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445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载冷剂机组的设计,需要考虑水冷结垢、腐蚀和清洗等问题,采用热虹吸油冷既可保证润滑油的降温,也可避免采用水冷却产生的结垢、腐蚀和清洗等问题。但是采用热虹吸油冷常常需要配备辅助贮液器,增加了载冷剂机组的空间体积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储液且能够保证热虹吸油冷却器优先供液的冷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用于连接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用于连接蒸发器的第二出液口以及用于连接热虹吸油冷却器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一水平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装载有制冷剂,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分别设于筒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分别设于筒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液口内设置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口内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冷凝器的筒体内装载有供向热虹吸油冷却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剂,筒体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液口在冷凝器和热虹吸油冷却器之间循环,无需给热虹吸油冷却器单独配备贮液器,使载冷剂机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大幅降低了载冷剂机组的制造成本;同时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保证了筒体内的制冷剂优先供向热虹吸油冷却器,防止热虹吸油冷却器由于供液不足后供油温度过高导致压缩机过热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冷凝器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二进气口;2、第二出液口;3、第一进气口;4、第一出液口;5、筒体;6、水平挡板;7、管板;8、换热管;9、支撑板;10、出水口;11、进水口;12、排空口;13、排水口;14、排污口;15、安全阀;16、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筒体5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液口4在冷凝器和热虹吸油冷却器之间循环,无需给热虹吸油冷却器单独配备贮液器,同时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保证筒体5内的制冷剂优先供向热虹吸油冷却器。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用于连接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1、用于连接蒸发器的第二出液口2以及用于连接热虹吸油冷却器的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液口4,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一水平设置的筒体5,所述筒体5内装载有制冷剂,所述第一进气口3和第二进气口1分别设于筒体5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2分别设于筒体5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液口4内设置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口2内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

本发明的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冷凝器内装载有供向热虹吸油冷却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剂,筒体5内的制冷剂通过筒体5顶部的第一进气口3和筒体5底部的第一出液口4在冷凝器和热虹吸油冷却器之间循环,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出液口4流向热虹吸油冷却器,在热虹吸油冷却器中换热后部分蒸发,制冷剂的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一进气口3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筒体5内的制冷剂通过筒体5顶部的第二进气口1和筒体5底部的第二出液口2在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循环,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在保证热虹吸油冷却器的优先供液后,筒体5内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二出液口2供往蒸发器。其中,热虹吸油冷却器的制冷剂最大需求容量为v,筒体5内的制冷剂的液体体积为v时的高度为h,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与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h。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筒体5内的制冷剂通过筒体5顶部的第一进气口3和筒体5底部的第一出液口4在冷凝器和热虹吸油冷却器之间循环,无需给热虹吸油冷却器单独配备贮液器,使载冷剂机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大幅降低了载冷剂机组的制造成本;同时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保证了筒体5内的制冷剂优先供向热虹吸油冷却器,防止热虹吸油冷却器由于供液不足后供油温度过高导致压缩机过热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位于筒体5的最低处。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位于筒体5的最低处,使筒体5最底部的制冷剂液体能够得到利用,节省了制冷剂的用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第二进气口1下方的水平挡板6,所述水平挡板6固定于筒体5的内壁。

从上述描述可知,水平挡板6能够防止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时直接冲击换热管8而引起换热管8发生抖动,避免换热管8损坏而发生泄漏。

进一步的,还包括管板7、换热管8和支撑板9,所述管板7竖直设置于筒体5的空腔内,所述管板7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和换热管8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换热管8水平穿设于支撑板9的通孔,所述支撑板9呈竖直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冷却水在换热管8内与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换热,使制冷剂气体冷凝,管板7用于固定换热管8,支撑板9用于支撑换热管8,提高换热管8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5的顶部设有安全阀15接口,所述安全阀15接口连接有安全阀15。

从上述描述可知,安全阀15能够调节筒体5的空腔内部的压力,防止空腔内部的压力过高,提高冷凝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液口2和蒸发器之间设有节流阀。

从上述描述可知,节流阀能够调节制冷剂液体流向蒸发器的流量,使蒸发器平稳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5的底部设有支撑座16,所述支撑座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座16均匀分布于筒体5的底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均匀分布于筒体5的底部的两个支撑座16能够提高筒体5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分别设于筒体5的第一端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分别用于换热管8的给排水,冷却水从进水口11进入换热管8吸收制冷剂气体的热量后从出水口10排出,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凝。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空口12、排水口13和排污口14,所述排空口12设于筒体5的第二端部的顶部,所述排水口13和排污口14分别设于筒体5的第二端部的底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排空口12和排水口13分别用于水路中空气和水的排放,排污口14用于制冷剂的定期排污。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本体、用于连接压缩机的第二进气口1、用于连接蒸发器的第二出液口2以及用于连接热虹吸油冷却器的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液口4,所述冷凝器本体包括一水平设置的筒体5,所述筒体5内装载有制冷剂,所述第一进气口3和第二进气口1分别设于筒体5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液口4和第二出液口2分别设于筒体5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液口2和蒸发器之间设有节流阀,所述冷凝器还包括水平挡板6、管板7、换热管8、支撑板9、进水口11、出水口10、排空口12、排水口13、排污口14、安全阀15和支撑座16,所述水平挡板6位于第二进气口1的下方,所述水平挡板6固定于筒体5的内壁,所述管板7竖直设置于筒体5的空腔内,所述管板7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和换热管8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换热管8水平穿设于支撑板9的通孔,所述支撑板9呈竖直设置,所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分别设于筒体5的第一端部,所述排空口12设于筒体5的第二端部的顶部,所述排水口13和排污口14分别设于筒体5的第二端部的底部,所述筒体5的顶部设有安全阀15接口,所述安全阀15接口连接有所述安全阀15,所述支撑座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座16均匀分布于筒体5的底部。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冷凝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口4内设置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位于筒体5的最低处,所述第二出液口2内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高于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凝器,筒体5内的制冷剂通过筒体5顶部的第一进气口3和筒体5底部的第一出液口4在冷凝器和热虹吸油冷却器之间循环,无需给热虹吸油冷却器单独配备贮液器,使载冷剂机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大幅降低了载冷剂机组的制造成本;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低于第二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保证了筒体5内的制冷剂优先供向热虹吸油冷却器,防止热虹吸油冷却器由于供液不足后供油温度过高导致压缩机过热损坏;第一出液管的进液端的端面位于筒体5的最低处,使筒体5最底部的制冷剂液体能够得到利用,节省了制冷剂的用量;水平挡板6能够防止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时直接冲击换热管8而引起换热管8发生抖动,避免换热管8损坏而发生泄漏;冷却水在换热管8内与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换热,使制冷剂气体冷凝,管板7用于固定换热管8,支撑板9用于支撑换热管8,提高换热管8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