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9767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中冷凝器领域,详细讲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微通道冷凝器。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冷凝器主要的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现有的微通道冷凝器包括集气管和集液管,集气管上设有进气接头,集液管上设有出液接头,集气管和集液管间平行的均布有两端分别与集气管和集液管连接的冷却板,冷却板上均布有相互平行的、两端分别与集气管和集液管连通的冷却流道。现有的这种微通道冷凝器的冷却流道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冷凝器质量大、耗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微通道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包括集气管和集液管,集气管和集液管相互平行、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板,集气管上设有进气接头,集液管上设有出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管和集液管间设有至少两列、纵向均布的、相互平行的微通道冷凝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通道冷凝管的外径在0.8-3mm之间, 微通道冷凝管的内径在0.3-2.5mm之间,相邻两个微通道冷凝管间的距离在2-5mm之间。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冷凝效率是现有冷凝器的1.2-1.5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集气管和集液管为矩形管,所述的连接端板为横截面呈U型的槽板,集气管和集液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侧的两个槽板的凹槽内侧密封连接。加工简单,整体稳固,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制冷蒸气由集气管的进气接头进入集气管内,再经微通道冷凝管流向集液管,在此过程中制冷蒸气经微通道冷凝管与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热交换、释放热量,冷凝成制冷剂液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冷凝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微通道冷凝器,包括集气管2和集液管4,集气管2和集液管4为矩形管,集气管2和集液管4相互平行、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板3,所述的连接端板3为横截面呈U型的槽板,集气管和集液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侧的两个槽板的凹槽内侧密封连接;加工简单,整体稳固,安装方便。集气管2上部上设有进气接头1,集液管4下部上设有出液接头6,所述的集气管和集液管间设有至少两列、纵向均布的、相互平行的微通道冷凝管5。所述的微通道冷凝管5的外径在0.8-3mm之间, 微通道冷凝管的内径在0.3-2.5mm之间,相邻两个微通道冷凝管间的距离在2-5mm之间。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集气管和集液管之间设有与其平行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与上下两个连接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微通道冷凝管5穿设在支撑板8上。支撑板对微通道冷凝管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微通道冷凝管不易发生形变,稳定性更佳。下侧的连接端板两端分别设有稳定脚7,安装更稳定,不易晃动。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制冷蒸气由集气管的进气接头进入集气管内,再经微通道冷凝管流向集液管,在此过程中制冷蒸气经微通道冷凝管与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热交换、释放热量,冷凝成制冷剂液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冷凝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有益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