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及其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870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及其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调及其冷凝器,空调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制冷剂以及机壳。冷凝器包括中空的散热体及中空的导热管,导热管内容置有制冷剂。散热体包括中空管以及若干从中空管外周缘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翅片。若干第一翅片相间分布,导热管往中空管轴向方向缠绕在第一翅片上。本实用新型的散热体呈中空状,有利于冷凝器风机吹出的风快速、顺利地通过散热体,因为中空管中间的通孔可以做得足够大,因此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中冷凝器也不会阻塞;散热体外周缘延伸出的相间分布的第一翅片,有利于将导热管传递过来的热量向外发散,保证了冷凝器的整体散热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空调及其冷凝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及其冷凝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制造中,电气柜、交换机等大型的电子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制冷设备及时散热才能正常工作。现在市场上较普遍的工业空调冷凝器多为套片翅片式亲水箔热交换器。在工业生产的场所,往往存在着粉尘颗粒、纤维悬浮物、烟雾、腐蚀性气体等,在这种极端苛刻的工业环境中,对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以及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现有的冷凝器翅片间的间隙很狭小,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很容易就会阻塞冷凝器,使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降低,腐蚀性液体或颗粒也容易吸附在翅片上,从而缩短冷凝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为了使冷凝器能继续工作,一般需要人工每隔几天清洗维护一次,这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还拖慢了工业生产的进程。此外,翅片设计的换热面积大,浪费了装配空间,导热管的焊点繁多,易造成制冷剂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及其冷凝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所存在的冷凝器所存在的容易阻塞,需要经常清洗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中空的散热体及中空的导热管,所述散热体包括中空管以及若干从所述中空管外周缘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翅片,所述若干第一翅片相间分布,所述导热管往所述中空管轴向方向缠绕在所述第一翅片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的内壁向往所述中空管的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二翅片。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中空管的径向方向延伸。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翅片的端部往两侧方向延伸,形成散热部,所述导热管缠绕在所述散热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翅片的两侧均为波浪状曲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翅片的两侧均为波浪状曲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为一根铜管。
[00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制冷剂、机壳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导热管内容置有所述的制冷剂。
[0012]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机壳表面开设有空气入口及热风出口,所述冷凝器嵌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的冷凝器风机,且与所述空气入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热风出口相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冷风出口,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其散热体呈中空状,有利于冷凝器风机吹出的风快速、顺利地通过散热体,因为中空管中间的通孔可以做得足够大,因此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中冷凝器也不会阻塞;散热体外周缘延伸出的相间分布的第一翅片,有利于将导热管传递过来的热量向外发散,保证了冷凝器的整体散热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器散热体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所不空调的后视不意图。
[0018]图4是图2所不空调的俯视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空调100及其冷凝器1,空调100包括冷凝器1、压缩机2、蒸发器3、膨胀阀4、冷凝器风机5、蒸发器风机6、制冷剂(图中未示出)以及机壳7。其中,冷凝器I包括中空的散热体11及中空的导热管12,冷凝器I的导热管12内容置有制冷剂。散热体11包括中空管111以及若干从中空管111外周缘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翅片112。若干第一翅片112相间分布,导热管12往中空管111轴向方向缠绕在第一翅片112上。
[0021]具体地,第一翅片112沿中空管111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翅片112的端部往两侧方向延伸,形成散热部1121,并且使散热体11整体呈圆柱状,导热管12缠绕在散热部1121上。
[0022]本实施例的冷凝器1,其散热体11呈中空状,有利于冷凝器风机5吹出的风快速、顺利地通过散热体11,因为中空管111中间的通孔可以做得足够大,因此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中冷凝器I也不会阻塞。第一翅片112相间分布,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12的间距为7-9丽,从而可防止阻塞,且有利于导热管12传递过来的热量向外发散,保证了冷凝器I的整体散热性能。此外,导热管12用一根铜管即可实现,就只有两点焊点,有效地防止了制冷剂发生泄漏。
[0023]为了更快地将散热体11上的热量向外散发出去,中空管111的内壁向往中空管111的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二翅片113。另外,为了加大散热体11的散热面积,第一翅片112、第二翅片113的两侧均为波浪状曲面,为了使散热体11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及抗腐蚀能力,散热体11优先选用铝材料制造,散热体11整体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第一、第二翅片112,113 的厚度为 1.5-2MM。
[0024]机壳7上设置有散热通道71、空气入口 72、热风出口 73及冷风出口 74,冷凝器I嵌置于散热通道71内,散热通道71的一端设置有冷凝器风机8,且与空气入口 72连通,散热通道71的另一端与热风出口 73相连通。冷风出口 74与蒸发器3连通,用于将蒸发器3冷却的空气排出空调100外,给电子设备散热。
[0025]本实施例的冷凝器I的安装方式采用立体垂直式,压缩机2吸入来自蒸发器3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然后把制冷剂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入冷凝器I的导热管12,高温的制冷剂从导热管12的上端进入,向下螺旋式流动,并将热量传递给散热体11。高风压的冷凝器风机8的自下向上送风,对导热管12及散热体11进行冷却,使高温的制冷剂逐渐转为中温高压气态-常温高压气液混合状态后经过膨胀阀4进行节流减压,喷射流向蒸发器3进行蒸发制冷,然后气化后的制冷剂又被压缩机2吸入,不断循环,不断地制冷。
[0026]上述制冷剂在导热管12内部由上而下螺旋式流动,导热管12上的热量及时通过第一翅片112传递到中空管111及第二翅片113,冷凝器风机8给冷凝器I由下向上送风,可在第一时间将刚进入导热管12 (冷凝器I最上端)的制冷剂的高温热量带走,使制冷剂实现由上而下逐步冷却液化的全过程,经过实验证明,这种由上而下逐步冷却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列管重叠的方式散热效果更好。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中空的散热体及中空的导热管,所述散热体包括中空管以及若干从所述中空管外周缘向外延伸而成的第一翅片,所述若干第一翅片相间分布,所述导热管往所述中空管轴向方向缠绕在所述第一翅片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的内壁向往所述中空管的中心方向延伸出第二翅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中空管的径向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的端部往两侧方向延伸,形成散热部,所述导热管缠绕在所述散热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的两侧均为波浪状曲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的两侧均为波浪状曲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为一根铜管。
8.—种空调,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制冷剂以及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导热管内容置有所述的制冷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机壳表面开设有空气入口及热风出口,所述冷凝器嵌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的冷凝器风机,且与所述空气入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热风出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冷风出口,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
【文档编号】F25B39/04GK204115314SQ20142060321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程新华 申请人:深圳市雷普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