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膜式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622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膜式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筒体,筒体内部上方设有上分配器,上分配器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气板,至少一侧挡气板边缘设有锯齿,锯齿与筒体内壁围成过气通道,过气通道与气体冷媒出口相通,上分配器两侧壁底端分别设有扰流板,上分配器的下方设有上部换热管群,上部换热管群的下方设有下部换热管群,下部换热管群的下方为富油区,富油区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节流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富油区开有回油口。该蒸发器能在全降膜式换热模式和混合降膜式换热模式之间切换,避免了底部换热冷媒滴淋不充分或冷媒充注量过大的问题,同时也防止了吸气带液现象,提高了传热;系数和换热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降膜式蒸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具体地指一种降膜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0002]制冷空调行业中高效冷水(热泵)机组中使用的蒸发器主要有满液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这两类蒸发器,其中,相比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等优势,因此,降膜式蒸发器应用前景更为广泛。其中降膜式蒸发器包括全降膜式和混合降膜式,所谓全降膜式指的是蒸发器中所有换热管均处于降膜式换热状态,即无换热管被液态冷媒淹没,其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媒充注量;所谓混合降膜式指的是蒸发器中一部分换热管处于降膜式换热状态,另一部分换热管处于满液式换热状态,即被液态冷媒淹没,其优点在于蒸发器内最下端的换热管因为被液态冷媒淹没,换热面积会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降膜式蒸发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全降膜式蒸发器内最下端的换热管被滴淋到的冷媒不够充分,换热面积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2)混合降膜式蒸发器底部留有较高的冷媒液位,蒸发器底部冷媒含油量高,导致下部换热管群换热系数低,而且蒸发器底部大量的冷媒液体增加了冷媒充注量;3)因设计局限,蒸发器内部冷媒气体速度场不够合理,高流速区域集中在冷媒出口附近,时有吸气带液现象出现,而且高速气流容易对冷媒液体及其在换热管上的液膜形成扰动,降低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降膜式蒸发器,该蒸发器能在全降膜式换热模式和混合降膜式换热模式之间切换,避免了底部换热冷媒滴淋不充分或冷媒充注量过大的问题,同时也防止了吸气带液现象,提高了传热系数和换热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设有管板,所述筒体顶部设有液体冷媒入口和气体冷媒出口,所述液体冷媒入口上设有节流装置,所述筒体内部上方设有上分配器,所述上分配器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气板,至少一侧挡气板边缘设有锯齿,所述锯齿与所述筒体内壁围成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气体冷媒出口相通,所述上分配器两侧壁底端分别设有扰流板,所述上分配器的下方设有上部换热管群,所述上部换热管群的下方设有下部换热管群,所述下部换热管群的下方为富油区,所述富油区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富油区开有回油口。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上分配器结构,对冷媒均匀分配,实现了冷媒液体在蒸发器壳体内换热管群上形成均匀膜状分布,形成降膜式换热,同时保证了冷媒对上部换热管群实现柱状流形式的均匀滴淋供应,防止过度分配或分配不足造成传热效率的下降,防止了液体冷媒飞溅,另外,设置的液位传感器能够检测蒸发器底部富油区冷媒液位,进而控制节流装置的关小或开大,使蒸发器底部富油区冷媒液位低于下部换热管群或淹没下部换热管群中的若干换热管,以使降膜蒸发器处于全降膜或混合降膜的换热状态运行,通过制冷剂分配机构与液位传感器配合,使得蒸发器能在全降膜式换热模式和混合降膜式换热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可视实际情况选用,避免了底部换热冷媒滴淋不充分或冷媒充注量过大的问题,充分利用了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传热系数和换热效率,提升了整个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另外,合适的液位位置将决定采用该蒸发器制冷(制热)系统的回油系统性能好坏,因此该液位传感器提升了回油系统性能,提供了一种匹配降膜式蒸发器的回油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气板,并将挡气板边缘设置为锯齿形状,与筒体内壁形成冷媒气体过气通道,优化了蒸发器内部冷媒速度场分布,使集中在气体冷媒出口附近的高流速区域通过前述过气通道沿筒体长度方向分散,原本比较集中的高速区被挡气板上的锯齿一一分割后的各区域流速更加均匀,避免出现集中的高速区,使得靠近气体冷媒出口且靠近上部换热管群区域中的制冷剂气体流速由2.5m/s以上降至0.2?1.2m/s,从而大大降低出现压缩机吸气带液的可能性,延长了压缩机寿命,提高了从压缩机排气端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过热度,从而避免了因过热度低引起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分离冷冻机油能力的降低,保证供油系统能正常工作;针对冷媒气体流动方向容易发生偏移的现象,在分配器两侧壁底端分别设置扰流板,减少了气体偏移现象。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分配器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顶部设有与所述液体冷媒入口相通的进液口,所述盖板顶部边沿开有若干均压孔,所述两块挡气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盖板顶部两侧,所述盖板下方设有一次分配盒,所述一次分配盒尺寸较所述盖板小,且其周壁开有若干不规则过液槽,所述一次分配盒下方设有上布水垫,所述上布水垫下方设有二次分配盒,所述二次分配盒底部开有若干匀水孔,所述二次分配盒的顶沿与所述盖板的底沿配合密封,所述两块扰流板对称设置在所述二次分配盒两侧外壁底端。所述扰流板的作用是改变冷媒气体沿蒸发器径向向上流动的轨迹,因冷媒气体中不可避免存在液滴,扰流板的存在可使液滴在随着气体流动的时候与扰流板发生碰撞,从而使液滴被气体带走的可能性降低,同时,扰流板的存在会使其正下方冷媒气体的速度场发生改变,使得换热管群最外侧换热管附近的速度由2m/s以上降低到0.2?1.2m/s之间,不仅使液滴被冷媒气体带走的可能性降低,而且也能确保换热管群中的上下换热管之间的柱状流动方向为垂直方向;一次分配盒的作用是在蒸发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配制冷剂气液混合物,先将蒸发器沿长度方向分为若干等份,通过其周壁上设置若干不规则的过液槽使流到上述长度方向上各等份中的冷媒气液混合物质量流量接近,以此来达到沿蒸发器长度方向上均匀分配的目的;上布水垫利用金属丝垫的弹性吸收从过液槽中喷射而出的冷媒气液混合物的动能,使其以相对较低的速度滴落到二次分配盒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挡气板呈长条形,其靠近筒体内壁的一沿设有所述锯齿,所述锯齿布置位置远离所述气体冷媒出口区域,其另一沿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挡气板使集中在气体冷媒出口附近的高流速区域通过过气通道沿筒体长度方向分散,原本比较集中的高速区被挡气板上的锯齿
[0008]一一分割后的各区域流速更加均匀,避免出现集中的高速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气板的锯齿边沿与所述筒体内壁间形成的过气通道的流通面积为:0.04 ?0.15m2。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呈长方形,往下倾斜设置,与所述二次分配盒的侧壁呈30°?60°夹角,其顶部长边固定在所述二次分配盒侧壁底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的宽度为30?6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换热管群和所述下部换热管群之间设有下分配器,所述下分配器包括支撑拉杆,所述支撑拉杆上设有托网,所述托网上覆盖有下布水垫。从上部换热管群滴淋而下的制冷剂液体在压缩机吸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随着气体流动方向偏移,而下分配器能承接从上部换热管滴淋而下的制冷剂液体,使之在下分配器中被收集而汇聚,实现重新均匀分配的目的,然后使其从下分配器中继续滴淋而下,制冷剂液体以较低流速继续垂直降落并以液膜状态覆盖在下部换热管群上,继续形成降膜式换热。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布水垫为金属丝垫,由直径为0.8?1.0mm的金属丝构成,其厚度为2?2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换热管群包括顶部换热管群和底部换热管群,所述顶部换热管群与所述底部换热管群之间留有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高度为8?30_。设置间隙通道是为了使换热管上的冷媒液体汽化而来的冷媒气体能保持低速通过,间隙通道的尺寸在保证冷媒气体低速通过的前提下不能设置过大,以免从顶部换热管群上滴淋而下的冷媒液体受到气流扰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换热管群及所述下部换热管群以顺排或错排方式水平排列。此排布方式能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可尽量多布置换热管。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布水垫为金属丝垫,由直径为0.8?1.0mm的金属丝构成,其厚度为9?20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均压孔为圆形孔,其直径为20?80mm,所述均压孔的数量为10?30个。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一次分配盒周壁上单个所述过液槽的流通面积为50?200mm2。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过液槽的数量为20?120个。
[0020]进一步地,所述二次分配盒内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一块或多块隔板。所述隔板的作用是将二次分配盒中的冷媒液体分割为若干个区域,当上分配器乃至整个机组在长度方向发生倾斜时,冷媒液体仍然可以从被隔板分割的各区域中形成一定高度的冷媒液位,从而向下滴淋,以避免下部的换热管群的部分换热面不能形成液膜。
[0021]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高度为5?10mm,数量为I?5块。
[0022]进一步地,所述匀水孔与其下方的上部换热管群的最顶层换热管道一一对齐排列,所述匀水孔为直径I?5_的圆形孔。合理设计匀水孔可使冷媒液体以较合适的速度滴淋下方的换热管群不会形成飞溅;匀水孔与其下方最顶层换热管道一一对齐的目的是使所有换热管上都能形成均匀液膜。
[0023]进一步地,所述富油区的底部开有I?4个回油口。
[0024]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富油区的最低位置处。回油口设置富油区的最低位置处可确保回油口一直被富油冷媒淹没。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上分配器与所述上部换热管群之间,及所述上部换热管群与所述下分配器之间均留有气态冷媒通道。留有气态冷媒通道是为了在不影响或较小影响冷媒液体垂直滴落的轨迹的情况下,使冷媒气体顺利通过。
[0026]进一步地,所述一次分配盒底部密闭,顶部敞开,其顶周焊接在所述盖板内侧顶面上。
[0027]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底部敞开的长方体状盒体,所述盒体两侧壁底端设有往外延伸的边沿盖板,所述均压孔设置在所述边沿盖板上远离所述气体冷媒出口的区域。所述均压孔可使上分配器内部的压力与蒸发器内部的压力平衡,而将其设置在边沿盖板上的原因是当有液体从均压孔中飞溅而出时使之远离压缩机吸气口,避免飞溅的液体被压缩机的吸力吸入。
[0028]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呈圆筒状,其直径为40?200mm。
[0029]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降膜式蒸发器处于全降膜式状态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上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上分配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2的爆炸图。
[0034]图5为图2中挡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降膜式蒸发器处于混合降膜式状态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0037]如图1所示,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I两端设有管板,所述筒体I顶部设有液体冷媒入口 2和气体冷媒出口,所述液体冷媒入口 2上设有节流装置,该节流装置优选电子膨胀阀,所述筒体I内部上方设有上分配器3,所述上分配器3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气板4,挡气板4边缘分别设有锯齿5,所述锯齿5与所述筒体I内壁围成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气体冷媒出口相通,所述上分配器3两侧壁底端分别设有扰流板6,所述上分配器3的下方设有上部换热管群7,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包括顶部换热管群24和底部换热管群25,所述顶部换热管群24与所述底部换热管群25之间留有间隙通道26,所述间隙通道26高度为8?30mm,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的下方设有下分配器20,所述下分配器20包括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拉杆21,所述支撑拉杆21上设有钢质托网22,所述托网22上覆盖有下布水垫23,所述下布水垫23为金属丝垫,由直径为0.8?1.0mm的金属丝构成,其厚度为2?20mm,所述下分配器20的下方设有设有下部换热管群8,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及所述下部换热管群8以顺排方式(即正三角形排列,指的是从筒体的横截面上看,相邻的三根换热管呈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分布,如图1中下部换热管群8中换热管的排布方式)或错排方式(即转角正三角形排列,指的是从筒体的横截面上看,相邻的三根换热管呈从水平位置逆时针旋转90°的正三角形分布,如图1中上部换热管群7中换热管的排布方式)水平排列,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和下部换热管群8各自的换热管两端分别与管板胀接后形成封闭空间,所述下部换热管群8的下方为富油区9,所述富油区9设有液位传感器10,所述液位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富油区9的底部开有I?4个回油口 11,所述回油口 11设置在所述富油区9的最低位置处,其中,在富油区中,虽然大部分物质是制冷剂液体,但是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负荷也存在有质量分数2%?20%的冷冻机油,在的冷冻机油含量偏高(如高于10%)的情况下,若换热管被其淹没则会让这些换热管的换热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若是冷冻机油含量偏低(如低于4%)的情况下淹没换热管,对换热可以起到增强作用,因此,设置一个检测富油区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则充分利用这种现象。
[0038]上述方案中,结合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上分配器3包括盖板12,所述盖板12为底部敞开的长方体状盒体,所述盒体两侧壁底端设有往外延伸的边沿盖板28,所述盖板12顶部设有与所述液体冷媒入口 2相通的进液口 13,所述进液口 13呈圆筒状,满焊在盖板12上,其直径为40?200mm,在所述边沿盖板28上远离所述气体冷媒出口的区域开有若干均压孔14,所述均压孔14为圆形孔,其直径为20?80mm,所述均压孔14的数量为10?30个,所述两块挡气板4对称点焊在所述盖板12顶部两侧,所述盖板12下方设有一次分配盒15,所述一次分配盒15尺寸较所述盖板12小,且其周壁开有若干不规则过液槽16,单个过液槽16的流通面积为50?200mm2,所述过液槽16的数量优选20?120个,优选控制一次分配盒15的压力损失为15kPa?60kPa,所述一次分配盒15下方设有上布水垫17,上布水垫17与盖板12焊接固定,所述上布水垫17为不锈钢丝垫,由直径为0.8?1.0mm的不锈钢丝构成,其厚度为9?20mm,所述上布水垫17下方设有二次分配盒18,所述二次分配盒18的顶沿与所述盖板12的底沿满焊配合密封,所述二次分配盒18底部开有若干匀水孔19,所述匀水孔19与其下方的上部换热管群7的最顶层换热管道一一对齐排列,所述匀水孔19为直径I?5mm的圆形孔,所述二次分配盒18内底部沿长度方向焊接有一块或多块隔板27,所述隔板27的高度为5?10mm,隔板27数量优选I?5块。所述两块扰流板6对称设置在所述二次分配盒18两侧外壁底端。其中,所述上分配器3与所述上部换热管群24之间,及所述上部换热管群24与所述下分配器20之间均留有气态冷媒通道。
[0039]上述方案中,结合图5所示,所述挡气板4为长条形,单边设有锯齿的薄钢板,其靠近筒体I内壁的一沿设有所述锯齿5,所述锯齿5布置位置远离所述气体冷媒出口区域,其另一沿固定在所述盖板12上。所述挡气板4的锯齿边沿与所述筒体I内壁间形成的过气通道的流通面积为:0.04?0.15m2。所述扰流板6呈长方形,往下倾斜设置,与所述二次分配盒18的侧壁呈30°?60°夹角,其顶部长边固定在所述二次分配盒18侧壁底端,所述扰流板6的宽度为30?60mm。
[0040]配置本降膜蒸发器的机组在运行时,富油区液位是否需要淹没部分换热管提前设定,若不需要淹没,即降膜蒸发器需要在全降膜状态换热,则降膜蒸发器中的液位通过机组控制器关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来降低,比如: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富油区液位过高已经淹没到下部换热管群中的换热管,机组的总控制器就会关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稳定状态时,会使降膜蒸发器中的所有换热管表面均形成液膜覆盖;若需要淹没,即降膜蒸发器需要在混合降膜状态换热,则降膜蒸发器中的液位通过机组控制器开大电子膨胀阀开度来提高,淹没若干换热管,稳定状态时,会使上部换热管被冷媒液膜完全覆盖,下部换热管部分或全部被冷媒液体淹没的情况下与载冷剂进行换热,在采用混合降膜状态换热时,也可以去掉所述下分配器(如图6所示)。同时,富油区液位不能无限制的低,因为若是富油区液位过低,可能发生冷冻机油含量过高(如超过50%)会使回油口以及下游的管路中流动阻力急剧增大而使回油困难,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即使降膜蒸发器需要处于全降膜换热状态换热,若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富油区液位过低,机组的总控制器就也会开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稀释含油量过高冷媒。
[0041]上述降膜式蒸发器处于全降膜换热状态时,其工作过程如下:从冷凝器输送过来的高温液态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膨胀后变为低温液体和低温气体的混合流体,然后从液体冷媒入口 2经进液口 13进入本蒸发器中的上分配器3中,气液混合冷媒进入上分配器3后,充满整个一次分配盒15,通过一次分配盒15侧面的非均匀分布且不同形状尺寸的过液槽16均匀喷射出,冲击盖板12的侧壁,液滴(液流)四周散开,落向上布水垫17,液态冷媒被上布水垫17吸收后均匀分配滴落在二次分配盒18中,通过二次分配盒18底部设置的匀水孔19连续以柱状流均匀坠落到其下方的上部换热管群7上,形成膜状分布,与上部换热管群7内部的载冷剂均匀换热,上分配器3内外气态冷媒的压力通过盖板12上的均压孔14平衡;然后,流经上部换热管群7后剩余未被蒸发的冷媒液体坠落到下分配器20,被其下布水垫23吸收后重新均匀滴淋在下部换热管群8上,再次形成膜状分布,与下部换热管群8内部的载冷剂进行换热;接着,经过下部换热管群8蒸发后的剩余富油冷媒积聚在下部换热管群8底部空余空间,在蒸发器底部形成富油区9,蒸发器的连通管路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0,以检测蒸发器底部冷媒液位,然后反馈给电子膨胀阀以控制从液体冷媒入口 2进入降膜蒸发器的冷媒流量,使蒸发器底部富油区9的冷媒液位低于下部换热管群8,避免造成下部换热管群8被富油冷媒淹没,降膜蒸发器维持一定的冷媒液位,有利于从蒸发器底部的回油口 11回油,富油冷媒可通过引射泵实现冷冻机油回到压缩机再进入油分离器;同时,所有经过换热管群蒸发的冷媒气体则从上分配器3顶部两侧的挡气板4上的锯齿形过气通道流出后经气体冷媒出口被压缩机吸入,进入压缩机被压缩,该挡气板4的锯齿形设计可以防止蒸发器筒体I顶部局部气态冷媒流速过高导致吸气带液。其中,通过合理控制整个一次分配盒15的压降以及沿长度方向各过液槽16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有利于保证冷媒流量沿长度均匀分配。
[0042]实现降膜蒸发器全降膜状态换热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相互配合的上分配器,并利用上分配器和下部分配器中金属丝垫的吸收再分配,保证柱状流冷媒液体分别分配到上部换热管群和下部换热管群上,从而均匀分配液态冷媒到所有换热管,并有效避免了冷媒对换热管过度分配或分配不足造成的传热效率的下降,实现了冷媒全降膜式蒸发,从而减少了冷媒充注量;实现降膜蒸发器混合降膜状态换热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相互配合的上分配器,利用上分配器的均匀分配能力,保证柱状流冷媒液体分配到上部换热管群,同时提升降膜蒸发器中的冷媒液位,使若干换热管被淹没在其中,实现混合降膜状态换热,从而充分利用该类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使换热面积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0043]本实用新型用于用户提供冷水(热水)的中央空调主机系统中,如: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螺杆式冷水(热泵)机组,此类机组主要由离心压缩机或者螺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组成,并形成一个制冷(制热)系统回路。
【权利要求】
1.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筒体(I),所述筒体(I)两端设有管板,所述筒体(I)顶部设有液体冷媒入口(2)和气体冷媒出口,所述液体冷媒入口(2)上设有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内部上方设有上分配器(3),所述上分配器(3)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挡气板(4),至少一侧挡气板(4)边缘设有锯齿(5),所述锯齿(5)与所述筒体(I)内壁围成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与所述气体冷媒出口相通,所述上分配器(3)两侧壁底端分别设有扰流板¢),所述上分配器(3)的下方设有上部换热管群(7),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的下方设有下部换热管群(8),所述下部换热管群(8)的下方为富油区(9),所述富油区(9)设有液位传感器(10),所述液位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节流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富油区(9)开有回油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配器(3)包括盖板(12),所述盖板(12)顶部设有与所述液体冷媒入口(2)相通的进液口(13),所述盖板(12)顶部边沿开有若干均压孔(14),所述两块挡气板(4)对称设置在所述盖板(12)顶部两侧,所述盖板(12)下方设有一次分配盒(15),所述一次分配盒(15)尺寸较所述盖板(12)小,且其周壁开有若干不规则过液槽(16),所述一次分配盒(15)下方设有上布水垫(17),所述上布水垫(17)下方设有二次分配盒(18),所述二次分配盒(18)底部开有若干匀水孔(19),所述二次分配盒(18)的顶沿与所述盖板(12)的底沿配合密封,所述两块扰流板(6)对称设置在所述二次分配盒(18)两侧外壁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4)呈长条形,其靠近筒体(I)内壁的一沿设有所述锯齿(5),所述锯齿(5)布置位置远离所述气体冷媒出口区域,其另一沿固定在所述盖板(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4)的锯齿边沿与所述筒体(I)内壁间形成的过气通道的流通面积为:0.04?0.15m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6)呈长方形,往下倾斜设置,与所述二次分配盒(18)的侧壁呈30°?60°夹角,其顶部长边固定在所述二次分配盒(18)侧壁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宽度为3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换热管群(J)和所述下部换热管群(8)之间设有下分配器(20),所述下分配器(20)包括支撑拉杆(21),所述支撑拉杆(21)上设有托网(22),所述托网(22)上覆盖有下布水垫(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布水垫(23)为金属丝垫,由直径为0.8?1.0mm的金属丝构成,其厚度为2?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包括顶部换热管群(24)和底部换热管群(25),所述顶部换热管群(24)与所述底部换热管群(25)之间留有间隙通道(26),所述间隙通道(26)高度为8?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换热管群(7)及所述下部换热管群(8)以顺排或错排方式水平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垫(17)为金属丝垫,由直径为0.8?1.0mm的金属丝构成,其厚度为9?20mm。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孔(14)为圆形孔,其直径为20?80mm,所述均压孔(14)的数量为10?30个。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分配盒(15)周壁上单个所述过液槽(16)的流通面积为50?200mm2。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13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槽(16)的数量为20?120个。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分配盒(18)内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一块或多块隔板(27)。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7)的高度为5?10mm,数量为I?5块。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水孔(19)与其下方的上部换热管群(7)的最顶层换热管道一一对齐排列,所述匀水孔(19)为直径I?5mm的圆形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油区(9)的底部开有I?4个回油口(11)。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8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11)设置在所述富油区(9)的最低位置处。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分配器(3)与所述上部换热管群(24)之间,及所述上部换热管群(24)与所述下分配器(20)之间均留有气态冷媒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分配盒(15)底部密闭,顶部敞开,其顶周焊接在所述盖板(12)内侧顶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2)为底部敞开的长方体状盒体,所述盒体两侧壁底端设有往外延伸的边沿盖板(28),所述均压孔(14)设置在所述边沿盖板(28)上远离所述气体冷媒出口的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3)呈圆筒状,其直径为40?200mm。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文档编号】F25B39/02GK204027084SQ20142016562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徐峰, 张林波, 罗毅, 马新, 朱应求 申请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