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76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分液器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作为空调系统的心脏,是主要的噪声源和振动源之一,转子压缩机特别是单缸转子压缩机由于曲轴存在偏心部以及气体脉动等原因,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振动噪声,又由于分液器连接着气缸和壳体以及离中心位置最远的原因,分液器的振动最为严重,特别是切向振动。传统的分液器外壳通过与弯管直接焊接在一起,使壳体的振动直接传递到分液器外壳,加剧了分液器的振动。

参见图1所示,在常用的转子压缩机分液器中,存在一个弊端,吸气弯管2是连接分液器主体结构1和压缩机泵体的关键结构,通常吸气弯管2和分液器主体结构1直接焊接在一起,这样来自泵体的振动可经吸气弯管2完全传递至分液器,不但增大了其振动,也极有可能引起分液器共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振动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围设形成空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分液管,所述分液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分液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孔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分液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吸气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减振吸能组件,所述减振吸能组件围设在所述分液管和所述吸气管相连接位置处的外周并固定在所述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吸能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分液管和吸气管相连接位置处的外周,所述套筒包括内层套和围设在所述内层套外周的外层套。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套和所述外层套之间具有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内设置有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为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宽度与所述缝隙的宽度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橡胶条进行密封的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套和所述外层套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内层套和所述外层套的顶端通过吸振折弯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振折弯段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呈波纹状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吸振折弯段呈M状。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管的第一端内嵌于所述分液管的底端,所述内层套的底端与所述分液管的底端焊接连接,且所述内层套的底端与所述分液管的底端焊点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套的底端设置有倒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处设置有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朝向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的环形翻边,所述外层套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环形翻边的内侧壁面相适配,所述外层套和所述环形翻边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材质与所述分液管的材质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为上述的分液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液器设置有位于吸气管和分液管相连接位置处的外周的减振吸能组件,通过减振吸能组件的作用,当压缩机工作时,通过减振吸能组件的作用,可对XYZ三个方向同时产生缓冲,提升了分液器的稳定性,减小了由分液器的吸气管传递到管路的振动,增强了分液器抵抗压缩机振动的能够,便于对空调系统管路的振动起到改善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分液器的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2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空腔;12、连接孔;13、环形翻边;20、分液管;30、吸气管;40、减振吸能组件;41、套筒;411、内层套;412、外层套;413、吸振折弯段;414、缝隙;415、倒角结构;42、缓冲结构;43、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液器,该分液器包括外壳10、分液管20以及吸气管30。

其中,外壳10围设形成空腔11,外壳1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12,安装时,分液管20设置在空腔11内,且分液管20的底端延伸至连接孔12处;吸气管30的第一端与分液管20的底端连接,吸气管30的第二端延伸至外壳10的外部,便于与压缩机本体连接;减振吸能组件40围设在分液管20和吸气管30连接位置的外周并固定连接在连接孔12内。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分液器设置有位于吸气管30和分液管20相连接位置处的外周的减振吸能组件40,通过减振吸能组件40的作用,当压缩机工作时,通过减振吸能组件40的作用,可对XYZ三个方向同时产生缓冲,提升了分液器的稳定性,减小了由分液器的吸气管30传递到管路的振动,增强了分液器抵抗压缩机振动的能够,便于对空调系统管路的振动起到改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吸能组件40包括套筒41,该套筒41套设在分液管20和吸气管30相连接位置处的外周,套筒41包括内层套411和围设在内层套411外周的外层套412,通过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的共同作用,便于进行有效减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之间具有缝隙414,能够给压缩机产生的径向和切向振动预留一个运动空间。为了防止套筒41变形过大,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产生碰撞,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缝隙414中塞入一缓冲结构42,通过缓冲结构42的作用,便于进一步提升分液器的稳定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结构42为橡胶条,该橡胶条的宽度与缝隙414的宽度相适配。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橡胶条设置成其他具有一定弹性的结构件,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防止橡胶条从缝隙414内掉落出来,缝隙41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橡胶条进行密封的密封结构4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结构43为密封胶,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定位螺钉、效果或者铆钉等结构将橡胶条固定在缝隙414内,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一体成型设置,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的顶端通过吸振折弯段413连接,通过吸振折弯段413的作用,便于进一步吸收分液器的振动,提高分液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吸振折弯段413沿外壳10的高度方向呈波纹状延伸,通过该波纹状的吸振折弯段413的弹性变形,能够吸收通过吸气管30从压缩机传递过来的压缩机震颤。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吸振折弯段413呈M状,该结构与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呈90°角,总共折弯3次以便提高它的强度,防止产生过大变形,进而利用自身弹性变形吸收通过吸气管30从压缩机传递过来的压缩机震颤。

本实施例中的分液管20为直管,吸气管30为连接弯管,连接时,吸气管30的第一端内嵌于分液管20的底端,内层套411的底端与分液管20的底端焊接固定,且内层套411的底端与分液管20的底端焊点与吸气管30的外壁固定。

连接孔12处设置有位于空腔11内,且朝向外壳10的顶端设置的环形翻边13,外层套412的外侧壁面与环形翻边13的内侧壁面相适配,外层套412和环形翻边1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内层套411焊接固定在在分液管20和吸气管30相连接的位置处,外层套412焊接固定在外壳10上的环形翻边13上,然后通过设置在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之间的吸振折弯段413和橡胶条进行吸能和减振,提高分液器的稳定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内层套411的底端设置有倒角结构415,能够增大焊点的接触面积,提高内层套411和分液管20以及吸气管30的连接稳定性。

套筒41利用主动隔振原理减小了吸气管30和外壳10间的振动,套筒41的材质与分液管20的材质一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套筒和外壳10均采用铜管加工而成,利用热套技术装在分液器的分液管20和吸气管30向连接的位置处,再进行焊接。由于和分液管20材料相同,使它们能够很好地紧贴和焊接在一起不会脱落。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的分液器包括一个减振套筒41和一条橡胶带条。在结构上,原本连接弯管和分液器直接焊接在一起的,现在是在原先分液器外壳10和分液管20以及吸气管30焊接的位置增加了一个套筒41作为连接上的过渡结构。套筒41的内层套411和外层套412的端部平齐,套筒41的内层套411与分液管20相接触,并且端部与分液管20和吸气管30相焊接;外层套412与外壳10相接触,并且端部与其在环形翻边13弯折的缝隙处焊接在一起;其中内层套411与分液管20和吸气管30焊接的一端有一倒角结构415,目的是为了增大焊点的接触面积。套筒41的中间位置是一个用于吸振的“M”形折弯结构,该结构与内层套411和外层套均呈90°角,总共折弯3次以便提高它的强度,防止产生过大变形。该结构的作用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吸收通过吸气弯管从压缩机传递过来的压缩机震颤。套筒41的内层套411与外层套412之间存在一圈很窄的缝隙414,此缝隙414是对压缩机产生的径向和切向振动预留一个运动空间。为了防止套筒41变形过大内层套411与外层套412产生碰撞,缝隙414中塞入一条与缝隙414相同宽度的橡胶条将内层套411与外层套412隔开,也可以防止内部进灰堵塞缝隙影响减振性能。缝隙414的端部用密封胶密封,目的是防止橡胶条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分液器,分液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分液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吸气管与外壳间增加吸能减振组件,减小了振动的传递,并且增加了分液器的质量,降低了分液器整体重心,进而减小了由吸气管引起的分液器振动。通过利用主动隔振原理,在分液器外壳和吸气管之间添加一个振动吸能减振组件,增强了分液器抵抗压缩机振动的能力,对空调系统管路的振动有改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