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985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增压装置是天然气液化工艺中必要设备之一,其可使得天然气等气体的压力得以增加;现有的增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往往会由于增压部件与气体之间的反复摩擦处理,使得相关部件的温度较高,进而在长期工作状态下使得增压装置的工作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其可有效控制相关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其包括有增压机机体,增压机机体之上设置有进气端口以及出气端口,增压机机体内部设置有增压室,进气端口以及出气端口均连通至增压室之中,增压室内部设置有增压气缸,增压气缸的端部设置有增压端体;所述增压气缸与增压端体之间设置有冷却端体,冷却端体内部设置有冷却夹套,冷却夹套内部填充有冷凝剂,冷却端体与增压端体之间构成冷却室;所述增压端体之上设置有多个辅助冷却管道,多个辅助冷却管道分别平行于增压端体的轴向进行延伸,且其均由增压端体的前端面延伸至冷却室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增压端体之上设置有至少4个辅助冷却管道,多个辅助冷却管道关于增压端体的轴线成旋转对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辅助冷却管道的设置以使得增压端体外部的压缩气体高效而持续的进入至冷却室之中,以实现对于增压端体的冷却处理;同时,多个辅助冷却管道的均匀分布可实现对于增压端体任意位置的均匀冷却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增压室内部设置有电动丝杆,所述冷却端体连接至电动丝杆之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电动丝杆的设置以使得冷却端体可相对于增压端体进行移动,进而通过冷却端体使得冷却室内的气体排出至增压端体外部以避免本申请中的增压装置内部气体残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其可通过增压室内的增压气缸推动增压端体以改变增压室内的空间,以实现对于气体的增压以及推动处理。本申请中的增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冷却端体中的冷却夹套可对于增压端体进行冷却处理,致使增压端体始终保持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与此同时,增压端体对于气体的压缩作用可使得气体从增压端体之上的辅助冷却管道内流入至冷却室之中,以通过气体的流动进而对于增压端体进行辅助冷却处理,以进一步使得增压端体以及相关部件的温度得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增压机机体、2—进气端口、3—出气端口、4—增压室、5—增压气缸、6—增压端体、7—冷却端体、8—冷却夹套、9—冷却室、10—辅助冷却管道、11—电动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其包括有增压机机体1,增压机机体1之上设置有进气端口2以及出气端口3,增压机机体1内部设置有增压室4,进气端口2以及出气端口3均连通至增压室4之中,增压室4内部设置有增压气缸5,增压气缸5的端部设置有增压端体6;所述增压气缸5与增压端体6之间设置有冷却端体7,冷却端体7内部设置有冷却夹套8,冷却夹套8内部填充有冷凝剂,冷却端体7与增压端体6之间构成冷却室9;所述增压端体6之上设置有多个辅助冷却管道10,多个辅助冷却管道10分别平行于增压端体6的轴向进行延伸,且其均由增压端体6的前端面延伸至冷却室9之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天然气液化工艺中的增压装置,其可通过增压室内的增压气缸推动增压端体以改变增压室内的空间,以实现对于气体的增压以及推动处理。本申请中的增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冷却端体中的冷却夹套可对于增压端体进行冷却处理,致使增压端体始终保持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与此同时,增压端体对于气体的压缩作用可使得气体从增压端体之上的辅助冷却管道内流入至冷却室之中,以通过气体的流动进而对于增压端体进行辅助冷却处理,以进一步使得增压端体以及相关部件的温度得以控制。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增压端体之上设置有至少4个辅助冷却管道10,多个辅助冷却管道10关于增压端体6的轴线成旋转对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多个辅助冷却管道的设置以使得增压端体外部的压缩气体高效而持续的进入至冷却室之中,以实现对于增压端体的冷却处理;同时,多个辅助冷却管道的均匀分布可实现对于增压端体任意位置的均匀冷却处理。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增压室4内部设置有电动丝杆11,所述冷却端体7连接至电动丝杆11之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电动丝杆的设置以使得冷却端体可相对于增压端体进行移动,进而通过冷却端体使得冷却室内的气体排出至增压端体外部以避免本申请中的增压装置内部气体残留。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