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068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的变容结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而且不利于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实现压缩机在两级变容压缩或双缸变容压缩之间切换,结构简单、可靠,而且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排气通道和第二吸气通道;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排气通道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通道相连;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之间;第二冷媒流路,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中的所述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第三冷媒流路,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三冷媒流路被构造成将所述压缩机外的制冷流路中的冷媒导流至所述第二吸气通道;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媒流路至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通断以使得所述压缩机实现两级变容压缩或双缸变容压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冷媒流路至第三冷媒流路,并利用控制阀组件控制第一冷媒流路至第三冷媒流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压缩机的两级变容压缩或双缸变容压缩,这不但避免了对压缩机的自身的变容结构的设计,降低了压缩机的设计难度,简化了压缩机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至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三冷媒流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四控制阀和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具有第一端口至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一个导通,所述第一切换阀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第四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媒流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具有第一开口至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中的一个导通,所述第二切换阀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相连,所述第五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三冷媒流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三切换阀和第四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具有第一阀口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可与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导通,所述第四切换阀具有第一导通口至第三导通口,所述第一导通口可与第二导通口和所述第三导通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第四切换阀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上,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导通口相连,所述第一导通口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导通口与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一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同时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时,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另一个同时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二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串联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所述闪蒸器具有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二端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过冷装置,所述过冷装置串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且所述过冷装置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中的另一个相连,在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中的所述另一个之间串联有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流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中的所述其中一个之间,所述第二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二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连接口至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相连或同时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三冷媒流路的第二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汽缸的排气容积为V1,所述第二汽缸的排气容积为V2,所述V1,V2满足:0.4<V2/V1<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在所述压缩机双缸变容压缩时,所述第一电容或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为所述压缩机的电机供电,在所述压缩机两级变容压缩时,所述第一电容或所述第二电容为所述压缩机的电机供电。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容量为C1,所述第二电容的容量为C2,所述C1,C2满足:0.2<C2/(C1+C2)<0.8。

具体地,所述电机具有运行端、公共端和启动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且形成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分别与所述电源的零线端和所述运行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且形成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电机的启动端相连,所述电源的火线端与所述公共端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与电源和压缩机的电机的电路控制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与电源和压缩机的电机的电路控制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压缩机10;第一气缸101;第一排气通道1011;第一吸气通道1012;第二气缸102;第二排气通道1021;第二吸气通道1022;第一电容103;第二电容104;电机105;运行端1051;公共端1052;启动端1053;第一节点1054;第二节点1055;第一开关1056;第二开关1057;室外换热器20;室内换热器30;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一冷媒流路50;第二冷媒流路60;第三冷媒流路70;控制阀组件80;第一控制阀801;第二控制阀802;第三控制阀803;第四控制阀804;第一切换阀805;第一端口8051;第二端口8052;第三端口8053;第五控制阀口806;第二切换阀807;第一开口8071;第二口8072;第三开口8073;第三切换阀808;第一阀口8081;第二阀口8082;第三阀口8083;第四切换阀809;第一导通口8091;第二导通口8092;第三导通口8093;闪蒸器90;第一接口901;第二接口902;第三接口903;第二节流元件100;过冷装置110;第一流路1101;第二流路1102;第三节流元件1103;换向组件120;第一连接口a;第二连接口b;第三连接口c;第四连接口d;第二换向组件130;第一连通口e;第二连通口f;第三连通口g;第四连通口h;

电源2000;零线端2001;火线端20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该空调器1000可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例如,该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时可用于给室内环境制冷,该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时可以给室内环境制热或制冷。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可以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室内换热器30、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一冷媒流路50、第二冷媒流路60、第三冷媒流路70和控制阀组件80。

具体地,如图1-图12所示,压缩机10包括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第一气缸101具有第一排气通道1011和第一吸气通道1012,第二气缸102具有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吸气通道1022。例如,压缩机10的壳体上可以设有两个排气口和两个吸气口,压缩机10包括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第一气缸101具有第一排气通道1011和第一吸气通道1012,第一排气通道1011与其中一个排气口相连,第一吸气通道1012与其中一个吸气口相连,第二气缸102具有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吸气通道1022,第二排气通道1021与另一个排气口相连,第二吸气通道1022与另一个吸气口相连,由此,冷媒可从所述其中一个吸气口经过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可经过第一排气通道1011并经过所述其中一个排气口排出第一气缸101,冷媒可从所述另一个吸气口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可经过第二排气通道1021并经过所述另一个排气口排出第二气缸102。

可选地,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可在上下方向排布。例如。如图1-图12所示,第一气缸101位于第二气缸102的下方,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02位于第一气缸101的下方。

如图1-图12所示,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右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右端)相连,且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一节流元件40可对流经其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左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左端)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相连,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中的另一个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

具体而言,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时,如图1-图6所示,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左端)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相连,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1000时,如图7-图12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换向组件120,换向组件120具有第一连接口a至第四连接口d,第一连接口a可与第二连接口b和第三连接口c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连接口d可与第二连接口b和第三连接口c中的另一个连通,也就是说,当第一连接口a与第二连接口b连通时,第三连接口c与第四连接口d连通,当第一连接口a与第三连接口c连通时,第四连接口d与第二连接口b连通。例如,换向组件120为四通阀,当四通阀断电时,第一连接口a与第二连接口b连通,第三连接口c与第四连接口d连通,当四通阀通电时,第一连接口a与第三连接口c连通,第二连接口b与第四连接口d连通。第一连接口a与第二排气通道1021相连,第二连接口b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相连,第三连接口c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相连,第四连接口d与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从而通过换向组件120的换向,实现空调器10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的切换。

第一冷媒流路50连接在第一排气通道1011和第二吸气通道1022之间,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上端)相连,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12中示出的下端)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例如,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时,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也就是说,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时,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或者,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时,上述第一连接口a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也就是说,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时,第一连接口a同时与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

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三冷媒流路70被构造成将压缩机10外的制冷流路中的冷媒导流至第二吸气通道1022。例如,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1000时,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相连以将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导流至第二吸气通道1022,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时,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当然,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1000时,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还可以连接至压缩机10外的除了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以外的其它冷媒流路上。或者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时,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与上述第四连接口d相连,以将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导流至所述第二吸气通道1022,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1000时,第四连接口d可同时与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四连接口d还可以仅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即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还可以连接至压缩机10外的除了第四连接口d以外的其它冷媒流路上。

控制阀组件80可用于控制第一冷媒流路50至第三冷媒流路70的通断以使得压缩机10实现两级变容压缩或双缸变容压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级变容压缩是指冷媒可依次进入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冷媒在两个气缸内实现了两次压缩,具体而言,冷媒可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先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实现第一次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经过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实现第二次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双缸变容压缩是指冷媒分别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并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各自独立地被压缩,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至第二冷媒流路60,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第一冷媒流路50至第三冷媒流路70,并利用控制阀组件80控制第一冷媒流路50至第三冷媒流路70的通断,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或双缸变容压缩,这不但避免了对压缩机10的自身的变容结构的设计,降低了压缩机10的设计难度,简化了压缩机10的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0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空调器1000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40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以及图7-图9所示,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一控制阀801至第三控制阀803,第一控制阀801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第二控制阀802串联在第二冷媒流路60上,第三控制阀803串联在第三冷媒流路70上。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一部分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另一部分冷媒可从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的双缸变容压缩;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冷媒只能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可选地,第一控制阀801至第三控制阀803为电磁阀。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可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801至第三控制阀803的通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四控制阀804和第一切换阀805,第一切换阀805具有第一端口8051至第三端口8053,第一端口8051可与第二端口5052和第三端口8053中的一个导通,也就是说,当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端口5052导通时,第一端口8051与第三端口8053不导通,当第一端口8051与第三端口8053导通时,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端口5052不导通。第一切换阀805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端口5052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第三端口805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例如,图4和图10中示出的左端)相连,第四控制阀804串联在第二冷媒流路60上以控制第二冷媒流路60的通断。当第一端口8051与第三端口8053导通且第四控制阀804打开时,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随后该部分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后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三端口8053和第一端口8051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该部分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当第四控制阀804关闭且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端口5052导通时,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入第一气缸101内,随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经过第二端口5052和第一端口8051(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可选地,第四控制阀804为电磁阀,第一切换阀805为三通换向阀。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用于控制第四控制阀804的通断以及控制第一切换阀805的换向。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1所示,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五控制阀806和第二切换阀807,第二切换阀807具有第一开口8071至第三开口8073,第一开口8071可与第二开口8072和第三开口8073中的一个导通,也就是说,当第一开口8071与第二开口8072导通时,第一开口8071与第三开口8073不导通,当第一开口8071与第三开口8073导通时,第一开口8071与第二开口8072不导通。第二切换阀807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且第一开口8071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连通,第二开口8072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口8073相连,第五控制阀806串联在第三冷媒流路70上以控制第三冷媒流路70的通断。当第一开口8071与第三开口8073导通且第五控制阀806打开时,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随后该部分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后经过第一开口8071和第三开口8073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该部分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当第五控制阀806关闭且第一开口8071与第二开口8072导通时,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入第一气缸101内,随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经过第一开口8071和第二开口8072(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可选地,第五控制阀806为电磁阀,第二切换阀807为三通换向阀。可以理解是的,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用于控制第五控制阀806的通断以及控制第二切换阀807的换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2所示,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第三切换阀808具有第一阀口8081至第三阀口8083,第一阀口8081可与第二阀口8082和第三阀口8083中的一个导通,也就是说,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二阀口8082导通时,第一阀口8081与第三阀口8083不导通,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三阀口8083导通时,第一阀口8081与第二阀口8082不导通。第四切换阀809具有第一导通口8091至第三导通口8093,第一导通口8091可与第二导通口8092和第三导通口8093中的一个导通,也就是说,当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导通口8092导通时,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三导通口8093不导通,当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三导通口8093导通时,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导通口8092不导通。

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具体地,第一阀口8081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第三阀口8083与第二导通口8092相连,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阀口8082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导通口809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相连。具体而言,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三阀口8083导通且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导通口8092导通时,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依次经过第一阀口8081、第三阀口8083、第二导通口8092和第一导通口8091(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流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二阀口8082导通且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三导通口8093导通时,一部分冷媒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这部分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经过第一阀口8081和第二阀口8082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部分冷媒从第三冷媒流路70流向第三导通口8093,并经过第一导通口8091流向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后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随后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可选地,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可以为三通换向阀。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器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用于控制第三切换阀808以及第四切换阀809的换向。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阀组件8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控制阀组件80还可以是包括其他控制阀的控制阀组件80,只要控制阀组件80能够控制第一冷媒流路50至第三冷媒流的通断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和双缸变容压缩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以及图10-图12所示,当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中的其中一个同时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时,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中的另一个同时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也就是说,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1000时,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由此,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分别流向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和第二排气通道1021流出的冷媒可直接流向室外换热器20;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1000时,上述第一连接口a同时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第四连接口d同时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由此,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分别流向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和第二排气通道1021流出的冷媒可直接流向第一连接口a。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闪蒸器90,闪蒸器90串联在第一节流元件40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闪蒸器90具有第一接口901至第三接口903,第一接口901与第一节流元件40相连,第二接口902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接口90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由此,从闪蒸器90分离出的一部分冷媒可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

可选地,在第二接口902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100,从而进一步优化空调器1000的结构,提高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第二节流元件100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9所示,空调器1000包括过冷装置110,过冷装置110串联在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且过冷装置11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例如,如图3和图9中的上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中的其中一个相连,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例如,如图3和图9中的下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中的另一个相连,在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中的所述另一个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40,第二流路1102的第一端(例如,如图3和图9中的上端)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103连接在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中的所述其中一个之间,第二流路1102的第二端(例如,如图3和图9中的下端)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当空调器1000为单冷型空调器时,过冷装置110串联在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且过冷装置11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例如,如图3的上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路1102的第一端(例如,如图3的上端)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103连接在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之间,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例如,如图3下端)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路1102的第二端(例如,如图3中的下端)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40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和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之间。

如图9所示,当空调器1000为冷暖型空调器时,空调器1000还包括第二换向组件130,第二换向组件130具有第一连通口e至第四连通口h,其中,第一连通口e可与第二连通口f和第三连通口g中的一个连通,第四连通口h可与第二连通口f和第三连通口g中的另一个连通,也就是说,当第一连通口e与第二连通口f连通时,第三连通口g与第四连通口h连通,当第一连通口e与第三连通口g连通时,第二连通口f与第四连通口h连通。其中,第一连通口e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第四连通口h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第三连通口g与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40串联在第三连通口g与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之间,第二连通口f与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路110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103连接在第二连通口f和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之间。当空调器1000制冷时,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连通口e和第二连通口f分别流向第一流路1101和第三节流元件1103,冷媒从第三节流元件1103流出后流向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中的冷媒相互换热,冷媒从第一流路1101流出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0节流降压后,并经过第三连通口g和第四连通口h流向室内换热器30,冷媒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流入到压缩机10内。当空调器1000制热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经过第四连通口h和第二连通口f分别流向第一流路1101和第三节流元件1103,冷媒从第三节流元件1103流出后流向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中的冷媒相互换热,冷媒从第一流路1101流出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0节流降压后,并经过第三连通口g和第一连通口e流向室外换热器20,冷媒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流入到压缩机10内。由此,有利于提高从第一流路110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提高空调的制冷量,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的冷媒可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流入到压缩机10内,有利于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提高空调器1000的运行的可靠性。可选地,过冷装置110可以为经济器。

可选地,第三节流元件1103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汽缸的排气容积为V1,第二汽缸的排气容积为V2,V1,V2满足:0.4<V2/V1<0.9。由此,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压缩机10的结构,提高压缩机10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0包括第一电容103和第二电容104,第一电容103的容量大于第二电容104的容量。在压缩机10双缸变容压缩时,第一电容103或第一电容103和第二电容104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在压缩机10两级变容压缩时,第一电容103或第二电容104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由此,在压缩机10双缸变容压缩时,利用电容容量较大的第一电容103或同时利用第一电容103和第二电容104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有利于提高压缩机10的转速,提高工作效率,在压缩机10两级变容压缩时,利用第一电容103或第二电容104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在保证压缩机10的转速的基础上,还有利于降低耗电量。

进一步地,在压缩机10双缸变容压缩时,第一电容103和第二电容104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在压缩机10两级变容压缩时,第一电容103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

具体而言,如图13和图14所示,电机105具有运行端1051、公共端1052和启动端1053,第一电容103的第一端(例如,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左端)和第二电容104的第一端(例如,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左端)相连且形成第一节点1054,第一节点1054分别与电源2000的零线端2001和电机105的运行端1051相连,第二电容104的第二端(例如,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右端)通过第一开关1056与第一电容103的第二端(例如,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右端)相连且形成第二节点1055,第二节点1055与电机105的启动端1053相连,电源2000的火线端2002与电机105的公共端1052相连。由此,当压缩机10两级变容压缩时,通过打开第一开关1056,利用第一电容103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此时压缩机10的电机105的电容容量为第一电容103的容量,当压缩机10双缸变容压缩时,通过关闭第一开关1056即利用第一电容103和第二电容104同时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此时压缩机10的电容容量为第一电容103的容量和第二电容104的容量之和。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第一电容10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1057连接至第二节点1055。由此,可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关1057以选择是否需要第一电容103为压缩机10的电机105供电。

可选地,第一电容103的容量为C1,第二电容104的容量为C2,C1,C2满足:0.2<C2/(C1+C2)<0.8。从而,进一步优化第一电容103和第二电容104的容量。

下面参考图1-图12对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室内换热器30、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一冷媒流路50、第二冷媒流路60、第三冷媒流路70和控制阀组件80。

具体地,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包括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压缩机10的壳体上设有两个排气口和两个吸气口,第一气缸101具有第一排气通道1011和第一吸气通道1012,第一排气通道1011与其中一个排气口相连,第一吸气通道1012与其中一个吸气口相连,第二气缸102具有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吸气通道1022,第二排气通道1021与另一个排气口相连,第二吸气通道1022与另一个吸气口相连。

如图1所示,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且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一节流元件40可对流经其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

第一冷媒流路50连接在第一排气通道1011和第二吸气通道1022之间,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和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相连,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

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和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

控制阀组件80可用于控制第一冷媒流路50至第三冷媒流路70的通断以使得压缩机10实现两级变容压缩或双缸变容压缩。如图1所示,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一控制阀801至第三控制阀803,第一控制阀801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第二控制阀802串联在第二冷媒流路60上,第三控制阀803串联在第三冷媒流路70上。

空调器1000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元件40-室内换热器30-压缩机10。

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另一部分冷媒可从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室外换热器20;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不会流经第三冷媒流路70,而且仅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再一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20。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空调器1000还包括闪蒸器90,闪蒸器90串联在第一节流元件40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闪蒸器90具有第一接口901至第三接口903,第一接口901与第一节流元件40相连,第二接口902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在第二接口902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100,第三接口90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

空调器1000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元件40-闪蒸器90,从闪蒸器9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从第二接口902流出后流向室内换热器30并经过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向第一气缸101;另一路冷媒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流向第二气缸102,在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不流经第三冷媒流路70。

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从闪蒸器90的第三接口903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室外换热器20;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第三冷媒流路70没有冷媒流过,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再一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20。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空调器1000还包括过冷装置110,过冷装置110串联在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且过冷装置11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路110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103连接在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之间,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路1102的第二端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40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和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之间。

空调器1000的冷媒流向为:冷媒从压缩机10排出后排入室外换热器20,从室外换热器2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第一路冷媒流向第一流路1101,随后流经第一节流元件40然后流入室内换热器30;第二路冷媒流向第三节流元件1103,从第三节流元件1103流出后流入第二流路1102,在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冷媒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后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在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第三冷媒流路70没有冷媒流过。

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室外换热器20;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第三冷媒流路70没有冷媒流过,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再一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20。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四控制阀804和第一切换阀805,第一切换阀805具有第一端口8051至第三端口8053,第一端口8051可与第二端口5052和第三端口8053中的一个导通。第一切换阀805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端口5052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第三端口805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相连,第四控制阀804串联在第二冷媒流路60上以控制第二冷媒流路60的通断。

当第一端口8051与第三端口8053导通且第四控制阀804打开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随后该部分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后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路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三端口8053和第一端口8051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该部分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室外换热器20;当第四控制阀804关闭且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端口5052导通时,冷媒不流经第三冷媒流路70,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入第一气缸101内,随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经过第二端口5052和第一端口8051(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并流向室外换热器20,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五控制阀806和第二切换阀807,第二切换阀807具有第一开口8071至第三开口8073,第一开口8071可与第二开口8072和第三开口8073中的一个导通。第二切换阀807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且第一开口8071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连通,第二开口8072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口8073相连,第五控制阀806串联在第三冷媒流路70上以控制第三冷媒流路70的通断。

当第一开口8071与第三开口8073导通且第五控制阀806打开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随后该部分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后经过第一开口8071和第三开口8073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路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该部分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室外换热器20;当第五控制阀806关闭且第一开口8071与第二开口8072导通时,第三冷媒流路70没有冷媒流过,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入第一气缸101内,随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经过第一开口8071和第二开口8072(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流向室外换热器20。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第三切换阀808具有第一阀口8081至第三阀口8083,第一阀口8081可与第二阀口8082和第三阀口8083中的一个导通。第四切换阀809具有第一导通口8091至第三导通口8093,第一导通口8091可与第二导通口8092和第三导通口8093中的一个导通。

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具体地,第一阀口8081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第三阀口8083与第二导通口8092相连,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阀口8082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导通口809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相连。

具体而言,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三阀口8083导通且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导通口8092导通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依次经过第一阀口8081、第三阀口8083、第二导通口8092和第一导通口8091(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流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二阀口8082导通且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三导通口8093导通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这部分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经过第一阀口8081和第二阀口8082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路冷媒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后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三导通口8093和第一导通口8091流向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后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随后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从第二冷媒流路60流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室外换热器20。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空调器1000包括换向组件120,换向组件120具有第一连接口a至第四连接口d,第一连接口a同时与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一端相连,第二连接口b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相连,第三连接口c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端相连,第四连接口d同时与第一吸气通道1012和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

空调器1000的制冷时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第一连接口a-第二连接口b-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元件40-室内换热器30-第三连接口c-第四连接口d-压缩机10。

空调器1000制热时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第一连接口a-第三连接口c-室内换热器30-第一节流元件40-室外换热器20-第二连接口b-第四连接口d-压缩机10。

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另一部分冷媒可从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第一连接口a;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第三冷媒流路70没有冷媒流过,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 内被再一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第一连接口a。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第四连接口d仅与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且空调器1000还包括闪蒸器90,闪蒸器90串联在第一节流元件40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闪蒸器90具有第一接口901至第三接口903,第一接口901与第一节流元件40相连,第二接口902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在第二接口902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100,第三接口90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二端相连。

空调器1000的制冷时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第一连接口a-第二连接口b-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元件40-闪蒸器90,两路冷媒从闪蒸器90流出,其中一路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100流向室内换热器30,冷媒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后流向第三连接口c、并经过第四连接口d流向第一吸气通道1012;另一路冷媒直接从闪蒸器90的第三接口903流出后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

空调器1000的制热时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第一连接口a-第三连接口c-室内换热器30-第二节流元件100-闪蒸器90,两路冷媒从闪蒸器90流出,其中一路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0流向室外换热器20,冷媒从室外换热器20流出后流向第三连接口c、并经过第四连接口d流向第一吸气通道1012;另一路冷媒直接从闪蒸器90的第三接口903流出后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

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从闪蒸器90的第三接口903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第一连接口a;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再一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20第一连接口a。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第四连接口d仅与第一吸气通道1012相连,且空调器1000还包括过冷装置110和第二换向组件,过冷装置110串联在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之间且过冷装置11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第二换向组件130具有第一连通口e至第四连通口h,其中,第一连通口e可与第二连通口f和第三连通口g中的一个连通,第四连通口h可与第二连通口f和第三连通口g中的另一个连通,也就是说,当第一连通口e与第二连通口f连通时,第三连通口g与第四连通口h连通,当第一连通口e与第三连通口g连通时,第二连通口f与第四连通口h连通。其中,第一连通口e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相连,第四连通口h与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第三连通口g与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相连,第一节流元件40串联在第三连通口g与第一流路1101的第二端之间,第二连通口f与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流路110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103连接在第二连通口f和第一流路110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流路1102的第二端与第三冷媒流路70相连。当空调器1000制冷时,从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连通口e和第二连通口f分别流向第一流路1101和第三节流元件1103,冷媒从第三节流元件1103流出后流向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中的冷媒相互换热,冷媒从第一流路1101流出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0节流降压后,并经过第三连通口g和第四连通口h流向室内换热器30,冷媒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流入到压缩机10内。当空调器1000制热时,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经过第四连通口h和第二连通口f分别流向第一流路1101和第三节流元件1103,冷媒从第三节流元件1103流出后流向第二流路1102,第一流路1101和第二流路1102中的冷媒相互换热,冷媒从第一流路1101流出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40节流降压后,并经过第三连通口g和第一连通口e流向室外换热器20,冷媒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流入到压缩机10内。

空调器1000的制冷时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第一连接口a-第二连接口b-室外换热器20-第一连通口e-第二连通口f,从第二连通口f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为:第三节流元件1103-第二流路1102-第三冷媒流路70,另一路为:第一流路1101-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三连通口g-第四连通口h-室内换热器30-第三连接口c-第四连接口d-第一吸气通道1012。

空调器1000的制热时的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第一连接口a-第三连接口c-室内换热器30-第四连通口h-第二连通口f,从第二连通口f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其中一路为:第三节流元件1103-第二流路1102-第三冷媒流路70,另一路为:第一流路1101- 第一节流元件40-第三连通口g-第一连通口e-室外换热器20-第二连接口b-第四连接口d-第一吸气通道1012。

具体而言,在第一控制阀801关闭,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打开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从第二流路1102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内,这两部分冷媒分别在第一气缸101和第二气缸102内独立压缩,随后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的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第一连接口a;当第一控制阀801打开,第二控制阀802和第三控制阀803关闭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入第一冷媒流路50,随后冷媒经过第二吸气通道1022排入第二气缸102内,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再一次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以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第一连接口a。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四控制阀804和第一切换阀805,第一切换阀805具有第一端口8051至第三端口8053,第一端口8051可与第二端口5052和第三端口8053中的一个导通。第一切换阀805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端口5052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第三端口805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相连,第四控制阀804串联在第二冷媒流路60上以控制第二冷媒流路60的通断。

当第一端口8051与第三端口8053导通且第四控制阀804打开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随后该部分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后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路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三端口8053和第一端口8051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该部分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第一连接口a;当第四控制阀804关闭且第一端口8051与第二端口5052导通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可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入第一气缸101内,随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经过第二端口5052和第一端口8051(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并流向第一连接口a,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五控制阀806和第二切换阀807,第二切换阀807具有第一开口8071至第三开口8073,第一开口8071可与第二开口8072和第三开口8073中的一个导通。第二切换阀807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且第一开口8071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连通,第二开口8072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口8073相连,第五控制阀806串联在第三冷媒流路70上以控制第三冷媒流路70的通断。

当第一开口8071与第三开口8073导通且第五控制阀806打开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经过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随后该部分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后经过第一开口8071和第三开口8073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路冷媒经过第三冷媒流路7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该部分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冷媒流路60和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第一连接口a;当第五控制阀806关闭且第一开口8071与第二开口8072导通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流入第一气缸101内,随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经过第一开口8071和第二开口8072(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再一次被压缩,随后从第二气缸102的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而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第一连接口a。

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阀组件80包括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第三切换阀808具有第一阀口8081至第三阀口8083,第一阀口8081可与第二阀口8082和第三阀口8083中的一个导通。第四切换阀809具有第一导通口8091至第三导通口8093,第一导通口8091可与第二导通口8092和第三导通口8093中的一个导通。

第三切换阀808和第四切换阀809串联在第一冷媒流路50上,具体地,第一阀口8081与第一排气通道1011相连,第三阀口8083与第二导通口8092相连,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吸气通道1022相连,第二阀口8082与第二冷媒流路60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导通口8093与第三冷媒流路70的第一端相连。

具体而言,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三阀口8083导通且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二导通口8092导通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从第一气缸101的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依次经过第一阀口8081、第三阀口8083、第二导通口8092和第一导通口8091(流经第一冷媒流路50)流向第二气缸102的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后,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流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两级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的冷媒流向第一连接口a;当第一阀口8081与第二阀口8082导通且第一导通口8091与第三导通口8093导通时,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的冷媒分成两路:一路冷媒从第一吸气通道1012进入到第一气缸101内,这部分冷媒在第一气缸101内被压缩后从第一排气通道1011排出并经过第一阀口8081和第二阀口8082流向第二冷媒流路60,另一路冷媒从第四连接口d流出后流向第三冷媒流路70并经过第三导通口8093和第一导通口8091流向第二吸气通道1022,冷媒进入到第二气缸102后在第二气缸102内被压缩,随后冷媒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排出,从而实现压缩机10的双缸变容压缩,从第二排气通道1021和从第二冷媒流路60流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第一连接口a。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