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7781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水底污泥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湖泊水质污染,底泥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质累积严重,氮、磷、有机质等含量 相对较高,从而为蓝藻和湖泛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元素,所以对湖泊底泥的清除尤为 重要。湖泊底泥含水量大,采用污泥干化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的运输压力,提高清淤 效率,降低清淤成本。但磁分离设备在分离过程中会有细小的絮凝体随水排出,出水通常都 不能直接排放,限制了其在污泥处理现场的直接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处理水底污泥的磁分离设备出水不能直接排放的缺点,提 供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耗能低、占地小、操作安全、可连续处理,同时具有较好 的可移动性,方便安装于污泥处理现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包括由管道串联连接的滚动筛、磁分离设备、反 应罐与污泥分离塔,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污泥分 离塔的出泥口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分离设备包括絮凝水箱、磁分离装置与磁种分离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连续作业无堵塞,出泥量大等特点,可移动 性好,可以方便的设置于污泥处理现场。不仅减少了污泥堆场自然干化所需的时间,提高了 污泥处理的效率,同时清淤成本也大大降低。在实际作业时,泥饼输出量大,分离塔出水完 全达到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底污泥的处理装置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动筛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磁分离设备俯视图;图4为图3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分离塔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底污泥的处理装置包括由螺杆泵6串联连接的 滚动筛1、磁分离设备、反应罐4与污泥分离塔5,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分离塔5的出泥口 503通过螺杆泵6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 301。实际的工作流程参见图1至图6 含泥污水由泥浆泵从入口 101抽入,落在滚动的 筛网105上,如图2所示,筛网105下部有支撑网104支撑,可以绕着两侧的滚筒106往复 周转,泥水通过筛网105的网孔流至底部的出水口 102,而泥水中的大固体杂质如垃圾、碎 石不能通过网孔,跟随筛网105的旋转被运输至末端的出渣口 103,实现了泥水中大固体杂 质的初步分离。滚动筛1的出水口 102流出的泥水通过螺杆泵6从进入磁分离设备进水口 301,如 图3、图4所示,磁分离设备包括絮凝水箱2、磁分离装置3与磁种分离回收装置7,整套设 备为市售商品,以下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进水口 301的进水输入至絮凝水箱203,同时添 加从磁种溶药箱201输入的磁种与从絮凝剂溶药箱202输入的絮凝剂,在絮凝水箱203顶 部设置的搅拌电机205驱动的搅拌轴204的搅拌下进行均勻的混合。絮凝剂在污水中使杂 质发生絮凝作用,同时以磁种为“凝核”,使非磁性悬浮物与磁种快速凝聚成磁性絮团。泥水 进入泛水槽304,然后分流进入磁场区,磁场区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圆形磁盘305,电机313通 过链条312驱动磁盘主轴306旋转,驱动磁盘305在水池中缓慢旋转;磁盘305为永磁体, 在磁力作用下将泥水中磁性絮团吸附在磁盘305侧面;同时,通过链条311驱动刮渣板307 做旋转运动,将磁盘305侧面吸附的磁性絮团刮下至筛板310。流过磁场区的水通过出水口 302汇集至滤水过滤箱308,而筛板310上的磁性絮团汇集至污泥收集箱309。污泥收集箱 309的污泥通过出泥口 303输送至磁种分离回收装置7,通过磁鼓磁选分离出磁种,磁种回 投至磁种溶药箱201,而过滤后的污泥制作为泥饼,进行后续运输。磁分离装置3在分离过程中会有细小的絮凝体随水排出,因此出水不能直接排 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将滤水过滤箱308的排出水通过螺杆泵6输入至反应罐4,同 时通过旁通加药管路401加入按一定比例预先配制好的絮凝剂,在反应罐4内充分混合,并 通过反应罐顶部的出水口 402进入污泥分离塔5的入口 501。在设备初始调试时,通过观察 设置于不同高度的管道505导出的水质样品,来获知分离塔内的反应情况,从而可以调节 加药量;在设备调试结束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从塔顶的出水口 502排出,此时出水水 质较好,符合直接排放的标准,可以直排至湖泊;在塔底经沉降的污泥水通过出泥口 503排 出并由螺杆泵6输送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 301,对其进行再次磁分离。本实用新型的絮凝剂主要成分为PAC (聚合氯化铝)与PAM(聚丙烯酰胺),PAC为 无机絮凝剂,其作用是当投加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其水解产物迅速沉淀析出,水中的胶粒 和细小悬浮物可被这些沉淀物在形成时作为晶核或者吸附网捕,变成细小的絮体;PAM是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其为水溶性的长链化合物,在水解时可电离出大量可离解的集团,通过 电性中和、架桥吸附作用,网捕细小的絮体从而起到絮凝的作用。实际添加时,先加PAC,再 加PAM可以取得较好的絮凝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磁种主要为400目的铁粉,其作用是作为 “凝核”使非磁性悬浮物与磁种快速结合凝聚成磁性絮团。表1为在进入磁分离装置3与进 入污泥分离塔5的泥水中所添加PAC、PAM与磁种的含量数据表。表1 絮凝剂成分与比例
PAC 含量(ppm)PAM 含量(ppm)磁粉(ppm) 本实用新型采用污泥分离塔5对磁分离设备的出水进行絮凝沉淀,有效的解决了 磁分离设备排水不能直接排放的问题,利用絮凝沉淀重力分离原理,在高效絮凝剂的作用 下,快速絮凝,出水水质完全达到指标,经过絮凝的出泥输回到磁分离设备循环分离,没有 二次污染;实际水质对比数据参见表2。当然也可以采用沉淀池完成絮凝沉淀,但是本实用 新型所使用的污泥分离塔5占地面积小,移动性好,不需要固定场地建造沉淀池及配备专 用的刮泥设备。表2磁分离设备进出水水质对照表 本实用新型的水底污泥的处理采用污水三级处理第一级,污泥预处理含泥污水采集选用滚动筛过滤掉大固体杂质及垃圾,设备简 单,能耗低;第二级,采用磁分离设备进行泥水分离占地小,可连续作业,处理量大,使用寿命 长,维修简单;第三级,对磁分离设备出水进行二次处理采用污泥分离塔分离污泥与出水,出水 水清,完全可以达标排放;经分离塔浓缩后的泥浆回流至磁分离设备,循环处理,没有二次 污染。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 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 改,例如可以建造沉淀池取代分离塔,同样可以达到二次处理磁分离设备出水的目的;或者 采用生物絮凝剂等其他絮凝剂。
权利要求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管道串联连接的滚动筛、磁分离设备、反应罐与污泥分离塔,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污泥分离塔的出泥口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分离设备 包括絮凝水箱、磁分离装置与磁种分离回收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底污泥的磁分离处理装置,包括由管道串联连接的滚动筛、磁分离设备、反应罐与污泥分离塔,其中上一级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下一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污泥分离塔的出泥口连接至磁分离设备的入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连续作业无堵塞、出泥量大等特点,可移动性好,可以方便的设置于污泥处理现场;不仅减少了污泥堆场自然干化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污泥处理的效率,同时清淤成本也大大降低;在实际作业时,泥饼输出量大,分离塔出水完全达到排放指标(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
文档编号C02F11/12GK201678577SQ20102017075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倪其军, 杨栋, 葛春康, 邹永明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