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82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常用的节流装置是毛细管,并且一般节流装置只有一根毛细管。因此一旦确定毛细管的长度和管径,则只有一种节流度。上述结构很难满足空调器的不同工况,进而导致制冷制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流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无法满足空调器的复杂工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节流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节流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第二节流阀,设置在第二管路上;控制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并与第一节流阀串联设置,其中,控制阀根据第一管路的两端压力差值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控制阀为电磁阀,节流装置还包括:测压装置,用于获取第一管路的两端的压力差;控制装置,与测压装置和控制阀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测压装置获得的压力差值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测压装置为感温包。

进一步地,测压装置为压力表。

进一步地,压力表为两个,两个压力表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两端交汇处。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管路的第一端均与第三管路连接;第四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二端和第二管路的第二端均与第四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均为毛细管。

进一步地,控制阀为机械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为上述的节流装置。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控制阀根据第一管路两端的压力差值打开或者关闭。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当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差过大时,控制阀开启,增加冷媒流量;当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差过小时,控制阀关闭,减小冷媒流量。上述对冷媒流量的控制能够使得空调系统能够更加灵活的适应空调器的各种工况,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制冷性能,同时也能够降低系统噪音。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无法满足空调器的复杂工况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节流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在制冷时的冷媒流向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中空调器制热时冷媒流向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节流阀;20、第二节流阀;30、控制阀;40、第一管路;50、第二管路;60、压力表;70、第三管路;80、第四管路;100、压缩机;200、冷凝器;300、蒸发器;400、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现有空调器常用的节流装置是毛细管时,一般为单一的毛细管,一旦确定毛细管的长度和管径,则只有一种节流度。但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想要达到最好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其需要的节流度是不同的。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空调器在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温环境下对制冷量的需求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参数,本申请设计一种空调器的新型节流装置,与一般空调器不同,采取独特的结构设计,不仅能提高制冷制热能力,实现快速温升温降的效果,同时能降低噪音,具体结构如下:

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节流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管路40和第二管路50、第一节流阀10、第二节流阀20以及控制阀30。其中,第一节流阀10设置在第一管路40上,第二节流阀20设置在第二管路50上,控制阀30设置在第一管路40上并与第一节流阀10串联设置,控制阀30根据第一管路40的两端压力差值开启或者关闭。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控制阀30根据第一管路40两端的压力差值打开或者关闭。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当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差过大时,控制阀30开启,增加冷媒流量;当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差过小时,控制阀30关闭,减小冷媒流量。上述对冷媒流量的控制能够使得空调系统能够更加灵活的适应空调器的各种工况,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制冷性能,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的制冷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系统噪音。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节流装置无法满足空调器的复杂工况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节流阀20并不只限于并联一个第一节流阀10,出于工作需要可以在第二节流阀20上并联多个第一节流阀10,进而实现更加灵活的控制冷媒流量。同时控制阀3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设置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节流阀10和第二节流阀20为并联设置,因此第一节流阀10和控制阀30的两端的压力,和第二节流阀20的两端的压力相比是一样的,因此在测量压力时只需要选择测量第一管路40两端的压力,或者测量第二管路50两端的压力即可。

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控制阀30为电磁阀,节流装置还包括测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测压装置用于获取第一管路40的两端的压力差,控制装置与测压装置和控制阀30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测压装置获得的压力差值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控制装置通过判断第一管路40的压力差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增加冷媒流量或者减小冷媒流量,从控制控制阀30的打开和关闭。

具体地,测压装置为感温包。感温包为空调器内常用部件,其作用是将温度信息转化为压力信息。因此采用感温包即可实现对于压力的监测,感温包为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70和第四管路80。第一管路40的第一端和第二管路50的第一端均与第三管路70连接,第一管路40的第二端和第二管路50的第二端均与第四管路80连接。冷媒从第三管路70流入,经第一节流阀10,或者第一节流阀10和第二节流阀20后,从第四管路80流出。或者从第四管路80流入并从第三管路70流出。冷媒具体的流动情况是根据空调系统的实际制冷制热情况决定的。

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节流阀10和第二节流阀20均为毛细管。毛细管成本低,同时工作稳定。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节流装置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测压装置为压力表60。压力表能够更加精确的监测第一管路40或者第二管路50的两端的压力,进而使冷媒流量更适合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制热能力,同时又能降低系统噪音。

具体地,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压力表60为两个,两个压力表60分别设置在第一管路40和第二管路50的两端交汇处。

根据本申请的节流装置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控制阀30为机械阀,也即无需在节流装置中设置测压系统。机械阀可以选用采用由压力控制的截止阀,当机械阀 的两端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机械阀开启,反之关闭。同时可以根据系统需要来调整机械阀的预设压力。上述阀门为现有技术,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压缩机100、冷凝器200、蒸发器300和节流装置400,节流装置400为上述的节流装置。压缩机100、冷凝器200、蒸发器300和节流装置400构成了制冷系统,同时根据空调器的制冷制热不同工况,冷媒流动的方向也不相同。具体地,图3为制冷系统在制冷时冷媒的流向,图4为制冷系统制热时冷媒的流向,上述冷媒流向的改变是通过四通阀实现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400设置在蒸发器300与冷凝器200之间。当冷媒流过节流装置400时流量得以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