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812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尤其是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衍生物,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的二 次污染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加,污泥产量越来越大, 已成为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的一大公害。
目前国内污泥处理釆取的主要手段还是堆肥及填埋,处理效率低,也有产 生二次污染的危险。污泥热干化处理是我国污泥无害化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领 域,但是由于污泥通过加热干化会产生大量水蒸汽,在水蒸汽中含有大量化学 成分发出的臭味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泥热干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污泥热干化工程中产生的臭味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污泥无害化处理工 作很难在污水处理厂内完成,需将污泥运到远离居民居住区处理或垃圾填满处
理。由于污泥中的含水量很高,在76%~82°/ 之间,运输量大,须支付高额运费 实现远距离运送。
目前冷却的方式有两种即喷淋冷却和冷却管间接冷却两种方式。直接将 冷却水喷淋到蒸汽中的方法设备简单,但大量的冷却水被污染,造成二次处理 量加大。由于排出的冷凝水处于负压状态,需用水泵将冷凝水泵出,保证冷凝 器内部的负压。使得冷凝水排污泵的容量(相对间接冷却的冷凝水排污泵)增 加50倍左右才能满足要求。冷却管间接冷却的效果较好,但冷却器设备费用加 大,但其冷凝水排出量很少,冷凝水排污泵的运行费用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经济适用的污 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包括由上下两 部分组成的腔体,上部为冷凝部,下部为储水部,所述冷凝部设置有进风口和
出风口,进风口连接污泥干燥排气管,其中,所述的出风口远小于进风口;所 述冷凝部内部设置有"回"形冷凝管,所述的冷凝管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腔 体外,分别连接冷却装置,冷却水通过进水口经冷凝管从出水口流出;所述的 储水部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水口 。
特别是,所述的出风口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调节出风量,防止冷凝 水倒流进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水部为漏斗状。
其中,所述的出风口连接引风机或真空装置。
上述的结构,污泥通过加热干化会产生大量饱和水蒸汽经进风口进入腔体 内,在水蒸汽中含有大量化学成分发出的臭味物质,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回形冷 凝管内冷却水的冷却,将含有臭气的水蒸汽冷凝成水经冷凝水出水口排出,尾 气得到净化,经出风口排出,实现了干化污泥系统对外空气排污为零,同时, 在冷凝过程中使气体中大量的粉尘被净化通过冷凝水一起外排,解决了污泥干 化过程中的空气污染问题(臭气和粉尘),实现了无污染处理污泥的目的;本实 用新型还具有耐腐蚀和抗粉尘的能力,使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冷却 水对干燥系统中排出蒸汽的冷凝,节约了水资源;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污泥干
量含水污泥经长途运输后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方式,节约了运输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包所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腔体,上部为冷凝部3,下部为储水部4,所述冷凝部3顶部设置有进风口 1,底部侧面设置有出风口 2,进风口 l连接污泥干燥排气管,其中,所述的出 风口 2远小于进风口 1;所述冷凝部3内部设置有"回"形冷凝管5,所述的冷 凝管5的进水口 7和出水口 6设置在腔体外,所述的出水口 6设置在进水口 7 上方,分别连接冷却装置,冷却水通过进水口 7经冷凝管5从出水口 6流出; 所述的储水部4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水口 8。
污泥干燥后产生的饱和蒸汽储有大量的热,通过密闭管路将蒸汽输送到进 风口 1处,通过进风口 l进入到冷凝部中,在冷却水的不断循环流动作用下, 由于冷却水温度较低, 一般在5-IO摄氏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或实际处理气体 量以及冷凝管的面积或冷却设备的功率设置,发生热交换,蒸汽的热量被冷却 水大量带走,使水蒸气的热量散失,温度下降,导致水蒸气在回型冷凝管6壁 上结露。由于蒸汽被冷凝并且结露,使得冷凝器的内部压力下降,将进风口 1 外部的水蒸气抽到冷凝器的内部,实现连续冷却。
由于整个装置很难做到绝对密封,所述的出风口 2的主要做用是将整个污 泥干化系统漏入的少量空气排出,保证系统的真空度,确保污泥干化系统内部 的气体不外溢,不产生臭气污染。故出风口 2的尺寸可以设计的比进风口 1的 尺寸小很多。
特别是,所述的出风口 2设置有调节出风量的单向阀,防止由于腔体内气 压增大气体倒流进腔体内。冷凝水出口 8工作时始终处于负压状态,故必须保 留一定的冷却水水位或在冷凝水出口 8设置单项阀门或其他措施,防止空气倒 流到腔体内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水部4为漏斗状(图示为锥体)。底部出口小,易形成 水位密封,防止气体倒流,密封腔体,并且易于冷凝水流出。
其中,所述的出风口 2还可以连接引风机或真空装置。所述的出风口 2是 维持系统负压的关键,可以使用离心风机或水环式真空泵等,经调整后的负压 满足系统的压力要求。排出的气体含有臭气物质,可送到加热锅炉作为助燃空气的一部份,经燃烧后,在高温的作用下,臭气被高温分解,无染被完全消除。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可以使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即二沉池水,其他
水源也可以使用。由于水蒸气所含的能量^f艮大,(530卡/克+蒸汽降温度数),冷 却水的温升一般控制在5 ~ l(TC,即用水总量大于55倍的冷凝水总量。如使用 冷却塔冷却循环水,预计日需补充水量不低于冷凝水总量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与冷却面积(冷凝部内部的冷凝管面积)计算,依据污 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其中含冷却水的流量与压力等设计 参数。为确保经长期使用后可容易的清理腔体内部的积存的粉尘等固体残留物, 腔体机身外壳各钢板应采用螺钉连接,方便拆卸清洗,外壳钢板应能承受工艺 参数规定的负压数值。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 凡是利用上述的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 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包括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冷凝部,下部为储水部,所述冷凝部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接污泥干燥排气管,其中,所述的出风口远小于进风口;所述冷凝部内部设置有“回”形冷凝管,所述的冷凝管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腔体外,分别连接冷却装置,冷却水通过进水口经冷凝管从出水口流出;所述的储水部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水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 口设置有调节出风量的单向阀。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 部为漏斗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 口连接? 1风机或真空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冷凝处理系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染、不适用等问题而发明。包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腔体,上部为冷凝部,下部为储水部,冷凝部设置有连接污泥干燥排气管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远小于进风口;冷凝部内部设置有“回”形冷凝管,冷凝管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腔体外,分别连接冷却装置,冷却水通过进水口经冷凝管从出水口流出;储水部底部设置有冷凝水出水口。上述的结构,污泥通过加热干化产生大量饱和水蒸汽经进风口进入腔体内,在水蒸汽中含有大量化学成分发出的臭味物质,经过回形冷凝管内冷却水冷却,将含有臭气的水蒸汽冷凝成水经冷凝水出水口排出,尾气得到净化,经出风口排出,实现了干化污泥系统对外空气排污为零。
文档编号C02F11/12GK201292302SQ20082017763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刘大地, 云 徐, 苏明立, 强 顾 申请人: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国冶锐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徐 云;刘大地;苏明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