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包括通过上、下端法兰密封的圆管承压外壳(1)、进液管、出液管、流体逆向盘(2)、内拉杆(3),支撑导流盘(4)和膜片(5),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流体逆向盘之间设置有一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所有支撑导流盘(4)和膜片(5)均位于该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内部,所述内拉杆(3)的下端穿过所有支撑导流盘(4)和膜片(5)并固定在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底面上,在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条(7),而在所述支撑导流盘(4)的侧面上则设置有与该限位凸条(7)相吻合的限位卡槽(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罔过滤膜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
【背景技术】
[0002]流体分离和过滤的膜元件,是一种十分注重细节的水处理元件,其主要应用于分离式污水处理装置之中,配备膜元件的分离式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用于处理富含有机污染物、无机结垢物质及悬浮颗粒杂质的高浓度流体,它利用膜元件对污染物的过滤功能,逐渐将料液中的清液排出,从而达到对料液进行浓缩,最终实现污染物与清液分离的目的。
[0003]专利申请号为201210427885.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导流盘和分离过滤膜柱装置,该装置能对高浓度流体进行有效分离,但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却逐渐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0004]支撑导流盘在安装时,必须要保证所有支撑导流盘上的旋流狹缝全部对齐,否则将很难实现料液在设备内部的流通,而现有的膜元件中,并无能够确保所有支撑导流盘对齐安装的设施,完全依靠安装人员手工操作,安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度很大。
[0005]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支撑导流盘对齐的设施便显得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导流盘安装时难以对齐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包括通过上、下端法兰密封的圆管承压外壳,安装于该圆管承压外壳上并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置于该圆管承压外壳内部上下两端的流体逆向盘,固定于所述圆管承压外壳内部且上端延伸至其外部的内拉杆,以及固定于该内拉杆上且层叠放置的η张支撑导流盘和η-1张膜片,其中n ^ 2,且每两张支撑导流盘之间设置一张膜片,在上下两个流体逆向盘之间,还设置有一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所有支撑导流盘和膜片均位于该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内部,所述内拉杆的下端穿过所有支撑导流盘和膜片(5)并固定在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底面上,在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条,而在所述支撑导流盘的侧面上则设置有与该限位凸条相吻合的限位卡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条共两根,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相对侧壁上,相应地,每一张支撑导流盘上也设置有两个限位卡槽,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导流盘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0010]再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条的长度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高度相等,且与所述内拉杆平行设置。
[0011]为使料液均匀进料, 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底面为布水器,所述进液管上端伸出所述上端法兰,而下端则与所述布水器连通。
[0012]再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上端伸出所述上端法兰,而下端则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内部连通。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内拉杆为空心管,其侧壁上开设有m个小孔,且m > 2,该内拉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布水器上,而上端则伸出所述上端法兰。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I)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侧壁上增设限位凸条,在支撑导流盘上开设限位卡槽,两者相互配合,只需要将限位卡槽卡在限位凸条上,便可限定支撑导流盘的安装方位,进而使所有支撑导流盘上得旋流狹缝完全对齐,十分简单,省时省力。
[0016](2)本实用新型在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上设置了两条相对的限位凸条,支撑导流盘上也开设两条限位卡槽,如此可将支撑导流盘完全限位,避免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对支撑导流盘造成的冲击力损坏支撑导流盘,同时也保证了限位凸条的使用寿命。
[0017](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的内部俯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导流盘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与支撑导流盘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3]1-圆管承压外壳,2-流体逆向盘,3-内拉杆,4-支撑导流盘,5-膜片,6-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7-限位凸条,8-限位卡槽,9-布水器,10-上端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主要包括圆管承压外壳I,安装在圆管承压外壳上下两个端口上的上、下端法兰,位于圆管承压外壳I内部并紧贴上、下端法兰的流体逆向盘2,以及位于两个流体逆向盘2之间的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和安装于该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内部的η张支撑导流盘4和η-1张膜片5。
[0026]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与圆管承压外壳I之间存在间隙,在上端法兰10上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其中,进液管的下端与上述间隙连通,而出液管则与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内部连通。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底面由布水器9构成,该布水器9的中心固定有一根空心的内拉杆3,内拉杆3的上端延伸至上端法兰10的外部。在内拉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流体从进液管进入到圆管承压外壳I与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之间的间隙后,向下流动,并从布水器9上的通孔进入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内部,然后再外部压力作用下,向上流动,经过支撑导流盘4的导流作用和膜片5的过滤、分离作用后,原始的料液被逐渐分离成浓液和清液,清液为不含污染物的液体,从内拉杆3上的小孔进入内拉杆,继而从内拉杆3的上端排出,而浓液为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流体,其最终从出液管排出。
[0027]为保证支撑导流盘4上的旋流狹缝全部对齐,为流体提供通畅的通道,从而保证流体在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内部的正常流动,本实施例在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侧壁上设置有两条限位凸条7,两条限位凸条7分别位于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内壁相对位置上,相应地,在支撑导流盘4的侧壁上相对两侧也分别开设有一条限位卡槽8,用于与限位凸条7进行卡接。安装时,只需要将限位凸条7卡入限位卡槽8内,即可完成支撑导流盘4的安装,而且可以保证所有支撑导流盘4的旋流狹缝均完全对齐,安装既省时,有省力,十分方便。
[002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包括通过上、下端法兰密封的圆管承压外壳(1),安装于该圆管承压外壳(I)上并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置于该圆管承压外壳(I)内部上下两端的流体逆向盘(2),固定于所述圆管承压外壳(I)内部且上端延伸至其外部的内拉杆(3),以及固定于该内拉杆(3)上且层叠放置的η张支撑导流盘(4)和η-1张膜片(5),其中η > 2,且每两张支撑导流盘(4)之间设置一张膜片(5),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两个流体逆向盘之间,还设置有一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所有支撑导流盘(4)和膜片(5)均位于该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内部,所述内拉杆(3)的下端穿过所有支撑导流盘(4)和膜片(5)并固定在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底面上,在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条(7),而在所述支撑导流盘(4)的侧面上则设置有与该限位凸条(7)相吻合的限位卡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条(7)共两根,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相对侧壁上,相应地,每一张支撑导流盘(4)上也设置有两个限位卡槽(8),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导流盘(4)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条(7)的长度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高度相等,且与所述内拉杆(3)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的底面为布水器(9),所述进液管上端伸出所述上端法兰(10),而下端则与所述布水器(9)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上端伸出所述上端法兰(IO ),而下端则与所述密封式圆管承压内壳(6 )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限位安装式分离过滤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拉杆(3)为空心管,其侧壁上开设有m个小孔,且m≥2,该内拉杆(3)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布水器(9 )上,而上端则伸出所述上端法兰(10 )。
【文档编号】C02F1/44GK203663715SQ20132083669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宋岱峰 申请人:成都美富特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