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50705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淡青灰色质软的重金属,比重大(11.34),熔点低(327℃),沸点高(1740℃)。铅是一种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一般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因其对人体组织有广泛的亲和力,几乎可以损害所有的器官,其中大脑和肾脏受害最重,血液的受害首当其冲。严重时会造成老年性痴呆、婴儿先天痴呆、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
根据蓄电池企业生产的特点,在蓄电池行业中,铅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板栅制造、铅粒制造、合膏、包隔板、切片和焊接组装等工段产生的含铅废水。随着蓄电池行业的发展,铅的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铅的常规技术有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离子交换法和铁氧化法等。但这些处理方法仅以达标排放为目的,实际上1m3达标排放(1mg/L)的含铅废水会污染100m3饮用水水源!因此,对于类似重金属废水,达标处理是最起码的工作,对废水作深度处理,进行中水回用试验,建立中水回用系统,进一步减少甚至杜绝此类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研究重点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既是为了提供一种处理高效、处理后废水可回用的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的处理方法是将所述含铅废水经沉淀处理后进入电渗析装置,在pH值6~9、浓淡水比例1∶2~5、工作电流2~6A/cm2、废水流速100~300L/h条件下循环处理2~6次,电渗析后的淡水再以50~200L/h流速进入离子交换柱,得到处理过的水。经离子交换柱后的水导电率可降至5us/cm以下、含铅量可降至0.005mg/L以下。
所述的沉淀处理为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用以除去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一般的,所述的沉淀处理方法如下将含铅废水经隔栅井进入调节池,沉淀去除大颗粒铅,上清液进行二次沉淀。
具体的,所述的处理方法如下含铅废水经隔栅井后进入调节池,停留12小时,沉淀大颗粒铅,然后废水经二次沉淀、过滤,调节滤液pH6~9后,接泵进入电渗析装置,在浓淡水比例1∶2、工作电流3A/cm2、废水流速300L/h条件下循环处理5~6次,电渗析后的淡水再以100L/h流速进入离子交换柱,得到处理过的水。经离子交换柱后的水导电率降至5us/cm以下、含铅量降至0.005mg/L以下。
本发明所述的含铅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采用电渗析一离子交换技术处理蓄电池厂的废水,在浓淡比为1∶2~5的情况下,淡水的出水水质可达到专业标准ZBK84004-89《铅酸蓄电池用水》的标准,经电渗析处理后的浓水可作为冲洗和冷却用水,淡水经离子交换工艺处理后可回用至蓄电池的配酸工艺,从而实现了含铅废水的“零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
设备主体为电渗吸器与离子交换柱,设备运行时,含铅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沉淀大颗粒铅、然后经絮凝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再经精密过滤器、活性炭过滤装置过滤后,通过电泵进入电渗析器,处理后的浓水可作为冲洗和冷却用水,处理后的淡水经淡水出口进入离子交换柱,经过离子交换柱后的水可回用至蓄电池的配酸工艺。
采用从某蓄电池厂出来的废水作为处理对象,初始的废水中含铅30mg/L,先将直接从车间出来的高浓度含铅废水经隔栅井后进入调节池,停留时间为12小时,沉淀大颗粒铅,然后将废水进行二次沉淀、过滤,调节废水pH到9,此时废水中的铅含量为10mg/L,将废水直接泵至电渗析装置进行循环处理,加电压,调节电流,使工作电流稳定在3A/cm2,废水的流速控制在300L/h,浓淡水比例1∶2,50L废水经6次循环后废水中的电导率降至50μs/cm,废水中的铅含量为0.1mg/L,然后将废水继续通入离子交换柱,控制流速在100L/h,出水的电导率在5μs/cm以下,铅的含量在0.005mg/L以下,能达到专业标准ZBK84004-89《铅酸蓄电池用水》的标准,经电渗析处理后1/3的浓水可作为冲洗和冷却用水,2/3的淡水经离子交换工艺处理后可回用至蓄电池的配酸工艺。
实施例2设备主体为电渗吸器与离子交换柱,设备运行时,含铅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沉淀大颗粒铅、然后经絮凝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再经精密过滤器、活性炭过滤装置过滤后,通过电泵进入电渗析器,处理后的浓水可作为冲洗和冷却用水,处理后的淡水经淡水出口进入离子交换柱,经过离子交换柱后的水可回用至蓄电池的配酸工艺。
采用从蓄电池厂出来的废水作为处理对象,初始的废水中含铅20mg/L,先将直接从车间出来的高浓度含铅废水经隔栅井后进入调节池,停留时间为12小时,沉淀大颗粒铅,然后将废水进行二次沉淀、过滤,调节废水pH到7,此时废水中的铅含量为6mg/L,将废水直接泵至电渗析装置进行循环处理,加电压,调节电流,使工作电流稳定在5A/cm2,废水的流速控制在100L/h,浓淡水比例1∶5,50L废水经5次循环后废水中的电导率降至30μs/cm,废水中的铅含量为0.08mg/L,然后将废水继续通入离子交换柱,控制流速在100L/h,出水的电导率在5μs/cm以下,铅的含量在0.005mg/L以下,能达到专业标准ZBK84004-89《铅酸蓄电池用水》的标准,经电渗析处理后1/6的浓水可作为冲洗和冷却用水,5/6的淡水经离子交换工艺处理后可回用至蓄电池的配酸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方法是将所述含铅废水经沉淀处理后进入电渗析装置,在pH值6~9、浓淡水比例1∶2~5、工作电流2~6A/cm2、废水流速100~300L/h条件下循环处理2~6次,电渗析后的淡水再以50~200L/h流速进入离子交换柱,得到处理过的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处理方法如下将含铅废水经隔栅井进入调节池,沉淀去除大颗粒铅,上清液进行二次沉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方法如下含铅废水经隔栅井后进入调节池,停留12小时,沉淀大颗粒铅,然后废水经二次沉淀、过滤,调节滤液pH6~9后,接泵进入电渗析装置,在浓淡水比例1∶2、工作电流3A/cm2、废水流速300L/h条件下循环处理5~6次,电渗析后的淡水再以100L/h流速进入离子交换柱,得到处理后的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所述的处理方法是将所述含铅废水经沉淀处理后进入电渗析装置,在pH值6~9、浓淡水比例1∶2~5、工作电流2~6A/cm
文档编号C02F1/52GK1854094SQ200510049688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8日
发明者陈建孟, 王家德, 陈浚, 张国亮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