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折板涡流协同絮凝及斜管沉淀水处理方法,它主要用于城镇老水厂的改造及扩建和乡镇安全饮用水处理工程中,它是基于折板微涡流协同混凝技术、浅池理论基础和污泥回流强化混凝理论上而提出的。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面临水源水质污染、供水水质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另外饮水困难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及部分乡镇地区,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及部分乡镇饮水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一项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结合我国城镇发展趋势及当前经济情况,改进和强化传统净水处理工艺是目前水厂提高产水量和改善出水水质较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澄清池是一种将絮凝反应过程与澄清分离过程综合于一体的构筑物。目前在我国水处理中普遍使用的澄清池不少都面临老化、产水效率低、出水水质差等问题。如处理水量较大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存在着机械投资及维修麻烦等缺点;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着泥渣回流量难以控制,适应性差等缺点。用在农村及部分乡镇安全饮用水工程中都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迫切需要技术改造以适应新形势下城镇及农村用户对水量及水质的需求。国外研制的新型澄清技术,因其是专利产品,设备、材料价格相对较贵,投资很高,很难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因此研制一种较优化的、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经济高效澄清技术以适应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就显得十分必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城镇老水厂的改造及扩建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的折板涡流协同絮凝及斜管沉淀水处理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淀水处理方法,加入混凝剂的原水从进水管经管式混合器依次流经第一折板涡流反应室、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和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其中,第一折板涡流反应室与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底部相通,第二涡流反应室与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顶部相通,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与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底部相通;原水在第一-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完成絮凝阶段后,经过过渡区流入斜管沉淀单元的缓冲区,然后在斜管区内完成沉淀阶段,沉淀后清水区的清水经集水槽、出水渠,最后由出水管流出;第一折板涡流反应室与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和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与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产生的絮凝体沉淀物分别由第一排泥管和第二排泥管收集;斜管区产生的沉淀物因重力下沉至缓冲区底部的污泥层,再由污泥斗和第三排泥管收集;三根排泥管收集的污泥最后统一收集,一部分污泥经回流管回流至原水进水管用来强化混凝效果,多余的污泥经放空管排出,排泥系统中还设有高压反冲洗水管,定期冲洗及扰动排泥管及污泥斗附近的污泥层,防止污泥在排泥管及池底淤积板结。有益效果:其一,在絮凝反应单元设置了四个横向布置的折板涡流反应室,即第一折板涡流反应室、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和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且设置了三段不同的折板,第一段为异波折板,第二段为同波折板,第三段为平行直板,有助于絮体的成长,使混合反应尽量完全,且不造成絮体的破碎,同时在反应室内设置了两种型号的涡流絮凝反应器,且各反应室内的涡流反应时间、涡流区设置高度以及涡流反应器的组合搭配顺序及其开孔率控制根据处理原水水质而设计。加了混凝剂的水流通过折板及涡流反应器后,水流形成微小的涡旋流动,有利于水中微粒的扩散,充分利用流体能量,同时利用折板与涡流的协同絮凝作用,增加脱稳胶粒的碰撞机率,形成絮凝质量更好、密度高、分离性能好的固液两相体系,并从根本上提高了絮凝反应的效率,对提高净水水量和水质都有显著的效果。其二,在澄清分离室内设置了斜管沉淀器,强化了对细小颗粒物的沉淀,更好地保证了澄清池的沉淀效果和澄清效率,具有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其三,增设了污泥回流装置,将部分污泥回流至原水,与原水混合后再处理,起到了强化混凝的作用,同时排泥水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仅提高处理效率还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泥排放及处置量。系统回流参数根据原水水质不同而分别控制不同的回流比等参数,如表1所示。其四,排泥系统中还设有高压反冲洗水管,定期冲洗及扰动排泥管及污泥斗附近的污泥层,防止污泥在排泥管及池底淤积板结。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净水工艺的絮凝反应效率、缩短絮凝时间、减少水头损失、降低药耗、提高净水水质,而且还提高了沉淀的分离效率,减少了污泥的产量,具有较高的社会与经济效应。本发明可以解决澄清池普遍存在的絮凝和净化效果较差、能耗较高等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板涡流协同絮凝及斜管沉淀水处理方法是基于折板微涡流协同混凝技术、浅池理论基础和污泥回流强化混凝理论上而提出的。该技术主要包括折板微涡流协同反应技术、斜管沉淀分离技术和污泥回流强化混凝技术。本发明的突出优点:能够在保持现有澄清池的大部分结构的情况下,对絮凝反应单元进行适当的改造,并在其中辅助安放折板涡流反应器,能够获得好的净化效果。针对不同的水质,通过控制水流速度与涡流反应器的开孔率,同时调节回流污泥的回流比等参数,进而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所示加入混凝剂的水流经管式混合器2从进水管1依次流经第一折板涡流反应室5、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6、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7和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8,第一折板涡流反应室5和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6都是异波折板,同时内放置了Ⅰ型涡流反应器4;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7和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8都是同波折板,同时内放置了Ⅱ型涡流反应器10。水流经过折板及涡流反应器后,形成无数小漩涡,使絮凝反应出水形成的絮体矾花质量更高,使出水水质更加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提高。各反应室内的折板间距,涡流反应时间、涡流区设置高度以及涡流反应器的组合搭配顺序及其开孔率控制根据处理原水水质而设计。水流经过过渡区9流入缓冲区12,再通过沉淀单元设置的斜管区13进行进一步的固液分离,分离水经配水均匀的清水区14流入集水槽15,再经出水渠16进入出水管17流出。第一折板涡流反应5与第二折板涡流反应室6产生的絮凝体沉淀物分别由第一排泥管20收集排放;第三折板涡流反应室7与第四折板涡流反应室8产生的絮凝体沉淀物由第二排泥管21收集排放。斜管区13产生的沉淀物因重力下沉至缓冲区12底部的污泥层18,再由污泥斗19和第三排泥管22收集,由三根排泥管收集的污泥最后统一收集,一部分污泥经回流管回流至原水用来强化混凝效果,多余的污泥经放空管排出。正常运行时,高压反冲洗水管23上的阀门保持常闭状态;当排泥管要进行反冲洗时,打开高压反冲洗水管23上的阀门,关闭第一排泥管20、第二排泥管21、第三排泥管22和污泥回流管24上的阀门,放空管25的阀门也先关闭,利用高压水对各排泥管进行清洗,同时松动了污泥斗附近板结的污泥,最后清洗后的排泥水通过放空管25排出。表一中示出不同浊度下污泥回流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表1不同浊度下污泥回流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原水浊度0~15NTU15~80NTU80~200NTU>200NTU污泥回流比0—30%10-50%30—70%50~90%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