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101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污、废水处理领域膜生物反应器エ艺用膜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
背景技术
动态膜(Dynamic Membrane,简称DM)也称动カ形成膜或二次生成膜,是沉积物质通过过滤作用在多孔载体表面的微粒沉积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膜层,利用DM进行固液分离是ー种特殊的膜分离方法。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DMBR)是在传统的高分子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基础之上,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混合液中好氧活性污泥及其它胶体颗粒在微网载体上自动生成凝胶层及动态膜层来进行固液分离的ー种新型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膜分离精度可以达到微滤甚至超滤等级。与传统MBR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成膜材料是自生的并可以更新,以及常压出水和不会出现浓差极化堵塞现象,加之微网组件价格低廉因此能够比较好的解决MBRエ艺建设投入高、运行成本高和膜组件寿命低的问题,因此DMBR技术具有大規模应用和推广的前景。
然而,该技术目前尚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主要存在以下缺点⑴法向振动问题,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扰动的水流带来的振动会使微网网面产生不同幅度和频率的法向振动;这种不规则振动给动态膜在微网基质上的附着和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它使膜层的附着力下降,生长不均匀,凝胶层薄厚不一,极易出现因局部膜层脱落而产生“漏洞”,导致生产水水质不稳定。⑵连续工作以及反冲洗问题,动态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表面不断有泥饼层的积累和凝胶层的生成故动态膜层不断增厚、致密,这样使微网组件在工作过程中通量下降以至难以满足生产需要;这样就必须削薄甚至去除动态膜和泥饼层,需暂停工作,使用生产水进行大水量反冲洗,由于动态膜不能连续工作,影响产水率,同时也伴随着产生设备投入资金高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⑶动态膜的不规则脱落,随着时间推移,动态膜老化直至失去黏性脱落而产生“漏洞”,导致胶体物质以及小粒径的悬浮物质混入生产水,以上问题目前仍阻碍着DMBR技术形成规模化应用。面对上述诸问题,近年,业内人世通过改变微网组件结构形式并实施减振以及在线连续反冲洗等各种技术手段努力消除上述妨碍DMBR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弊端。如采用V形槽式立方体微网组件、多同心环状V形槽圆柱形微网组件;连续移动线形反冲洗并分布减振的微网组件等,于近期又推出连续减振实时在线线形反冲洗高通量圆盘式微网组件,该圆盘式微网组件由圆环围框和封装在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微网基质形成圆盘状过滤箱体,由于圆环围框结构应カ分布均匀,使固定在圆环围框上的微网基质具有良好的绷紧度,提高网面平整度,提高抗压性能,达到微网基质变形小,能耗降低,使用寿命延长,保证腔内过膜水容积,达到稳定运行、提高出水通量的效果。然而,采用该微网组件,因仍需进行反冲洗操作,其过程复杂、时间长、用水量大造成出水率低;此外,単一微网层的滤膜结构,使动态膜在腔内的不规则脱落形成的悬浮物不能有效滤除,仍使出水质量不稳定。总之,上述诸因素,使微网组件的工作还不能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且运行成本高,制约了微网动态膜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工程应用领域。综上所述,如何发挥动态膜分离技术的优势,在现有的圆盘式微网组件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迸,使其真正成为运行操作简单,出水质量稳定,出水通量高、产水率高的实用水处理技木,成为业界关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ー种无需反冲洗、分离效果好、出水质量稳定,出水通量高、产水率高、设施少、操作简单、适宜大規模应用的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包括由刚性不透水圆环围框和固定封装在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微网基质形成的圆盘状内部为微网空腔的过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网基质为外微网,所述过滤箱为外过滤箱,在外过滤箱圆心部位设置垂直于其盘面穿过外过滤箱箱体的内设收水腔的中心出水管,在所述中心出水管管体上套装与其滑动配合的出水转盘、紧靠所述出水转盘两侧分别套装与中心出水管固定连接的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微网两侧的夹紧盘;在外过滤箱内与其同轴设置圆盘状内过滤箱,所述内过滤箱由刚性不透水内圆环围框和固定封装在所述内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开有若干收水孔的两收水圆盘及覆盖在所述收水圆盘迎水面的内微网构成,且内圆环围框外侧环周设置齿牙;内过滤箱固定嵌装在出水转盘外沿设置的环周插槽中,并通过所述环周插槽设置的多个出水孔道及其对应的中心出水管的过水孔与所述收水腔连通;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内侧设置的环周凹槽与位于所述环周凹槽开ロ处的内过滤箱的内圆环围框形成具有干扰水过流间隙的干扰水汇水通道,在外过滤箱顶部的环周凹槽中设置与中心出水管平行的的传动轴,在所述传动轴上套装与内圆环围框齿 牙啮合的传动齿轮,传动轴伸出外过滤箱且连接外部驱动机构;在外过滤箱内对应两收水圆盘盘面沿其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内微网迎水面的固定条形刷板,在两收水圆盘盘面的内微网表面上,沿盘面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外微网背水面的转动减振刷板;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的底部设有干扰水排水孔及干扰水排水嘴。所述外微网的网眼密度为150-200目,所述内微网的网眼密度为300-400目。所述固定条形刷板固定安装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与中心出水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⑴采用转动减振刷板刮刷外微网背水面上动态膜残体,多条转动减振刷板与收水圆盘同步旋转移动,实际上是利用随盘移动的转动减振刷板弾性接触支撑微网基质并随之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使外微网表面在振动中,振点以及振幅和频率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以此均衡动态膜层在微网基质上的均匀附着。这种结构在保留了错流过滤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消解紊流对微网法向振动的不利影响,创造了适于动态膜均匀、稳定生成和代谢的良好的基质环境,解决动态膜层生成不均匀、易脱落和产生“漏洞”问题。在实现对外微网基质的分布减振的同时将外微网背水面被挤入外过滤箱内的动态膜残体刷落并通过干扰水汇水通道、干扰水排水嘴排出箱体外,达到适时减薄动态膜层的效果并通过不断更新保持其良好品质;该结构核心是进行动态膜层厚度的有效控制,使动态膜层能够长期维持一定的厚度,稳定提升动态膜过滤的通量,提高动态膜微网组件单位微网面积下的产水量,并保持水质稳定和过滤通量的稳定,完全取代了传统反冲洗结构,简化了エ艺过程,減少生产用水消耗,设施简化、操作简单实现了出水通量高、产水率高、出水水质稳定的效果。⑵针对动态膜缓慢的透过外微网向其背水面迁移,进入外过滤箱的空腔内部,并最终剥离外微网使出水的悬浮物出现不规则变化影响出水质量的问题,利用动态膜残体短时间内不易分解、憎水、比重大、沉降性好、不会对过膜水贡献浊度的性能,在外过滤箱的空腔内部设置了覆盖有内微网的收水圆盘的内过滤箱,使经外微网动态膜一次过滤的水再经过收水圆盘上的内微网进行二次过滤进入内过滤箱内,才经中心出水管的出水嘴流出微网组件;尤其内微网的网眼密度为300-400目,比网眼密度为150-200目的外微网更细密,能有效地截留脱落的动态膜残体所形成的悬浮物,保证生产水不受悬浮物质的干扰,进ー步提高出水水质。与此同时在外过滤箱内对应两收水圆盘盘面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内微网迎水面的固定条形刷板,可及时将附着于内微网迎水面的动态膜残体刮刷掉,保证内微网的通透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实质上是在不损坏凝胶层主体,提高过滤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动态膜的保鲜、保量、控厚和循环再生。可以使DMBRエ艺完全“甩掉”反冲洗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微网动态膜技术出水率低下, 反冲水用量大,操作复杂、出水水质不稳定的技术难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a是图1的D-D剖视图;图2b是图2的简略图;图3是带有内微网及转动减振刷板的收水圆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图中A外过滤箱,B内过滤箱,I圆环围框,2外微网,3内微网,4收水圆盘,40内圆环围框,41齿牙,42收水孔,43干扰水过流间隙,5夹紧盘,6中心出水管,61过水孔,62收水腔,63出水嘴,7固定条形刷板,8出水转盘,81出水孔道,9传动齿轮,91传动轴,10转动减振刷板,11干扰水汇水通道,12干扰水排水孔,13干扰水排水嘴,14驱动齿轮,15驱动机构,16干扰水外排管路,17生产水收水管路,18生物反应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图4示出一种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包括由刚性不透水圆环围框I和固定封装在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微网基质形成的圆盘状内部为微网空腔的过滤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网基质为外微网2,上述过滤箱为外过滤箱A,在外过滤箱A圆心部位设置垂直于其盘面穿过外过滤箱箱体的内设收水腔62的中心出水管6,出水管6的一端封死,另一端伸出外过滤箱A,并在端部安装出水嘴63。在中心出水管上套装与其滑动配合的出水转盘8、紧靠出水转盘两侧分别套装与中心出水管6固定连接的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微网2两侧的夹紧盘5 ;在外过滤箱A内与其同轴设置圆盘状内过滤箱B,上述内过滤箱B由刚性不透水内圆环围框40和固定封装在内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开有若干收水孔42的两收水圆盘4及覆盖在收水圆盘4迎水面的内微网3构成,收水圆盘4为开有若干收水孔的耐水薄板,且内圆环围框40外侧环周设置齿牙41。内过滤箱B固定嵌装在出水转盘8外沿设置的环周插槽中,并通过环周插槽设置的多个径向出水孔道81及与其对应的中心出水管6设置的过水孔61与收水腔62连通。本例中在出水转盘8的环周插槽中设置了 6个沿出水转盘盘面径向设置的出水孔道81,中心出水管6与其对应设置了 6个过水孔61。在外过滤箱B的圆环围框I内侧设置的环周凹槽与位于环周凹槽开ロ处的内过滤箱B的内圆环围框40形成具有干扰水过流间隙43的干扰水汇水通道11,在外过滤箱顶部的环周凹槽中设置与中心出水管平行的的传动轴91,传动轴91上套装与内圆环围框齿牙41啮合的传动齿轮9,传动轴91伸出外过滤箱且连接外部驱动机构,在传动轴91伸出端设置驱动齿轮14。エ作时,外部驱动机构通过驱动齿轮14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传动齿轮9与内圆环围框40的齿牙41啮合,从而带动圆盘状内过滤箱B通过支撑在中心出水管管体上的出水转盘在外过滤箱B内稳定地转动。在外过滤箱A内对应两收水圆盘4盘面沿其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内微网3迎水面的固定条形刷板7,本实施例中设置了 3条成间隔120°分布的固定条形刷板7,在实际制作中,上述固定条形刷板7固定安装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I与中心出水管6之间。在两收水圆盘4盘面的内微网3表面上,沿盘面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外微网2背水面的转动减振刷板10,本实施例中设置了 3条成间隔120°分布的转动减振刷板10。在实际制作中,转动减振刷板10通过内微网3粘接在收水圆盘4盘面上。转动减振刷板7及固定条形刷板10的刷毛均采用柔性耐水耐磨材料,如尼龙等。上述外微网的网眼密度为150-200目,内微网的网眼密度为300-400目。这样当收水圆盘4随内过滤箱B旋转时, 通过相对运动,随收水圆盘转动的转动减振刷板10则将附着在外微网2背水面的动态膜残体刷棹。固定条形刷板7则将附着在收水圆盘表面的内微网迎水面的动态膜残体刷棹。除干扰水过流间隙43外,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2的底部设有干扰水排水孔12,这样可使干扰水更通畅地流入干扰水汇水通道11中,同时还设置了干扰水排水嘴13。运行中,刷掉的动态膜残体落入外过滤箱A的腔体中形成干扰水,并通过干扰水过流间隙43及干扰水排水孔12流入干扰水汇水通道11,经与干扰水外排管路16相连接的干扰水排水嘴13流出本微网动态膜组件。经外微网2动态膜过滤及内微网3的过滤,在内过滤箱B内的生产水经出水转盘8的出水孔道81及中心出水管6的过水孔61进入收水腔62,进而通过出水嘴63与反应器中生产水收水管路17相连使生产水排出本微网动态膜组件。中心出水管6与外过滤箱B是固定连接的,而与内过滤箱A则是相对滑动配合的,它始终只连通出水转盘8的出水孔道81,并可随时将内过滤箱A的生产水送出而不与过滤箱B内的水交換。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中,设有覆盖外微网2的外过滤箱A及设在外过滤箱A内的覆盖内微网3的内过滤箱B,外微网2作为动态膜的支撑体介质,其外部的混合液通过外微网进入外过滤箱A的腔体内。进而再经内微网3进入内过滤箱B的腔体内,获得生产水。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使用时,将上述微网动态膜组件置于生物反应器18内的混合液中,外部驱动机构15通过驱动齿轮14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传动齿轮9与内圆环围框40的齿牙41啮合,从而带动圆盘状内过滤箱B通过出水转盘在外过滤箱B内稳定地转动。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微生物菌胶团和其它胶体微粒沉淀附着在外微网2的迎水面基质上,在水的压カ下逐渐密实,形成可以透水的生物质层即凝胶层,也称动态膜。动态膜的形成改变了外微网支撑体的过滤性能。新鮮的动态膜具活性、吸附性和很强的粘性,是ー种具有较好机械强度的透水物质,对水的过滤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动态膜缓慢的透过外微网2向其背水面迁移,进入外过滤箱A的空腔内部,向背水面的迁移并逐渐老化形成动态膜残体,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生物质层逐渐失活和无机化(矿化)形成动态膜残体产物的过程,即动态膜的过网迁移转化过程。在外微网背水面的箱体内,动态膜残体的粘性和机械强度逐渐变差,最終剥离外微网2形成生产水的干扰物质。虽然动态膜残体在短时间内其比重相对较大,沉降性好且不亲水,不会分解为更细小的颗粒,短时间内对过滤出水浊度影响不大。但它的脱落使出水的悬浮物出现不规则变化,同样影响出水质量。为此,在腔内设置设有覆盖内微网的收水圆盘4的内过滤箱B,通过第一层外微网2经动态膜过滤的水最終还要经过由收水圆盘上的第二层内微网3进入内过滤箱B内,再经中心出水管6的出水嘴63流出微网组件。收水圆盘表面覆盖的内微网3的网眼密度为300-400目比网眼密度为150-200目的外微网2更细密,能够有效地截留脱落的动态膜残体,保证生产水不受悬浮物质的干扰。在水压为动カ沉积形成动态膜过程中,动态膜层将增厚,过水阻カ逐渐加大,动态膜残体积累的同时也增加过水阻力。这是动态膜过滤通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两收水圆盘4盘面的内微网3表 面上,沿盘面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外微网2背水面的随盘转动的转动减振刷板10,在外过滤箱A内对应两收水圆盘4盘面沿其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内微网3迎水面的固定条形刷板7,在收水圆盘4转动过程中,转动减振刷板10对外微网2进行线形扫描刮刷,与此同吋,固定条形刷板7对内微网2迎水面迸行刮刷,这样使外微网背水面被挤入的动态膜残体以及内微网表面的附着物在人为可控的条件下被刷落并通过干扰水排水嘴13排出本微网动态膜组件。这种外微网背水面反刮的方法是建立在“动态膜迁移转化规律”机理之上,即附网的悬浮滤饼层一滤饼密实层一凝胶层一凝胶层残体渐变过程以及该过程不同变化产物对“过滤”功能的贡献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形成的工程性利用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进行动态膜层厚度的有效控制。如果动态膜层能够长期维持一定的厚度并通过不断更新保持其良好品质,过滤精度就可以长期稳定,过滤通量就可以长期稳定,反冲洗的环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被绷紧的外微网2紧压在转动减振刷板10上,转动减振刷板形成的支撑使得外微网2能够有效减轻由水流带来的振动。由于转动减振刷板不停地缓慢转动,使外微网2支撑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样就使得水流给网面带来的振动的振幅和频率是在实时变化,这种线形支撑微网基质的方式构成了扫描减振,既满足了对动态膜残体反刮的需要,又在时刻呈周期性的改变水流给微网基质表面带来的振动的振幅和频率,保证了动态膜在整个微网基质表面上附着时接受的是周期变化的被降低幅度和频率的振动环境,即相同过程的“着床”、“孕育”、“生长”的固定“床”环境,使得整个网面生成膜层质地均勻,厚度一致,无不规则变化,从而保证动态膜过滤性能一致和稳定。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进行污、废水过滤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參见图1-图4):( I)含有微生物菌胶团的动态膜的形成如图4所示,首先将上述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垂直浸入曝气生化池一定深度的含微生物菌胶团的待处理污、废水混合液中,通过安装架固定,本例中采用10个组件,深度为30cm。在水压作用下,混合液中水分子、胶体物质和粒径较小的不可溶性悬浮物透过外微网2,更多的菌胶团、粒径较大的不可溶性悬浮物等物质被截留下来进而附着在微网基质表面。当附着层变得越来越密实空隙变得足够小时就可截留下胶体、小粒径的不可溶性悬浮固体和大分子的可溶性有机物,这些物质与菌胶团一道形成了凝胶层附着在微网基质表面即形成了具有活性、柔性和吸附特性的动态膜层,在动态膜层的形成阶段要排出外过滤箱A内的干扰水。(2)过滤生成生产水在水压作用下,混合液通过动态膜过滤,悬浮物质和微细胶体颗粒被拦截吸附在外微网I的迎水面,过滤净化后的生产水经外微网2进入内过滤箱B内,并经收水转盘8、中心出水管6、出水嘴63及生产水收水管路17流出微网组件。(3)实时在线无反冲洗线形刮刷更新动态膜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动态膜的活性降低,黏性降低直至彻底失去活性从微网基质上脱落造成动态膜大面积“破洞”导致生产水水质出现大幅波动,同时由于大量的胶体物质、悬浮物等物质在动态膜表面被大量截留、附着在动态膜表面使得膜层不断致密、增厚,过滤通量不断下降;此时,关闭生产水出水打开干扰水出水,外过滤箱A内的转动减振刷板10随收水圆盘4以0. 05rad/s的速度在箱内转动,对外微网I进行刮刷,与此同吋,固定条形刷板7对内微网2迎水面 进行刮刷,这样ー来就可以将动态膜的脱落周期、面积和动态膜的厚度做到人为可控,扫描过后动态膜会出现面积极小的线形脱落,这ー极小面积所泄漏的污染物被相对大量的正常生产水所稀释,可将这ー漏洞对生产水水质影响忽略,待刮刷后外微网I上新的动态膜又开始生成,同时也刷掉了附着在外微网2及内微网3上的胶体物质、悬浮物,产生的干扰水会沿干扰水过流间隙43及干扰水排水孔12进入干扰水汇水通道11并流出微网动态膜组件,不会干扰正常生产水的生产,这ー过程缓慢、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实现无干扰水生成的实时的连续在线刮刷。内过滤箱B内的经过外微网动态膜及内微网过滤的生产水经中心出水管6的出水嘴63输出。(4)在线形支撑外微网基质表面降低振幅和频率エ况条件下稳定运行转动减振刷板10的毛刷紧贴微网基质即线形的支撑外微网基质表面,减小了水流给微网基质表面带来的振动的振幅,同时,减小了振动的振幅和频率给动态膜的生成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微网基质表面上能够生成一层厚度一致、密实程度一致的动态膜。在实现上述步骤(I)、(2)、(3)功能的前提下如此周而复始,保证着过滤水质和稳定的高通量。本实施例的应用效果经采用国家污、废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水质悬浮物的測定重量法》(GB/T11901 一 89)、《水质浊度的測定》(GB/T13200-1991)、《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 — 89)进行检测,数据如下曝气生化池HRT=4. 5h,MLSS=10000mg/L,气水比^ 15 ;膜组件顶端浸入深度=30cm,单片组件面积=3. 5m2,通量=45L/m2 *h,连续运行50天,出水SS未检出,浊度彡lNTU,C0D&<40mg/L,粪大肠菌群20个/L,日产水量保持在3. 8m3/天、片,未发现波动。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环节均体现保证生产水质量、产水效率、节约能源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原则,有效解决传统膜组件产水量低、造价高、使用寿命短、运行和控制过程复杂以及维护需要较高技术条件的缺陷,并克服了现有利用动态膜的微网组件产水量及水质不够稳定、产水率低,不能达到大规模应用的缺陷,通量达45L/m2 h,比现有技术的25-30L/m2 h的通量显著提高,进ー步满足污、废水资源化大規模应用的技术经济要求,使得利用动态膜的微网组件这项优秀的组合技术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包括由刚性不透水圆环围框和固定封装在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微网基质形成的圆盘状内部为微网空腔的过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网基质为外微网,所述过滤箱为外过滤箱,在外过滤箱圆心部位设置垂直于其盘面穿过外过滤箱箱体的内设收水腔的中心出水管,在所述中心出水管管体上套装与其滑动配合的出水转盘、紧靠所述出水转盘两侧分别套装与中心出水管固定连接的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微网两侧的夹紧盘;在外过滤箱内与其同轴设置圆盘状内过滤箱,所述内过滤箱由刚性不透水内圆环围框和固定封装在所述内圆环围框两端面上的开有若干收水孔的两收水圆盘及覆盖在所述收水圆盘迎水面的内微网构成,且内圆环围框外侧环周设置齿牙;内过滤箱固定嵌装在出水转盘外沿设置的环周插槽中,并通过所述环周插槽设置的多个出水孔道及其对应的中心出水管的过水孔与所述收水腔连通;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内侧设置的环周凹槽与位于所述环周凹槽开口处的内过滤箱的内圆环围框形成具有干扰水过流间隙的干扰水汇水通道,在外过滤箱顶部的环周凹槽中设置与中心出水管平行的的传动轴,在所述传动轴上套装与内圆环围框齿牙啮合的传动齿轮,传动轴伸出外过滤箱且连接外部驱动机构;在外过滤箱内对应两收水圆盘盘面沿其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内微网迎水面的固定条形刷板,在两收水圆盘盘面的内微网表面上,沿盘面径向固定设置多条均布的刷毛接触外微网背水面的转动减振刷板;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的底部设有干扰水排水孔及干扰水排水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微网的网眼密度为150-200目,所述内微网的网眼密度为300-4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形刷板固定安装在外过滤箱圆环围框与中心出水管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盘式无反冲洗动态膜微网组件,包括圆盘状内部为微网空腔的过滤箱,其特征是微网基质为外微网,过滤箱为外过滤箱,外过滤箱圆心部位设置垂直于其盘面的中心出水管,中心出水管上套装与其滑动配合的出水转盘、出水转盘两侧分别套装与中心出水管固定连接的固定在所述外微网两侧的夹紧盘;外过滤箱内与其同轴设置连接出水转盘的圆盘状内过滤箱,内过滤箱外侧环周设齿牙;外过滤箱设置干扰水汇水通道,在外过滤箱设置与齿牙啮合的传动齿轮;在收水圆盘盘面覆盖的内微网表面上设置多条刷毛接触外微网背水面的转动减振刷板;外过滤箱底部设干扰水排水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出水质量稳定、通量高、产水率高、设施简化。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864998SQ20122055219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居文钟, 孙雁, 杨健, 李士荣, 王德龙, 商平, 居文健, 李彦, 郑长福, 谢先思, 白涛 申请人:居文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