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环保型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017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用环保型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开采、集输、炼制以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含油的黑色固体、半固体废物,即含油污泥,简称油泥,它的主要成分是油、泥和水。油泥中的固体颗粒尺寸可从不足微米到几英寸,大多数在1至100微米之间,油的组成取决于原油种类、炼油厂结构与操作条件,污泥的组成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初步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含油污泥新增产量达80万吨左右,由于油泥中含有水、泥沙、硫化物、苯系物、酚类、烃类等,不仅占用土地和空间,而且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油田生产的发展。目前,含油污泥已经被国家列为危险固体废弃物(HW08),由此可见,对油田污泥的处理已是时代所趋。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含油污泥药剂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表面活性剂洗脱除油、破乳剂破乳除油、碱水洗涤除油、絮凝剂絮凝除油、各种药剂间的复配除油。五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对含油污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例如,表面活性剂洗脱除油虽然表现出较高的除油率,但需要较高的浓度和处理温度,这会使油和水互溶,呈乳化状态,不便于原油的回收;且生物降解性差,具有一定的毒性,严重地影响了环境生态系统。为了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含油污泥处理药剂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泥处理用环保型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油泥清洗剂清洗效果好、油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且制备方法简便,应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其原料按质量百分比含有如下组分:醚化羧酸盐表面活性剂5wt%-20wt%、十二烷基苯磺5wt%-15wt%、月桂醇醚磷酸酯钾1wt%-5wt%、无机盐1wt%-5wt%、水45wt%-88wt%,其中各组分含量之和为100wt%;

其中,所述醚化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其主要成份为烷基醇醚羧酸盐;

其中,所述清洗剂组成包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其中,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或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含油污泥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醚化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醚磷酸酯钾、无机盐、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其中混合时间为30-60分钟,混合温度为40-60℃,得到油泥清洗剂;

其中,本发明油泥清洗剂可以应用于石油开采、集输,油品炼制加工以及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含油污泥的处理中;

其中,本发明油泥清洗剂应用于油泥处理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将油泥与水在混合罐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油泥清洗剂,进行搅拌,清洗后的产物在油泥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泥的分离;

其中,油泥与水的质量比为1∶3-1∶8,油泥清洗剂的加入量占油泥的质量百分比为1%-5%;搅拌温度为60-80℃,搅拌时间为60-9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油泥清洗剂清洗效果好,油回收率高,对不同含油污泥适用于范围广;生物降解性好,对环境的影响小,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制备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易于工业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烷基醇醚羧酸盐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g,氯化钾1g,月桂醇醚磷酸酯钾2g,氢氧化钾1.0g,水81g在温度为40℃的反应釜中混合30分钟,得到油泥清洗剂。

实施例2

将烷基醇醚羧酸盐10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g,氯化钾1g,月桂醇醚磷酸酯钾5g,氢氧化钾1.0g,水73g在温度为60℃的反应釜中混合40分钟,得到油泥清洗剂。

实施例3

某油泥厂罐底油泥性质如下:含油29.72%,含水50.35%,固体物质含量为19.93%(百分含量以重量为基准)。

将罐底油泥通过泵送至混合罐中,使罐中油泥与水的固液比为1∶5,经强力搅拌10分钟,使油泥与水混合均匀。按照油泥重量的2%向混合罐中加入实施例3得到的油泥清洗剂,反应温度维持在60-80℃,搅拌时间45分钟。反应后的产物在油泥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泥的分离,将上部分离出的油回收,将下部的泥和水的混合物进行沉降分离。最终油回收率为95.9%。

实施例4

对比例1

所选油泥同实施例3。

将罐底油泥通过泵送至混合罐中,使罐中油泥与水的固液比为1∶5,经强力搅拌10分钟,使油泥与水混合均匀。按照油泥重量的2%向混合罐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清洗剂,反应温度维持在60-80℃,搅拌时间45分钟。反应后的产物在油泥分离装置中进行油、水、泥的分离,将上部分离出的油回收,将下部的泥和水的混合物进行沉降分离。最终油回收率为7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