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7870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一种十分珍贵且十分紧缺的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如果不予以处理随便排放会造成水源的污染,恶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健康以及人类的发展。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状况的关心,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建,竣工并投入使用。而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回流的控制又十分重要。污泥回流系统作为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控制回流污泥量能提高整个活性污泥系统承受负荷冲击的能力、稳定水 质、充分利用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降低能耗药耗。然而由于污水厂曝气系统能耗所占比例较大,多年来控制的焦点集中于优化曝气系统。但是污泥回流作为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已开始受国外同行的重视。
发明内容为实现污泥回流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泥回流装置。达到污泥回流的精确控制,节约能源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循环连通的生化池、沉淀排泥池、回流污泥井,所述沉淀排泥池的上端开有出水口,回流污泥井下端开有出泥口。所述生化池内设有第一污泥溶度计;所述沉淀排泥池内设电动机启闭机、第二污泥溶度计。所述回流污泥井内设回流污泥泵,回流污泥泵的出泵口与生化池连接;所述回流污泥井内还设有剩余污泥泵。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污泥溶度计、第二污泥溶度计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连接,控制器控制回流污泥泵。其中控制器分别监控生化池、沉淀排泥池、回流污泥井的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混合液从生化池通过管道自流进入沉淀排泥池,在沉淀排泥池内完成泥水分离过程,清水从沉淀排泥池的出水口排出系统,经沉淀后的污泥从沉淀排泥池的池底自然流入回流污泥井,最后经回流污泥泵重新回流输送至生化池,以保证生化池中一定的混合液污泥浓度,生化系统中每天产生的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泵排出系统。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循环连通的生化池I、沉淀排泥池2、回流污泥井3、控制器,所述沉淀排泥池2的上端开有出水口,回流污泥井3下端开有出泥口 ;生化池I内设有第一污泥溶度计;沉淀排泥池2内设电动机启闭机、第二污泥溶度计;回流污泥井3内设回流污泥泵,回流污泥泵的出泵口与生化池I连接;回流污泥井3内还设有剩余污泥泵;第一污泥溶度计、第二污泥溶度计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连接,控制器控制回流污泥栗。混合液从生化池I通过管道自流进入沉淀排泥池2,在沉淀排泥池2内完成泥水分离过程,清水从沉淀排泥池2的出水口排出系统,经沉淀后的污泥从沉淀排泥池2的池底自然流入回流污泥井3,最后经回流污泥泵重新回流输送至生化池1,以保证生化池I中一定
的混合液污泥浓度,生化系统中每天产生的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泵排出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顺次循环连通的生化池(I)、沉淀排泥池(2)、回流污泥井(3),所述沉淀排泥池(2)的上端开有出水口,回流污泥井(3)下端开有出泥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I)内设有第一污泥溶度计。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排泥池(2)内设电动机启闭机、第二污泥溶度计。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污泥井(3)内设回流污泥泵,回流污泥泵的出泵口与生化池(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污泥井(3)内还设有剩余污泥泵。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污泥溶度计、第二污泥溶度计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连接,控制器控制回流污泥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循环连通的生化池、沉淀排泥池、回流污泥井、控制器,所述沉淀排泥池的上端开有出水口,回流污泥井下端开有出泥口。控制器接收生化池内的第一污泥溶度计、沉淀排泥池内的第二污泥溶度计回流污泥井内的回流污泥泵的模拟信号,并处理模拟信号,继而发送控制信号至沉淀排泥池的电机、回流污泥泵运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效率高。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785791SQ20122030118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夏志祥, 游建琼, 龚根平, 汤海涛, 周力尤, 罗隆 申请人: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