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液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580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挡液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作为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的部件之一,负责冷凝冷媒蒸汽。冷凝器中的换热管多采用具有外肋三维齿型的高效换热管,单管冷凝换热性能很高,但由于上部管束冷凝下来的制冷剂液体会滴落到下部的换热管上,形成较厚的液膜,从而影响制冷剂气体与换热管金属壁面的接触,增加了传热热阻,因此多个换热管组成的管束的换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液式冷凝器,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挡液式冷凝器,包括:

冷凝器壳体;

所述冷凝器壳体内横向安装有若干换热管;若干所述换热管由挡液板分为上部换热管和下部换热管;所述挡液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内中间部分;

所述挡液板与所述上部换热管、所述下部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

相对低的所述挡液板一端与所述冷凝器壳体壁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挡液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

优选地,相对低的所述挡液板一端下方固定有折流板。

优选地,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挡液板之间的夹角为140~16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液式冷凝器,倾斜设置的挡液板能够使得上部传热管凝结的冷媒凝结水直接排入冷凝器底部,这样大大减薄了下部传热管的液膜厚度,避免了下部换热管液膜包裹阻碍换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挡液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冷凝器壳体;2、换热管;3、挡液板;4、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液式冷凝器,包括:

冷凝器壳体1;

冷凝器壳体1内横向安装有若干换热管2;若干换热管2由挡液板3分为上部换热管和下部换热管;挡液板3倾斜设置在冷凝器壳体1内中间部分;

挡液板3与上部换热管、下部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

相对低的挡液板3一端与冷凝器壳体1壁之间留有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倾斜设置的挡液板3能够使得上部传热管凝结的冷媒凝结水直接排入冷凝器底部,这样大大减薄了下部传热管的液膜厚度,避免了下部换热管液膜包裹阻碍换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液板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该结构的挡液板3能够有效地将上部换热管凝结的冷媒凝结水通过挡液板3直接流入冷凝器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低的挡液板3一端下方固定有折流板4,便于及时有效地将冷媒凝结水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折流板4与挡液板3之间的夹角为140~16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