必要的。
[0025]蒸发器10为布置在密封壳体2内的第二电气部件14提供冷却。这些第二电气部件14热连接至蒸发器10。一个选择是通过将气流15经由电气部件14传递至蒸发器10的翅片16来获得热连接,使得翅片16将热由气流15传导至管11中的流体。为了在壳体2内提供高效空气循环,可利用翅片17产生气流15。电气部件14可以是在使用期间通常产生较低热量的电容器和PCB (印刷电路板),但其要求高效冷却以避免温度上升导致的问题。通常,第二电气部件14的功率可以比电气部件6的功率低5至10倍。
[0026]图1的设备I包括在图5中更详细地示出的吸收器-冷凝器20。吸收器-冷凝器20安装于密封壳体2的外部。所示出的吸收器-冷凝器20包括具有附接至底部歧管22 (其可实施为管)和顶部歧管23 (其也可实施为管)的管21的空气热交换器。为了加强吸收器-冷凝器20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热传递,通过例如钎焊将翅片24布置在管21之间。此外,可以将第二翅片(未示出)布置在壳体2的外部,以产生在吸收器-冷凝器20的管21之间传递的气流。
[0027]例如,吸收器-冷凝器20可通过例如板和条热交换器技术由铝制造。吸收器-冷凝器20优选地遵守如下约束条件:
[0028]a)由管21提供的通道的流动长度和由此而来的吸收器_冷凝器的高度应该足够高,以使进入液态吸收剂A-1中的惰性气体Ι-g和进入液态R-1中的所接收的气态制冷剂R-g被完全吸收。这个高度可由经典的热质传递关系来确定。
[0029]b)来自溶液热交换器30的液态的冷的弱吸收剂A-1被允许均匀地淋洒(shower)进入顶部歧管23的制冷剂+惰性气体混合物(R+l)_g。因此,为此目的可以设计顶部歧管23,例如将多孔板插入其中间。
[0030]c)在一起发生的吸收过程和冷凝过程期间,不同流体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因此,管21提供的流体通道的直径足够大以避免形成气塞和液塞(通常是毛细管尺寸的几倍),因为气塞和液塞将保持气体和液体在空间上分离并且阻碍吸收过程。
[0031]d)在底部歧管22中获取液态纯制冷剂R-1和吸收剂+惰性物质的液态强溶液(A+I)-1。因为这两种流体不易混溶并且密度不同,所以它们将通过重力自然地分离(在图8中示出)。底部歧管22的尺寸和设计使得这个自然分离能够发生。替换地,可将商用的液-液分离器(在图中未示出)安装于底部歧管22的下方。
[0032]图1的设备还包括可以是标准商用的管中管(tube-1n-tube)热交换器的溶液热交换器30 (在图6和图7中更详细地示出),并且其中液态强吸收剂线路31 (包含液态的吸收剂和惰性物质的混合物(A+I)-l)预冷却液态弱吸收剂线路32 (包含液态吸收剂A-1)。应当观察到的是,在图1中,溶液热交换器30表示被简化并且显示为并排延伸的两个管31和32。虽然该构造允许进行热交换,但是管中管的商用方案要高效得多,因为其具有更大的传热面积。
[0033]类似于图6和图7示出的溶液热交换器30,图1的设备还包括可以是标准的商用管中管热交换器的气体热交换器40。
[0034]应当观察到的是,在图1中,热交换只发生在具有处于气态的惰性物质I_g的线路41以及具有制冷剂和惰性物质(二者均为气态)的混合物(R+I)_g的线路42。然而,作为替换,可以用具有制冷剂和惰性物质的混合物(R+I)_g的线路42来预冷却具有处于气态的惰性物质I_g的线路41和具有处于液态的制冷剂R-1的线路43两者(在它们进入蒸发器10之前)。例如,这可以通过串联安装两个管中管热交换器40实现。
[0035]具有处于气态的惰性物质Ι-g的线路41通过气体热交换器40由发生器3的顶部歧管7延伸至蒸发器10的底部歧管12。具有液态弱吸收剂A-1的线路32通过溶液热交换器30由发生器3的液体储存器8延伸至吸收器-冷凝器20的顶部歧管23。具有液态强吸收剂(A+I)-l的线路31通过溶液热交换器30由吸收器-冷凝器的底部歧管22延伸至发生器3的底部歧管9。
[0036]具有液态制冷剂R-1的线路43由吸收器-冷凝器20的底部歧管22延伸至蒸发器10的底部歧管12并且可选地通过气体热交换器40。线路43应在经由线路31离开的吸收剂+惰性物质的液态强溶液(A+I)-l的液面上由吸收器-冷凝器20的底部歧管22离开(如图8所示)。以这个方式,由于重力而获得适当的分离。
[0037]具有处于气态的气体制冷剂+惰性物质混合物(R+I) -g的线路42通过气体热交换器40由蒸发器10的顶部歧管13延伸至吸收器-冷凝器20的顶部歧管23。
[0038]如图1最清楚地示出,例如,管4(其可以是由铝制成的MPE管)延伸出壳体至比吸收器-冷凝器20的顶部更高的高度。这确保了设备内的高效循环。
[0039]图8示出了设备的操作。在图1至图7中示出的设备可以按照如下说明来操作。
[0040]使吸收剂A、制冷剂R和惰性物质I (其也被称为均压气体)这三种不同的流体在设备I中循环。吸收剂A和惰性物质I应该具有大的沸点温差以使吸收剂A和惰性物质I流体能够在发生器中良好分离。在系统压力下的制冷剂R的饱和温度必须大于系统压力下的惰性物质I的饱和温度。在系统压力和制冷剂R的饱和温度下吸收剂A应该强烈地吸收惰性物质I。制冷剂R应该与吸收剂A与惰性物质I流体混合物几乎不混溶。这三种流体彼此或者与装置中存在的其他材料(例如,其可由铝制造)不可发生化学反应。吸收剂A流体应该在系统压力下具有高饱和温度。理想地,制冷剂R和惰性物质I混合物应该能在蒸发器温度下形成恒沸物,以使蒸发期间没有温度滑移,其可改善性能系数。
[0041]如上说明,在图8中示出的设备具有使三种流体循环的六个热交换器。术语“弱”和“强”用于指混合物中惰性气体的量。
[0042]惰性物质和吸收剂的经预热的强液态溶液(A+I)-l经由线路31由溶液热交换器30进入发生器3。该液态溶液通过来自电气部件6的热负荷Qg来蒸发并产生惰性物质1-g与吸收剂的强气体混合物以及惰性物质与吸收剂A-1的弱液态溶液。
[0043]发生器3的上端(可设置有部分地延伸出壳体2 (如图1所示)的管4 (具有毛细管尺寸))充当起始自发生器容器(发生器3的底部歧管9)的气泡泵。气泡泵4经由线路32将处于液态的吸收剂A-1输送至溶液热交换器30,这是因为由于管4的毛细管尺寸和热负荷Qb在气泡泵中产生空间上受限的气泡的生长。溶液热交换器30用经由线路31来自吸收器-冷凝器20的惰性物质和吸收剂的强液态溶液(A+I)-l来预冷却通过气泡泵输送的吸收剂的弱液态溶液A-1。该预冷却提高吸收剂液体A-1的容量(capacity)以吸收在吸收器-冷凝器20中的更多惰性物质Ι-g,从而改善循环的有效性。可选地,在弱溶液A-1进入吸收器-冷凝器20前还可通过外部空气来进一步预冷却弱溶液A-1。
[0044]惰性气体线路41将惰性气体1-g的强气体混合物由发生器3传递到气体热交换器40。气体热交换器40通过来自蒸发器10的强惰性物质和制冷剂气体混合物(R+I) -g来预冷却惰性气体1-g (在这一点上,其理想地构成100%的惰性气体,但是实际上可能包含一些吸收剂气体)。由此,预冷制冷可以在蒸发器中发生。
[0045]位于壳体2之外的吸收器-冷凝器20具有双重功能:第一,其接收经线路42来自气体热交换器40的经预热的强惰性物质和制冷剂气体混合物(R+I)_g,并且用来自溶液热交换器30的经预冷却的弱吸收剂液体A-1淋洒此气体混合物以使惰性气体1-g吸收入吸收剂A-1,从而在吸收器-冷凝器20的出口(线路31)形成惰性物质的强液态溶液(A+I)-l。第二,在大气温度之上将制冷剂冷凝为液体R-1,这是可能的,因为无惰性物质的制冷剂的分压很高。因而通过重力在吸收器-冷凝器20的底部歧管22处使两种不混溶的液体R-1和(A+I)-l分离。吸收和冷凝二者均是放热现象并且将总热负荷(Qc+Qa)排入壳体2外部的环境中。Qa是吸收热并且Qc是冷凝热。
[0046]蒸发器10经由线路43接收来自吸收器-冷凝器20的液态制冷剂R-1。可选地(在附图中未示出)将液态制冷剂在气体热交换器中预冷却。此外,蒸发器10经由线路41接收经由气体热交换器40的来自发生器3的经预冷惰性物质的强气体混合物1-g。处于气态的惰性物质1-g降低液态制冷剂R-1的分压并因此也降低蒸发液态制冷剂R-1所需的温度。因此,在存在惰性气体1-g的条件下,来自电气部件14的较低的热负荷Qe足以使液态制冷剂R-1蒸发,所述电气部件14附接至蒸发器10或者布置在壳体内,电气部件14在壳体内经由空气(可能是产生气流的翅片17)热连接至蒸发器。因此,可在较低的温度Te下实现蒸发。这个现象是吸热的并且从密封壳体2内部吸收热负荷Qe。
[0047]应当注意在设备中使用的流体的选择。为了能利用高效地传导热的材料所制造的热交换器,需要选择合适的流体。优选地,可以在热交换器中利用铝,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例如,与钢相比)并且因为通过例如挤出和/或挤出与焊接的结合而使铝的热交换器相对容易制造。此外它们紧凑且成本低。
[0048]一般而言,选择要用于前述设备的流体组合的方法可如下:
[0049]I)选择制冷剂+惰性物质组合和工作压力使得:
[0050]i)在100%制冷剂下冷凝温度将显著高于冷却气体温度(高出至少10K)。
[0051]ii)存在与惰性气体混合的一定浓度的制冷剂,使得该混合物将在比待冷却壳体的温度明显低的温度(低出至少10K)下蒸发。该浓度理想地应当为约50%以最小化流速。然而其通常可为10%至90%不等。
[0052]iii)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被称为温度提升(temperature lift)并且表明在多低环境下可希望对包括电气装置的壳体进行制冷。
[0053]2)选择吸收剂流体使得在由制冷剂+惰性物质组合确定的工作压力和在吸收温度(其等于冷凝温度,因为两个现象在同一热交换器中发生)下,吸收剂中的惰性气体的浓度尽可能高。这将确保发生器出口温度尽可能低(因此半导体工作温度低)并且确保在汽化的惰性气体中吸收剂的浓度尽可能低(使其改善性能系数,因为该吸收剂气体在蒸发器中不起任何制冷作用)。
[0054]就所述在热交换器中使用铝的设备而言,可通过以下流体组合获得优异的流体组合:
[0055]-作为惰性流体的R134a(l,I,I, 2_四氟乙烷)与作为制冷剂流体的丁烷组合,或者
[0056]-作为惰性流体的R32(二氟甲烷)与作为制冷剂流体的环丙烷组合。
[0057]对于上述两种选择,可能的吸收剂是:
[0058]-烷基乙酰胺,线状的或环状的,例如DMEU(二羟甲基-亚乙基-脲)或DMAC(二甲基乙酰胺)
[0059]-碳酸酯,例如DMC(碳酸二甲酯)
[0060]-乙二醇醚,例如DMEDEG (二甲醚二甘醇),DMETEG ( 二甲醚四甘醇),DMETrEG ( 二甲醚三甘醇)。
[0061]惰性物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新颖组合作为设备中的工作流体的使用,使得制造非常适用于在冷却装置中使用的材料(换言之铝)的设备的部件成为可能。这也简化了设备的制造。
[0062]应理解,以上描述和附图仅旨在说明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进行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设备(1),所述设备(1)包括发生器(3)、蒸发器(10)和吸收器-冷凝器(20);所述设备循环吸收剂、惰性物质和制冷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器(3)布置成接收来自第一电气部件¢)的热负荷(Qg),所述发生器(3)包括用于接收包括所述吸收剂与所述惰性物质的混合物的流体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发生器(3)布置成使用来自所述第一电气部件¢)的热负荷(Qg)来蒸发所接收的流体的一部分, 所述蒸发器(10)布置成接收来自第二电气部件(14)的热负荷(Qe),所述蒸发器(10)包括具有所述惰性物质和所述制冷剂的混合物的流体通道,用于将从所述第二电气部件(14)接收的热(Qe)传递到所述流体通道中的流体, 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发生器(3)的经加热的吸收剂和来自所述蒸发器(10)的经加热的惰性物质和制冷剂,并且布置成将来自所接收的流体的热(Qc+Qa)传递至环境,以及 所述发生器(3)、所述蒸发器(10)和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中的一个或多个完全地或部分地由铝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封闭所述发生器(3)和所述蒸发器(10)的密封壳体(2),并且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布置于所述密封壳体的外部,用于将热(Qc+Qa)传递至所述密封壳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物质和所述制冷剂被选择为使得R134a用作所述惰性物质并且丁烷用作所述制冷剂流体,或者R32用作所述惰性物质并且环丙烷用作所述制冷剂,以及 所述吸收剂被选择为包括烷基乙酰胺、碳酸酯或乙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0)的流体通道布置成接收液态的所述制冷剂(R-1)和气态的所述惰性物质(1-g),由此,气态的所述惰性物质(1-g)降低了液态的所述制冷剂(R-1)的分压和蒸发液态的所述制冷剂所需的温度,使得液态的所述冷凝剂被蒸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气部件(14)的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电气部件(6)的工作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部件(6)包括高功率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第二电气部件(14)包括无源电气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生器(3)的流体通道布置成使用从所述第一电气部件(6)接收的热(Qg)来加热所接收的流体,向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提供液态的所述吸收剂(A-1),并且向所述蒸发器(10)的流体通道提供气态的汽化惰性物质(1-g), 所述蒸发器(10)的流体通道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发生器(3)的气态的汽化惰性物质(1-g)并且接收液态的所述制冷剂(R-1),使用来自所述第二电气部件(14)的热(Qe)来加热所接收的流体,并且向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提供作为气体混合物((R+I)_g)的汽化惰性物质和汽化制冷剂,以及 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发生器的液态的吸收剂(A-1)以及来自所述蒸发器(10)的作为气体混合物((R+I)_g)的汽化惰性物质和汽化制冷剂,通过液态的吸收剂(A-1)吸收汽化惰性物质(1-g)以获得易混溶的惰性物质和吸收剂的液体,并且在将来自流体的热(Qc+Qa)传递至环境的同时,使与吸收剂以及惰性物质微混溶或不易混溶的制冷剂冷凝为液态(R-1),并且向所述发生器(3)提供作为液体混合物((A+I)-l)的吸收剂和惰性物质并且向所述蒸发器(10)提供液态的制冷剂(R-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3)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提供液态的所述吸收剂(A-1)的作为管(4)的气泡泵,所述管(4)具有毛细管尺寸并且部分地延伸出封闭所述发生器(3)和所述蒸发器(10)的密封壳体(2)至比位于所述密封壳体(2)外部的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的上部更高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是通过内部的纵向壁分为多个通道的弯曲的多端口挤压管,所述多端口挤压管的通道设置有在所述管(4)的上端的歧管(7),所述歧管(7)与所述蒸发器(10)流体连接以向所述蒸发器(10)提供气态的惰性物质(1-g),并且设置有定位低于所述歧管(7)的储存器(8),用于接收并向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提供液态的吸收剂(A-1)。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溶液热交换器(30),所述溶液热交换器(30)用于使用由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向所述发生器(3)提供的作为液体混合物((A+I)-l)的吸收剂和惰性物质来冷却从所述发生器向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以液态形式提供的吸收剂(A-1)。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气体热交换器(40),所述气体热交换器(40)用于在从所述发生器(3)向所述蒸发器(10)以气态形式提供的惰性物质(1-g)与由所述蒸发器(10)向所述吸收器-冷凝器(20)提供的气体混合物((R+I)-g)形式的汽化惰性物质和制冷剂之间传递热。
12.一种用于选择用于冷却系统的包括吸收剂、惰性物质和制冷剂的三种不同工作流体的组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惰性物质和所述制冷剂被选择为使得R134a用作所述惰性物质并且丁烷用作所述制冷剂流体,或者R32用作所述惰性物质并且环丙烷用作所述制冷剂,以及 所述吸收剂被选择为包括烷基乙酰胺、碳酸酯或乙二醇酯。
【文档编号】F25B15/10GK104344596SQ201410377056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布鲁诺·阿戈斯蒂尼, 马蒂厄·哈贝特, 弗朗切斯科·阿戈斯蒂尼, 托马斯·保罗 申请人:Abb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