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962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壳体上有进水管,壳体内有第一竖状板(5)和第二竖状板(6),依次构成第一油水分离区(7)、第二油水分离区(8)、集水区(9);第一油水分离区上部与第二油水分离区上部相通;第二油水分离区下部与集水区下部相通;第一油水分离区内有搅拌构件(10),第二油水分离区上部有集油槽,集水区上部有集水槽(4),集水槽的侧板为可调节水流液面高度的堰板组件(11),堰板组件(11)中的移动堰板(13)可沿固定堰板(12)水平位移,移动堰板的位移可调节水流液面高度,第二油水分离区内有斜板构件(17);具有一级和二级油水分离、结构简单、可降低造价、便于维护清洗及运行稳定性好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具体涉及餐厨垃圾处理中高浓度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设备,还可用于其它油脂类别的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
【背景技术】
[0002]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水,其特点是油脂以动、植物油为主,含油量高,而冶金、机械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水的油脂大多是矿物油。
[0003]油水分离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法、离心法、浮选法等。已有的含油废水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因废水中含有的油脂类别或性质不同而不同。
[0004]201120170867.3号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餐饮废水自动油水分离机”,其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壁上有进水管,壳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4件竖状板,在壳体内依次构成除渣区、气浮区、油水分离区和集水区;除渣区内有过滤篮,气浮区内有机械式气浮发生机头,油水分离区的上部有集油槽和链式刮油装置,集油槽的侧板为油流堰板,通过链式刮油装置,将位于油水分离区上部的浮油物刮送到集油槽内;集水区的上部有集水槽,集水槽有出水口,集水槽的侧板为水流堰板,为餐饮废水经过滤篮去除食物残渣后进入气浮区,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使气浮发生机头叶轮高速转动,随之产生大量30-100微米的微气泡,废水中的油脂黏附微小气泡上并上浮而实现油水分离,有较好的效果;不足的是:1、由于该装置采用气浮法进行油水分离,气浮发生装置的运行需配备压缩气体气源装置和相应的输送管道,气源系统较为繁琐、复杂,且增加造价;2、由于采用链式刮油装置将浮油物刮送到集油槽内,链式刮油装置的设置,一是使整个油水分离机结构复杂化,二是刮油装置在刮油作业中容易黏附油脂而引发故障,需经常清洗维护,增加维护清洗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0005]201110171651.3号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壁上有进水管,壳体内设有一竖状板,在壳体内构成油水分离区和集水区,油水分离区内设置由波纹板相互交叉叠加固定成一体的油相聚集器,油水分离区上部有集油槽,集油槽的侧板为油流堰板,集油槽内设有可升降的出油装置,集水区的侧板为水流堰板,水流堰板的一侧为出水区并有出水口 ;该油水分离器适用于含矿物油等工业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该油水分离器的油相聚集器,由多片波纹板相互交叉叠加固定为一体构成,废水流经相邻波纹板之间的通道实现油水分离,不足的是:在用于含油率较高的废水作业中,相邻波纹板之间的通道壁上容易黏附油脂而引发堵塞,不便清洗,增加维护清洗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且不适宜餐厨废水的油水分离,而且在集油槽内设置可升降的出油装置,使得整个油水分离器的结构趋于复杂,并增加造价。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简化结构,便于清洗维护,水流堰板可调节水流液面地高度,并通过水流液面高度的调节,满足油水分离区上部的浮油物顺利排入集油槽,提高运行稳定性。[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参见附图:
[0008]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集油槽3和集水槽4,壳体I壁上有进水管2,集油槽3有出油口 3a,集水槽4有出水口 4a;
[0009]所述壳体I内设有第一竖状板5和第二竖状板6,在壳体I内依次构成第一油水分离区7、第二油水分离区8、集水区9 ;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上部与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相通;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下部与集水区9的下部相通;
[0010]所述进水管2与第一油水分离区7相通;
[0011]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内设有搅拌构件10 ;
[0012]所述的集油槽3位于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集油槽3的侧板为油流堰板3b ;
[0013]所述的集水槽4位于集水区9的上部,集水槽4的侧板为可调节水流液面高度的堰板组件11。
[0014]进一步的结构是:
[0015]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内设置若干斜板构件17,参见图14。
[0016]所述堰板组件11包括固定堰板12和可沿该固定堰板水平位移的移动堰板13,参见图1至图4 ;
[0017]所述固定堰板12的上沿为第一齿状结构12a,相邻的第一齿状结构12a之间的空间为该固定堰板上的水流通道12b,水流通道12b的底端即为该水流通道12b的低端;
[0018]所述移动堰板13的上沿为第二齿状结构13a,第二齿状结构13a的结构参数与固定堰板12上的第一齿状结构12a的结构参数相同,相邻的第二齿状结构13a之间的空间为该移动堰板的水通道13b ;
[0019]所述第二齿状结构13a与第一齿状结构12a对应组合构成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Ila ;移动堰板13的水平位移可调节所述通道Ila低端的高度;调节通道Ila低端的高度即随之实现水流液面高度的调节;
[0020]如图3所示,在移动堰板13上沿的第二齿状结构13a与固定堰板12上沿的第一齿状结构12a —一对应组合时,移动堰板13上的第二通道13b与固定堰板12上的第一通道12b即随之相应重合,此种状态下,所述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Ila即为固定堰板12上的第一通道12b和移动堰板13上的第二通道13b,所述第一通道12b和第二通道13b的低端即为本堰板组件上的通道Ila的低端hi ;当移动堰板13相对于固定堰板12水平位移一定距离后,所述第二齿状结构13a与第一齿状结构12a产生相对位移(即错位),第二齿状结构13a与第一齿状结构12a错位后所形成的空间即为堰板组件11上调节后的通道11a,参见图6,第二齿状结构13a与第一齿状结构12a错位后的边沿结合点即为堰板组件11上调节后的通道Ila的低端h2,图3所示的通道Ila低端的升高值h=h2_hl。
[0021]所述固定堰板12上至少设有两件限位导向件15,所述移动堰板13上至少设有两个与限位导向件15相对应的水平条形孔16,所述限位导向件15的一端位于对应的水平条形孔16内,参见图3、图5,限位导向件15起移动堰板13水平移动时的限位和导向作用,可使得移动堰板13相对于固定堰板12产生水平位移,以满足移调节后的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的底端(高度)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位移时平稳和可靠。
[0022]设有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构件。
[0023]移动堰板13沿固定堰板12的水平位移可通过下述任一一种驱动结构或方式来实现:
[0024]1、人工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即在松开限位导向件15的紧固件后,通过人工手动由一端直接推动或拉动移动堰板13本体的操作,使移动堰板13产生相应的水平位移;该方式宜用于重量较轻的移动堰板13。
[0025]2、在移动堰板13上设置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
[0026]如图7、图8所示,即在移动堰板13上设置凸出其板面的、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13c,当采用人工直接驱动移动堰板13位移时,利用构件13c作为手动操作构件,通过一人位于一端的推动或拉动而驱动移动堰板2水平位移;此外,也可使用另外设置的带卡槽结构的操作杆23 (图7、图8中以虚线表示),通过一人位于一端的推动或拉动操作杆23来实现人工间接地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
[0027]如图9、图10所示,可利用移动堰板13上的水平条形孔16,使用另外设置的带弯钩结构的杆件24 (图9、图10中以虚线表示)来实现人工间接地驱动移动堰板13左右水平位移。如图10所示,将杆件24的弯钩结构插入水平条形孔16的右端内,向右侧拉动杆件24时即可驱动移动堰板13向右水平位移,当由另一侧(左端)将杆件24的弯钩结构插入水平条形孔16的左端内,向左侧拉动杆件24时即可驱动移动堰板13向左水平位移;此外,也可在移动堰板13的板体上设置供人工驱动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孔13d,将所述的杆件24的弯钩结构插入孔13d内,通过一人位于一端的向右拉动或向左推动杆件24来驱动移动堰板13向右或向左水平位移。可见,水平条形孔16与孔13d在所述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是等同的。
[0028]3、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驱动机构14,参见图11。
[0029]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螺杆20,螺杆20的内端与移动堰板13连接,螺杆20上设有与该螺杆配合的调节螺母21 ;设有限位卡座22,限位卡座22上有对调节螺母21起限位作用的卡槽,调节螺母21位于限位卡座22的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槽板对调节螺母21在抒转时限位,以满足调节螺母21正向或反向转动而驱动螺杆20向右或向左水平位移,通过拧转调节螺母21,带动螺杆20左或右平移,则驱动移动堰板13向左或向右水平位移,而实现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Ila低端高度的调节。
[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餐厨废水由进水管2进入第一油水分离区7,需要时则同时加入相应的药剂,搅拌机构10运行,进行混合反应,搅拌机构10的叶片高速旋转,可加速油脂碰触聚集,使部分油脂得到分离,被分离的油脂并上浮至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上部,即实现一级油水分离;经一级油水分离后的废水由第一竖状板5上端上方的废水通道进入第二油水分离区8,在一级油水分离中未得到分离的油脂,在斜板构件17的作用下产生碰触聚集而形成较大或大颗粒的油脂颗粒,并上浮至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从而有效地实现油水第二次分离,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的油脂颗粒于上部混合,即形成浮油物层,浮油物经油流堰板进入集油槽,并经出油口 3a排出,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经分离的水由第二竖状板6下端下方的水流通道进入集水区9,经堰板组件11上的水流通道流入集水槽,由出水口排出,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
[0031]此外,在集水区9内的水流流入集水槽4的运行中,根据运行的需要,可通过前述的驱动构件或方式,驱动移动堰板13沿固定堰板12产生相对位移,实现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低端高度的调节,从而调节集水区9内水流液面的高度,随之对油水分离区上部浮油物液面高度实现调节;当浮油物的浓度较高或浓度高而导致浮油物流入集油槽的流速变慢,或者是浮油物层较厚时,则可通过移动堰板13的位移来提高水流堰板组件上通道Ila低端的高度,使集水区的水流液面升高,从而使浮油物的排出液面升高,在油流堰板3b的高度处于固定的情况下,浮油物液面的升高,即可使得浮油物顺畅的流入集油槽,或者是加快浮油物流入集油槽的速度,以满足作业过程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如浮油物的浓度较低或流速过快时,则可将堰板组件11上处于高位状态的通道Ila的低端适当调低,从而相应降低油水分离区上部浮油物的排出液面,实现浮油物进入集油槽的流速或流量调节,以满足作业过程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0032]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技术效果:
[0033]1、由于第一油水分离区7内设置的搅拌构件10,其构件少并便于运行操作,且搅拌构件的运行可加速废水中油脂碰触聚集,有利于提高一次油水分离效果,且搅拌构件10便于清洗维护;同时,第二油水分离区8内的斜板构件17结构简单,斜板构件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废水中的油脂聚集,从而有效的实现油水的二次分离,且斜板构件结构简单而可减少油脂黏附,斜板构件之间的通道不易产生堵塞,且便于清洗;本实用新型以第一油水分离区7和第二油水分离区8对废水实现一次和二次油水分离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提高油水分离效果;而且,流态状的浮油物以自行流入的方式进入集油槽,并直接由出油口排出,满足作业要求,与对比技术所采用的链式刮油装置或可升降的出油装置比,本实用新型在可有效实现油水分离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结构,可降低造价,且便于维护和清洗,可减少维护清洗工作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0034]2、由于设置了堰板组件11,且移动堰板13沿固定堰板12的水平位移,可调节堰板组件11上通道Ila低端的高度,从而调节集水区内液面的高度,以实现对油水分离区上部浮油物液面高度的调节;当浮油物的浓度较高或浓度高而导致浮油物流入集油槽的流速变慢,或者是浮油物层较厚时,可通过移动堰板13的水平位移,提高堰板组件11上水流通道Ila的液面高度,使得油水分离区上部浮油物的排出液面相应升高,以实现浮油物可顺畅地进入集油槽,或者是加快浮油物流入集油槽的速度,以满足作业过程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如浮油物的浓度较低而进入集油槽的速度过快或流量过大时,可通过移动堰板13的水平位移,将堰板组件11上通道Ila的低端适当调低,从而相应降低油水分离区上部浮油物的液面高度,实现对浮油物的流速、流量调节,以满足作业过程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因此,堰板组件11可提高本油水分离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不同含油浓度废水的油水分离,并还可用于其它油脂类别或性质的废水的油水分离,应用范围广。
[0035]3、由于堰板组件11包括固定堰板12和可沿该固定堰板移动堰板13,且连接在固定堰板上的限位导向件15的一端位于移动堰板13上的水平条形孔16内,限位导向件15对移动堰板13水平移动时起限位和导向作用,且位移时平稳,使得调节后的堰板组件11上的各通道I Ia的底端(高度)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满足水流均匀和平稳地流入集水槽,可避免水流产生偏流而弓I发波动,有利于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0036]4、由于移动堰板13上设有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13c、或孔13d,或者是设置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驱动机构14,为驱动移动堰板13的水平位移提供了多种供选择的驱动结构或方式,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0037]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其它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40]图3为图1及图14中的A向结构放大图,单独地展示堰板组件11的放大结构;
[0041]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42]图5为图3中的C-C结构放大图;
[0043]图6为以图3所示为初始状态,移动堰板13向右位移一定距离后的状态图,其中示意展示了移动堰板13位移后,堰板组件11上的水流通道Ila低端升高h值的状态;
[0044]图7为移动堰板13上设有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13c的示意图;
[0045]图8为图7中的D向结构放大图;
[0046]图9为移动堰板13上设有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孔13d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0为图9中的E-E结构放大图;
[0048]图11为图1及图14中的A向结构放大图,同时展示堰板组件11和用于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驱动机构14的示意结构;
[0049]图12为图11中的F向结构放大图;
[0050]图13为图1及图14中的B向视图,展示了集油槽3的油流堰板3b的结构;
[0051]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确定该图为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参见附图。
[0053]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集油槽3和集水槽4,壳体I壁上有进水管2,集油槽3有出油口 3a,集水槽4有出水口 4a;图示的壳体I为长方体结构。
[0054]所述壳体I内设有第一竖状板5和第二竖状板6,在壳体I内依次构成第一油水分离区7、第二油水分离区8、集水区9 ;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上部与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相通,即废水通道;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下部与集水区9的下部相通,即水流通道;
[0055]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下部为下锥体结构,其底部设有第一泥渣出口 18,在一级油水分离过程中下沉的泥渣由第一泥渣出口 18排出;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8及集水区9的下部为下锥体结构,其底部设有第二泥渣出口 19,在二级油水分离过程中形成并下沉的泥渣由第二泥渣出口 19排出,集水区9底壁为锥面,可起水流向上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减少水流阻力。
[0056]所述进水管2与第一油水分离区7相通,图示的进水管2与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中下部相通;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内设有搅拌构件10,为电机驱动式的搅拌构件,其搅拌叶片位于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中下部。
[0057]所述集油槽3位于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集油槽3的侧板为油流堰板3b,集油槽3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浮油物层)相通;图示的集油槽3包括底壁和两侧的油流堰板3b,底壁和油流堰板3b的两端分别与壳体I的两侧壁连接,即借助壳体I的两侧壁分别作为集油槽3的两端板,出油口 3a设在其端板上(壳体I的壁上),参见图1、图2,浮油物由两侧的油流堰板3b双向进入集油槽内,实施中,也可通过设置两端板构成所述的集油槽3,并通过设置连接件的方式将集油槽与壳体I的侧壁连接固定。
[0058]所述集水槽4位于集水区9的上部,集水槽4的入口与集水区9的上部相通,集水槽4的侧板为可调节水流液面高度的堰板组件11 ;图示的集水槽4包括底板和作为侧板的堰板组件11,集水槽4另一侧则借助壳体I的侧壁作为侧板,所述底板和堰板组件11中的固定堰板12的两端分别与壳体I另一方向的两侧壁连接,并侧借助壳体I的两侧壁作为集水槽4的两端板,水流由位于一侧的堰板组件11单向流入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结构形式不是唯一的,实施中,也可为两侧板均为堰板组件11的结构形式,等等。
[0059]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内设置若干斜板构件17,参见图14,图示中的斜板构件17位于第二油水分离区的中部,斜板构件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侧壁连接,且相邻的斜板构件17的水平投影面不重叠(即相互错开),以利于油水分离后的油脂颗粒上浮。
[0060]参见图1至图4,所述堰板组件11包括固定堰板12和可沿该固定堰板水平位移的移动堰板13 ;所述固定堰板12的上沿为第一齿状结构12a,相邻的第一齿状结构12a之间的空间为该固定堰板上的水流通道12b ;水流通道12b的底端即为该水流通道12b的低端;所述移动堰板13的上沿为第二齿状结构13a,第二齿状结构13a的结构参数与固定堰板12上的第一齿状结构12a的结构参数相同,相邻的第二齿状结构13a之间的空间为该移动堰板的水通道13b。
[0061]所述第二齿状结构13a与第一齿状结构12a的对应组合构成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Ila ;移动堰板13的水平位移可调节所述通道Ila低端的高度;
[0062]所述固定堰板12上至少设有两件限位导向件15,所述移动堰板13上至少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水平条形孔16,所述限位导向件15的一端位于相对应的水平条形孔16内。图示的限位导向件15为螺栓式结构。
[0063]设有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构件。
[0064]移动堰板13沿固定堰板12的水平位移可通过下述任一一种驱动结构或方式来实现:
[0065]1、人工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即在松开限位导向件15的紧固件后,通过人工手动由一端直接推动或拉动移动堰板13本体的操作,使移动堰板13产生相应的水平位移,操作完成后拧紧紧固件;该方式宜适用于重量较轻的移动堰板13。
[0066]2、在移动堰板13上设置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
[0067]如图7、图8所示,即在移动堰板13上设置凸出其板面的、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13c。
[0068]如图9、图10所示,可利用移动堰板13上的水平条形孔16,使用另外设置的带弯钩结构的杆件24 (图9、图10中以虚线表示)来实现人工间接地驱动移动堰板13左右水平位移。此外,也可在移动堰板13的板体上设置供人工驱动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孔13d,将所述的杆件24的弯钩结构插入孔13d内,通过一人位于一端的向右拉动或向左推动杆件24来驱动移动堰板13向右或向左水平位移。
[0069]3、设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驱动机构14,参见图11。
[0070]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螺杆20,螺杆20的内端与移动堰板13连接,螺杆20的外端伸出壳体I的侧壁,螺杆20的外段上设有与该螺杆配合的调节螺母21 ;设有限位卡座22,限位卡座22与壳体I的侧壁连接,限位卡座22上有对调节螺母21起限位作用的卡槽,调节螺母21位于限位卡座22的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槽板对调节螺母21在抒转时限位,以满足调节螺母21正向或反向转动而驱动螺杆20向右或向左水平位移。
[0071]所述卡槽的上沿和两端沿为敞口,以满足拧转调节螺母时的操作。
[0072]所述限位卡座22的卡槽的结构形式不是唯一的,如图11所示的限位卡座22,包括与壳体I侧壁连接固定的连接板和为“L”形结构的卡槽,另一槽边则借助所应用设备的侧壁构成整体式的卡槽,该结构形式在实施中常被使用。实施中,限位卡座22上的卡槽也可制为整体式的“U”的结构。
[0073]所述限位卡座22上的卡槽的槽壁上连接一刻度板25,参见图11、图12,图12所示,刻度板25内端与卡槽的外侧槽壁连接,刻度板25上有供显示螺杆20水平位移距离与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Ila低端变化值的若干刻度线25a。即每一刻度线25a的数值分别表示螺杆20水平位移一定距离与堰板组件上通道Ila低端升高或降低数值的函数关系,即通过刻度线25a显示的螺杆20及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距离,而获得堰板组件上通道Ila低端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以满足工况所需的要求。
[0074]设有对限位卡座22上的卡槽起防护作用的、且可开启和封盖所述卡槽的防护罩26,参见图11、图12。防护罩26以避免粉尘、杂物等进入所述的卡槽内,使螺杆20与调节螺母21的配合螺纹段处在防护状态下;图11及图12所示的防护罩26,还覆盖了螺杆20的外端,图示的防护罩26为独立式结构,不与其它构件发生连接关系,如需拧转螺母21驱动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时,则事先取下(即开启)防护罩26,在完成操作后则重新放置(即封盖)防护罩26 ;此外,防护罩26也可通过铰轴构件与相邻构件连接(未有附图展示),为该种结构时,则操作防护罩26沿铰轴构件摆转而使得该防护罩26开启或封盖。
[0075]所述集油槽3的油流堰板3b上沿设有由若干凹形弧段3c,参见图13,以有利于浮油物稳定和较均匀地流入集油槽。
[0076]在图14所示的实施结构中,展示了集油槽3的另一种结构形式,该集油槽3包括底板和一侧的油流堰板3b,集油槽3的另一侧则借助壳体I的侧壁作为侧板,所述底板和油流堰板3b的两端分别与壳体I另一方向的两侧壁连接,并侧借助壳体I的两侧壁分别作为集油槽3的两端板,浮油物则由一侧的油流堰板3b单向流入集油槽,出油口 3a设在其端板上(壳体I的壁上)。
[0077]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结构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其他任何变型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集油槽(3)和集水槽(4),壳体(1)壁上有进水管(2),集油槽(3)有出油口(3a),集水槽(4)有出水口(4a); 其特征是: 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竖状板(5)和第二竖状板(6),在壳体(1)内依次构成第一油水分离区(7)、第二油水分离区(8)、集水区(9);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上部与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相通;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下部与集水区(9)的下部相通; 所述进水管(2)与第一油水分离区(7)相通; 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7)内设有搅拌构件(10); 所述的集油槽(3)位于第二油水分离区(8)的上部,集油槽(3)的侧板为油流堰板(3b); 所述的集水槽(4)位于集水区(9)的上部,集水槽(4)的侧板为可调节水流液面高度的堰板组件(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内设有若干斜板构件(17),且相邻的斜板构件(17)的水平投影面不重叠。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水流堰板组件(11)包括固定堰板(12)和可沿该固定堰板水平位移的移动堰板 (13); 所述固定堰板(12)的上沿为第一齿状结构(12a),相邻的第一齿状结构(12a)之间的空间为该固定堰板上的水流通道(12b); 所述移动堰板(13)的上沿为第二齿状结构(13a),第二齿状结构(13a)的结构参数与固定堰板(12)上沿的第一齿状结构(12a)的结构参数相同,相邻的第二齿状结构(13a)之间的空间为该移动堰板的水通道(13b); 所述第二齿状结构(13a)与第一齿状结构(12a)对应组合构成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11a),移动堰板(13)的水平位移可调节所述通道(Ila)低端的高度; 所述固定堰板(12)上至少设有两件限位导向件(15),所述移动堰板(13)上至少设有两个与限位导向件(15)相对应的水平条形孔(16),所述限位导向件(15)的一端位于对应的水平条形孔(16)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堰板(13)上设置凸出其板面的、供人工驱动该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构件(13c)。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移动堰板(13)的板体上设置供人工驱动移动堰板水平位移用的孔(13d)。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 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堰板(13)水平位移的驱动机构(14); 所述驱动机构(14)包括螺杆(20),螺杆(20)的内端与移动堰板(13)连接,螺杆(20)的外端伸出壳体(1)的侧壁,螺杆(20)的外段上设有与该螺杆配合的调节螺母(21);设有限位卡座(22),限位卡座(22)与壳体I的侧壁连接,限位卡座(22)上有对调节螺母(21)起限位作用的卡槽,调节螺母(21)位于限位卡座(22)的卡槽内,所述卡槽的上沿和两端沿为敞口。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限位卡座(22)上的卡槽的槽壁上连接一刻度板(25),刻度板(25)内端与卡槽的外侧槽壁连接,刻度板(25)上有供显示螺杆(20)水平位移距离与堰板组件(11)上的通道(Ila)低端变化值的若干刻度线(25a)。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设有对限位卡座(22)上的卡槽起防护作用的、且可开启和封盖所述卡槽的防护罩(26)。
9.按照权利要求1-8的任一一种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集油槽(3)的油流堰板(3b)上沿设有由若干凹形弧段(3c)。
10.按照权利要求1-8的任一一种所述的一种餐厨废水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 第一油水分离区(7)的下部为下锥体结构,其底部设有第一泥渣出口(18); 第二油水分离区(8)及集水区(9)的下部为下锥体结构,其底部设有第二泥渣出口(19)。
【文档编号】C02F1/40GK203728611SQ20142003920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2日
【发明者】蒋剑虹, 唐清畅, 罗友元, 王宏辉 申请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