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和引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8682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和一种引流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为了提高蒸发器出口侧到压缩机进口侧气态制冷剂的流速,往往通过喷射器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由于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的流体为从冷凝器流出的纯液态制冷剂,纯液态制冷剂在经喷射器的喷射后,形成一股低压快速的液态制冷剂流,由于液态制冷剂的流通通道面积小,导致其对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吸气效果,最终影响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喷射器对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引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包括节流器,节流器的出口与喷射器的第一进口连接,用于将喷射器第一进口前端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制冷剂,其中,在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工作时,气液混合制冷剂经过喷射器喷射后形成雾化状态的气液混合制冷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喷射器的第一进口处设置节流器,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降压,转换为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喷射为雾状制冷剂,雾状制冷剂与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融合,以此提高喷射器对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此外,节流器用于实现为制冷剂降压或者使制冷剂在流通过程中形成湍流产生气泡的效果。

具体地,制冷剂从冷凝器中流出后,处于高压纯液态状,高压纯液态状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时,节流器通过自身的结构阻挡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流通,导致纯液态状的制冷剂在节流器中消耗能量,内能降低,压力降低,当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其沸点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此时,一部分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蒸发为气态状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喷射降压,形成低压高速的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与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低速的气态制冷剂在喷射器的出口汇合,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比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有效的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此外,节流器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喷射器第一进口前的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连接节流器的出口与喷射器的第一进口,第一管路的长度在10厘米至30厘米的长度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管路的长度设置在10厘米至30厘米的长度范围内,经节流器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可以及时的输送到喷射器内,从而提高喷射器对气液混合制冷剂的雾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设于节流器的出口上,所述密封垫密封节流器与第一管路连接处的缝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垫设置在节流器与第一管路连接处的缝隙,减少制冷剂通过节流器时的泄漏,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雾化网,套设在喷射器的第一进口处,混合制冷剂经过雾化网节流,生成空化气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射器的出口处设置雾化网,当气液混合制冷剂从节流器的出口流出后,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高速运动到雾化网上,液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在雾化网的周围形成高密度小水珠的环境,气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形成空化气泡,高密度小水珠与空化气泡融合雾化,经喷射器喷射到喷射器的整个出口上,提高了其与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从而提高了其对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连接喷射器的出口与节流装置的进口;气液分离器,设于第二管路上,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进口与喷射器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节流装置的进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喷射器的出口处设置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进行分离,其中,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内,用于喷射节流制冷系统的下一个制冷循环流程,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内,通过节流装置对其进行节流降压后流入到蒸发器内,以此实现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还包括:第三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混合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流入压缩机的进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经过节流器节流的液态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流入到喷射器内,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混合制冷剂形成雾状制冷剂,雾状制冷剂与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融合,以提高气态制冷剂的流通速度,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流入压缩机的进口,用于喷射节流制冷系统的下一个制冷循环流程,以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节流器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和导流片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器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和导流片中的一种,用户可以根据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流器,提高了用户的可选性以及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电子膨胀阀是按照预设程序调节阀体开口大小,体现了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为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条件,达到合理有效控制气态制冷剂的产生量,既达到了喷射器引流的目的,又可以减少其对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制冷效果的影响。

其中,热力膨胀阀受制冷剂温度的影响,实现对阀口大小的控制,以此增加制冷剂流通热力膨胀阀时的流通阻力,达到对制冷剂进行降压节流的目的,实现生成气态制冷剂的效果。

其中,毛细管为进口大,出口小的节流管,当制冷剂从进口到达毛细管后,毛细管的出口增加制冷剂的流通阻力,达到对制冷剂降压节流的目的,实现生成气态制冷剂的效果。

其中,导流片为在喷射器第一进口前端的管路内增加钢片,当制冷剂经过钢片时,由于钢片的阻力,制冷剂在钢片的钝边形成湍流,内能降低并生成气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引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提出了一种引流方法,适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包括: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器内,节流器对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液态制冷剂由于压力降低转换成气液混合的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流入喷射器内,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后,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

在该技术方案中,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器内,节流器对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液态制冷剂由于压力降低转换成气液混合的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的混合制冷剂相对于纯液态制冷剂更容易被更加分散,流通面积更大,当混合制冷剂流入到喷射器内时,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经喷射的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雾化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对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流通面积更大,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具体地,制冷剂从冷凝器中流出后,处于高压纯液态状,高压纯液态状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时,节流器通过自身的结构阻挡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流通,导致纯液态状的制冷剂在节流器中消耗能量,内能降低,压力降低,当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其沸点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此时,一部分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蒸发为气态状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喷射降压,形成低压高速的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与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低速的气态制冷剂在喷射器的出口汇合,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比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有效的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此外,节流器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喷射器第一进口前的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混合制冷剂流入喷射器内,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后,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具体包括: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前,混合制冷剂经过雾化网,雾化网对混合制冷剂进行节流,混合制冷剂生成空化气泡。

在该技术方案中,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前,混合制冷剂经过雾化网,雾化网将混合制冷剂转换为雾化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在管路中的覆盖面更广,流通面积更大,可以有效提高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具体地,当气液混合制冷剂从节流器的出口流出后,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高速运动到雾化网上,液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在雾化网的周围形成高密度小水珠的环境,气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形成空化气泡,高密度小水珠与空化气泡融合雾化,经喷射器喷射到喷射器的整个出口上,提高了其与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从而提高了其对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混合制冷剂流入喷射器内,喷射器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后,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步骤后,还包括:雾化制冷剂与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雾化制冷剂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

在该技术方案中,雾化制冷剂与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融合,雾化制冷剂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以此提高气态制冷剂的流速,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进口,用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下一个制冷循环,达到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循环效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优选地,雾化制冷剂与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雾化制冷剂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步骤后,还包括:气态制冷剂流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将气态制冷剂引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的进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气态制冷剂流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器将气态制冷剂引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进口,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进行分离,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内,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内,通过节流装置的节流降压流入到蒸发器内,以实现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压缩机,104冷凝器,106节流器,108喷射器,1082喷射器的第一进口,1084喷射器的第二进口,1086喷射器的出口,110气液分离器,1102气液分离器的进口,1104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1106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112节流装置,114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包括节流器106,节流器106的出口与喷射器的第一进口1082连接,用于将喷射器108第一进口前端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制冷剂,其中,在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工作时,气液混合制冷剂经过喷射器108喷射后形成雾化状态的气液混合制冷剂。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喷射器的第一进口1082处设置节流器106,从冷凝器104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6降压,转换为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108喷射为雾状制冷剂,雾状制冷剂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融合,以此提高喷射器108对从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此外,节流器106用于实现为制冷剂降压或者使制冷剂在流通过程中形成湍流产生气泡的效果。

具体地,制冷剂从冷凝器104中流出后,处于高压纯液态状,高压纯液态状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6时,节流器106通过自身的结构阻挡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流通,导致纯液态状的制冷剂在节流器106中消耗能量,内能降低,压力降低,当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其沸点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此时,一部分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蒸发为气态状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108喷射降压,形成低压高速的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低压低速的气态制冷剂在喷射器的出口1086汇合,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比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有效的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此外,节流器106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喷射器108第一进口前的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连接节流器106的出口与喷射器的第一进口1082,第一管路的长度在10厘米至30厘米的长度范围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管路的长度设置在10厘米至30厘米的长度范围内,经节流器106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可以及时的输送到喷射器108内,从而提高喷射器108对气液混合制冷剂的雾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设于节流器106的出口上,所述密封垫密封节流器106与第一管路连接处的缝隙。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垫设置在节流器106与第一管路连接处的缝隙,减少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6时的泄漏,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雾化网,套设在喷射器的第一进口1082处,混合制冷剂经过雾化网节流,生成空化气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喷射器的出口1086处设置雾化网,当气液混合制冷剂从节流器106的出口流出后,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高速运动到雾化网上,液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在雾化网的周围形成高密度小水珠的环境,气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形成空化气泡,高密度小水珠与空化气泡融合雾化,经喷射器108喷射到喷射器108的整个出口上,提高了其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从而提高了其对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射器108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11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管路,第二管路连接喷射器的出口1086与节流装置112的进口;气液分离器110,设于第二管路上,气液分离器110的第一进口与喷射器的出口1086连接,气液分离器110的第一出口与节流装置112的进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喷射器的出口1086处设置气液分离器110,气液分离器110可以将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进行分离,其中,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2内,用于喷射节流制冷系统的下一个制冷循环流程,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112内,通过节流装置112对其进行节流降压后流入到蒸发器114内,以此实现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第三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110的第二出口与压缩机102的进口,混合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流入压缩机102的进口。

在该实施例中,经过节流器106节流的液态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流入到喷射器108内,喷射器108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混合制冷剂形成雾状制冷剂,雾状制冷剂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融合,以提高气态制冷剂的流通速度,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三管路流入压缩机102的进口,用于喷射节流制冷系统的下一个制冷循环流程,以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节流器106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和导流片中的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节流器106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和导流片中的一种,用户可以根据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流器106,提高了用户的可选性以及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电子膨胀阀是按照预设程序调节阀体开口大小,体现了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为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条件,达到合理有效控制气态制冷剂的产生量,既达到了喷射器108引流的目的,又可以减少其对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制冷效果的影响。

其中,热力膨胀阀受制冷剂温度的影响,实现对阀口大小的控制,以此增加制冷剂流通热力膨胀阀时的流通阻力,达到对制冷剂进行降压节流的目的,实现生成气态制冷剂的效果。

其中,毛细管为进口大,出口小的节流管,当制冷剂从进口到达毛细管后,毛细管的出口增加制冷剂的流通阻力,达到对制冷剂降压节流的目的,实现生成气态制冷剂的效果。

其中,导流片为在喷射器108第一进口前端的管路内增加钢片,当制冷剂经过钢片时,由于钢片的阻力,制冷剂在钢片的钝边形成湍流,内能降低并生成气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引流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引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提出了一种提高喷射器108喷射引流效率的方法,适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包括:步骤s402,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器106内,节流器106对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液态制冷剂由于压力降低转换成气液混合的混合制冷剂;步骤s404,混合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08内,喷射器108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后,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

在该实施例中,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器106内,节流器106对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液态制冷剂由于压力降低转换成气液混合的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的混合制冷剂相对于纯液态制冷剂更容易被更加分散,流通面积更大,当混合制冷剂流入到喷射器108内时,喷射器108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经喷射的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雾化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对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流通面积更大,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具体地,制冷剂从冷凝器104中流出后,处于高压纯液态状,高压纯液态状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6时,节流器106通过自身的结构阻挡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流通,导致纯液态状的制冷剂在节流器106中消耗能量,内能降低,压力降低,当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其沸点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此时,一部分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蒸发为气态状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108喷射降压,形成低压高速的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低压低速的气态制冷剂在喷射器的出口1086汇合,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比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有效的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此外,节流器106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喷射器108第一进口前的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混合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08内,喷射器108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前,混合制冷剂经过雾化网,雾化网对混合制冷剂进行节流,混合制冷剂生成空化气泡。

在该实施例中,喷射器108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前,混合制冷剂经过雾化网,雾化网将混合制冷剂转换为雾化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在管路中的覆盖面更广,流通面积更大,可以有效提高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提高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效果。

具体地,当气液混合制冷剂从节流器106的出口流出后,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液态制冷剂高速运动到雾化网上,液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在雾化网的周围形成高密度小水珠的环境,气态制冷剂通过雾化网上的小网孔喷出,形成空化气泡,高密度小水珠与空化气泡融合雾化,经喷射器108喷射到喷射器108的整个出口上,提高了其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从而提高了其对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混合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08内,喷射器108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喷射后,混合制冷剂转换为气液混合的雾化制冷剂步骤后,还包括:雾化制冷剂与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雾化制冷剂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

在该实施例中,雾化制冷剂与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融合,雾化制冷剂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以此提高气态制冷剂的流速,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02的进口,用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下一个制冷循环,达到提高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循环效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雾化制冷剂与从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114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雾化制冷剂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引流步骤后,还包括:气态制冷剂流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110中,气液分离器110将气态制冷剂引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102的进口。

在该实施例中,气态制冷剂流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110中,气液分离器110将气态制冷剂引入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压缩机102的进口,气液分离器110可以将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进行分离,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102内,液态制冷剂流入节流装置112内,通过节流装置112的节流降压流入到蒸发器114内,以实现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对于本发明中的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本发明主要列举了以下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经压缩机102进行压缩做功后,进入到冷凝器104中进行散热冷凝,制冷剂从冷凝器104中流出后,处于高压纯液态状,高压纯液态状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106时,节流器106通过自身的结构阻挡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通道,导致纯液态状的制冷剂在节流器106中消耗能量,内能降低,压力降低,当纯液态状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时,其沸点随着压力降低而降低,此时,一部分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蒸发为气态状的制冷剂,形成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108喷射降压,形成低压高速的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与从蒸发器114流出的低压低速的气态制冷剂在喷射器的出口1086汇合,雾状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对纯液态状的制冷剂覆盖面更广,有效的提高了其与气态制冷剂的融合度,达到其对气态制冷剂引流的目的。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喷射节流制冷系统与提高喷射器喷射效率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喷射器节流制冷系统中喷射器的前端设置节流器,将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节流器降压,从而转换为气液混合制冷剂,气液混合制冷剂通过喷射器喷射为雾状制冷剂,以此提高喷射器对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的引流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