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583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同轴的外筒体、内筒体A和内筒体B,内筒体A位于内筒体B内,内筒体A内设有搅拌及提升叶轮,外筒体和内筒体B之间设有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内筒体A内设有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保持污水中培养的活性微生物不沉淀进入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用叶轮进行搅拌,死去的微生物通过自然沉淀到外筒体底部,与产生的污泥一起通过排泥管排出;由于叶轮 搅拌使死去的微生物很难沉淀,跟随污水进入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吸附在多空微生物填料上,导致两个反应区内的填料堵塞,需要花费人力和时间对填料进行反冲洗,严重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处理效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同轴的外筒体12、内筒体A5、内筒体B6 ;外筒体12的下部为漏斗状,漏斗状的底部为平板,平板中部开设有排泥ロ,排泥ロ连通着外部的排泥管4,外筒体12顶部敞ロ处设有支梁;内筒体A5位于内筒体B6内,内筒体A5的下端和内筒体B6的下端均呈喇叭ロ状,内筒体A5内设有搅拌及提升叶轮1,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叶轮位于内筒体A5下端的喇叭ロ处,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轮轴上端连接着变速电机11,变速电机11位于外筒体12的支梁上;内筒体A5和内筒体B6下端的喇叭ロ与外筒体12下部的漏斗ロ对应;外筒体12和内筒体B6之间设有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内筒体A5内设有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外筒体12上部的内侧为出水槽9,外筒体12上部外侧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连通着出水槽9 ;内筒体A5的下端在筒体和喇叭ロ的连接处设有三角形状的环形配水槽15,配水槽与进水管13连接,外筒体12的漏斗状中部设有曝气盘2,曝气盘2连通着进气管14,且曝气盘2位于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下方;所述外筒体12下部的漏斗ロ内通过支杆设有伞形挡泥板3,伞形挡泥板3位于曝气盘2的下方。外筒体12漏斗状的底部通过四根均布的支杆设有伞形挡泥板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I.本实用新型根据水流特性,在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泥沉淀区増加伞形挡泥板,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污水中死去的微生物在污水流动时在挡泥板处会吸附在挡泥板表面上,不会随着污水进入反应区。提高了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減少了微生物填料的消耗量;同时也減少了对设备中微生物填料的反冲洗次数,节省了设备运行中的人工成本;2.同时也解决了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堆积在排泥管ロ造成排泥管堵塞的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I中的序号搅拌及提升叶轮I、曝气盘2、伞形挡泥板3、排泥管4、内筒体A5、内筒体B6、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7、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8、出水槽9、出水管10、变速电机11、外筒体12、进水管13、进气管14、配水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地描述。实施例參见图1,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同轴的外筒体12、内筒体A5、内筒体B6 ;外筒体12的下部为漏斗状,漏斗状的底部为平板,平板中部开设有排泥ロ,排泥ロ连通着外部的排泥管4,外筒体12顶部敞ロ处设有支梁;内筒体A5位于内筒体B6内,内筒体A5的下端和内筒体B6的下端均呈喇叭ロ状,内筒体A5内设有搅拌及提升叶轮1,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叶轮位于内筒体A5下端的喇叭ロ处,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轮轴上端连接着变速电机11,变速电机11位于外筒体12的支梁上;内筒体A5和内筒体B6下端的喇叭ロ与外筒体12下部的漏斗ロ对应;外筒体12和内筒体B6之间设有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8 ;内筒体A5内设有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7 ;外筒体12上部的内侧为出水槽9,外筒体12上部外侧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连通着出水槽9 ;内筒体A5的下端在筒体和喇叭ロ的连接处设有三角形状的环形的配水槽15,配水槽与进水管13连接,外筒体12的漏斗状中部设有曝气盘2,曝气盘2连通着进气管14,且曝气盘2位于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下方;改进在于外筒体12下部的漏斗口内通过四根支杆设有伞形挡泥板3,伞形挡泥板3位于曝气盘2的下方。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污水从进水管13进入,经配水槽15均匀流出后与从进气管14进入曝气盘2出来的空气经搅拌及提升叶轮I搅拌混合并提升至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7进行好氧处理,然后从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7上部溢流出,再从内筒体A 5和内筒体B6之间的空间回流到外筒体12底部的漏斗状空间内,由伞形挡泥板3快速有效的把污水处 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经排泥管4排出;最后经过沉淀后的污水进入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8,经厌氧反应后溢流到出水槽9,通过安装在出水槽上的出水管10把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权利要求1.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同轴的外筒体(12)、内筒体A(5)、内筒体B (6);外筒体(12)的下部为漏斗状,漏斗状的底部为平板,平板中部开设有排泥ロ,排泥ロ连通着外部的排泥管(4),外筒体(12)顶部敞ロ处设有支梁;内筒体A (5)位于内筒体B (6)内,内筒体A (5)的下端和内筒体B (6)的下端均呈喇叭ロ状,内筒体A (5)内设有搅拌及提升叶轮(1),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叶轮位于内筒体A (5)下端的喇叭ロ处,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轮轴上端连接着变速电机(11 ),变速电机(11)位于外筒体(12)的支梁上;内筒体A (5)和内筒体B (6)下端的喇叭ロ与外筒体(12)下部的漏斗ロ对应;外筒体(12)和内筒体B (6)之间设有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内筒体A (5)内设有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夕卜筒体(12)上部的内侧为出水槽(9),外筒体(12)上部外侧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连通着出水槽(9);内筒体A (5)的下端在筒体和喇叭ロ的连接处设有三角形状的环形配水槽(15),配水槽与进水管(13)连接,外筒体(12)的漏斗状中部设有曝气盘(2),曝气盘(2)连通着进气管(14),且曝气盘(2)位于搅拌及提升叶轮(I)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2 )下部的漏斗口内通过支杆设有伞形挡泥板(3 ),伞形挡泥板(3 )位于曝气盘(2 )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体(12)漏斗状的底部通过四根支杆设有伞形挡泥板(3 )。
专利摘要用于建筑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同轴的外筒体、内筒体A和内筒体B;外筒体的下部为漏斗状;内筒体A内设有搅拌及提升叶轮,内筒体A内设有好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外筒体和内筒体B之间设有厌氧微生物填料反应区;所述外筒体下部的漏斗口内通过支杆设有伞形挡泥板。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工作时,污水中死去的微生物在污水流动时在挡泥板处会吸附在挡泥板表面上,不会随着污水进入反应区。提高了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减少了微生物填料的消耗量;同时也减少了对设备中微生物填料的反冲洗次数,节省了设备运行中的人工成本。同时也解决了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堆积在排泥管口造成排泥管堵塞的问题。
文档编号C02F3/30GK202449917SQ20122007884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刘英营, 张坤, 李明, 童鹏程, 陈进怀 申请人: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