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12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是指水的温度和压力高于临界点的一种存在状态,水的临界点的温度为374.3℃、压力为22.05MPa,超临界水的密度、粘度、电导率、介电常数等基本性能均与普通水有很大差异,表现出类似于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超临界水能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同时,超临界水可以和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完全互溶。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水作为介质,将含有有机物的物料用氧气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由于超临界水与有机物和气体具有良好的互溶性,因此,有机物能够在富氧的均一相中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不存在需要相间转移而产生的限制,并且,反应较为彻底,反应产物清洁、无污染,不会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英等有害气体,有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已经应用于印染、污泥、制药、农药和军工等行业,但是,由于含有有机物的废弃物或危废物存在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并且危废物存在运输管制问题,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造成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通过对所述超临界反应系统的撬装化,能够实现超临界反应系统的转移,从而为超临界氧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包括:

第一撬体、第二撬体和第三撬体;

其中,所述第一撬体包括第一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低压工作设备;所述第二撬体包括第二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高压工作设备;所述第三撬体包括第三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上的供气设备;

所述低压工作设备包括原料预处理罐和原料提供装置,所述高压工作设备包括高压原料泵和超临界反应器,所述供气设备包括氧气提供装置,所述原料预处理罐与所述原料提供装置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原料提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原料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压原料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的原料进口连通,所述氧气提供装置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的氧化剂进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超临界反应器上设置有泄压管线和设置在所述泄压管线上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用于在所述超临界反应器内的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超临界反应器进行泄压,在所述超临界反应器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关闭。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原料提供装置包括原料储罐和低压原料泵,所述原料储罐的入口与所述原料预处理罐连通,所述原料储罐的出口与所述低压原料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低压原料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原料泵的输入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产物分离器;

所述产物分离器的产物进口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的产物出口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产物分离器用于将产物分离为气体产物和固液产物,并分别通过气体产物出口和固液产物出口排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产物分离器的顶端设置有爆破片装置,所述爆破片装置用于在所述产物分离器的产物进口处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破裂,对所述产物分离器进行泄压。

可选的,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角阀,所述角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角阀的入口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的产物出口连通,所述角阀的出口与所述产物分离器的产物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角阀为至少两个,且依次串联连通。

优选的,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水,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减压阀的入口和所述超临界反应器的产物出口之间的第一管道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角阀为气动阀,所述气动阀包括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

所述执行机构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用于将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转化为推力,推动所述调节机构动作。

可选的,所述低压工作设备还包括仪表空气提供装置;

所述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第四撬体;

所述第四撬体包括第四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上的仪表自控装置,所述仪表自控装置分别与所述仪表空气提供装置的阀门和执行机构电连接,所述执行机构还用于将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所述仪表自控装置,所述仪表自控装置用于根据预设程序对所述仪表空气提供装置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通过将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撬装化,在需要使用超临界氧化技术对物料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撬装化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通过车载运输到物料存放处,将所述待处理物料通过原料预处理罐进行预处理获得反应原料,再通过所述原料提供装置将所述反应原料输送给所述高压原料泵,所述高压原料泵能够以一定的压力将反应原料送入所述超临界反应器内,通过氧气提供装置为所述超临界反应器提供氧化剂,使得所述反应原料与所述氧气能够在超临界反应器中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撬体进行移动来实现对物料的处理,能够避免物料存在运输管制问题时对超临界氧化技术造成限制的缺陷,为超临界氧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参见图1,包括:

第一撬体A、第二撬体B和第三撬体C;

其中,所述第一撬体A包括第一底座(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低压工作设备;所述第二撬体B包括第二底座(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高压工作设备;所述第三撬体C包括第三底座(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底座上的供气设备;

所述低压工作设备包括原料预处理罐1和原料提供装置2,所述高压工作设备包括高压原料泵31和超临界反应器3,所述供气设备包括氧气提供装置4,所述原料预处理罐1与所述原料提供装置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原料提供装置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出端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原料进口连通,所述氧气提供装置4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氧化剂进口连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处理物料需要在水的超临界状态下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当所述待处理物料具有可输送性,且热值满足超临界反应自热条件,反应器内部升高温度在设计范围内,可以直接将待处理物料作为反应原料通过所述原料提供装置2输送给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当所述待处理物料可输送性较差且热值较高或不足时,在将所述反应原料通过原料提供装置2提供给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之前,可以通过原料预处理罐1对所述待处理物料用水进行稀释,并调节热值后再将其提供给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通过将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撬装化,在需要使用超临界氧化技术对物料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撬装化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通过车载运输到物料存放处,将所述待处理物料通过原料预处理罐1进行预处理获得反应原料,再通过所述原料提供装置2将所述反应原料输送给所述高压原料泵31,所述高压原料泵31能够以一定的压力将反应原料送入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通过氧气提供装置4为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提供氧化剂,使得所述反应原料与所述氧气能够在超临界反应器3中发生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撬体进行移动来实现对物料的处理,能够避免物料存在运输管制问题时对超临界氧化技术造成限制的缺陷,为超临界氧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进一步地,按照工作条件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适合低压工作的第一撬体A,适合高压工作的第二撬体B和用于控制的第三撬体C,能够提高系统运作的秩序性和稳定性,在出现故障时便于查找纰漏,便于维修。例如,当系统出现高压故障时,可以直接排除所述第一撬体A和第三撬体C,能够及时与准确地对所述第二撬体B进行检查;另外,在需要对所述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进行搬运时,可以将其分解开来,能够提高搬运的可操作性,避免大规模搬运所带来的不便和交通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原料提供装置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入端可以通过管道进行连通,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出端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原料进口也可以通过管道进行连通,同理,所述氧气提供装置4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氧化剂进口也可以通过管道进行连通;并且还可以在各个管道上设置阀门。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连通均可以为通过管道进行连通,并且可以在各个管道上设置阀门,以下将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管道可以为钢管,连接方式可以为法兰连接,也可以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管道为软管。在撬装过程中,在固定好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第三底座之后,通常通过吊装的方式将原料提供装置2装配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将高压原料泵31和超临界反应器3装配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将所述氧气提供装置4装配在所述第三底座上,在装配好之后,通过软管进行组装连接时,能够减少第一撬体A、第二撬体B和第三撬体C的位置对接不准造成管道连接不上的情况发生。

其中,对所述氧气提供装置4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为超临界反应器3提供氧气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氧气提供装置4包括高压液氧泵41、液氧气化器42和氧气缓冲罐43,其中,所述高压液氧泵41的输入端用于进入高压液氧,所述高压液氧泵41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氧汽化器42的液氧进口连通,所述液氧汽化器42的氮气出口与所述氧气缓冲罐43的进口连通,所述氧气缓冲罐43的出口与所述氧化剂进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高压液氧输送给所述液氧汽化器42,能够将液氧转换为高压氧气,高压氧气经氧气缓冲罐43后能够对进入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中的氧气的压力进行缓冲,保持系统运行的压力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上设置有泄压管线32和设置在所述泄压管线32上的安全阀a,所述安全阀a用于在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对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进行泄压,在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关闭。

通过设置安全阀a,在反应初期或者反应过程中,当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通过所述安全阀a泄压,能够保护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低压工作设备还包括泄压储罐5,所述泄压储罐5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通过所述泄压管线3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原料提供装置2包括原料储罐21和低压原料泵22,所述低压原料泵22的输入端与所述原料储罐2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低压原料泵2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入端连通。

通过设置低压原料泵22,能够将反应原料输送给所述高压原料泵31,原料储罐21有利于储存反应原料,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产物分离器6;

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产物进口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产物出口通过第一管道m连通,所述产物分离器6用于将产物分离为气体产物和固液产物,并分别通过气体产物出口和固液产物出口排出。

通过设置产物分离器6,能够将气体产物和固液产物进行分离,便于后续进行分类处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顶端设置有爆破片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爆破片装置用于在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产物进口处的压力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破裂,对所述产物分离器6进行泄压。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角阀b,所述角阀b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m上,所述角阀b的入口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产物出口连通,所述角阀b的出口与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产物进口连通。

通过设置角阀b,能够对欲进入所述产物分离器6中的超临界反应产物进行初步减压,调节超临界反应产物的流量,从而提高产物排放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角阀b为至少两个,且依次串联连通。

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角阀b,能够减小超临界反应产物对每一个角阀b的压力冲击,延长每一个所述角阀b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换热器33,所述换热器33设置在所述角阀b的出口与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产物进口之间,所述换热器33的产物进口与所述角阀b的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3的产物出口与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产物进口连通,所述换热器33用于对产物进行降温处理。

由于超临界反应器3为高温高压体系,通过换热器33对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产生的产物进行换热,能够提高产物排放的安全性,避免发生烫伤,并且,能够实现能源的资源化利用,避免热量损失。

其中,所述换热器33可以为与所述产物发生间接换热的装置,这样,通过换热介质与产物进行间接换热,能够将热量传递给换热介质,从而可以将换热介质携带的热量另作他用。

优选的,所述换热介质为水。通过将水与产物进行间接换热,能够将水转变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可用于供暖。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高压水泵34,所述高压水泵34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水,所述高压水泵34的输出端与所述角阀b的进口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产物出口之间的第一管道m连通。

通过设置所述高压水泵34,能够将水以一定的压力提供给所述第一管道m,在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排出产物时能够对所述产物进行初步降温,还能够对超临界反应器3的压力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低压工作设备还包括水提供装置7,所述水提供装置7包括水储罐71和低压水泵72,所述水储罐71与所述低压水泵7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低压水泵7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水泵34的输入端连通。

通过设置低压水泵72,能够将水输送给所述高压水泵34,使得所述高压水泵34将水以一定的压力输送给所述第一管道m,从而能够提高保持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压力的能力。

其中,对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热源不做限定,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可以通过电加热来获取热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热源。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高压工作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35和高压燃料泵36,所述加热装置35包括燃料进口与热量出口,所述高压燃料泵36的输入端用于输入燃料,所述高压燃料泵36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35的燃料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35的热量出口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热量进口连通。

通过所述高压燃料泵36向所述加热装置35提供燃料,使得燃料在加热装置35中燃烧产生热量,所述加热装置35能够将热量提供给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能够为超临界氧化反应的启动时或者反应中途能量不足时提供热量,能够节省能源,避免向超临界反应器3中引入外来物质;另外,通过以高压输送的方式向所述加热装置35输送燃料,能够保持所述加热装置35向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输送热源的高压环境,有利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环境达到水的超临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低压工作设备还包括燃料提供装置8;

所述燃料提供装置8包括:燃料储罐81和第二低压输送泵82,所述燃料储罐8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输送泵8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低压输送泵8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高压输送泵36的输入端连通。

通过所述第二低压输送泵82,能够将所述燃料储罐81中的燃料输送给所述第二高压输送泵36,燃料储罐81有利于储存燃料,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储罐21和所述燃料储罐81为密闭容器,且所述原料储罐21与所述泄压储罐5通过第二管道(图中未示出)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呼吸阀(图中未示出),所述燃料储罐81与所述泄压储罐通过第三管道(图中未示出)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呼吸阀(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呼吸阀用于保持所述原料储罐21内外压力平衡,所述第二呼吸阀用于保持所述燃料储罐81内外压力平衡。

优选的,所述泄压储罐5内盛放有液体,所述第二管道的末端和所述第三管道的末端位于所述泄压储罐5的液体液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原料预处理罐1与所述低压原料泵22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所述低压原料泵22的输出端和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入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所述高压水泵34的输入端之前均设置有第三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燃料储罐81的出口与所述低压燃料泵82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四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所述低压燃料泵8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燃料泵36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五过滤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水储罐91与所述低压水泵92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六过滤器(图中未示出)。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到第六过滤器,能够分别对原料、水和燃料进行过滤,减少管路堵塞。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低压原料泵2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止回阀c,所述高压原料泵31的输出端和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原料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止回阀d,所述高压水泵34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管道m之间设置有第三止回阀e,所述低压水泵7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水泵34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四止回阀f。所述低压燃料泵82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燃料泵36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五止回阀g;所述高压燃料泵36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35的燃料进口之间设置有第六止回阀h。

通过在各个低压泵和高压泵之后设置止回阀,能够防止原料、水和燃料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低压水泵72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燃料储罐81的进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向所述燃料储罐81中通入水,能够对所述燃料储罐81中燃料的热值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供气设备还包括: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所述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的输出端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连通。

通过设置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能够在系统发生紧急状况时对系统进行降温和隔绝空气,避免发生着火或者爆炸现象。

其中,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包括高压液氮泵91、液氮汽化器92和氮气缓冲罐93,其中,高压液氮泵91的输入端用于进入高压液氮,所述高压液氮泵91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氮气化器92的液氮入口连通,所述液氮汽化器92的氮气出口与所述氮气缓冲罐93的进口连通,所述氮气缓冲罐93的出口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液氮气化器92将高压液氮气化为高压氮气,高压氮气经过所述氮气缓冲罐93能够对高压氮气进入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中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影响系统的压力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阀b为气动阀,所述气动阀包括执行机构(图中未示出)和调节机构(图中未示出);

所述低压工作设备还包括仪表空气提供装置(图中未示出);

所述执行机构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用于将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转化为推力,推动所述调节机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撬装式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还包括第四撬体(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四撬体包括第四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底座上的仪表自控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仪表自控装置分别与所述仪表空气提供装置的阀门和执行机构电连接,所述执行机构还用于将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所述仪表自控装置,所述仪表自控装置用于根据预设程序对所述仪表空气提供装置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示例性的,当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向所述产物分离器6排放超临界反应产物时,所述角阀b的执行机构将经过所述第一管道m的压力信号发送给所述仪表自控装置,所述仪表自控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程序对所述仪表空气提供装置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使得仪表空气提供装置提供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提供给所述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将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转换为推力,推动所述角阀b的调节机构动作,从而实现对角阀b的阀门开度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仪表自控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网络接口以及通信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仪表自控装置中各组成部件之间的通信。用户接口用于插接外部设备,例如触摸屏、鼠标及键盘等,以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网络接口用于所述仪表自控装置与外部进行互相通信,该网络接口主要包括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数据库,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阀门控制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所述控制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阀门控制的应用程序,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实现阀门调节过程。

其中,所述预设程序可以为压缩空气的压力信号与所述气动阀的阀门开度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撬体还包括:电力系统(图中未示出)和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

所述电力系统分别与所述高压原料泵31、低压原料泵22、高压燃料泵36、低压燃料泵82、高压水泵34、低压水泵72、仪表自控装置和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向所述高压原料泵31、低压原料泵22、高压燃料泵36、低压燃料泵82、高压水泵34、低压水泵72、仪表自控装置和控制系统提供电力;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加热装置35、高压原料泵31、低压原料泵22、高压燃料泵36、低压燃料泵82、高压水泵34、低压水泵72、产物分离器6、换热器33、第一止回阀c到第六止回阀h、安全阀a、氧气提供装置4和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加热装置35、高压原料泵31、低压原料泵22、高压燃料泵36、低压燃料泵82、高压水泵34、低压水泵72、产物分离器6、换热器33、第一止回阀c到第六止回阀h、安全阀a、氧气提供装置4和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的开启与关闭。

通过设置电力系统,能够随时对超临界反应系统提供电力支持,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置控制系统,能够对超临界反应系统的运行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的程序化。

具体的,在电力系统供应电力的情况下,在需要对物料进行超临界水氧化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加热装置35、高压原料泵31、低压原料泵22、高压燃料泵36、低压燃料泵82、氧气提供装置4一止回阀c到第六止回阀h开启,物料、水和氧气被高压输送至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所述加热装置35利用所述高压燃料泵36输送的高压燃料燃烧向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提供热量,控制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压力和温度保持在水的超临界状态,所述物料在水的超临界状态下发生氧化反应,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小分子固体物质,反应完毕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高压水泵34和低压水泵72开启,向所述第一管道m中提供高压水,对产物进行初步降温,并控制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的压力,产物被排至所述换热器33内进行再次降温,并进入所述产物分离器6中分离为气体产物和固液产物,气体产物通过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气体出口排至外部,固液产物通过所述产物分离器6的固液出口排至外部。在此过程中,若超临界反应器3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所述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所述氧气提供装置4关闭,并控制所述惰性气体提供装置9向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通入惰性气体,隔绝空气和氧气,停止反应,或者,在反应初期或者反应过程中,当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安全阀a开启,对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进行泄压,当所述超临界反应器3内的压力等于第一预设压力时,则控制所述安全阀a关闭,能够提高超临界反应器3运行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