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79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在冬天室外环境温度很低时,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冻油在冷媒中的溶解度降低,冷冻油会从冷媒中分离出来,由于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冷冻油的密度小于冷媒的密度,则两种液体会分为两层,上层是冷冻油,下层是冷媒,同时由于冷冻油的回油孔是在气液分离器的底部,故上层的冷冻油无法从回油孔回流到压缩机中,导致压缩机缺油,损坏压缩机的问题。同时,在室外环境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压缩机从气液分离器吸出的气态冷媒可能携带液态冷媒,这样会对压缩机造成液击损坏的现象发生。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气液分离器上包裹一层电加热片或电功率很小的硅橡胶加热带进行预热,由于上述方案在结构上需要很大的空间,只适用于一小部分空调机组,而且由于功率较小,在低温工况下的预热效果很差,对解决低温工况下的压缩机的缺油和液击现象的作用不大。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旨在解决因压缩机缺油和液击导致损坏压缩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贯穿所述罐体的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包括位于所述罐体外用于与压缩机连通的外侧部分和位于所述罐体内的内侧部分,在所述出气管的内侧部分上设有回油孔,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为平底。优选地,在所述加热装置外包裹有绝缘层。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侧壁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罐体内流体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距所述罐体之底部的高度与所述回油孔距所述罐体之底部的高度相等。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穿设安装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优选地,所述出气管穿设安装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罐体内的内侧部分弯折成U型;所述回油孔设置在所述出气管的弯折部位最低点上,且与所述出气管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和如上述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却油从所述回油孔进入所述出气管,并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中。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罐体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以对罐体内的液态冷媒加热,使得冷冻油下沉能够顺利通过回油孔流到出气管中,进而使得有足够的冷冻油回流到压缩机中,同时加热装置对液态冷媒加热,使得液态冷媒的汽化效果更好,从而防止了液态冷媒对压缩机的液击损坏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气液分离器110罐体120进气管130出气管140回油孔150加热装置160温度传感器170安装盒200压缩机300蒸发器400节流装置500冷凝器600四通阀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分离器1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罐体110、设置在罐体110上的进气管120、设置在罐体110上的出气管130以及设置在罐体110底部的加热装置150,出气管130包括位于罐体110外用于与压缩机连通的外侧部分和位于罐体110内的内侧部分,在出气管130的内侧部分上设有回油孔140。气液分离器100的主要作用是将气体和液体分离开来,液体和气体在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运动,而气体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流动方向流动或者向上运动,以实现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功能。当气液混合冷媒通过进气管120流向罐体110内,由于液态冷媒的重力作用会向下沉降,而气态冷媒仍然会在罐体110的中上部,通过出气管130流向罐体110外部的压缩机中,同时冷冻油会通过回油孔140进入到出气管130中,与气态冷媒一起回到压缩机中,以使压缩机在冷冻油的作用下正常工作。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冻油的密度小于液态冷媒的密度,则冷冻油会位于液态冷媒的上方位置,此时设置在罐体110底部的加热装置150开始工作,对罐体110内部的液态冷媒进行加热,使得位于下方的液态冷媒温度升高而向上运动,而位于上方的冷冻油由于温度较低则会向下运动,由于回油孔140是设置在罐体110内部的出气管130上的,故当冷冻油向下运动时,可顺利从回油孔140处流到出气管130中,进而使得压缩机具有足够的冷冻油使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回油孔140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只要能满足冷却油在向下沉的过程中能进入回油孔140即可。同时,由于加热装置150对罐体110内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冷媒的汽化效果更好,使得冷媒流到压缩机处时是气体状态,防止了液态冷媒对压缩机的液击损坏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气液分离器100的罐体110的底部设置加热装置150,以对罐体110内的液态冷媒加热,使得冷冻油下沉,从而能够顺利通过回油孔140流到出气管130中,进而使得有足够的冷冻油回流到压缩机中,同时加热装置150对液态冷媒加热,使得液态冷媒的汽化效果更好,从而防止了液态冷媒对压缩机的液击损坏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参照图1,为了使得对冷媒的加热效果更好,该加热装置150优选为电磁加热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工艺成本或制造难度等因素考虑,也可采用电阻丝或PTC陶瓷发热体或红外加热等。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该罐体110的底部设置为平底。将罐体110的底部设置成平底主要是为了适配电磁加热装置,使得电磁加热装置与罐体110的底部接触面积更大,更加贴合,从而使得电磁加热装置对罐体110内的冷媒的加热更加均匀,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在加热装置150的外部包裹有绝缘层。设置绝缘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优选采用硅胶、橡胶、棉麻等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参照图1,该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设置在罐体110侧壁的温度传感器160,该温度传感器160用于检测罐体110内流体的温度。优选的,罐体110的侧壁上内嵌有安装盒170,该温度传感器160设置于安装盒170内。温度传感器160主要用于检测罐体110内流体(液态冷媒/冷冻油)的温度。当检测到罐体110内部流体的温度低于某个温度阈值(此温度阈值需根据此时的环境温度、气分进出管温度进行判定)时,加热装置150开始对罐体110内的流体进行加热;当检测到罐体110内部流体的温度高于某个温度阈值(此温度阈值需根据此时的环境温度、气分进出管温度进行判定)时,加热装置150停止对罐体110内的流体进行加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60可与自动控制器相连,将温度信号发送给自动控制器上,自动控制器直接控制加热装置150的加热情况;当然,温度传感器160也可直接将温度信息报警或提示给用户,用户通过手动操作以控制加热装置150的加热情况。为了使得温度传感器160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该安装盒170优选采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金、银、铜、铝等材料,考虑到性价比高低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盒170优选为具有容置腔的铜制件。进一步地,参照图1,该温度传感器160距罐体110底部的高度与回油孔140距罐体110底部的高度相等。此时温度传感器160检测到的温度最为接近回油孔140处冷冻油的温度,由于温度传感器160是设置在安装盒170内的,则安装盒170也设置在与回油孔140平齐的位置。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冷冻油的温度得出是否有足够的冷冻油能够回到压缩机中,使得控制效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地,参照图1,进气管120穿设安装于罐体110的顶部;出气管130的出气口设置在罐体110的顶部,该出气管130穿设安装于罐体110的顶部;该出气管130位于罐体110内的内侧部分弯折成U型,回油孔140设置在出气管130的弯折部位最低点上,且与出气管130的内部相通。将进气管120设置在罐体110的顶部,使得气液混合冷媒通过进气管120进入罐体110中时,液体冷媒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沉到罐体110的下部,气态冷媒会上升到罐体110的上部,同时由于出气管130在罐体110内的部分弯折成U型,则出气管130的进气口是处在罐体110的上部的,从而使得处于罐体110上部的气态冷媒能够顺利通过出气管130流通到外部的压缩机中,而此时液态冷媒由于沉降到了罐体110的底部而无法进入出气管130中,实现了气液分离的效果。回油孔140设置在出气管130的弯折部位最低点上,且与出气管130的内部相通,使得处于罐体110底部的冷冻油能够通过回油孔140进入出气管130中,进而能够顺利回流到外部的压缩机中。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压缩机200和气液分离器100,该气液分离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压缩机200与气液分离器100的出气管130连通,气液分离器100中的冷却油从回油孔140进入出气管130,并回流至压缩机200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空调中的冷媒循环回路主要是由压缩机200、蒸发器300、节流装置400和冷凝器500通过四通阀600连通而构成,气液分离器100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200中损坏压缩机200,故气液分离器100优选设置在压缩机200的回流管路中。优选地,该空调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60和加热装置15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60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150是否打开或关闭加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