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11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缩机(11),该压缩机(11)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散热器(12),该散热器(12)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喷射器组件(13),该喷射器组件(13)具有主体部(30),该主体部(30)具有喷嘴部(13a)、制冷剂吸引口(31b)、升压部(13c)、气液分离部(30f)、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以及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其中,该喷嘴部(13a)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制冷剂吸引口(31b)借助从所述喷嘴部(13a)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吸引制冷剂,该升压部(13c)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该气液分离部(30f)对从所述升压部(13c)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该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流出,该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30f)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流出;

蒸发器(14),该蒸发器(14)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蒸发;

入口配管(15d),该入口配管(15d)将所述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和所述蒸发器(14)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起来;以及

吸入配管(15c),该吸入配管(15c)将所述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和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起来,

所述入口配管(15d)的长度比所述吸入配管(15c)的长度短。

2.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有:

压缩机(11),该压缩机(11)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散热器(12),该散热器(12)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喷射器组件(13),该喷射器组件(13)具有主体部(30),该主体部(30)具有喷嘴部(13a)、制冷剂吸引口(31b)、升压部(13c)、气液分离部(30f)、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以及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其中,该喷嘴部(13a)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制冷剂吸引口(31b)借助从所述喷嘴部(13a)喷射的高速度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吸引制冷剂,该升压部(13c)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31b)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该气液分离部(30f)对从所述升压部(13c)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该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流出,该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30f)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流出;以及

蒸发器(14),该蒸发器(14)使由所述气液分离部(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蒸发,

所述喷射器组件(13)被配置在相比于靠近所述压缩机(11)而更靠近所述蒸发器(14)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通过分隔板(50)来分隔配置有所述蒸发器(14)的室内空间和配置有所述散热器(12)的室外空间,

所述喷射器组件(13)被配置在相比于靠近所述压缩机(11)而更靠近所述分隔板(50)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入口配管(15d),该入口配管(15d)将所述液相制冷剂流出口(31c)和所述蒸发器(14)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起来;以及

吸入配管(15c),该吸入配管(15c)从所述气相制冷剂流出口(31d)到达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

所述入口配管(15d)与吸入配管(15c)中的至少一方的与所述喷射器组件(13)连接的部位形成为沿着所述分隔板(50)延伸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组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室内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组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向所述蒸发器(14)流入的送风空气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组件(1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能够通过由所述蒸发器(14)冷却后的送风空气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1、4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

所述入口配管(15d)的长度为2m以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